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学方案计划教育教案.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桥下六小 李银双 教材简析: 管弦乐《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易卜生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配乐的第一组曲的第一首音乐,描写出摩洛哥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音乐仅在无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淳朴,具有牧歌风格。 筝曲《渔舟唱晚》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变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第二部分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3∕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歌曲《晚风》是一首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各方面的音乐知识、基本技能及素养都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音乐的能力和提高演唱水平,是本学期的主要任务。 教学目标: 1.以自然界周而复始的朝夕为题材,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或五线谱综合运用,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唱好二部合唱,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教学难点: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掌握乐谱记录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模仿与记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学期寄语。 1.简单回忆上学期学习内容。 2.布置本学期学习任务及内容,并提出要求。 二、聆听四首作品 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从而形成一天。我们把一天呢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就是白天和黑夜。那么白天还可以划分出什么时段?下面就请同学们听一听这四首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属于哪个时间段? 2.聆听歌曲《清晨》 (1)初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2)复听设问:歌曲表达怎样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情景? 3.聆听乐曲《晨景》 (1)初听,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对照教材上的三幅图分段,或自己画图表示。 (2)简介乐曲出处及格里格生平:《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1843-1907)《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 (3)复听,谈谈你对乐曲的理解。乐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个时段的情景? (4)重点聆听第一部分,对照教材中的图形谱及五线谱,边听边哼唱这段曲调。 (5)再次完整地复听,在三幅图的下面,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4.聆听《晚风》 (1)初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2)复听,歌曲表达怎样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情景? 5.《渔舟唱晚》 (1)初听乐曲,感受情绪及速度。 (2)简介作品创作时代背景:《渔舟唱晚》是我国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 (3)聆听第一部分,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相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4)哼唱第一部分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5)聆听第二部分,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6)哼唱这段音乐的主题曲调,并把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321653)。 (7)完整地聆听全曲,并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三、小结:周而复始的朝夕变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四首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2课时 一、随《清晨》音乐进教室。 二、复习 1.基本音阶123456717654321,回忆手势音阶并跟唱。 2.复习一个升号的基本音阶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3.找出do、la、sol的位置。 三、学唱歌曲《清晨》 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请你说说清晨能感受到什么美好的景象? 2.聆听歌曲范唱,设问:歌曲表达怎样的内容和情绪?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教师范唱歌曲曲调,请学生找出曲调中do、la、sol的位置,并视唱歌曲1-3小节曲调。 4.教师范奏歌曲第一乐段曲调,请学生小声跟琴视唱。 5.跟老师视唱第二乐段曲调,重点唱准fa的音高。 6.跟着老师的琴欢快地唱好全曲曲调。 7.跟琴小声填唱歌词。 8.跟伴奏演唱歌曲。 9.以欢快的情绪演唱好歌曲。 10.表演歌曲:自选形式表演。 11.个别展示、评价。 四、编创活动--以《早晨》为题,自选表现形式来创编。 五、小结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让我们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清晨》。 二、学唱歌曲《晚风》 1.聆听歌曲录音,说说自己的感受。 2.复习拍号知识,解析六八拍子的含义。 3.教师示范六八拍子的指挥图式,请学生模仿。 4.