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资料第三章.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第三章华东地区 第一节上海市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简称“沪”,别称“申”。面积6340.5万平方千米。上海市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南接杭州湾,西与江苏和浙江两省接壤。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5年全市平均气温17.1℃,无霜期269天,降水量1649.1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6—9月的汛期。汛期又分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季。 【区划与人口】 上海市辖有16个区: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 【交通与资源】 上海市交通四通八达,是中国铁路枢纽、民用航空运输中心及邮轮母港。航空运输方面,上海有虹桥、浦东两大机场,建成了4座航站楼、6条跑道;铁路方面,上海拥有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三个铁路主客运站。据统计,目前,上海铁路局所开行的动车组列车一日可抵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达 20 个左右。 上海市内交通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桥以及地铁、高架式轨道交通组成的立体型市内交通网络,城市内部轨道交通基本成网。 【自然资源】上海境内缺乏金属矿产资源,据初步估算,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约有60亿吨,附近的南黄海估算有2.9亿吨储量。在长江口浅海底下,还发现一些矿物异常区,有锆石、钛铁砂、石榴石、金红石等重要矿物。上海市境内天然植被残剩不多,绝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动物资源主要是畜禽品种,野生动物种类已十分稀少。水产资源丰富,共有鱼类177属226种,其中淡水鱼171种,海水鱼55种。 【历史沿革】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四五世纪时的晋朝,以捕鱼为生的居民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h”,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d”,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滬(沪)”。 唐天宝十年(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鸦片战争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大都市,并有“十里洋场”“东方巴黎”等称号。 【文化艺术】 上海的海派文化氛围,为作家们提供了多元创作空间。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霸王别姬》。鲁迅、茅盾、巴金等著名的作家都曾经在上海定居生活,并留下了著作,如茅盾先生的小说《子夜》,巴金的《寒夜》和《随想录》等。 海派特色滑稽戏:王无能、严顺开等;沪剧;近代流行音乐发源地:《夜上海》《夜来香》等。 电影传入中国从上海开始。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1949年前,中国的电影业基本集中于上海,培育了田汉、夏衍等著名的剧作家和周璇、胡蝶和阮玲玉等电影明星。上海也是话剧的首创地,出现了洪深、欧阳予倩等代表性人物。 上海也是中国著名的近现代绘画文化基地,刘海粟1912年创立中国第一家美术学校,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国画大师黄宾虹都是著名代表人物,1996年创办的上海美术“双年展”成为一个亮丽的名片。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55项,包括沪剧、滑稽戏、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豫园灯会等。 【民族与宗教】 截至2015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15.27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市少数民族有55个,人口27.5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 上海有5种宗教是得到中国政府承认的合法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新教。上海有宗教信仰群众88.76万人,已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394个,有宗教团体85个,在沪宗教院校4所。历史上上海还曾经存在过许多其他宗教,例如犹太教、东正教、锡克教等。 【旅游资源】 上海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和产业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旅游名城,有着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水系发达、岛屿毗邻;古今延续,以近现代为主;往往以建筑为载体,显示辉煌的城市文化;兼容并蓄、敢为天下先——这些独特的资源成为上海旅游资源的凭借,形成了上海都市型旅游的魅力。 上海5A级景区(点)有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和上海野生动物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处:上海佘山旅游度假区,上海还成立了以上海迪斯尼乐园为主体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 上海都市型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具有以下特点: 1.