小学数学奥数基础知识教学方案教育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第1讲 加减法的巧算 第2讲 横式数字谜(一) 第3讲 竖式数字谜(一) 第4讲 竖式数字谜(二) 第5讲 找规律(一) 第6讲 找规律(二) 第7讲 加减法应用题 第8讲 乘除法应用题 第9讲 平均数 第10讲 植树问题 第11讲 巧数图形 第12讲 巧求周长 第13讲 火柴棍游戏(一) 第14讲 火柴棍游戏(二) 第15讲 趣题巧解 第16讲 数阵图(一) 第17讲 数阵图(二) 第18讲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19讲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20讲 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 第21讲 乘法中的巧算 第22讲 横式数字谜(二) 第23讲 竖式数字谜(三) 第24讲 和倍应用题 第25讲 差倍应用题 第26讲 和差应用题 第27讲 巧用矩形面积公式 第28讲 一笔画(一) 第29讲 一笔画(二) 第30讲 包含与排除 第2讲 横式数字谜(一) 在一个数学式子(横式或竖式)中擦去部分数字,或用字母、文字来代替部分数字的不完整的算式或竖式,叫做数字谜题目。解数字谜题就是求出这些被擦去的数或用字母、文字代替的数的数值。 例如,求算式324+□=528中□所代表的数。   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知,   □=582-324=258。 又如,求右竖式中字母A,B所代表的数字。显然个位数相减时必须借位,所以,由12-B=5知,B=12-5=7;由A-1=3知,A=3+1=4。   解数字谜问题既能增强数字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还是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一讲介绍简单的算式(横式)数字谜的解法。   解横式数字谜,首先要熟知下面的运算规则: (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2)被减数-减数=差; (3)被乘数乘数=积; (4)被除数除数=商。   由它们推演还可以得到以下运算规则:   由(1),得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其次,要熟悉数字运算和拆分。例如,8可用加法拆分为   8=0+8=1+7=2+6=3+5=4+4;   24可用乘法拆分为   24=124=212=38=46(两个数之积)   =1212=226=…(三个数之积)   =1226=2223=…(四个数之积) 例1 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1)□+5=13-6; (2)28-○=15+7; (3)3△=54; (4)☆3=87; (5)56*=7。 解:(1)由加法运算规则知,□=13-6-5=2; (2)由减法运算规则知,○=28-(15+7)=6; (3)由乘法运算规则知,△=543=18; (4)由除法运算规则知,☆=873=261; (5)由除法运算规则知,*=567=8。 例2 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1)□+□+□=48; (2)○+○+6=21-○; (3)5△-186=12; (4)63-45☆=13。 解:(1)□表示一个数,根据乘法的意义知,   □+□+□=□3,   故□=483=16。 (2)先把左端(○+○+6)看成一个数,就有   (○+○+6)+○=21,   ○3=21-6,   ○=153=5。 (3)把5△,186分别看成一个数,得到   5△=12+186,   5△=15,   △=155=3。 (4)把63,45☆分别看成一个数,得到   45☆=63-13,   45☆=5,   ☆=455=9。 例3(1)满足58<12□<71的整数□等于几? (2)180是由哪四个不同的且大于1的数字相乘得到的?试把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填在下式的□里。   180=□□□□。 (3)若数□,△满足   □△=48和□△=3,   则□,△各等于多少? 分析与解:(1)因为   5812=4……10,7112=5……11,   并且□为整数,所以,只有□=5才满足原式。 (2)拆分180为四个整数的乘积有很多种方法,如   180=14590=12330=…   但拆分成四个“大于1”的数字的乘积,范围就缩小了,如   180=2259=2356=…   若再限制拆分成四个“不同的”数字的乘积,范围又缩小了。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只有下面一种:   180=2356。   所以填的四个数字依次为2,3,5,6。 (3)首先,由□△=3知,□>△,因此,在把48拆分为两数的乘积时,有   48=481=242=163=124=86,   其中,只有48=124中,124=3,因此   □=12,△=4。   