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内古代史考点.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1、名词解释 山顶洞人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半坡遗址 2、简要回答 ①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②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 ③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有何异同? ④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 1、名词解释 人殉人牲 甲骨文 青铜器 分封制 宗法制 工商食官 国人暴动 殷墟 2、简要回答 (1)“武王伐纣”是怎么回事? (2)西周时期有哪些重要制度? 3、论述题 (1)论商周时期王权的发展。 (2)试论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 (3)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4)论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第三章 春秋战国 1、名词解释 春秋五霸 尊王攘夷 战国七雄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都江堰 郑国渠 《诗经》 《吕氏春秋》 2、简要回答 (1)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如何? (2)为什么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 (3)简述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3、论述题 (1)论商鞅变法。 (2)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四章 秦朝的统一、强盛与灭亡 1、名词解释: 万里长城 驰道 直道 焚书坑儒 2、论述题: (1)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2)简述秦统一中国的经过。 (3)秦王朝是怎样巩固统一成果的? (4)秦末爆发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3、思考题:如何评价秦始皇? 第五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名词解释 楚汉战争 文景之治 崇儒更化 五铢钱 张骞 丝绸之路 金缕玉衣 素纱褝衣 七国之乱 昭君出塞 2、简要回答 (1)说说楚汉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 (4)简述汉代的丝绸之路。 (6)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结果如何? 3、论述题 (1)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2)论西汉时期的“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 第六章 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名词解释 光武中兴 班超 党锢之祸 五斗米道 蔡伦 张衡 《汉书》 2、论述题: (1)、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有哪些特点? (2)、简述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 (3)、黄巾起义有何特点? 3、思考题:东汉政权的统治基础是什么? 第七章 魏、蜀、吴“三国鼎立” 1、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九品中正制 2、简要回答 (1)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而不能统一全国? (2)简述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3、论述题 (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结束的? (2)评曹操的是非功过。 第八章 两晋的统治 1、名词解释 八王之乱 五胡六夷 淝水之战 北府兵 魏晋玄学 《佛国记》 2、论述题 (1)评西晋的门阀政治。 (2)论西晋的占田制与课田制。 (3)“王与马共天下”是怎么回事? (4)说说东晋时期所进行的“北伐”。 (5)谈谈建安文学的发展情况。 (6)魏晋玄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3、论述题 (1)论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第九章 南朝与北朝的对抗 1、名词解释 南北朝 侨置郡县 土断 宗主督护制 三长制 均田制 河阴之变 《水经注》 2、简要回答 (1)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2)简述侯景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3)说说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3、论述题 (1)试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2)论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第十章 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 1、名词解释 大索貌阅 输籍定样 大运河 瓦岗军 2、简要回答 (1)简述隋朝统一中国的经过。 (2)简述隋初发展经济的措施。 (3)简述隋朝的大运河。 3、论述题 (1)论隋朝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 (2)试论隋炀帝的是非功过。 第十一章 唐朝的强盛与衰落 1、名词解释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三省六部 武则天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两税法 元和中兴 甘露之变 会昌灭佛 古文运动 《唐律疏议》 唐八史 刘知几 2、简要回答 (1)说说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2)简述唐代前期的重要制度。 (3)简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4)唐代诗歌的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论述题 (1)论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2)分析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3)如何评价武则天。 (4)分析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5)论隋唐文化的特点。 第十二章 五代十国的演变 1、名词解释 五代十国 沙陀三王朝 长乐老 2、简要回答 (1)简述周世宗柴荣的改革与北伐。 第十三章 宋、辽、夏、金的社会状况 1、名词解释 陈桥兵变 通判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靖康之难 绍兴和议 《资治通鉴》 《梦溪笔谈》 程朱理学 2、简要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述岳飞的生平事迹。 3、论述题 (1)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论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3)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第十四章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 1、名词解释 成吉思汗 耶律楚材 行省制度 达鲁花赤 驱口 色目人 《授时历》 2、简要回答 (1)简述蒙古三次西征的情况。 (2)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 3、论述题 (1)试论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 第十五章 明朝的专制统治 1、名词解释 锦衣卫 卫所制度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土木之变 一条鞭法 东林党 大顺政权 八股文 《本草纲目》 徐霞客 宋应星 《永乐大典》 2、简要回答 (1)为什么说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回事? (3)简述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4)简述明代宦官专权的情况。 3、论述题 (1)论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第十六章 清朝的崛起与衰亡 1、名词解释 三藩之乱 军机处 改土归流 八旗制度 郑成功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白莲教 乾嘉学派 《四库全书》 2、简要回答 (1)清朝前期是怎样维护辽阔疆域的? (2)清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3)说说明清时期的文字狱。 (4)明清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 (5)明清时期在小说方面有哪些成就? 3、论述题 (1)比较“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 (2)论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3)论清朝由盛到衰的原因。 常见名词 1、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新人。因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发现而得名,有基本完整的三个头骨(一男二女)和其它骨骼,分属于8个男女个体,还有动物化石及其它文化遗物。经科学测定,是晚期智人的代表,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2、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全盛时的重要文化遗存。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建国以来,已发现遗址千余处。以陕西关中、河南大部、山西及河北南部为中心,远及甘肃青海东部、河套平原、河北北部及湖北西北部。其中西安半坡遗址和陕县庙底沟遗址最为著名。 3、半坡遗址: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全盛时期的代表性遗址。1953年发现于西安东郊半坡村。1954-1957年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揭露面积达1万平方米。发掘出比较完整的房基四十多座,各类墓葬二百多处,陶窑六座,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村落。对于研究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龙山文化: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存的重要代表。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已发现五百余处遗址,分布甚广。有山东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晋北龙山文化之分。 重要问题 1、在我国发现了哪些猿人遗址?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什么特征? 已发现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元谋人遗址,是我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目前仅发现属于同一个体的两颗上颌侧门齿化石,牙齿硕大、粗壮,较为原始。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从1927年开始,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发现包括六个较完整的头盖骨在内的大量面骨、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化石,分属于四十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的蓝田人遗址。距今约80万-65万年。出土有残破头盖骨一具,上、下颌骨各一具,有牙齿十余枚。其特征是眉脊骨特别粗壮,骨壁厚,前额低平,牙齿硕大,脑壳较厚,脑量较小。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外形轮廓呈楔形,说明蓝田猿人的体质还比较原始。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如下特征:颅骨很厚,颅穹窿长而低,额骨偏平,后倾,眉骨粗大前突,下颌骨粗大而明显地向前突出,牙齿大而粗壮,肢骨骨壁较厚,髓腔较小。 2、母系氏族公社与父系氏族公社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原始社会的亲族集团,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结成比较持久的、稳固的集团和进行集团间的联系的新的社会组织―氏族必然产生。