融都市观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为一体。 2.旅游与相关产业日趋融合。 3.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4.现代旅游节庆日益国际化和现代化。 【特产美食】 上海的特产工艺品有上海牙雕、上海玉雕、嘉定竹刻、上海玉器等;烟酒有、中华香烟、红双喜香烟、大前门香烟、枫泾黄酒、崇明老白酒等。 特产美食有大白兔奶糖、高桥松饼、全蛋萨其马、枫泾豆腐干、状元糕、城隍庙的五香豆、梨膏糖等。 上海菜烹调上以红烧、蒸、煨、炸、糟、生煸见长,菜肴浓油赤酱、汤卤醇厚不腻,咸淡适中。著名的特色小吃有南翔馒头店的南翔小笼包,湖滨美食楼的开阳葱油面、蟹壳黄,绿波廊酒楼的眉毛酥、枣泥酥、萝卜丝酥饼、桂花拉糕,王家沙的生煎馒头,五味斋的绉纱小馄饨。 【民俗风情】 上海是一座工商业与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大都市,独特的海派建筑已成为上海风情的象征。从老上海的万国建筑群,到现代金融业象征的陆家嘴金融城,从上海新天地,到纯粹体现居住意义的上海高端居住社区,以建筑角度来看,这些都或多或少体现了海派建筑一脉相承的元素。 上海人民间初四夜和初五有接财神之俗。初四夜半子时,家家祭供鲤鱼、羊头,满堂香纸蜡烛,壁上高挂财神像,合家老小跪拜祈求今年财神爷送财降福,各商铺店肆也都在这时举行仪式迎接“财神”。 第二节江苏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楚汉文化、淮扬文化、金陵文化、吴文化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内陆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省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受来自北方大陆的冬季风控制,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则盛行来自低纬度太平洋的偏南风,气候炎热多雨。 【区划与人口】 截至2016年年底,江苏省辖13个地级市;55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20个县。其中南京市为副省级城市。 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人口7649万。 【交通状况】 截至2016年年底,江苏全省公路里程15.9万千米。高速公路里程为4657.4千米。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冠,全省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已形成“五纵九横五联”的高速公路网。 江苏省铁路交通发达,现已覆盖全省,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铁路总里程达2755千米,其中高铁里程1533千米。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两条铁路干线经过境内。南京和徐州是江苏省也是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 江苏省目前已形成以长江、京杭大运河为骨干和江河湖泊相连的水运网,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共有内河航道总里程24 371千米,占全国航道总里程的1/5,内河通航里程居全国第1位。连云港是我国的重要海港,亦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 江苏省最大的航空港为南京航空港,南京现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马鞍国际机场。此外,徐州、连云港、南通、无锡、盐城、常州、淮安等地都建有民用机场。 【自然资源】 截至2013年,江苏省矿产资源发现的有133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67种,铌钽矿、方解石、泥灰石、凹凸棒石黏土、二氧化碳气体等8种矿产保有储量列中国第1位,连云港市东海县被称为“中国水晶之都”。 江苏省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尚可利用和有开发前景的野生植物资源有600多种。野生动物资源为数较少,鸟类主要是野鸡、野鸭,沿海有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飞禽,沿海地区还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 江苏省渔业资源丰富。沿海有吕四、海州湾、长江口、大沙等四大渔场,盛产黄鱼、带鱼、鲳鱼、虾类、蟹类及贝藻类等水产品。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现江苏主要属宋、吴等国;战国时期,为越、楚等国的一部分。秦代现江苏为东海郡、泗水郡和会稽郡的一部分。汉代为徐州刺史部和扬州刺史部的一部分。三国时期,现苏北大致属魏之徐州,苏南属吴之扬州。南北朝时期,现江苏在刘宋时全属南朝;大部分在齐、梁时归属南朝,北方先后属魏和东魏;陈时仅江南为南朝,江北属齐。唐代时江苏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东道。北宋时,现江苏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到南宋时,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江南和淮南。元代,现苏北主要属于河南江北行省,苏南属于江浙行省。明代现江苏全属南京(南直隶)。清康熙六年(1667年)设江苏省,范围大致和现在相似。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 【文化艺术】 江苏省的地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楚汉文化、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 文学方面,西汉淮阴枚乘是汉大赋的开山祖师,被后人推崇为“文章领袖”。