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解:由□△=3知,□=△3。把□△=48中的□换成△3,就有   (△3)△=48,   于是得到△△=483=16。因为16=44,所以△=4。再把□=△3中的△换成4,就有   □=△3=43=12。   这是一种“代换”的思想,它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   下面,我们再结合例题讲一类“填运算符号”问题。 例4 在等号左端的两个数中间添加上运算符号,使下列各式成立: (1)4 4 4 4=24; (2)5 5 5 5 5=6。 解:(1)因为4+4+4+4<24,所以必须填一个“”。44=16,剩下的两个4只需凑成8,因此,有如下一些填法:   44+4+4=24;   4+44+4=24;   4+4+44=24。 (2)因为5+1=6,等号左端有五个5,除一个5外,另外四个5凑成1,至少要有一个“”,有如下填法:   55+5-5+5=6;   5+55+5-5=6;   5+5555=6;   5+5555=6。   由例4看出,填运算符号的问题一般会有多个解。这些填法都是通过对问题的综合观察、分析和试算得到的,如果只是盲目地“试算”,那么就可能走很多弯路。 例5 在下式的两数中间添上四则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8 2 3=3 3。 分析与解:首先考察右端“3 3”,它有四种填法:   3+3=6; 3-3=0;   33=9; 33=1。   再考察左端“8 2 3”,因为只有一个奇数3,所以要想得到奇数,3的前面只能填“+”或“-”,要想得到偶数,3的前面只能填“”。经试算,只有两种符合题意的填法:   8-2+3=33;82-3=33。   填运算符号可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认识,也是培养分析能力的好内容。 练习2   1.在下列各式中,□分别代表什么数?   □+16=35; 47-□=12; □-3=15;   4□=36; □4=15; 84□=4。   2.在下列各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350)3=200; (54-○)4=0;   360-△7=10; 49-☆5=1。   3.在下列各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150-□-□=□;   ○○=○+○;   △9+2△=22。   4.120是由哪四个不同的一位数字相乘得到的?试把这四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填在下式的□里:   120=□ □□□。   5.若数□,△同时满足   □△=36和□-△=5,   则□,△各等于多少?   6.在两数中间添加运算符号,使下列等式成立: (1)5 5 5 5 5=3; (2)1 2 3 4=1。   7.在下列各式的□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2□4□4=10□3。   8.在下列各式的□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答案与提示练习2   1.略。   2.□= 250,○=54,△= 50,☆=175。   3.□=50,○=0或2,△= 2。   4.1358或1456或2345。   5.□=9,△=4。   6.(1)5-55-55= 3;(2)12+3-4=1。   7.124+4=10-3或12+44=10+3。 8.123-45-67+89=100; 123 + 45- 67+ 8- 9= 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 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第3讲 竖式数字谜(一)   这一讲主要讲加、减法竖式的数字谜问题。解加、减法数字谜问题的基本功,在于掌握好上一讲中介绍的运算规则(1)(2)及其推演的变形规则,另外还要掌握数的加、减的“拆分”。关键是通过综合观察、分析,找出解题的“突破口”。题目不同,分析的方法不同,其“突破口”也就不同。这需要通过不断的“学”和“练”,逐步积累知识和经验,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例1 在右边的竖式中,A,B,C,D各代表什么数字? 解:显然,C=5,D=1(因两个数   字之和只能进一位)。   由于A+4+1即A+5的个位数为3,且必进一位(因为4>3),所以A+5=13,从而A=13-5=8。   同理,由7+B+1=12,即B+8=12,得到B=   12-8=4。   故所求的A=8,B=4,C=5,D=1。 例2 求下面各竖式中两个加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分析与解:(1)由于和的个位数字是9,两个加数的个位数字之和不大于9+9=18,所以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两个方框里的数字之和只能是9。