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景山小学 四 年级 美术学科备课 备课教师 黄宜汝 备课时间 2016 课题 1.水资源 课时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教材力图让学生了解水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水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透过水资源现状——紧缺、污染严重,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对水资源的危机感,唤起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本课是“综合探索”类的美术课程,目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美术实践能力。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收集水的各方面资料,对“水”问题进行挖掘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从美术的角度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指导学生利用小组的集体力量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班级大集体中交流学习探讨,萌发关心社会问题的意识,以此来激发美术创作的强烈欲望。在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画个有创意的图标或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难度并不大,但是要利用一个简洁的画面来传递一个主题思想、一个有着深远意义的警示,那就需要更高的美术修养。因此生活中有关水的现象这一素材的选取与处理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广泛的水的相关知识、大量的水资源现状及现象,以此来储备创作之源泉,同时向学生展示各类利用不同手法来表现的招贴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招贴画写实、装饰、画的艺术风格以及夸张、拟人、想象的手法,通过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读懂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同时,启发学生广泛的创作思路。教学建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还可以进行以下的课外拓展:通过对家乡水资源现状的调查,结合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国水周(3月22日——3月28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使学生感受艺术魅力之所在,领会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目标与重难点 1、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教学难点: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水资源有关资料,小组一块海报板,彩色纸、绘画工具、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水资源破坏相关资料,宣传板报范例,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各种创作工具和材料。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1.引入。 (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 (2)引入新课。 2.艺术作品的欣赏。 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绘画图片、生活用品上的花纹等),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 3.综合探索实践。 (1)出示图标:猜猜这是什么标志?(认识中国国家节水标志) (2)节水,有必要吗,教师叙述一组数据和出示一组图片: 全球用水短缺达12亿人。 每年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人数为300万——400万人。 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约35亿人为水所困。 全世界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没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一起来策划一次宣传活动,学习制作板报:出示一板报范例,观察发现板报的内容是怎样安排的?怎样突出主题?用了哪些不同的形式?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资料,制订宣传方案,合理分工:有目的地筛选已有的资料,有主题的补充制作添加资料,共同解决以下问题: ①选择哪些关于水资源的资料?②采用那些形式?③怎样使宣传板报更美观?④利用什么美术材料工具来制作?⑤制作时注意什么? (5)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各组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 4.宣传与展示,评价总结。 (1) 组织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间相互点评: 哪组设计最有新意? 哪组内容更有自己的见解? (2)说说本课所得。 作业设计 一起来策划一次宣传活动,学习制作板报 板书设计 择哪些关于水资源的资料? 采用那些形式? 怎样使宣传板报更美观? 利用什么美术材料工具来制作? 制作时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充 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 景山小学 四 年级 美术学科备课 备课教师 黄宜汝 备课时间 2016 课题 2.砖石上的雕刻 课时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泥塑的表达上,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砖石雕刻”方面还是比较陌生。我在选择这一课时,首先希望孩子从美的局限中跳出来。大部分学生在几年的美术学习中已经形成很多定式的审美倾向,喜欢用鲜艳的纯色,画唯美的画面,很少有学生会欣赏质朴的泥土、石头之美。