南北朝时期,刘勰在南京完成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唐江都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韵律和谐婉转,也是出于此处。南唐后主李煜词作极富感染力。近代以来,这里还涌现出了朱自清、叶圣陶、钱钟书等著名文学家。 江苏绘画艺术以山水画、水印木刻画和水彩水粉画见长,被称为“江苏三水”。著名画家包括东晋无锡的顾恺之、南朝苏州的陆探微、梁吴县的张僧繇,元代山水画四大家为常熟的黄公望、无锡的倪瓒和王蒙、吴镇;清代有王时敏等“四王”、龚贤等“金陵八家”、郑燮等“扬州八怪”。 著名书法家有唐苏州“草圣”张旭、晚唐苏州“塑圣”杨惠之。近现代则涌现出了以吴大澂、吴湖帆、徐悲鸿、刘海粟、陈之佛、李可染、傅抱石等为代表的一批书画艺术大师。 江苏素有“二胡之乡”的美誉,“江南丝竹”是最富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地方戏种现存20余种,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等。民间舞蹈种类多,拥有秧歌舞、花鼓舞、龙舞、狮舞、灯舞、傩舞、高跷等。 【民族与宗教】 2015年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为7976.3万人,绝大部分人口为汉族,占比99.7%。江苏省是少数民族散居省份,55个少数民族齐全,江苏省98个县(市、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江苏省是全国宗教工作重点省份之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四大宗教齐全。全省有信教群众592万多人,全省经过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6100多处,其中基督教的金陵协和神学院是基督教唯一的全国性院校。 【旅游资源】 江苏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水乡,有众口颂传的千年名刹,有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有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有雄伟壮观的都城遗址,纤巧清秀与粗犷雄浑交汇融合,可谓是“吴韵汉风,各擅所长”。 江苏省风景名胜以“青山衬秀水、名园依古城”而驰名中外,自然景观具有“山水组合、以水见长”的鲜明地方特色。截至目前,江苏省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地质公园4处,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 江苏省的主要景点有:南京城垣、中山陵、明孝陵、秦淮风光带、夫子庙、总统府、汤山温泉,镇江北固山、茅山,扬州瘦西湖、个园、何园,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虎丘,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蠡园、灵山圣境、无锡影视基地,泰州凤城河风景区等。 【特产美食】 江苏省传统工艺品包括南京云锦、苏州宋锦、扬州漆器、宜兴紫砂、苏州刺绣、苏州缂丝、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常州梳篦、扬州剪纸、南京剪纸、金坛刻纸、徐州剪纸、苏州玉雕、无锡留青竹刻、常州留青竹刻、惠山泥人等。 名酒包括洋河大曲、双沟大曲、今世缘酒等。名茶有洞庭碧螺春、宜兴阳羡茶、溧l阳白茶等。食品、果品包括南京板鸭、镇江香醋、扬州酱菜、常州萝卜干、溧阳风鹅、长江刀鱼、太湖银鱼、无锡水蜜桃、阳澄湖大闸蟹、东山杨梅、泰兴白果等。 江苏菜即淮扬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菜的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特色菜有金陵盐水鸭、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套鸭、大煮干丝、松鼠鳜鱼、叫花鸡等;特色小吃有奥灶面、富春点心、蟹黄汤包、常州大麻糕、黄桥烧饼、苏式月饼、鱼汤小刀面等。 【民俗风情】 江苏民俗风情南北特色不同。苏北人重农事,安土重迁,纯朴可爱;苏南人重工商,缫丝织布,心灵手巧。饮食民俗方面,苏南人口味偏甜,嗜品茶;苏北人口味偏辛辣,好饮酒。 江南注重观赏性、娱乐性,江北注重观赏性、娱乐性的同时也重视实用性。例如江南无锡惠山泥人、苏州虎丘捏相都是栩栩如生的艺术珍品,而江北盐城、海安等地的面塑及东台等地的糖塑既可观赏也可食用。 江苏省传统节日文化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苏州端午习俗、南京秦淮灯会、姜堰溱潼会船等。太仓七夕节、金坛柚山放灯节、宜兴观蝶节等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苏省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庙会有:南京地区祠山庙会、妈祖庙会、薛城花台会,苏州“轧神仙”庙会,无锡泰伯庙会、惠山庙会,镇江金山寺水陆法会等。    第三节 浙江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浙江省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之称。 浙江省陆域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域面积的1.1%,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千米左右。