不同点:(1)文化遗存不同:母系氏族公社分为6个文化系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其次是河姆渡文化,父系氏族公社分为5个文化系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2)社会组织不同:母系氏族一个氏族是一个村落;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氏族公社里实行民族民主制,一切大事由氏族成员大会决定;子女的血统关系按母系计算世系,“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公社中家庭成为氏族内重要单元;男子在社会生活居主导地位;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财产。 (3)婚姻制度不同:母系氏族流行对偶婚制度,父系氏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男子凭着自己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必然要求按男系计算世系,按父系继承财产,从而打破了母权制的婚姻秩序改变了群婚形态下的对偶婚从妻居的传统,转变为从夫居,并且夫妻间建立起较为巩固和持久的结合,形成新的经济细胞。这样对偶婚被一夫一妻制所取代。 3、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生产力的提高是原始社会解体的重要动力,而生产工具的发展又反映出生产力的提高。中国远古人类已发明了弓箭,标枪等新型工具,这是旧时器时代生产力最高发展水平的标志,在此水平上,人类步入氏族社会。在母系氏族时期各类农具的出现是母系氏族社会农业繁荣的标志。另外原始手工业也有突出成就,包括编织,雕刻和制陶等,到了父系氏族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其标志是锄耕农业,快轮制陶工艺,纺织业的出现和治铜的萌芽。生产力提高引起农业和手工业分工进一步发展。由于社会劳动分工和产品交换,一些人能够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富裕的人,并利用已占有的财富奴役贫穷的人,这样出现了贫富差距,出现了剥削人的现象,也就出现了阶级、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常见名词 1、国人暴动:周厉王时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厉王垄断山林川泽,又任用卫巫“监谤”,引起平民,即“国人”的不满。公元前841年,人们不堪忍受压制而发起暴动驱逐厉王,厉王逃到彘。当时参加者除国人之外,还有中小领主贵族和其它劳动人民。这就是所谓的国人暴动。 2、共和行政:国人暴动后,厉王出逃,宗周一片混乱,国人推举共伯和代行政事。这一年为公元前841年,史称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召公、周公二相临时主持政事,收拾残局,号曰“共和”,所以称为“共和行政”。 3、人殉、人牲:贵族死后,把奴隶作为祭祀的物品,用活的奴隶去祭祀,去陪葬叫做人殉。人殉是把人作为“人”奉献于死者,“杀人以卫死者曰殉”,殉人既为用,则必“使亲近,避仇敌”,所以被殉之人主要是近幸,包括与死者关系密切的妻妾、宠臣,近侍和奴婢等,也有地位较低的随从仆役、奴婢。人牲,即人祭,以人为牲,杀之以济神灵祖先,即把奴隶杀死,作为“食物”奉献给神灵祖先以供食用。 4、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具体做法是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接管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诸侯,各建邦国。被分封的的诸侯主要是周王的同姓亲属、功臣、古帝王之后。诸侯对周天子保持着臣属的关系,要承担各种义务,如: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诸侯在封区之内,亦实行分封制,他们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又把所封采邑内的土地分封给士,士直接统治人民。 5、宗法制: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全国,天子是共主,同宗的族长,因此是大宗,同姓诸侯是小宗;在封国,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卿大夫在本宗族各分支中,也处于大宗的地位,士是小宗。宗法制实质上是区别奴隶主贵族的等级、职位和权力、财产分配的制度,是实行分封制的依据。 6、“工商食官”: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经营。由于商品经济不发展,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极少,工匠和商贾多是官奴隶。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官府作坊和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产品和经营主要地为贵族统治者的政治或生活需要而服务的,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制度。 7、甲骨文:甲骨文是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考古工作者曾在殷墟出土15万片甲骨,发现将近5000个单字。在周原出土1万余件甲骨,清理300余片,发现600多个单字。由于其内容多是占卜的记录,还有记事刻辞,因此亦称为卜辞。甲骨文实际上是商贵族的档案,保存了极其可贵的最原始的文献资料,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依据。而且甲骨文还是比较成熟的文字,除象形以外,还有形声、会意和假借字,已经摆脱了单纯的线画性质。 8、青铜器:青铜器是用铜、锡、铅的合金铸成的器物。这类器物盛行于商周时期,可分为礼器、饮器、武器和工具四类。礼器如钟、鎛等;饮器有爵、鼎、觚、尊、甗等;武器有簇、戈、矛、戚、刀等;工具有斧、锛、锯、凿、钻、铲等。出土的青铜器大小不同,样式各异,装饰精美。说明当时的青铜铸造业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历史已结束了野蛮时期,进入了文明时期。 重要问题 1、夏文化的范畴如何?有哪些代表性遗址? 夏文化的中心区域在豫西伊洛河流域和晋南涑汾河流域。其中又以河南的洛阳平原以及登封、禹州一带和山西西南部汾水中下游一带为中心。考古工作者曾在这一区域发现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的文化遗存。其代表性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从已发现的宫殿基址、青铜工具、兵器、礼器及墓葬特征来看,应属于夏代的文化遗存。夏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仍以石、木、骨、角、蚌制品为主,但许多工具比以前的精良,金属的冶炼已经开始。