通过欣赏砖石雕刻的质朴,感受瓦当雕刻的乐趣,让质朴、原始、纯粹的美慢慢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这无疑是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审美空间,更多样的审美能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是最早关于砖石雕刻的记录见于《左传》,说明砖石雕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底蕴。流传至今已经发展为一种民间工艺,融合诗、书、画于一体,颇有汉画像砖、画像石的风味。教材选用汉代瓦当作为砖石雕刻的欣赏主线,而我则选用了汉瓦当作为砖石雕刻的创作载体,融合祖国传统文化于创作中,激起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砖石雕刻的乐趣。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雕刻的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欣赏浮雕作品的感受,二人合作制作一件半浮雕瓦当作品。 3.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泥巴、制作工具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看动画《爆笑——雕塑》 一、比一比——慧眼识“雕” (一)浮雕和圆雕   1.欣赏体育场路与伯温路的圆雕和浮雕作品 师:今天老师带了两件雕刻作品,对雕刻有什么感受? 生:有点立体。 师:同学们眼力不错!谁能说得具体一些? 生:摸起来有点凹凸不平,看起来这些图案比画的立体,好看…… 教师小结:对,像这样的作品叫浮雕,它属于在一个平面上的雕刻,微微有一点立体感,是介于绘画和雕塑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但同样是浮雕可分两种,我们来为他们取个合适的名称。 2.对比圆雕与浮雕 3.对比高浮雕和浅浮雕作品 师:都是浮雕,仔细辨别,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件只是微微凸起,第二件刻得很深,而且有些地方好像凸起得变成凌空了,一个叫“浅浮雕”,一个叫“深浮雕”,可以吗? 生:后面那幅刻得很高,很厚…… 教师小结:观察得很到位!像这样微微凸起的雕刻,相对较为平面的,叫“浅浮雕”。而第二件作品,起位较高,刻面较厚,你们刚称它为“深浮雕”,专业人士称它为“高浮雕”。  二、赏一赏——瓦当明“路” (一)欣赏建筑上的雕刻 师:在古代,雕刻运用的最为广泛的就是建筑方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位。欣赏古代建筑上的雕刻图片,解读雕刻的魅力。 师:圆形窗户上的雕刻,构图的巧妙性很重要。 教师小结:雕刻的足迹遍布建筑的各个角落,屋檐、门、窗,梁、柱等,人们对于雕刻的热爱与执着,不仅仅在于欣赏它的装饰性,还有寄予了美好的寓意。 (二)欣赏建筑上的瓦当 1.欣赏四大神兽瓦当。 师:瓦当又名瓦头,是古建筑的一小部分,起着保护木质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瓦当上的图案设计优美、简明生动。 师:猜一猜四大神兽分别代表哪四种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师:神兽刻上瓦当,排列在自家的屋檐上,有什么寓意?(驱邪、祈福) 2.欣赏文字和植物纹瓦当,感受瓦当题材的丰富,开拓学生的视野。 师:生活中你喜欢的动物、植物,都可以化身为瓦当上的图案,你们说一说还可以把什么当作创作素材?我们可以加入哪些题材,来设计瓦当图案? 生1:老师,我喜欢鹰,老鹰是一种勇敢的动物,飞翔的速度很快。 生2:我的瓦当里要做一头胖小猪,猪很有福气。 生3:石榴,我听奶奶说石榴代表着多子多福…… 师:对,人们给很多植物和动物冠以吉祥有趣的寓意,祈求能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与福气。 (课件展示:马到成功(马)、喜上眉梢(喜鹊、梅花)、连年有余(莲花、鲤鱼)、兔年顶呱呱(兔)、金鸡报春(鸡)福禄双喜(葫芦)百年好合(百合)) 设计意图:在关注学生寻找美、发现美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从古代圆形窗雕中感受圆形构图的生动与巧妙,从汉瓦当中感受她朴拙的沧桑美。提供相关的直观作品,明确瓦当的题材往往孕育着美好的寓意,从而启发学生寻找身边有美好寓意的题材来设计瓦当图案,在此基础上可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的作品自然就显得丰富多彩了。 三、试一试——胸有成“图” (一)师生合作《狮子》 (二)制作步骤: 心中有图——头部、嘴、鼻子、腮帮、眼睛、鬃毛——雕出胡子——贴在底版上——做出身体、脚、尾巴——取名 龙鸣狮吼: 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狮子吼佛教徒比喻佛祖讲经,如雷震天地。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环节,不是单纯的示范,而是在和学生互动中进行示范。教师刻图形,学生雕花纹,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顺其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巧妙地把示范转化为学生创作的铺路石。  四、做一做——巧夺天“功” 作业要求:同桌合作,选择身边的题材做一个 “吉祥”瓦当,并为他取一个寓意吉祥的好名字。 设计意图:选择自己“身边”的题材制作寄托美好愿望的瓦当。把遥远的瓦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趣地结合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美术,学生感受、体验生活中的美,表达、创作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体验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开心巧妙地做足“功课”。 五、评一评——各显风“采” 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充满艺术元素。我们拥有能创造艺术的双手,把一块普通的泥巴变成一个个精美的瓦当,也是一件件稚拙的绝版艺术品。 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从主题、手法、构图等方面着手评价) 作业设计 师生合作《狮子》 同桌合作,选择身边的题材做一个 “吉祥”瓦当,并为他取一个寓意吉祥的好名字。 板书设计 浮雕和圆雕 高浮雕和浅浮雕 教学反思 砖石雕刻调整为瓦当雕刻后,能拉近学生与传统雕刻的距离,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的传统文化,其实就在自己的血液里,在自己的生活中。