全省陆域面积中,山地占74.63%,水面占5.05%,平坦地占20.32%,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浙江省地处亚热带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因受海洋影响,浙江省温、湿条件比同纬度的内陆季风区优越,是我国自然条件较优越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受台风、暴雨、干旱、寒潮、大风、冰雹、冻害、龙卷风等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 【区划与人口】 截至2016年,浙江省下辖11个地级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6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其中1个自治县)。 面积10万平方千米,人口4798万。 【交通与资源】 浙江省交通已形成陆、海、空三维立体式交通网络。陆路交通方面,铁路有沪杭、浙赣两条干线和萧甬、宣杭、金千、金温等支线。高速公路有沪杭、杭甬、上三、金丽温、甬台温、杭金衢、宁杭、杭徽等线路。 海运方面,宁波、上海、舟山群岛之间每天都有多班客轮往返,形成了中国最为繁忙的海上客运“金三角”。 航空方面,全省有杭州、宁波、温州、义乌、黄岩、衢州、舟山7个民用机场,其中杭州萧山机场和宁波栎社机场为国际机场。 【自然资源】 浙江省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是著名的粮仓和丝、茶产地,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浙江省植被资源有3000种以上,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45种。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全省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矿产方面,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 【历史沿革】 浙江春秋时分属吴、越两国,战国时属楚;秦时分属会稽郡、鄣郡、闽中郡;汉时属扬州刺史部;三国时入东吴版图,仍属扬州;唐朝时先属江南道,后属江南东道,又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两节度使,“浙江”作为行政区名称自此始。 五代十国时临安人钱镠li建立吴越国,属江南道;北宋时属两浙路;南宋建都临安(即今杭州),分置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元代时属江浙行中书省;明初置浙江行中书省,简称浙江省,省名自此出现,后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1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沿袭至今。 【文化艺术】 浙江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谢灵运开创了中国古代山水诗派。陆游、陈亮、吴文英、王沂孙、周密、张炎等均为南宋词坛大将。元明清时期,赵孟頫、杨维桢、张岱、徐渭、袁枚、朱彝尊等为代表的诗文影响很大。清初洪昇的《长生殿》是戏剧瑰宝,晚清龚自珍、王国维等皆为一代大家。 进入民国后,鲁迅、郁达夫、茅盾、徐志摩、戴望舒、夏衍、施蛰存、艾青、穆旦等都是中国新时期上的重要文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浙江省作家许钦文、陈学昭、冀汸等均有建树。改革开放后,浙江省的中、长篇小说创作成就显著,王旭烽和麦家的小说先后获得茅盾文学奖。 浙江是“中国戏曲的摇篮”。高则诚、徐渭、王骥德、李渔等一批杰出的浙江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彪炳史册。越剧在戏曲百花园中一枝独秀,《西厢记》《五女拜寿》等艺术精品的涌现,浙江省戏剧舞台生机勃勃。 浙江省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盛行于宋、元时期浙江的灯影戏(皮影戏),被世界电影历史学家认定为电影发明的先导。浙江也是美术大省,最早的美术遗存发现于萧山跨湖桥遗址。彩陶和苇编是迄今为止浙江发现最早的工艺美术品。 【民族与宗教】 截至2016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5590万人。2016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3745.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67.0%。浙江省主要的民族成分为汉族,占浙江省人口的99%,少数民族达53个(仅缺德昂族和保安族),总数达39.97万人。畲族人数为多数。 浙江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全省共有可统计信徒180多万人,宗教教职人员2.5万余人,宗教活动场所1万余处,省、市、县三级宗教团体225个,宗教院校4所。 【旅游资源】 诗画江南,山水浙江,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以杭州西湖为中心,辐射全省的风景名胜纵横交错。 浙东区块:杭州灵隐寺、净慈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保国寺、雪窦寺,天台国清寺,普陀普济寺、慧济寺、法雨寺等名胜众多。 浙南区块:温州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岛,台州天台山、神仙居、古长城,丽水仙都峰、石门洞、南明山,山水雄奇,目不暇接。 浙西区块:富阳鹳山、桐庐瑶琳洞、建德小三峡、淳安千岛湖、金华双龙洞、衢州江郎山、浙西大峡谷、开化钱江源等,山水如画,美不胜收。 浙北区块:南浔、西塘、乌镇、新市等江南古镇;莫干山、龙王山、南北湖等避暑胜地;海宁钱江潮、安吉竹种园、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等,气象万千,蔚为大观。 截至2016年年底,浙江省有3处世界遗产、16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国家地质公园、2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特产美食】 浙江省物产极为丰富。名茶有西湖龙井、径山香茗、湖州熏豆茶、普陀佛茶、开化龙顶茶和景宁惠明茶等。名酒以黄酒为最,其中绍兴的加饭酒与女儿红、金华的寿生酒以及建德的致中和五加皮都是酒中珍品。 中药以“浙八味”驰名中外。