在夏文化遗址里,还发现有骨器制造作坊和陶窑遗址,出土的陶器在形制、纹饰和器物群的组合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征,既继承河南龙山文化的特点,又在某些方面不同于河南龙山文化,与商前期的二里岗文化也有一定的差别。综合来看,堰师二里头文化出现了不少新的内涵,很可能反映了夏朝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2、简述商周王位继承制度 商代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亡子继,辅以“兄终弟及”。王位继承制度并不严格,故商代中期曾出现“弟子或争相代立的局面”。到了康丁以后,商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才逐渐确立。西周时随着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实行,王位继承制度趋于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得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天子是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庶子即使比嫡子年长,也不能作为继位者,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战国县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战国时期,七雄纷纷改邑为县,或在新开辟的地区设县,使县的数量大增。与春秋时期不同的是,战国时期县的设置有总体的规划,每县的面积和户口数量有相对统一的标准,人口和土地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如秦制“县大率方百里”,齐国“大县百里,中县七十里,小县五十里。大县二万家,中县万五千家,小县万家”。各县直属于国君,县级长官由国君任命,乘承国君意志,按照国家法令治理县政。大县设令,小县设长,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和较为完备的地方政府的职能。这是一套正在形成中的以地主豪绅为基础的新的封建统治制度。 4、简述武王伐纣的经过 周文王死后,子发继位,是为武王。周武王继位时,“殷之叛国”越来越多,商王朝内外交困,由周代商而王天下的形势已经形成。在这样的形势下,周武王扩建都邑,在沣水东岸镐京,积极做灭商的准备。经过几年的准备,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孟津。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之多。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是一次“诸侯所由用命”的重要盟会。从此。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的指挥,灭商已有充分的把握。在孟津之会以后不满两年,周武王便兴兵伐商。武王亲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进军伐商。还有由各地来会的诸侯军旅和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南方的部族军队。大军从孟津渡河,沿河向东进军,于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清晨到达殷郊牧野,周武王在此举行大战前的誓师。商王纣仓忙出兵应战,“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叛纣”。战斗一开始商士便纷纷倒戈,商军溃败,商纣逃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亡。这一年大约是公元前1057年。 5、商周王权是怎样发展的? 首先,从观念上,商代称“王”,并非至尊的称号,只是表示统治者身份的称号,而周王又称“天子”,意即“天帝之子”。周王在人们心目中地位至高无上,周王被视为天下的共主,这种观念的确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周王权的强化。其次,从外部形式来看,商代方国林丘,西周诸侯国众多,而商王的地位具有盟主的性质,商王对诸方国的权力是建立在方国联盟的基础上的,而商代的方国联盟又是松散的和不稳定的,因而商代的王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而西周的诸侯国对国王室有多方面的从属关系,周天子对诸侯拥有广泛的权力,所以周王的权力远大于商王,控制天下的能力远在商王之上。第三,从制度上说,商时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地位至尊,又通过宗法礼制确立了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这也说明王权得到了发展。第四,从王位继承制度上,商代的王位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这种方法使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的纷争,致使王国政局混乱,王权一度中衰。而西周的王位继承是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制,这就从制度上完善了传子制,进一步明确了王位传承。商周王位继承制度的变革,也反映了王权强化的趋势。 6、论述西周时的分封制 所谓“分封”就是封邦建国:把天下划分为若干区域,分封给宗室子弟和功臣,让他们代表周王朝对这些地方进行直接统治。西周前期曾进行过两次大分封。第一次是在武王克商后,第二次是在周公东征后。第二次大分封后,分封成为一种常规制度,直到西周中、晚期,王室还陆续分封过一些诸侯。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很多。《吕氏春秋观世》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其中比较重要的诸侯国有卫、晋、鲁、燕、齐、宋等。卫是武王之弟康叔的封国,都城朝歌,在今河南汲县之北。晋是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鲁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都于奄(今山东曲阜)。在西周的诸侯国中,鲁国是周礼最为完备的国家。燕是召公奭的封国,都于蓟(今北京)。召公奭系周初重臣,与周公旦、太公望并列为开国元勋。周初分封时被封于燕,但他没有就封,而是派长子前去建国,自己仍然在室辅政。齐是异姓功臣吕尚(太公望)的封国,都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宋是异姓贵族微子启的封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 从分封的实际情况来看,周代的诸侯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同姓贵族。即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裔。这些人建立的诸候国称为姬姓封国,在周初的封国中数量最多,是西周诸侯国的主体部分。