再听歌曲范唱,边听边划六八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5.全体划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老师点谱视唱第一声部的第一乐句。 6.教师视唱歌曲曲调,请学生自学第一声部的第二、三乐句曲调。 7.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全曲曲调。 8.老师指挥大家演唱全曲曲调。 9.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第一声部全曲。 10.二声部合唱 (1)学生唱第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 (2)跟着老师的琴,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曲调。 (3)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11.分声部填唱歌词。 12.合唱歌曲。注意二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 13.歌曲处理(分组讨论、试唱)。 三、编创活动 1.分别加入不同的节奏试奏。 2.选择适合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分小组展示、评价。 四、小结:晚风轻爽,晚上安静祥和。大自然赋予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来尽情地歌唱吧。 编创探究:课下继续和伙伴们一起编创节奏表演歌曲。 板书设计:2∕4、3∕4、4∕4、6∕8 第4课时 一、跟琴演唱歌曲《清晨》。要求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有能力的同学可边唱边表演。 二、跟琴演唱歌曲《晚风》。要求用轻快的歌声,轻松抒情的情绪表演歌曲。 三、六拍子指挥 1.跟《晚风》音乐划拍。 2.分小组练习指挥动,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展示、评价。 4.个别同学展示,师生给予评价。 四、创编活动 1.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2.自拟主题(早、晚)创编音响。可依本课四首作品为背景音乐。 3.相互展示、评价。 五、小结:热闹的清晨,安详的夜晚,用你的歌声、想象和智慧,尽情地表现它们的美景吧。 板书设计:六八拍指挥图式 第二课 足迹 教材简析: 歌曲《嘎达梅林》原是一首蒙古族的长篇叙事体的颂歌,由安波记谱译配,于上世纪30年代流传在东蒙北部。全曲具有蒙古族短鲷民歌的特点,结构严谨,曲调豪放流畅,深情感人,节奏沉着有力。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的怀念。还背改编为器乐曲和管弦乐交响诗。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是根据民歌改编的,是中国第一张马头琴室内乐重奏专辑中的第一首作品。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是一首叙事歌曲。这首歌曲原为民间的分节歌,后用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英雄事迹。 歌曲《雨花石》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旋律纯朴、委婉。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的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歌曲为2/4拍,e小调,二段体结构。 歌曲《我怎样长大》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练。歌曲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拍困难、不拍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能够辨别不同的音色,并模唱歌曲,感受男低音的歌唱风格。本课继续唱好两个声部的歌曲,并用二拍子的指挥边唱边划拍。 教学目标: 1.能简要表述《嘎达梅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能听辨出男低音音色。并能哼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 2.能哼唱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其中的一段。积极参与音乐剧的编创活动,主动担任自己能胜任的角色,并在表演中投入情感。 3.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有表情地演唱合唱曲《我怎么长》其中一个声部。 4.能深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能按二拍子指挥图示边唱边划拍。并能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分角色表演。 2.体会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用二拍子划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 教学方法:聆听模唱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一课歌曲。 二、聆听歌乐曲《嘎达梅林》 1. 设问导入:你看到“足迹”一词,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的记忆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是谁?你最崇拜的英雄是谁? 2.初听歌曲,了解歌曲讲述的历史背景。小组内讨论后,师归纳总结。 3.复听歌曲,感受、听辨男低音的音色,并熟悉歌曲。说说人声分类中男低音的音色特点。 4.再次复听歌曲,一边听一边哼唱歌曲,并用手跟随音乐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点。并讨论:演唱者是怎样唱出英雄性格的。 5.分析歌曲:歌曲分为几句?歌曲的情绪怎样?旋律进行的方式是怎样的? 三、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1.聆听器乐曲,说说与歌曲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的不同。 2.出示乐器图片,请学生说出乐器的名称。师简介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讲解关于马头琴的传说。 3.复听五重奏。设问:歌曲的主题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再次聆听,提示:主题曲调每次出现在音区、音色、速度及伴奏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可用表格的形式完成以上问题)。 5.进一步聆听,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表现力。