(这是“突破口”)   再由两个加数的个位数之和未进位,因而两个加数的十位数字之和就是14。   故这两个加数的四个数字之和是9+14=23。 (2)由于和的最高两位数是19,而任何两个一位数相加的和都不超过18,因此,两个加数的个位数相加后必进一位。(这是“突破口”,与(1)不同)   这样,两个加数的个位数字相加之和是15,十位数字相加之和是18。   所求的两个加数的四个数字之和是15+18=33。   注意:(1)(2)两题虽然题型相同,但两题的“突破口”不同。(1)是从和的个位着手分析,(2)是从和的最高两位着手分析。 例3 在下面的竖式中,A,B,C,D,E各代表什么数? 分析与解:解减法竖式数字谜,与解加法竖式数字谜的分析方法一样,所不同的是“减法”。   首先,从个位减起(因已知差的个位是5)。4<5,要使差的个位为5,必须退位,于是,由14-D=5知,D=14-5=9。(这是“突破口”)   再考察十位数字相减:由B-1-0<9知,也要在百位上退位,于是有10+B-1-0=9,从而B=0。   百位减法中,显然E=9。   千位减法中,由10+A-1-3=7知,A=1。   万位减法中,由9-1-C=0知,C=8。   所以,A=1,B=0,C=8,D=9,E=9。 例4 在下面的竖式中,“车”、“马”、“炮”各代表一个不同的数字。请把这个文字式写成符合题意的数字式。 分析与解:例3是从个位着手分析,而这里就只能从首位着手分析。   由一个四位数减去一个三位数的差是三位数知,“炮”=1。   被减数与减数的百位数相同,其相减又是退位相减,所以,“马”=9。至此,我们已得到下式:   由上式知,个位上的运算也是退位减法,由11-“车”=9得到“车”=2。   因此,符合题意的数字式为: 例5 在右边的竖式中,“巧,填,式,谜”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它们各等于多少? 解:由(4谜)的个位数是0知,“谜”=0或5。   当“谜”=0时,(3式)的个位数是0,推知“式”=0,与“谜”≠“式”矛盾。   当“谜”=5时,个位向十位进2。   由(3式+2)的个位数是0知,“式”=6,且十位要向百位进2。   由(2填+2)的个位数是0,且不能向千位进2知,“填”=4。   最后推知,“巧”=1。   所以“巧”=1,“填”=4,“式”=6,“谜”=5。 练习3   1.在下列各竖式的□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2.下列各竖式中,□里的数字被遮盖住了,求各竖式中被盖住的各数字的和: 3.在下列各竖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4.下式中不同的汉字代表1~9中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这个竖式的和是多少? 5.在下列各竖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答案与提示练习3   1. (1) 764+265=1029;(2) 981+959=1940;(3) 99+ 903=1002; (4) 98+97+ 923=1118。   2.(1) 28;(2) 75。   3.(1) 23004-18501=4503;(2) 1056-989=67;(3) 24883-16789=8094;(4) 9123-7684=1439。   4.987654321。   5.提示:先解上层数谜,再解下层数谜。    第4讲 竖式数字谜(二)   本讲只限于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竖式数字谜问题。   掌握好乘、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第2讲的公式(3)(4)及推演出的变形式子)是解乘、除法竖式谜的基础。根据题目结构形式,通过综合观察、分析,找出“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 例1 在左下乘法竖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分析与解:由于积的个位数是5,所以在乘数和被乘数的个位数中,一个是5,另一个是奇数。因为乘积大于被乘数的7倍,所以乘数是大于7的奇数,即只能是9(这是问题的“突破口”),被乘数的个位数是5。   因为79<70<89,所以,被乘数的百位数字只能是7。至此,求出被乘数是785,乘数是9(见右上式)。 例2 在右边乘法竖式的□里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分析与解:由于乘积的数字不全,特别是不知道乘积的个位数,我们只能从最高位入手分析。   乘积的最高两位数是2□,被乘数的最高位是3,由   可以确定乘数的大致范围,乘数只可能是6,7,8,9。到底是哪一个呢?我们只能逐一进行试算: (1)若乘数为6,则积的个位填2,并向十位进4,此时,乘数6与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字相乘之积的个位数只能是5(因4+5=9)。这样一来,被乘数的十位上就无数可填了。这说明乘数不能是6。 (2)若乘数为7,则积的个位填9,并向十位进4。