《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第二类是异姓贵族。这些人虽不是王室子弟,但在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的过程中立有大功,或与周人有世代同盟关系,齐国和宋国就属于这类情况。第三类是“先王”后裔。《史记周本纪》说:“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类封国一般都比较小,在西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大。 西周王朝在分封时在举行“受民受疆土”的仪式。明确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周天子授予诸侯土地、人口和进行实际统治的权力。如授鲁公伯禽“少昊之虚”及“殷民六族”等。允许诸侯按照王室体制建立地方性的政权机构,但规定诸侯国的上卿一般不超过三人,其地位只相当于王室下的卿,对天子称陪臣。诸侯国的军队不超过三军,都城不超过三百雉(九百丈),大的城邑不超过一百丈。同时规定诸侯对天子的义务。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定期向王室缴纳军赋和贡税,并随王出征。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布在天下各地,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7、论述西周时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度。这种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是由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对于保证分封制的实行有重要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补充,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庶子即使比嫡子年长,也不能作为继位者,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当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士。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宗法制旨在通过划分宗族等级来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为此从宗族的角度对“大宗”和“小宗”做了明确的规定。大宗与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对卿大夫而言又是大宗;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封建内对士而言又成为大宗。各大宗均称作“宗子”,掌握祭祀与财产,代表贵族统治人民。大宗与小宗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虽然宗法制适应于同姓宗族内部,但异姓贵族往往与同姓贵族之间有婚姻关系,因而宗法制对异姓贵族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在宗法制度之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隶属。这种情况反映在政治上即是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宗法制在各个社会等级之间划分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要求各级贵族各安其分,并必须尊奉他们的共同祖先。由于周天子是直接继承祖宗事业的人,因此,他们在尊奉祖先的同时,也要尊奉周天子。显然,宗法制把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 8、论述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度 井田制度是商周时普遍推行的土地国有制度,商代是井田制的发展时期,西周是其发达时期。西周灭商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国有制。周统治区之内的土地和居民,都属于周天子所有。广大农业劳动者则以农奴的身份出现。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者,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王以天子的名义把土地和农奴分封给诸侯,诸侯再把封区内的土地和农奴分赐给自己的卿大夫,以至于士。受封的各级贵族对封国或采邑内的土地,只有占有权,没有所有权。农奴对土地连占有权都没有,只有在努力生产劳动,保证其为领主贵族提供规定的剥削的前提下,获得使用一块份地的权利。因为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不准买卖。这种土地所有制就是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历史上称之为“井田制度”。所谓井田制度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田地的形式;井田的疆里,一般是以每一块为一百亩(约合今31亩),作为一个耕作的单位,称为一田,是当时一个劳动力所能耕种的标准。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面积约为一平方里。十井称为一成,百井称为一同。也有以一田为一夫,十夫为一井,再以百夫、千夫作为计算大田的单位。二是经营田地的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在井田制下,农奴们在一起集体劳动。 常见名词 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出现的五位霸主。一般认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一说五霸中没有宋襄公和秦穆公,而有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事实上,这些人物在春秋时期的历史舞台上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2、三桓:春秋后期鲁国的三家贵族,即孟孙、季孙和叔孙。这些人分别是桓公之子仲庆父、季友、叔牙和后裔,故称为“三桓”。其中季氏势力最大。三桓作为私家势力的代表,从鲁宣公时期开始专权,到鲁悼公时,完全控制了鲁国。 3、都江堰:公元前256年开始,秦国的蜀守李冰在前人治水基础上,于四川灌县附近的岷江修建了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主要工程有“都江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都江堰控制岷江激流,使之势转为平缓,即可免除水灾,又“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灌溉农田达300多万亩,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 4、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秦国又用韩国水工郑国在咸阳附近开凿了一条长达300多华里的“郑国渠”,沟通了泾水和洛水,可灌溉田400多万亩,于是关中成为一片沃野,没有了荒年,秦国因此而富强,最终吞并了各诸侯。 