果品、蔬菜、畜禽与水产品等特产,品种多样,如昌化山核桃、楚门文旦、黄岩蜜橘、金华火腿、太湖银鱼、太湖蟹、千岛湖淡水鱼及沿海地区的各种海鲜产品等。 浙菜历史悠久,主要由杭帮菜、宁波菜、绍兴菜、温州菜和金华菜等地方菜组成。传统名菜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宋嫂鱼羹、干炸响铃、冰糖甲鱼、薹菜拖黄鱼、雪菜大黄鱼、霉干菜焖肉、清汤越鸡、清蒸鳜鱼、三丝敲鱼、爆墨鱼花、炸蛏子筒、火腿荷花爪、蜜汁火腿和金华同骨煲等。 【民俗风情】 浙江民俗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既有淳朴的山地文化性格,又有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还有鲜明的商贸文化特色,风俗风情已经成为浙江现代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特色。 浙江省的生产民俗有:象山县的中国开渔节、湖州含山的蚕花节、德清的“扫蚕花地”、乌镇的香市等。 浙江省的节日民俗有:绍兴祝福、海宁市硖石灯会、泰顺百家宴、缙云祭祀黄帝大典、萧山祭星乞巧、武义接仙女、西湖赏月、开化苏庄舞草龙、永康方岩庙会等。 浙江省的游艺民俗有:海宁观潮、金华斗牛、磐安赶茶场、浦江迎会等。 浙江的婚嫁民俗有:宁海“十里红妆”婚俗、新安江九姓渔民的“水上婚礼”等。 三月三是畲族最为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其内容包括赶场对歌、吃乌米饭、民间体育竞技等,另外还有二月二的“会亲节”,以及农历五月的“封龙节”等。 第四节 山东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全年无霜期由东北沿海向西南递增,鲁北和胶东一般为180天,鲁西南地区可达220天。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年底,山东省辖17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37个,乡镇级单位1826个。其中,济南市、青岛市为副省级城市。面积16万平方千米,人口9580万 【交通状况】 截至2016年年底,山东省公路通车里程26.58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710千米。以货运为主的“四纵四横”铁路运输格局基本形成,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到6100千米。并有济南遥墙国际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等多处机场。 2015年,山东全省沿海港口总泊位数达到556个,沿海港口年吞吐量达到13.4亿吨,居全国第2位,拥有青岛、日照、烟台3个超3亿吨大港。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150千米,内河港口通过能力达到4567万吨,吞吐量达到7920万吨。 【自然资源】 山东省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据全国保有资源总量统计,列全国前5位的有44种,列前10位的有75种,以非金属矿产居多。其中,列全国第1位的矿产资源有金、铪hā、自然硫、石膏等9种;列第2位的有菱镁矿、金刚石、石榴子石、玉石、透辉石、建筑用辉石岩等10种;列第3位的有钛(金红石)、锆、片云母等12种。 山东省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各种果树90种。全省拥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500种,其中,兽类73种、鸟类406种(含亚种)、爬行类28种、两栖类10种。该省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栖息和洄游的鱼虾类达260多种,鱼类资源有79种,有藻类131种。另外,还有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 【历史沿革】 夏禹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它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齐、鲁两国。 秦代时山东属临淄郡、齐郡、东郡、薛郡、琅琊郡、胶东郡、济北郡。西汉划分天下为13州,在山东地区设置了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徐州、兖州,一直延续到西晋时期。唐朝全国设置10个道,以黄河为界,山东分属河南道和河北道。宋初,山东隶属于京东路和河北路,后又增置京东西路,曹州、郓州属京东西路。 元代,在山东地区设立了东平行省、济南行省、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益都行省、山东行省等。明朝开始设立山东布政使司(当时包括辽东、北京、天津及河北)。清初设置山东省。1949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通令,山东部分地区划出,与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区成立平原省。1952年撤销平原省,菏泽、聊城、湖西3专区划归山东省。 【文化艺术】 山东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思想家孔子、军事家诸葛亮、文学家东方朔、书法家王羲之、医学家扁鹊等。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国、鲁国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的是儒家文化。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吕剧是山东主要地方剧种,柳子戏、山东梆子、五音戏、茂腔、柳腔等是山东较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山东也是全国民间说唱艺术发达的省份之一,包括山东评书、山东快书、数来宝、山东琴书、山东大鼓、东路大鼓、胶东大鼓、山东清音等。此外,山东民间音乐、杂技艺术等也较为出名。 【民族与宗教】 山东省是全国人口众多、密集的省份之一,截至2016年年底,常住总人口9946.64万人。