交流乐曲赞颂的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形象。 延伸:课下收集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感受其音色特点。 板书设计:男低音 马头琴-蒙古族 第2课时 一、演唱歌曲《嘎达梅林》的第一段歌词。 二、学唱《雨花石》 1.简介插图,讲解故事。 2.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3.再次聆听歌曲录音,体会音乐的特点。 4.分乐句学唱曲谱。(前四乐句、后四乐句) (1)教师分部分范唱乐句。 (2)教师弹奏乐句,学生小声跟唱。 (3)师加入装饰音范唱,生模唱。 (4)跟着老师的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调。 5.二拍子指挥图示 (1)师弹奏简单的二拍子歌曲,请学生按照强弱的不同拍击。 (2)跟随音乐依照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划拍。 (3)按指挥图示,一边演唱歌曲旋律,一边做划拍练习。 6.学唱歌词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讨论歌词表达的意义。 (3)跟着老师的琴,小声填唱歌词。 (4)设问: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跟着伴奏,充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小结:小小的雨花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却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我们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努力学习。 唱一唱:课下和小伙伴合作,背唱歌曲。 板书设计:二拍子指挥图示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雨花石》。 二、个别抽查背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1.电影故事导入:体弱多病的女教师王双玲在接了一个乱班之后,兢兢业业地在平凡的班主任岗位上辛勤耕耘。她关心和爱护着每一个学生,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2.聆听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3.复听,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学唱歌谱 (1)视唱齐唱部分,找出乐句的规律(节奏相同)。 (2)分声部视唱合唱部分。 跟着老师的琴小声跟唱第一声部旋律。 ‚跟着老师的琴小声跟唱第二声部旋律。 ƒ说说这部分旋律的节奏特点。 (3)分小组合唱两个声部旋律。 5.学唱歌词 (1)设问:你怎样长大? (2)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歌词,歌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长大? 6.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小结:“不怕风沙、不拍雨打,越过春夏秋冬,这样就会长大”。 知识扩充:到网上搜索电影《烛光里的微笑》看一看,挑出你喜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4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背唱《雨花石》。 二、个别讲故事,并评价。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聆听独唱版歌曲,说一说,歌曲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2.请学生复述故事。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再次复听歌曲录音,跟着唱一唱,学唱会一到两段歌曲。 5.聆听合唱版歌曲,讨论: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6.复听合唱版歌曲,它在不同段落上的速度、力度、音色等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加深对人民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编创与活动 1.聆听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说一说每一段落的情绪、力度、速度的不同。 2.分组讨论,进行音乐剧的编创设计。 3.讨论歌曲的主要人物和场景。提示: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设计、分配角色。 5.根据插图提示,随故事情节的发展编创表演动作。边唱边相互配合,表演音乐剧。 6.分组展示交流,相互评价和改进。 五、小结:小小放牛郎,大智大勇,诱敌就歼,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这种崇高品德。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唱一唱:怀着崇敬的心情唱一唱这首歌曲。 板书设计:力度-强弱 速度-快慢 角色 教学反思: 通过这几首歌曲的学习,使孩子们从革命历史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为了让孩子们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把聆听的三首歌曲,也作为学唱歌曲来进行教学,教会孩子们能够唱会一到两段,让他们在歌声中,感悟革命历史,谨记革命传统。我还让孩子们在课后写一篇“唱后感”,抒发对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怀念之情和感恩之情。 第三课 农家乐 教材简析: 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表现了我国农民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收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有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 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的曲调改编的。乐曲亲切朴实,旋律动听,以演奏黄梅戏的竹筒胡琴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答演奏,勾画出在打猪草时俏皮幽默的对话,惟妙惟肖,是勤劳致富的劳动者对新生活的赞美。 歌曲《丰收的节日》是一首塔塔尔族民歌。