5、围魏救赵:孙膑在桂陵之战中采取的战术。又称“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伐赵,围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齐。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师。他与田忌谋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田忌听从孙膑计谋,举兵西攻魏国。当时,魏虽以攻下邯郸,可是本国内确实空虚,不得不急以全力回救本国。在魏军行至桂陵时,遭齐军的截击,魏军大败,主将庞涓被擒。这就是“围魏救赵”。 6、马陵之战:公元前342年,魏又攻韩,韩亦请救于齐。次年,齐再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师,亦用救赵时的战法,举兵直趋大梁。魏将庞涓闻讯连忙引兵离韩回魏。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与庞涓,以十万士卒迎击齐军。齐军用孙膑之计,诈败,魏以轻锐紧紧相追。追至马陵,天黑道狭,旁多险阻,已进入齐的伏兵包围之中。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相践踏,死者无数,庞涓自杀,太子申被虏。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 7、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军进攻赵国的上党,赵派名将廉颇屯兵长平拒秦。初战失利,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秦使用反间计,至使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冒险出击,秦军诈败,将赵军诱至自己的壁垒前,坚拒不战,又将其包围。同时秦昭王又率领丁壮开赴长平,堵截赵国的援军和援济。赵军突围失败。赵括战死,全军被俘。秦上将白起活埋俘虏40多万。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一次战役,赵国军事力量在这次战役中被彻底摧垮,再也不能与秦抗衡。 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诗歌的精华主要见于此。《诗经》原称《诗》或《三百篇》,收诗305首。孔子曾以它作教材,所以列于儒家“六经”,被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风土人情,也就是民歌,“风”也叫“国风”,共160篇。“雅”是朝廷的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礼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共40篇。《诗经》包括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它广泛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的民谣、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其中的国风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总之,《诗经》不仅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伟大的文学遗产。 9、国风:《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共160篇。因采自十五个诸侯国,又称十五国风。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国风在体裁上属于民歌,真实而又具体地反映了各地的风土民情和下层人民的生活面貌,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10、《吕氏春秋》:战国末年吕不韦主持编纂,是融合各家思想的一次尝试。于秦始皇八年撰成,《吕氏春秋》主张政令和文化的统一。从内容上看,《吕氏春秋》对先秦文化经过严格的筛选而后有所择收,它吸收的大都是先秦文化中生命力较强的优秀文化遗产。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侧面的综合性文化学说。也昭示了文化学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1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前479年。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用大量的精力搜集整理了《诗》、《书》、《乐》,删修了鲁国史书《春秋》,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政治上认为“仁”是最高的理想境界;为实现“仁”而制定的制度和行为准则称之为“礼”。把我国古代有关政治和社会伦理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12、老子:名聃,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道德经》中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因素,它揭示出世界的事物包含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互相依存,相反相成。“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指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一种空虚无形,为人们感官所体察不到的客观精神。老子在宇宙方面是个客观唯心论者。老子从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说:“为无为,则无不治”,鼓吹人们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原始时代。老子观察事物的方法,具有朴素得辩证法的观点。 13、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今存《墨子》五十三篇。主张是“兼爱”和“非攻”,他反对战争,谴责由于战争而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反对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反对厚葬。在认识论方面,他主张以实践经验及切身利害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主张无差别的“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奴隶制的世卿世禄制,主张用人为贤。