山东省属于少数民族杂居、散居省份。截至2015年3月,山东省少数民族常住人口7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75%,其中,回族人口54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 山东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俱全。佛教和道教在山东有千年以上历史,伊斯兰教主要自13世纪随回族穆斯林徙居山东后传播发展。基督教则主要是在鸦片战争后迅速传播起来的。截至2015年3月,全省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4961处,其中寺观教堂1285处。 【旅游资源】 山东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素来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称。泰山从这里崛起,孔子在这里诞生,黄河由这里入海。“山水圣人”“黄金海岸”两大旅游带优势突出。“文化圣地,度假天堂”“好客山东”成为山东省旅游整体形象品牌。 山东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五岳之首”的泰山,气势雄伟磅礴。黄河入海口自然风光原始独特。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构成独特的海滨城市群景观。省会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此外,山东还有枣庄万亩石榴园、菏泽5万亩牡丹花、滕州微山湖10万亩荷花、沂水地下画廊、地下大峡谷等。 山东省人文旅游资源璀璨,拥有世界级遗产4处:泰山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有曲阜“孔府、孔庙、孔林”,万里长城中的齐长城,京杭大运河。此外,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地质公园9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处。 山东省的主要景点有:泰山、岱庙、曲阜三孔、趵突泉、大明湖、青岛栈桥、五四广场、石老人海滨浴场、崂山、齐长城、稷下学宫遗址、台儿庄古城、黄河口湿地、蓬莱阁、昆嵛山、水泊梁山、刘公岛、孙武古城、曹州牡丹园等。 【特产美食】 山东传统工艺品包括杨家埠木板年画、高密扑灰年画、高密剪纸、莱州剪纸、德州剪纸、灵岩寺泥塑、聂家庄泥塑、鲁锦、淄博陶瓷、潍坊风筝、博山琉璃、周村丝绸、青岛贝雕画、阴平毛笔等。 名酒有青岛啤酒、张裕葡萄酒、一品景芝酒、孔府家酒、兰陵美酒等。 名茶有浮来青、碧波清锋、茗家春、崂山绿茶等。 食品、果品包括东阿阿胶、德州扒鸡、苍山大蒜、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章丘大葱、平阴玫瑰、马家沟芹菜、荣成大花生、明湖莲藕、黄河口大闸蟹等。 鲁菜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特色菜有葱爆海参、油爆双脆、锅烧肘子、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锅塌豆腐等;特色小吃有济南扁食、济南糖酥煎饼、福山拉面、蓬莱小面、周村酥烧饼等。 【民俗风情】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礼仪之乡”,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历史悠久,是孔孟之乡。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山东的民俗风情风格多样,生生不息。 齐鲁两俗并存,山东民俗自成系列。齐俗继承东夷文化传统,较少受宗周礼制的束缚,带有商品经济的色彩。鲁俗则试图用周礼来替代原有的文化传统,更带有自然经济的色彩。 山东省每年举办许多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包括好客山东贺年会、孔子国际文化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泰山国际登山节、潍坊国际风筝会、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等,还有青岛海洋节、泰山东岳庙会等40多项。 第五节 安徽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安徽,简称皖,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省名以当时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组成。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1937年日军侵占安庆之前,安庆一直作为安徽省会。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华东腹地,居中靠东、襟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千米,南北长约570千米,总面积1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第22位。 【气候特征】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区划与人口】 截至2017年4月,安徽有16个地级市、55个县、6个县级市和44个县级区。 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人口6905万。 【交通与资源】 截至2016年年末,全省高速公路达4543千米,铁路营运里程达4124.4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1354千米。黄山屯溪国际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为皖南重要的旅游机场。长江安徽段已建成5座跨江大桥,淮河安徽段已建成12座跨河大桥,淮河两岸畅通无阻。 