与(1)分析相同,为使积的十位是9,被乘数的十位只能填5,从而积的百位填4。得到符合题意的填法如右式。 (3)若乘数为8,则积的个位填6,并向十位进5。为使积的十位是9,被乘数的十位只能填3或8。   当被乘数的十位填3时,得到符合题意的填法如右式。当被乘数的十位填8时,积的最高两位为3,不合题意。 (4)若乘数为9,则积的个位填3,并向十位进6。为使积的十位是9,被乘数的十位只能填7。而此时,积的最高两位是3,不合题意。   综上知,符合题意的填法有上面两种。   除法竖式数字谜问题的解法与乘法情形类似。 例3 在左下边除法竖式的□中填入适当的数,使竖式成立。 分析与解:由488=6即86=48知,商的百位填6,且被除数的千位、百位分别填4,8。又显然,被除数的十位填1。由   1□=商的个位8   知,两位数1□能被8除尽,只有168=2,推知被除数的个位填6,商的个位填2。填法如右上式。 例3是从最高位数入手分析而得出解的。 例4 在右边除法竖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分析与解:从已知的几个数入手分析。   首先,由于余数是5,推知除数>5,且被除数个位填5。   由于商4时是除尽了的,所以,被除数的十位应填2,且由于34=12,84=32,推知,除数必为3或8。由于已经知道除数>5,故除数=8。(这是关键!)   从84=32知,被除数的百位应填3,且商的百位应填0。   从除数为8,第一步除法又出现了4,88=64,83=24,这说明商的千位只能填8或3。试算知,8和3都可以。所以,此题有下面两种填法。   练习4   1.在下列各竖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2.在右式中,“我”、“爱”、“数”、“学”分别代表什么数时,乘法竖式成立?     3.“我”、“们”、“爱”、“祖”、“国”各代表一个不同的数字,它   们各等于多少时,右边的乘法竖式成立?   4.在下列各除法竖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竖式成立:      5.在下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答案与提示练习4   1.(1) 78657=55055; (2)2379 8= 19032或 7379 8= 59032。   2.“我”=5,“爱”=1,“数”=7,“学”=2。   3.“我”、“们”、“爱”、“祖”、“国”分别代表8,7,9,1,2。   4.(1) 56077=801;(2) 8223=274。   5. 第5讲 找规律(一)   这一讲我们先介绍什么是“数列”,然后讲如何发现和寻找“数列”的规律。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数列。例如, (1) 1,2,3,4,5,6,… (2) 1,2,4,8,16,32; (3) 1,0,0,1,0,0,1,… (4) 1,1,2,3,5,8,13。   一个数列中从左至右的第n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如,数列(1)的第3项是3,数列(2)的第3项是4。一般地,我们将数列的第n项记作an。   数列中的数可以是有限多个,如数列(2)(4),也可以是无限多个,如数列(1)(3)。   许多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我们这一讲就是讲如何发现这些规律。   数列(1)是按照自然数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的,也叫做自然数数列,其规律是:后项=前项+1,或第n项an=n。   数列(2)的规律是:后项=前项2,或第n项   数列(3)的规律是:“1,0,0”周而复始地出现。   数列(4)的规律是:从第三项起,每项等于它前面两项的和,即   a3=1+1=2,a4=1+2=3,a5=2+3=5,   a6=3+5=8,a7=5+8=13。   常见的较简单的数列规律有这样几类:   第一类是数列各项只与它的项数有关,或只与它的前一项有关。例如数列(1)(2)。   第二类是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元找关系才可找到规律。例如数列(3)(4)。   第三类是数列本身要与其他数列对比才能发现其规律。这类情形稍为复杂些,我们用后面的例3、例4来作一些说明。 例1 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4,7,10,13,( ),… (2)84,72,60,( ),( ); (3)2,6,18,( ),( ),… (4)625,125,25,( ),( ); (5)1,4,9,16,( ),… (6)2,6,12,20,( ),( ),… 解:通过对已知的几个数的前后两项的观察、分析,可发现 (1)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所以应填16。 (2)的规律是:前项-12=后项。所以应填48,36。 (3)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所以应填54,162。 (4)的规律是:前项5=后项。所以应填5,1。 (5)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   1=11, 4=22, 9=33, 16=44,   所以应填55=25。 (6)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   2=12,6=23,12=34,20=45,   所以,应填 56=30, 67=42。   说明:本例中各数列的每一项都只与它的项数有关,因此an可以用n来表示。各数列的第n项分别可以表示为 (1)an=3n+1;(2)an=96-12n; (3)an=23n-1;(4)an=55-n;(5)an=n2;(6)an=n(n+1)。   这样表示的好处在于,如果求第100项等于几,那么不用一项一项地计算,直接就可以算出来,比如数列(1)的第100项等于3100+1=301。本例中,数列(2)(4)只有5项,当然没有必要计算大于5的项数了。 例2 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2,2,3,3,4,( ),( ); (2)( ),( ),10,5,12,6,14,7; (3) 3,7,10,17,27,( ); (4) 1,2,2,4,8,32,( )。 解:通过对各数列已知的几个数的观察分析可得其规律。 (1)把数列每两项分为一组,1,2,2,3,3,4,不难发现其规律是:前一组每个数加1得到后一组数,所以应填4,5。 (2)把后面已知的六个数分成三组:10,5,12,6,14,7,每组中两数的商都是2,且由5,6,7的次序知,应填8,4。 (3)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前面两项的和等于后面一项,故应填( 17+27=)44。 (4)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前面两项的乘积等于后面一项,故应填(832=)256。 例3 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8,20,24,30,( ); (2)11,12,14,18,26,( ); (3)2,5,11,23,47,( ),( )。 解:(1)因20-18=2,24-20=4,30-24=6,说明(后项-前项)组成一新数列2,4,6,…其规律是“依次加2”,因为6后面是8,所以,a5-a4=a5-30=8,故   a5=8+30=38。 (2)12-11=1,14-12=2, 18-14=4, 26-18=8,组成一新数列1,2,4,8,…按此规律,8后面为16。因此,a6-a5=a6-26=16,故a6=16+26=42。 (3)观察数列前、后项的关系,后项=前项2+1,所以   a6=2a5+1=247+1=95,   a7=2a6+1=295+1=191。 例4 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2,15,17,30, 22,45,( ),( ); (2) 2,8,5,6,8,4,( ),( )。 解:(1)数列的第1,3,5,…项组成一个新数列12,17, 22,…其规律是“依次加5”,22后面的项就是27;数列的第2,4,6,…项组成一个新数列15,30,45,…其规律是“依次加15”,45后面的项就是60。故应填27,60。 (2)如(1)分析,由奇数项组成的新数列2,5,8,…中,8后面的数应为11;由偶数项组成的新数列8,6,4,… 中,4后面的数应为2。故应填11,2。 练习5  按其规律在下列各数列的( )内填数。   1.56,49,42,35,( )。   2.11, 15, 19, 23,( ),…   3.3,6,12,24,( )。   4.2,3,5,9,17,( ),…   5.1,3,4,7,11,( )。   6.1,3,7,13,21,( )。   7.3,5,3,10,3,15,( ),( )。   8.8,3,9,4,10,5,( ),( )。   9.2,5,10,17,26,( )。   10.15,21,18,19,21,17,( ),( )。   11.数列1,3,5,7,11,13,15,17。 (1)如果其中缺少一个数,那么这个数是几?应补在何处? (2)如果其中多了一个数,那么这个数是几?为什么? 答案与提示练习5   1.28。   2.27。   3.48。   4.33。提示:“后项-前项”依次为1,2, 4,8,16,…   5.18。提示:后项等于前两项之和。   6.31。提示:“后项-前项”依次为2,4,6,8,10。   7.3,20。   8.11,6。   9.37。 提示:an=n2+1。   10. 24,15。提示:奇数项为15,18,21,24;偶数项为21,19,17,15。   11.(1)缺9,在7与11之间;(2)多15,因为除15以外都不是合数。 第6讲 找规律(二)   这一讲主要介绍如何发现和寻找图形、数表的变化规律。 例1 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将第四个图形补充完整。 分析与解:观察前三个图,从左至右,黑点数依次为4,3,2个,并且每个图形依次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所以第四个图如右图所示。   