在经济生活方面,墨子主张自食其力,反对奴隶主贵族的奢侈腐化,提倡节用和薄葬。在政治制度方面,他提出“尚同”的主张,希望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反对诸侯割据。 14、韩非子:出身韩国贵族,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认为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人们应该按客观规律办事。主张“法后王”,反对“法先王”。韩非将法、术、势结合起来,提出了完整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理论。他认为要集权于中央,明君应当“抱法”、“处势”和用术,三者缺一不可。韩非子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自利的,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上层建筑在利害矛盾的基础上的,他认为不可能使人民心悦诚服的供统治者剥削,必须用暴力加以强迫,用严刑峻法制止人民的反抗。 15、屈原:名平,战国时期最突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楚怀王时官至“左徒”,后屡遭陷害,多次被放逐,公元前278年,楚国灭亡,屈原跳汨罗江而死。作为诗人,运用楚国的方言和民歌的格调,创作了许多楚辞体的优秀诗篇,其中以《离骚》、《天问》为代表作。尤其是《离骚》,是一首具有浓厚浪漫主义的古典诗歌,思想、艺术、语言和声韵等方面均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是我国文学史上“卓绝一世”的名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名篇。 16、商鞅:姓公孙,名鞅,卫国人,也称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受封商地,始称商鞅。曾学习李悝的《法经》,在魏国任职。秦孝公即位后,商鞅入秦任左庶长,先后于公元前359年和前350年两次主持变法。商鞅变法,实际上是铲除奴隶制,发展封建制的政治改革,是新兴地主阶级夺权的继续。因此必然引起旧势力的反对,公元前338年,孝公逝世,秦惠王即位,以“谋反”的罪名,将商鞅车裂处死。但是,商鞅死后,“秦法未败”。秦国因而发展为战国后期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17、孙武:生卒年月不详,春秋末年兵家的代表,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境内)人。传世之作有《孙子兵法》13篇。《孙子兵法》来源于战争实践,是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其论述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语言简练概括,并为人们所熟知并运用。《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论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史上及世界军事学术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久远而深广。 18、孟子:名轲,鲁国邹邑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体系,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孟子处于列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代,他提出了“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的战争主张。他以“平治天下”为己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 为中心的所谓“仁政”、“王道”。他发展了孔子的“宗周”思想,希望在诸侯中选出一个能够王天下的君主。他的主张与当时社会现状不符,不被各国诸侯所采纳。于是他退而与弟子著述,其著作就是保留到现在的《孟子》。 19、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今河南商丘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一切事物经常在变化者,人对这种变化是无可奈何的,只有服从。因此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斗争。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连人的认识也是如此。因此否定一切事物的质的差别,主张消极地逃避现实,脱离社会。在政治上,他反对人间的一切措施,要求社会毁掉一切文明,回到最原始的时代。他拒绝和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并辛辣地嘲笑那些追求名利的人。这对以后封建社会里某些知识分子的反礼教、反封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 20、荀子: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属于儒家学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响,成为先秦诸子中的集大成者。他反对迷信,认为鬼神是不存在的。他主张既要顺乎自然规律,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自然界的认识方面,他是一位朴素的唯物论者。荀子是性恶论者,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但后天的客观环境可以使它改变,所以他特别强调学习。他主张法后王,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和术来维持社会秩序。因此可以说,荀子已经超脱了儒家的束缚,他的学说,对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1、尊王攘夷:齐国在今山东省的北部,是春秋战国时期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管仲的改革使齐国日益强盛,连续灭了许多小国,大大扩充了国土。这时,北方山戎和狄族势力正向南发展,经常袭扰燕、邢、卫等国。齐桓公利用王室虽然衰微但周王仍是名义上的诸侯各国的大宗和共主的地位,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燕国打败山戎,又联合宋、曹等国制止了狄人的扰害,“存邢救卫”,为邢和卫两国筑了新的城邑,使“邢迁如归,卫国忘亡”,从而保证了这一地区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在诸侯中树立了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