【自然资源】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约408万公顷,生物资源10 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全省已发现的矿种有128种(计算到亚矿种为160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4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4种、水气矿种2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2016年地质勘查部门启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省级)158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10处,新增探明储量矿种1种(镍矿)。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安徽先后分属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隋曾分置淮南、宣城、新安等。唐代,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京西北路、京东西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5路。 元代,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明朝,安徽分属庐州府(今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康熙六年(1667年),设安徽省,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1949年4月20日,安徽全境解放,设皖北、皖南行署区两个省级行政区。1952年8月,皖北行署区与皖南行署区合并成立安徽省政府,并将省会设在合肥。1983年,安徽实行市管县体制,设立合肥、蚌埠、安庆等8个地级市。 1987—2000年,增设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六安、巢湖、亳州、池州、宣城9个地级市。2011年,撤销地级巢湖市。 【文化艺术】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曾培育出道教文化、建安文学、桐城派、北宋理学、徽文化等,涌现出老子、庄子、管子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 安徽被称为中国戏曲之乡,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黄梅戏、徽剧等。池州的傩戏号称“戏剧活化石”。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民族与宗教】 截至2016年年末,安徽省户籍人口7027万人,常住人口6195.5万人。安徽省属于汉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散居省内各地,少数民族人口约39.6万人,占总人口的0.66%。现有9个民族乡、135个民族村、39个民族社区。回族、满族、畲族为世居少数民族,回族人口最多。 据安徽宗教研究学者的统计,安徽现有宗教徒超过7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1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人信仰佛教(大乘佛教),其余的信仰基督教(包括新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伊斯兰教等。 【旅游资源】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拥有1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30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世界地质公园;11处国家地质公园;34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1处5A级景区;10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72项“国家级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14座全国重点寺院。 2014年2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形成以黄山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山水文化旅游圈,推动徽州文化与青山秀水、美好乡村的联动,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特产美食】 安徽省特产类型多样,数量丰富,其中不乏闻名于世的精品。宣笔、宣纸、徽墨、歙sh砚被称为安徽的“文房四宝”。许多土特产品也名扬八方,如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古井贡酒、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怀远石榴、广德板栗、巢湖银鱼、胡玉美蚕豆辣酱等。 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于世。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烧菜讲究软糯可口,味美隽永;炖菜讲究汤醇味鲜,熟透酥嫩;蒸菜着重原汁原味,爽口宜人。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问政山笋、臭鳜鱼、清蒸石鸡、毛豆腐、一品锅等都是徽菜中的佼佼者。 安徽省知名的特色食品有符离集烧鸡、无为熏鸭、采石矶茶干、八公山豆腐、铜陵冰姜、芜湖虾籽面、淮南牛肉汤等。 【民俗风情】 徽派建筑:黑瓦白墙、马头墙、牌坊古村落 安徽省古老的民俗风情保留至今并值得一提的有:黄山茶道,包括烹汤、涤器、投茶、注汤、敬茶、闻香、论茶等15道程序;九华庙会;淮北相山庙会等。 第六节 江西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江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