歌曲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民族韵律,描绘了少数民族庆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表达了他们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之情。歌曲前半部分欢快、活泼,后半部分较为舒展。具有浓郁的新疆歌曲风格特点。 歌曲《苹果丰收》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学情分析: 现代的孩子,对流行音乐喜爱有加。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激发他们聆听民族音乐的兴趣,并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民族音乐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能随乐曲《丰收锣鼓》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变化,用动作表现出“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并对聆听民族管弦乐曲产生兴趣。 2.能用轻快、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曲《丰收的节日》中的一个声部。并边唱边做新疆舞蹈的动作,表现出新疆歌曲的风格特点。 3.能用活泼、热情的声音,流畅地演唱合唱曲《苹果丰收》中的一个声部。并能按其旋律、节奏的特点,边唱边用声势为歌曲伴奏。 能听辨出器乐曲《打猪草》第2乐段中乐器对答的形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热情、和谐的声音演唱本课歌曲。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感受民族音乐的情绪变化,并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锣鼓、图片 教学方法:聆听模唱、创编实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二课歌曲。 二、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的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教师展示打击乐器锣和鼓,请学生说出这些乐器的名称,并试着来敲击。 3.分段聆听,第一部分,设问:在你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4.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比较情绪上有什么变化?速度的变化又是怎样的? 5.重点聆听2、4乐段 (1)哼唱主题曲调,熟悉主题。 (2)完整地聆听乐曲,分别听出2、4乐段主题出现的地方。当主题出现时举手示意。 (3)聆听2、4乐段,听出主奏乐器。 (4)再次聆听2、4乐段,边听边模仿主奏乐器的演奏动作。 6.完整地聆听全曲,整体感受喜庆丰收的热闹场面,并用动作表现获得丰收成果后的喜悦情绪。 三、聆听《打猪草》 1.初听乐曲,设问: 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生活情境? ‚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结合曲名及教材插图说一说。 2.教师简介乐曲所描述的故事。 3.复听乐曲,听出2乐段出现的地方,并说出表现男孩与女孩的对话旋律,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两件乐器的交替出现,描绘了什么情景?请男女生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模拟对话,但不出声。 4.再听乐曲,比较第1乐段和第2乐段的不同情绪,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四、小结:我国的民族乐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希望你热爱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最美的乐章。 延伸:搜集用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感受它们多姿多彩的魅力。 板书设计:丰收-喜庆-热闹 黄梅戏-打猪草-幽默 第2课时 一、交流资料。 二、学唱《苹果丰收》 1.初听歌曲范唱。请同学们说出听后的感受? 2.再次聆听,感受丰收后人们喜悦的情绪。提示:这首歌曲是几个声部的歌曲?下面听老师唱的这段歌曲是几个声部的? 3.师范唱“发声练习”乐段旋律,并请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小声分声部模唱。 4.师生合作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片段旋律。提示:注意音准。 5.跟着老师的弹奏,加入歌词唱一唱。提示:注意声部间的倾听,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做到声音和谐。 6..学唱《苹果丰收》第一部分曲调 (1)教师范奏曲调。 (2)教师范唱曲调。 (3)请学生跟琴模唱曲调。 (4)跟琴演唱曲调。重点唱好带有色块的部分。 7.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1)老师弹奏曲调,生聆听模唱。 (2)视唱第二声部曲调。 (3)学生分小组视唱曲调。 (4)师生合作合成。 (5)生生合作完成合唱部分。 8.学唱歌词 (1)跟琴填唱第一部分歌词。注意唱得欢快、热烈,表现喜悦的情绪。 (2)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一声部歌词。 (3)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二声部歌词。 (4)师生合作练习合唱歌曲。 (5)学生分小组练习合唱歌曲。 (6)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 (1)请一组同学选择打击乐器用课本上的节奏为合唱队伴奏。 (2)请舞蹈动作较好的同学,编创朝鲜族舞蹈动作为合唱队伴舞。 三、小结:丰收的喜悦展现在朝鲜族人民的脸上和音乐里。 板书设计:歌曲伴奏节奏谱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苹果丰收》。 二、学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1.播放视频:新疆人民丰收后载歌载舞的画面。 2.教师加入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范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3.请有特长的学生上台跟着歌曲范唱跳一跳,其他同学模仿舞蹈动作。感受歌曲欢庆热闹的场面。 4.学唱曲调 (1)老师弹奏歌曲曲调,请学生拍出节奏 (2)老师范唱歌曲曲调,让学生熟悉曲调,然后找出曲调的规律。 (3)跟着老师的弹奏拍击节奏,并模唱基本音调。 (4)跟琴完整地模唱全曲。 5.填唱歌词。 6.歌曲处理:学生分组加入舞蹈动作和打击乐器表演。 三、编创活动 1.师分别范唱两个音乐片段。 2.