让传统文化更加深入童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小的引子。再把本课的两种技法挖刻这与黏贴,缩小到只用更容易表现的黏贴。把挖刻转移到课后拓展。在创作吉祥瓦当中,交流感情,共同探究;在创作吉祥瓦当中,激活思维,点亮创作火花,并能从学生的作品中折射出中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光辉,让我很欣慰。再把学生的瓦当作品喷上金色油漆,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甚至可以直接当作家中的一件装饰品。让学生因此而感到自豪,并在课堂中找到传统工艺美术的乐趣,感受到他无穷的魅力。 景山小学 四 年级 美术学科备课 备课教师 黄宜汝 备课时间 2016 课题 3、墙 课时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墙”的认识,有了从初步感知到认识了解,从探讨到绘制,这样一个逐渐深入、完善的探究性学习过程。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走近、了解了墙,感受了墙不同的艺术美,课堂中带给学生的是对本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墙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之后启发、引导了学生,通过选用身边易取易得的材料,再运用学过的各种技法、技巧,课堂中创作出了一堵堵美观实用的“墙”,都具有自己想法和见解的墙面,别出心裁、各具特色。而在这堂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时课堂由学生自主提问、材料自主交流,互动时课堂气氛活跃、有序效果显着。 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有许多学生在制作技巧和选材上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墙面无法竖立,所设计的屋檐无法粘贴等方面的制作问题。在色彩的搭配上没有选好,墙面设计很现代气息的,但色彩没有选好却显得很陈旧等审美、装饰上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次教学保留好的部分,改进不足之处,让每位学生都可以从课堂中有所收获和收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及时体验到自己作品创作后的成功与喜悦! 墙,在古代有壁、垣、墉、堵等别称。 墙有界定和分割空间的作用。城墙、院墙、围墙,都是一种界墙,用来围合建筑物的。墙可以围护一座民宅、一座寺庙、一座宫殿、一座城,甚至一个国家。围护房屋的墙壁有内外墙之分,外墙承担“围护”功能,内墙则起着分隔作用,即把房屋内部划分为若干使用空间。 墙依其所处部位的不同而各有专名,并呈现多样的 造型。由于墙体材料不同而造成的质感不同,又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墙还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建筑风貌,传递该地域的文化信息。 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学习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将泥巴 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独特的“墙”。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难点: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纸张、泥巴和泥塑工具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墙。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关键词(材料、形状、色彩)选择一面墙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墙的种类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稳固对建造一面墙来说, 非常重要。介绍墙的组成部分:墙脚、墙顶和墙身。点明墙脚的重要性。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的墙,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材料给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5.教师启发学生创新: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墙?假如只用泥又该怎样创作表现墙 呢? 6.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师创作墙体图纸,让学生欣赏同学创作的砖块墙图纸方案,感受砖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注意墙的稳固性和趣味性。 8.引导学生欣赏陶艺大师创作的墙作品和同学的泥塑墙作品。 9.教师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 (1)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灵活运用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10.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11.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12.拓展:启发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墙。 作业设计 学习用泥巴制作零件 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板书设计 墙 材料、形状,稳固、独特 教学反思 以“墙”为学习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让学生用泥巴通过多样化的泥塑方法对“墙”进行造型表现。教师进行本课教学时要重在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文化、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综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教材中选用了中国故宫的红墙和万里长城的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欣赏中知晓我国悠久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之情。