观察图形的变化,主要从各图形的形状、方向、数量、大小及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入手,从中找出变化规律。 例2 在下列各组图形中寻找规律,并按此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数:       解:(1)观察前两个图形中的数可知,大圆圈内的数等于三个小圆圈内的数的乘积的一半,故   第三个图形中的“?”=5382=60;   第四个图形中的“?”=(212)32=7。 (2)观察前两个图形中的已知数,发现有   10=8+5-3, 8=7+4-3,   即三角形里面的数的和减去三角形外面的数就是中间小圆圈内的数。故   第三个图形中的“?”=12+1-5=8;   第四个图形中的“?”=7+1-5=3。 例3 寻找规律填数:    解:(1)考察上、下两数的差。32-16=16,31-15=16,33-17=16,可知,上面那个“?”=35-16=19,下面那个“?”=18+16=34。 (2)从左至右,一上一下地看,由1,3,5,?,9,…知,12下面的“?”=7;一下一上看,由6,8,10,12,?,…知,9下面的“?”=14。 例4 寻找规律在空格内填数:       解:(1)因为前两图中的三个数满足:   256=464,72=612,   所以,第三图中空格应填1215=180;第四图中空格应填16913=13。第五图中空格应填2247=32。 (2)图中下面一行的数都是上一行对应数的3倍,故43下面应填433=129;87上面应填873=29。 例5在下列表格中寻找规律,并求出“?”:    解:(1)观察每行中两边的数与中间的数的关系,发现3+8=11,4+2=6,所以,?=5+7=12。 (2)观察每列中三数的关系,发现1+32=7,7+22=11,所以,?=4+52=14。 例6 寻找规律填数: (1) (2) 解:(1)观察其规律知 (2)观察其规律知:   观察比较图形、图表、数列的变化,并能从图形、数量间的关系中发现规律,这种能力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将大有益处。 练习6   寻找规律填数:                6.下图中第50个图形是△还是○?   ○△○○○△○○○△○… 答案与提示 练习6   1.5。提示:中间数=两腰数之和底边数。   2.45;1。提示:中间数= 周围三数之和3。   3.(1)13。提示:中间数等于两边数之和。   (2)20。提示:每行的三个数都成等差数列。   4.横行依次为60,65,70,75,325;   竖行依次为40, 65, 90, 115, 325。   5.14。提示:(23+ 5) 2=14。   6.△。   7. 714285;857142。   8. 8888886; 98765439。   9.36。提示:等于加式中心数的平方。  第7讲 加减法应用题   用数学方法解决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就产生了通常所说的“应用题”。   应用题由已知的“条件”和未知的“问题”两部分构成,而且给出的已知条件应能保证求出未知的问题。   这一讲主要介绍利用加、减法解答的简单应用题。 例1 小玲家养了46只鸭子,24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只数比养的鸭多5只。小玲家养了多少只鹅? 解:将已知条件表示为下图:     表示为算式是:24+?=46+5。由此可求得养鹅   (46+5)-24=27(只)。   答:养鹅27只。   若例1中鸡和鹅的总数比鸭少5只(其它不变),则已知条件可表示为下图,   表示为算式是:24+?+5=46。由此可求得养鹅   46-5-24=17(只)。 例2 一个筐里装着52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个。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将各种数量关系表示为下图。   有几种思考方法: (1)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个,先求出梨筐里现有梨52-12=40(个),再求出原有梨   (52-12)+18=58(个)。 (2)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个,我们设想“少取12个”梨,则现有的梨和苹果一样多,都是52个。这样就可先求出原有梨比苹果多18-12=6(个),再求出原有梨   52+(18-12)=58(个)。 (3)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个,我们设想不取走梨,只在苹果筐里加入18个苹果,这时有苹果   52+18=70(个)。   这样一来,现有苹果就比原来的梨多了12个(见下图)。由此可求出原有梨(52+18)-12=58(个)。   由上面三种不同角度的分析,得到如下三种解法。   解法 1:(52-12)+18=58(个)。   解法 2:52+(18-12)=58(个)。   解法 3:(52+18)-12=58(个)。   答:原来梨筐中有58个梨。 例3 某校三年级一班为欢迎“手拉手”小朋友们的到来,买了若干糖果。