师生接唱。 3.生自由创作,注意给人已结束感。 4.展示、评价。 四、小结: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日子,歌唱幸福的生活。 唱一唱:选择你喜欢的歌曲背唱。 板书设计:歌曲基本音调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材简析: 萨克斯管独奏《回家》表达了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乐曲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旋律平稳,表现了感情的涌动;第二部分是根据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展开的华彩乐段,既展示了演奏者的技巧,更刻画了游子的种种心情。第三部分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部分音乐,结束了“回家”的旅程。 管弦乐《可爱的家》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歌曲是英国作曲家比肖普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丽》中的一首插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乐曲基本按照歌曲旋律改编。乐曲中多彩的音色和活泼的伴奏音型使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可爱的家”所带来的甜蜜与欢乐。 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描写了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第二部分抒发了人们对可爱家园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是《家乡美》的延续,围绕着音乐所描绘的“家境”和所表达的“家情”,让学生在情真意切的歌声和优美抒情的乐声中激起对“家”和亲人的爱恋之情。并通过学习能够听辨不同的乐器音色,创编节奏为歌乐曲伴奏。 教学目标: 1.能哼唱《回家》主题旋律,并能为旋律填上唱词。能听辨出萨克斯管的音色特点。 2.能听辨出演奏《可爱的家》的主奏乐器,并背唱主题旋律。 3.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并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伴奏。 4.能按三拍子指挥图示指挥全班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5.能独立视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前8小节曲谱,并能改编拍子演唱,体会其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点: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歌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并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铜管乐器图片。 教学方法:聆听与模唱。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三课歌曲。 二、学唱《外婆的澎湖湾》 1.聆听歌曲录音,注意切分音的运用。 2.再次聆听并小声跟唱。 3.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4.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注意力度变化。 5.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歌。 6.再次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7.跟伴奏演唱歌曲。 8.选择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渲染歌曲的情绪。 9.表演歌曲。 10.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三、小结:童年的回忆,温馨的家,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和幸福。 延伸:回家请你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外婆或者奶奶听一听。让她们感受一下你对她们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外婆的澎湖湾》。 1.跟着老师的弹奏齐唱歌曲。 2.分组分乐段演唱歌曲。 3.背唱歌曲。 二、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1.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表现内容及情绪。 2.教师范唱,强调弱起小节及换气处。 3.再次聆听歌曲录音,识谱。 4.教师范唱曲调,请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的部分。 5.分句视唱曲调。 6.跟着老师的琴,用三拍子划拍视唱曲调。 7.跟琴小声哼唱曲调。 8.跟琴演唱歌曲曲调,注意强弱起伏及力度的渐强、渐弱。 9.跟伴奏填唱歌词。注意歌曲的高潮,要唱的稍强。 10.表演歌曲,唱出家的可爱及对家的赞美之情。 三、音乐知识-三拍子指挥图示 1.复习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并跟着老师弹奏的歌曲旋律做指挥动作。 2.复习二拍子含义,学习三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3.师示范三拍子指挥图示,请生模做。 4.师弹奏《牧场上的家》旋律,请学生跟随划拍。 5.请动作标准的同学,跟着老师的弹奏,指挥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四、小结:家虽然不同,但意义是一样的。无论家在哪里,都是可爱的。都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二、改编练习 1.熟练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四四拍和六八拍的特征。 3.复习音符时值。 4.请学生自选节奏进行改编。 5.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改编:请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并相互评价。 7.教师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拍号的不同情绪不同。 三、聆听《可爱的家》 1.教师简介乐曲创作背景:由同名歌曲改编。是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丽》中的一首插曲。 2.