教材还呈现了各种材质、造型不同的墙实景照片,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墙的质感美。教材中列举了两堵墙的构思图稿和泥塑实物,向学生介绍了构思到创作表现的过程。 “讨论角”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泥塑墙的表现方法。 书中的学生作品图例一是为了打开学生的创作思维,二是可以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创作表现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能懂得泥塑的多重技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墙。这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解决本课难点,即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景山小学 四 年级 美术学科备课 备课教师 黄宜汝 备课时间 2016 课题 第4课家乡的古塔 课时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方建筑,它承载了东方各国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它雄伟壮观、结构精美,在辽阔的大地上,随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这些古塔虽然历经沧桑,但魅力依旧,直到今天仍受人敬仰,得到了妥善的保护。本课以《家乡的古塔》为题,目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通过搜集、了解家乡古塔的历史与文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古塔这一建筑形式。在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从美术角度、美术表现方式上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为了提高学生欣赏塔、表现塔的能力,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祖国各地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古塔,既有不同材料建造的古塔全景图,也有放大了的木塔局部的图片。这些均体现了古塔的一般特点和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特性。 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古塔的特征、历史与文化。 2.学习用纸版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古塔,提高造型能力。 3.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一般纸版画或单色粉印版画的制作原理和方法,观察分析古塔的结构特征,用纸版画完成家乡古塔的创作。 难点:理解并掌握纸版画底版制作中古塔的拼摆、粘贴顺序和古塔特征的表现。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或彩色铅笔等) (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玻璃板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等)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1.欣赏杭州著名的古塔,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古塔的传说与故事?一起与同学分享。 2.出示课题:家乡的古塔。提问:你的家乡有古塔吗?说说它的特点。 3.欣赏古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塔的文化。 (1)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2)塔的材质有哪些变化? (3)塔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 4.师生共同研究纸版画表现古塔的步骤。 5.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6.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评价。 8.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 创作一座有特色的塔 板书设计 塔 外形 材质 特点 教学反思 慢慢教,慢慢学,要耐心. 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塔的建筑特点。教科书中选用的同龄人作品具有代表性,两者都是用纸版画方式表现的,但因印制的工具材料不同,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画面效果。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纸版画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为学生的造型活动奠定了基础。在创作中要鼓励学生尝试使用纸版画的不同印制方法进行表现,帮助学生提高感受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学习用美术的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景山小学 四 年级 美术学科备课 备课教师 黄宜汝 备课时间 2016 课题 第5课美术档案袋 课时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美术档案袋主要是用来搜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作品,用以展现学生的成就与进步,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的一种良好习惯养成。设计和制作美术档案袋,能培养学生自己保留优秀作品的习惯,从这个“积累”的过程中学会取优除劣,能够自己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作品怎样是好的,怎样是不太好的,这也是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字目标 1.