已知水果糖比小白兔软糖多15块,巧克力糖比水果糖多28块。又知巧克力糖的块数恰好是小白兔软糖块数的2倍。三年级一班共买了多少块糖果? 分析与解:只要求出某一种糖的块数,就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得到其它两种糖的块数,总共买多少就可求出。先求出哪一种糖的块数最简便呢?我们先把已知条件表示为下图。   由上图可求出,   小白兔软糖块数=15+28=43(块),   水果糖块数=43+15=58(块),   巧克力糖块数=432=86(块)。   糖果总数=43+58+86=187(块)。   答:共买了187块糖果。 例4 一口枯井深230厘米,一只蜗牛要从井底爬到井口处。它每天白天向上爬110厘米,而夜晚却要向下滑70厘米。这只蜗牛哪一个白天才能爬出井口? 分析与解:因蜗牛最后一个白天要向上爬110厘米,井深230厘米减去这110厘米后(等于120厘米),就是蜗牛前几天一共要向上爬的路程。   因为蜗牛白天向上爬110厘米,而夜晚又向下滑70厘米,所以它每天向上爬110-70=40(厘米)。   由于12040=3,所以,120厘米是蜗牛前3天一共爬的。故第4个白天蜗牛才能爬到井口。   若将例4中枯井深改为240厘米,其它数字不变,这只蜗牛在哪个白天才能爬出井口?(第5个白天) 练习7   1.甲、乙、丙三人原各有桃子若干个。甲给乙2个,乙给丙3个,丙又给甲5个后,三人都有桃子9个。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桃子多少个?   2.三座桥,第一座长287米,第二座比第一座长85米,第三座比第一座与第二座的总长短142米。第三座桥长多少米?   3.(1)幼儿园小班有巧克力糖40块,还有一些奶糖。分给小朋友奶糖24块后,奶糖就比巧克力糖少了10块。原有奶糖多少块?   (2)幼儿园中班有巧克力糖48块,还有一些奶糖。分给小朋友奶糖26块后,奶糖就只比巧克力糖多18块。原有奶糖多少块? 4.一桶柴油连桶称重120千克,用去一半柴油后,连桶称还重65千克。这桶里有多少千克柴油?空桶重多少? 5.一只蜗牛从一个枯水井底面向井口处爬,白天向上爬110厘米,而夜晚向下滑40厘米,第5天白天结束时,蜗牛到达井口处。这个枯水井有多深?   若第5天白天爬到井口处,这口井至少有多少厘米深?(厘米以下的长度不计)   6.在一条直线上,A点在B点的左边20毫米处,C点在D点左边50毫米处,D点在B点右边40毫米处。写出这四点从左到右的次序。   7.(1)五个不同的数的和为172,这些数中最小的数为32,最大的数可以是多少?   (2)六个不同的数的和为356,这些数中,最大的是68,最小的数可以是多少? 答案与提示练习7   1.甲6个,乙10个,丙11个。   2.517米。 解:287+(287+ 85)- 142= 517(米)。   3.(1)54块;(2)92块。 解: (1)40- 10+ 24= 54(块); (2)48+18+26=92(块)。   4.110千克,10千克。 解:柴油=(12-65) 2= 110(千克),   空桶=120-110=10(千克)。   5.390厘米;321厘米。 解:(110-40) 4+110=390(厘米);   (110-40) 3+ 110+1=321(厘米)。   6.A,C,B,D。 解:如右图所示。   7.(1)38;(2)26。 解: (1) 172- (32+ 33+ 34+ 35)= 38; (2)356-(68+ 67+ 66+ 65+ 64)= 26 第8讲 乘除法应用题   本讲向同学们介绍如何利用乘、除法解答简单应用题。用乘、除法解应用题,首先要明确下面几个关系,然后根据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利用这些数量关系求解。   被乘数乘数=乘积,相同数个数=总数,   小数倍数=大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不完全)商……余数。 例1学校开运动会,三年级有86人报名参加单项比赛,其他年级参加单项比赛的人数是三年级的4倍少5人。全校参加单项比赛的人数有多少人?   分析:先求出其他年级参赛人数,   864-5=339(人),   再加上三年级参赛人数,就可求出全校参赛人数。 解:(864-5)+86=425(人)。   答:全校参赛425人。   本题中全校参赛人数也可以看成是三年级参赛人数的5倍少5人,所以可列式为   865-5=425(人)。 例2有5只猴子,其中2只各摘了7个桃子,另外3只各摘了12个桃子。把所有摘下的桃子平均分给这5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 解:共摘桃子72+123=50(个),   平均每只猴可分505=10(个)。   综合算式(72+123)5=10(个)。   答:每只猴子能分到10个桃。 例3小白兔上山采摘了许多蘑菇。它把这些蘑菇先平均分成4堆,3堆送给它的小朋友,自己留一堆。后来它又把留下的这一堆平均分成3堆,两堆送给别的小白兔,一堆自己吃。自己吃的这一堆有5个。它共采摘了多少个蘑菇?   分析:我们从后向前分析。当分成3堆时,共有53=15(个),这是分成4堆时每一堆的个数。所以,分成4堆时,共有154=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