出示课件《可爱的家》歌片,教师范唱歌曲。 3.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轻声哼唱歌曲。 4.初听乐曲,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 5.复听乐曲,随音乐画出旋律走向图形普,感受乐曲的情绪。 6再次.复听乐曲,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7.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四、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在西洋乐器中属于哪一类? 2.复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请为乐曲编创歌词,主题“回家”。并唱一唱。 4.聆听乐曲,边听边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5.展示、评价。 6.小结:家是可爱的。 四、小结:无论你走多远,家永远是你的牵挂。 阶段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和背唱歌曲,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及体现的情感。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复习,巩固本阶段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复习演唱1-4课歌曲。 1.跟琴演唱歌曲。 2.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背唱2-3首。 二、聆听音乐 1.聆听音乐片段,说出曲名。 2.聆听音乐,说出它们的演奏形式及演奏乐器的名称。 3.背唱个别主题旋律。 三、音乐知识 1.认识拍号-6/8拍,它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二拍子指挥图示,并练习。 3.三拍子指挥图示,并练习。 4.演唱形式-男低音。 四、编创活动 1.跟着《回家》的音乐哼唱主题旋律。 2.小组合作,为《回家》填创歌词,唱一唱。 3.个别小组展示。 4.选出优秀的创作,全体一起演唱。 五、小结:音乐来源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用心聆听,你也能够成为“小小音乐家”。 第五课 故乡 教材简析: 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创作的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该乐曲主题旋律采用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由四个均等的乐节构成上、下乐句递次下降的波浪形旋律线,商调式的柔和色彩,加上缓慢的速度,倾诉出魂牵梦绕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歌曲《小村之恋》是一首带再现的二段体歌曲12/8拍,大调式。第一乐段旋律进行平稳,以级进为主。极尽缠绵的同时,将家乡的小河、山岗、蓝天、花香水墨画般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第二乐段在音区上与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思乡之情奔涌而出,思乡之情绵长。 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电影《红日》的插曲,它反映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它也倾诉了人们对家乡的纵情赞美。歌曲优美流畅,热情爽朗。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 歌曲《乡间的小路》是一首颇为流传的台湾校园歌曲。歌中明快流畅的曲调和形象生动的歌词,编织了一副农村的风情画,表现了农村青年淡泊、宁静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歌曲为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歌曲《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 学情分析: 本课是“可爱的家”的延伸,从爱“家”到爱“故乡”,是情感线的发展和延续。通过学习,让学生在音乐的聆听、演唱、编创、表演等各种实践中,抒发对“故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简单描述三首聆听作品在表演形式、地区风格和情绪表达上的不同,并能演唱一首家乡的歌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2.能深情地演唱合唱曲《故乡的小路》其中一个声部,准确地把握歌曲变拍子的节奏,并唱准变化音。 3.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乡间的小路》,和同学合作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并能背唱其中一段歌词。 4.能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做编创音组和变拍子的练习。 教学重点: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并简单描述三首聆听作品在表演形式、地区风格和情绪表达上的不同。 教学难点:在编创实践活动中,准确把握变拍子的节奏,并做练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模唱、创编实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分享 第1课时 一 、复习演唱第四课歌曲。 二 、聆听《思乡曲》 1.简介曲作者--马思聪及乐曲创作背景: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创作于1937年的管弦乐《绥远组曲》的第二首,描述了远离家乡的人们那种“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欲回家乡而又不能的情景。马思聪还是《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的曲作者。 2.展示课件-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歌曲图片,请学生跟着老师的弹奏,学唱歌曲,并背唱曲调。 3.初听乐曲,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时,请举手表示。 4.复听乐曲,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聆听《小村之恋》 1.初听歌曲,设问:歌曲“恋”什么?小村哪些地方值得“我”恋? 2.简介歌曲:曲作者是日本音乐人薄井须志程,是由台湾的庄奴填词,著名歌星邓丽君演唱的。 3.复听歌曲,说说歌曲的高潮在哪里?并体会“我”思乡的情感。 4.