了解美术档案袋的意义,初步学习装帧设计。 2.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搜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了解设计与学习生活的联系,感受美术设计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档案袋的制作过程。 难点: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档案袋。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优秀的美术作业、制作美术档案袋的工具与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美术档案袋的示范作业,以及教学示范演示的课件及其他工具材料。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展示一个未经装饰的档案袋,提问:这个袋子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档案袋(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两者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美术档案袋的作用。 2.探究。 (1)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美术学习档案袋。 (展示课件) (2)学生谈谈自己的制作想法。 (3)提问: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档案袋?(小组讨论) 3.制作步骤。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 (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 (3)选用文件袋,作为美术档案袋。 (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搜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 (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档案袋中。 4.布置作业。 设计制作一个体现个性和美观的美术档案袋封面。 5.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档案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6.作业讲评。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运用实物投影),开展欣赏评述。 7.课后拓展。 欣赏各类电脑档案袋作品及各类设计优美的档案袋,并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他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业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体现个性和美观的美术档案袋封面。 板书设计 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 教学反思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从整理—搜集—交流一出成果一自我愉悦,产生自豪感这样一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收获后的喜悦及成就感是来自于自己所积累的作品,但实际上,是孩子们在不断积累搜集的过程中逐渐地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因而对孩子来说,档案袋评价是过程与结果相辅相成的。小小一个美术档案袋,虽然不是很精美,却都是独一无二的,无不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忠实地记录下了他们成长的历程,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景山小学 四 年级 美术学科备课 备课教师 黄宜汝 备课时间 2016 课题 第6课眼镜的设计 课时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眼镜是非常广泛实用、美观的大众生活用品,它走入了许多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在实用的同时,也为我们凸显了时尚与个性。眼镜产品从形状、色彩与功能性上来说,精彩纷呈,但始终保留了它的基本要素——镜片与镜架,使之区别于面具与头饰等。眼镜的欣赏与自主创作,同样传达了人们的一种情感、修养与兴趣。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眼镜的基本构造等知识,欣赏有趣的眼镜造型,使学生们在制作技巧上保留很大的创作空间,感受纸材特性,以纸为主并加入相关综合材料,在一堂美术课中,欣赏并体验创意与设计过程,学会在镜架与镜框中,重点选择一个部分,利用多种方法,创意设计制作出一副新颖独特的眼镜。 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眼镜的基本结构,尝试学习眼镜创意设计。 2.体验眼镜欣赏、手绘草图、材质与制作方法创新等过程,学习设计制作一副有趣的 眼镜。 3.养成勤于观察、严于计划、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生活的愿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眼镜的对称形的折、剪方法。 难点:设计制作造型有趣的创意眼镜。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毛线、纽扣、小珠子等综合材料,旧眼镜。 (教师)各种眼镜图片、实物游泳镜、太阳镜、挡风镜、装饰空镜架等。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解漫画故事《莫林的眼镜》。 高度近视的初中生莫林回家迷路,进入一个眼镜店,古怪的店长给他一副古怪的圆黑框眼镜,从此开始了一段神奇惊险的冒险之旅。 (2)角色扮演法。 (图示课题:眼镜的设计) 今天我们也要进入一段神奇的眼镜设计之旅! 在我们的故事开始之前,大家得马上担当一下造型师,替图中的这两位解决一下眼镜选择的问题。首先根据你观察到的两位主人公的服饰等,猜猜他们的性格,然后为他们量身选择一副你认为最适合他们的眼镜?只要你理由充分,主人公不仅采用你的推荐,而且一定会大加赞赏! (设计分析:奇幻故事与角色扮演都是小学中年级段学生最喜欢的情境方式,这一环节,学生情感百分百投入,体现了设计为人所用的理念,个性独特,又带着那么新奇有趣的任务与责任感,这是学生非常乐意尝试的。) 