再次复听歌曲,并跟唱歌曲,设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吗?找出两个乐段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5.再次跟唱歌曲,表达“恋乡”之情。 6.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即兴创作表演歌曲。 四、聆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1.激趣导入: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与之一同奔月的30首歌曲之一。 2.简介歌曲是电影《红日》的插曲及电影剧情。 3.初听歌曲,设问:歌曲的内容是怎样的?(对家乡、对解放区的赞美) 4.复听歌曲,师生一起随歌曲录音轻轻哼唱,体验歌曲“赞乡、爱乡”的情感。 5.演唱歌曲-跟着老师的弹奏演唱歌曲或跟伴奏演唱歌曲。 6.请学生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激发他们赞美家乡、热爱家乡之情。 五、小结:无论你身在何方,“思乡、恋乡、赞乡”的情感,永远伴随着你。 拓展:课下到网上搜一搜合奏曲《旭日东升》,听一听和《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曲名 表 演 形 式 地 域 风 格 情 绪 第2课时 一、交流《旭日东升》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关系。 二、学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1.复习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和《外婆的澎湖湾》,请学生说出两首歌曲的拍号,并复习巩固4/4、3/4拍的强弱规律。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听后讨论回答: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请用一个词语表达。 3.师范唱歌曲,问: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它们各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4.学唱第一乐段齐唱部分 (1)师范唱,生边聆听边用手划旋律线,并默唱旋律。 (2)师弹奏旋律,请生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旋律,并想一想:第一乐段有几句?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3)师重点范唱带有变化音的乐句,请生听辨、比较变化音升4的运用,并能够唱准变化音和八度大跳音程。 5.学唱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1)师分别范奏第一、二声部旋律,学生聆听分小组模唱。 (2)师生合作练习演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3)生分小组完整地演唱合唱部分旋律。注意相互聆听。 6.跟琴分声部填唱歌词。 7.生合唱歌曲。 8.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选择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复习3/4拍指挥图示和4/4拍指挥图示。 2.歌曲由两种拍号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从歌曲中找出三拍、四拍的混合拍子。随歌曲拍一拍,感受两种拍号强弱规律的不同。 4.听辨教材上的两条旋律,并唱一唱,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5.为《早上好》标上拍号,并唱一唱。加深对变拍子的理解。 四、小结:拍号的不同,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想一想:以往学过的歌曲中有变拍子的吗?你划拍唱一唱,进一步感受它们强弱规律的不同。 第3课时 一、交流拍击歌曲,感受变拍子的不同。 二、复习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三、学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1.复习演唱《外婆的澎湖湾》,问:作者是谁?简介叶佳修,并导入《乡间的小路》介绍。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舒畅、无忧的乐观情绪。 3.播放歌曲音乐,请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联想歌曲乡间风情画的意境。 4.复听歌曲,并回答: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有相同的乐段吗?不同乐段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5.学唱歌曲,体验歌曲。 (1)聆听歌曲录音,生小声模唱。 (2)师生接唱视唱歌曲旋律。 (3)生分小组分别视唱两个不同乐段的旋律。 (4)填唱歌词。 6.表演歌曲 (1)随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做行走的动作,表现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愉快心情。 (2)编创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进行歌曲的演唱。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分组展示、评价。 四、编创与活动 1.编创音乐片段填入括号,并唱一唱。 (1)先视唱并分析旋律的节奏有什么规律。 (2)模仿相同的节奏填上音高唱一唱。 (3)自由编创节奏,填上音高唱一唱。 2.变拍子练习 (1)找到自己最熟悉且短小简单的歌曲,复习演唱。 (2)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变化拍子的练习。 五、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板书设计:乡间-小路-校园-叶家修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教材简析: 弦乐四重奏《嬉游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嬉游曲》的第三乐章,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3/8拍紧凑的节奏,犹如舞者在不停地旋转,旋律轻快活泼。 管弦乐《缆车》是根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作品热情奔放、粗犷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 歌曲《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