2.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学生从最简单的眼镜图中,观察分析眼镜的基本结构(镜架与镜框)。 教师提问:眼镜的镜架用怎样的材料做比较合适?(较硬,但又方便操作的) 镜框与镜片呢?(镜片的透明性和有无镜片与镜框等问题。) 鼻梁处的宽度多少合适呢?(鼻梁一半的宽度。) (设计分析:学生了解基本结构,通过师生简单的问答交流,从实物迁移到创意作 品的材料分析,这一环节简单也是必不可少的。) ( 2)以概括抽象出基本形的快速读图方式,欣赏镜架形状的丰富性。 (设计分析:镜框表现,画出一个独立基本形是学生的难点,在画、剪的过程中学 生很容易受第一设计灵感的影响,进入一种过分注重琐碎细节的状态,造成眼镜创意主题反而不突出、造型成形困难、大小难掌握等问题。所以这一组以单独几何形、组合几何形、仿生与拟物等方法成形的眼镜,给学生一个读图、练眼的机会,养成学生从整体大处着手、小处修改细节的方法。学习从较复杂的事物中抽离出物像的基本形,便于镜框的大结构成型。) 3.学习步骤,掌握方法。 (1)创意手绘稿欣赏 欣赏评述(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说说理由)对比欣赏。 (前后两稿中,他们是如何改进自己的设计稿的?你能发现什么细节对于配戴是不合理的设计吗?怎样改进?) (2)同类欣赏法:以上面的流程,以欣赏评述关键词等非常简洁的方式,同桌相互 交流镜架的设计方法。 (设计分析:这一欣赏环节比较前面正面镜框设计的欣赏,是一个强化递进层次, 可以 一笔带过,但为学生制作又提供了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新的创意角度。个别的同学就尤其喜欢把重点放在这个侧面镜架的设计上。) 4.欣赏练习,表现创新。 (1)对折、画、剪重点指导。 对折后画的方向性尤为关键,鼻支撑由闭合线上开始画。剪时先里后外,注意剜剪的安全问题。并强调一个创意的眼镜的重点是它的外形,当然颜色、装饰搭配会使它变得更出彩,要充分地把自己带来的小物品利用起来。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材料创新大改造。教师:为突破同学们的想象,老师又多准备了些旧眼镜供你们改造、参考,提供给速度较快的同学。 5.集体展示,共享快乐。 趣味眼镜发布会。 教师:让我们一起举办一个趣味眼镜发布会,请我们的小设计师们戴上自己设计的眼镜上场吧! (学生摆造型,激发乐趣。) (设计分析:通过走时装秀展示学生做的眼镜,学生既体验了成功,又体现了评价的多样性与有效性,更体现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6.课外延伸,创意生活。 (1)功能眼镜的拓展了解。 (2)各类实物眼镜的欣赏。 (设计分析:在这一节课中,拓展延伸恰恰体现了“科技改变未来,创意改变生活”的主旨。) 作业设计 设计一架有创意的眼镜 板书设计 眼镜的设计 眼镜的镜架 镜框与镜片 折、画、剪 教学反思 本课将自主学习在兴趣这一基础上被更好地体现出来,同时相互合作、帮助也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有了一定的进步。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则该是学习的主导者。 学生通过欣 赏与动手实践,感悟身边日常物品的艺术美,体验设计应用的快乐。在设计眼镜的过程中,时刻要让学生体会设计的原则,必须在实用的基础上追求美观与创意。 景山小学 四 年级 美术学科备课 备课教师 黄宜汝 备课时间 2016 课题 第7课椅子的设计 课时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节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能够大胆利用彩色卡纸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功能的椅子,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热情。通过设计让学生探讨寻找生活中不同的椅子,感受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艺术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用品的设计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制作能力。 第一个层次中,我先设计基本形联想,出示三角、圆、方等柱体的三个卡纸体,请学生进行尝试设计出椅子的造型,然后欣赏借鉴同龄的学生作品,总结出怎么使椅子变得美丽、可爱,有个性,激发学生的发散式思维。第二个层次我启发学生:树墩可以是行路人的凳子,爸妈双膝可以是孩子的座椅,宽阔的肩膀是椅背;芳香的花蕊石小蜜蜂的座椅,美丽的花瓣式它的椅背……只要能方便人坐或靠的组合形状,都可以成为椅子设计的素材。结合出示的范例进行具体的造型方法和制作方法,比如仿物法、变形添加法、装饰法,制作方法有折、卷、贴、剪等,从而让学生掌握住立体造型的方法。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都能制作出一些有创意的椅子作品。 课后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发现,除了用彩色卡纸或纸盒制作外,还可以用圆形的纸杯直接进行多种造型的再创新,再制作,这样就省去了学生制作立体的形体的时间,更便于学生制作出奇异的与众不同的椅子造型。于是,我就把这种材料的使用,带到其他几个班级中去,激发学生进行创作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意识。 本单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创意设计就是把再简单不过的东西或想,不断延伸给予另一种表现方式的设计。 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椅子的创意设计,学习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椅子赏析、创意联想、设计体验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验设 计制作带来的乐趣。 3.善于学会借鉴设计的方法,养成精心制作的态度,体会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椅子造型特征的把握。 难点:根据椅子的用途特点,通过制作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双面胶、尺子。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美工刀等用具。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欣赏相关视频“神奇的椅子”,引出课题。 教师提问:这段视频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教师小结:设计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创意,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创意的椅子世界。 板书 课题:椅子的设计 2.问题探究。 (1)欣赏启发。 问题1:设计一把独特的椅子,创作素材来源于哪里?——大自然。 问题2:椅子的设计除了新颖,还应该注意些什么?——舒适、美观。 问题3:椅子的创作素材往往还会来自于哪里?——生活。 问题4:你会把书设计成一把怎样的椅子?用什么方法制作?——折叠法。 3.实践探究。 (1)体验一:构建椅子造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类椅子的主要制作技法,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用折、刻、卷等方法制作一把稳固、美观的椅子。在椅子的造型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制作。 (2)体验二:完善椅子设计。 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的制作方法,使用多种制作方法,美化椅子的设计。 ②教师强调作业的要求:以自己身边的物品为题材,设计一款有创意、造型美观的椅子。 4.评价展示。 从创意、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推选优秀作品,并给予展示。 作业设计 以自己身边的物品为题材,设计一款有创意、造型美观的椅子。 板书设计 椅子的设计 大自然 舒适、美观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对椅子的趣味赏析,让学生对椅子的创意产生浓厚的兴趣,用联想创意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各类物品上产生灵感,进行有关联的创意。椅子的造型来自物品的主要形体特征,在制作方法的多样性上,也是对前一课的《眼镜的设计》的延伸。设计椅子运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设计练习,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精心制作的学习态度,大胆、自由地表达所想所感的事物,体验设计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景山小学 四 年级 美术学科备课 备课教师 黄宜汝 备课时间 2016 课题 第8课水墨画鱼 课时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中国画(水墨画)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画鱼,尤其是侧面的鱼,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画鱼的方法。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层次突破难点:一、观察、尝试,用已经掌握的水墨画知识画一画鱼;二、赏析名家作品,了解名家画鱼的一般方法;三、跟老师一起画一画侧面的鱼;四、画一画正在游动的鱼,并逐步添加,完善画面。本课以水墨画鱼为切入口,采用临摹与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将水墨与家乡特色、经典诵读相结合,让学生体验水墨带来的无穷乐趣,感受家乡的美,领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妙意境,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粹的情感。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画独特的笔墨纸砚及其表现手段、奇妙的视觉效果,可以使学生获得乐趣。 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鱼的基本知识与特征,学习水墨画鱼的表现方法。 2.欣赏分析鱼不同的水墨表现技巧与方法,运用水墨的方式进行表现。 3.在笔情墨趣中,发现水墨魅力,体验水墨意趣,大胆地亲近水墨,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艺术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欣赏、分析、认知鱼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用水墨的技巧与方法来表现鱼。 难点:探究水墨表现方法,用水墨创作出具有情趣的画面。 教学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宣纸、笔洗、调色盘、毛毡等水墨画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课件及常规的水墨画工具材料等。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1.激趣导人,感知特征。 (1)请学生猜一猜鱼的谜语,感受鱼的外形特征。 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打一动物) (2)请学生说说了解哪些鱼的知识,交流鱼的种类、鱼的结构等。 (3)教师实物展示鱼,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交流感受。 2.分析探究,示范引领。 (l)分析鱼的基本特征。 教师引导:要画鱼,先要了解鱼的基本特征。无论鱼的外形怎样变化,它的基本特征都是一致的。教师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鱼的基本特征。鱼的结构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头上有嘴、眼睛、鳃;身上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布满鳞片。 (2)欣赏齐白石水墨作品《年年有余》,并分析其所用的表现方法。 (3)教师示范水墨鲢鱼的画法。 ①用有变化的墨色以侧锋画鱼的背部。 ②中锋为主,墨线勾形,侧锋画鱼鳍。 ③浓墨点眼睛,勾画鳍里的刺,题款,完成画面。 (4)请学生讲解小鱼的画法步骤和笔墨技法。 (5)师生共同探究墨破色的画法,教师作局部示范。 3.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鲢鱼的画法步骤图,学生用水墨进行表现,体现出笔趣、墨趣、水趣、情趣。 (2)学生进行绘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笔墨的使用、画面的安排。 4.作品欣赏,鼓励创新。 ( 1)欣赏同龄人作品不同的表现方法,感知用笔用墨。学生通过借鉴、启发,敢于对老师的范画、对别人的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