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doc

举报
资源描述
_* 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作品中具有较强的叙事性的是( ) A.《诗经氓》 B《楚辞离骚》 C.《庄子逍遥游》 D.陶渊明《饮酒》(其五) 2、 白居易诗句“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可以用以下的话做注脚( ) A.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B士之耽兮,犹可脱兮。女之耽兮,不可脱兮。 C.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3、 《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C.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4、 下列作品中反映弃妇痛苦的作品是( ) A.《周南卷耳》 B《豳风七月》 C.《卫风氓》 D.《王风君子于役》 5、 《豳风七月》中“七月流火”的意思是( ) A.七月发生了火灾 B.七月的天气很热,如同下了火一样 C.七月的天气很容易使人发火 D.火星西下,天气转凉 6、 《豳风七月》中“豳”是指地名,这里的“豳”一般认为是指( ) A.陕西的彬县 B.山东的滨州 C.江苏的滨海 D. 湖南的郴州 7、 《诗经》内容包罗万象,下列作品中与其它三篇表达内容不同的是( ) A.《魏风伐檀》 B.《豳风七月》 C.《卫风氓》 D.《魏风硕鼠》 8、 就现有文献来看,最早出现“伊人”一词的是( ) A.《诗经》 B.《离骚》 C.《国语》 D.《战国策》 9、 《左传城濮之战》一文中下列字词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宛春 欒貞子 秬鬯 虎賁 A.wan luan ju bi pen B.wan le ju chang pen C.yuan le ju bi ben D.yuan luan ju chang ben 10、《左传城濮之战》反映的是春秋时期( )两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A.楚宋 B.楚晋 C.秦楚 D.晋宋 11、下列著作中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 A.《史记》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12、《国语》一书分载了( )个国家的史事。 A.七 B.八 C. 九 D.十 13、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于( ) A.《论语侍坐》章 B.《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C.《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D《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14、 与“固辞”同义的是( ) A.礼辞 B. 再辞 C.三辞 D.终辞 15、 成语“狡兔三窟”出自于( ) A. 《庄子逍遥游》 B.《左传城濮之战》 C.《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D.《史记李将军列传》 16、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中“雩”的意思是( ) A.椿树的一种 B.古地名 C.古代的舞蹈名 D.古代祈雨的祭祀 17、 《论语侍坐》章中孔子赞同( )的观点。 A.子路 B.曾皙 C. 冉有 D. 公西华 18、 “师旅”是古代军队的组织单位,“师”“旅”各有( ) A.两千五百人;五百人 B.三千人;三百人 C.三千人;五百人 D.两千人;三百人 19、 《齐桓晋文之事》中没有提到的观点是( ) A. 保民而王 B. 制民之产 C. 民无信不立 D. 谨庠序之教 20、 《墨子兼爱》篇有“譬若挈泰山越河济也”,下列那个篇目中语句有类似此句者为( ) A.《论语侍坐》章 B.《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C.《庄子逍遥游》 D.《楚辞离骚》 21、 “缘木求鱼”是指爬上树去捉鱼,比喻不能达到目的。这句成语出自( ) A.《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B.《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C.《论语侍坐》章 D.《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22、 我国古代提倡"浩然之气"的是( ) A.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韩非子 23、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所引用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不行而不相悖”,语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4、 先秦诸子散文中,想象最丰富、最富浪漫色彩的是( ) A.《孟子》 B.《老子》 C.《庄子》 D.《韩非子》 25、 魏晋南北朝的玄言诗,多“漆园之义疏,柱下之指归”,这里的“漆园”是指( ) A.老子 B. 庄子 C.屈原 D.东方朔 26、 下列文句中,与其他三项非出自同一篇者为( ) A.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B.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C.宁戚之讴歌兮,齐桓用以该辅。 D.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27、 被刘勰称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的作品是( ) A.《诗经》 B.《庄子》 C.《论语》 D.《离骚》 28、 下面对《离骚》一文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兮”字 B.多寓言 C.多神话 D.多比兴 29、 孟子说:“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欤?……见贤焉,然后用之。” 下列句子意思表达不同于上者为( ) A.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B.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C.宁戚之讴歌兮,齐桓用以该辅。 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30、 下列没有正面说出“哀郢”意义的是( ) A.民离散而相失 B.哀见君之不再得 C.江与夏之不可涉 D. 何须臾而忘返 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骚》被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称为《离骚经》 B.《离骚》既是一篇抒情诗,而它的内容又属于自叙传的性质 C.“皇天之不纯命兮”是说上天不会保佑我们了。 D.《楚辞》作品在《汉书艺文志》中属于“诗赋略” 32、下列赋作中表现出张衡对归田隐居向往的是( ) A.《思玄赋》 B.《归田赋》 C.《闲居赋》 D.《鹦鹉赋》 33、下列作者中将咏怀与咏史紧密结合,为咏史诗开拓了新的艺术领域的是( ) A.班固 B.王粲 C.曹植 D.左思 34、“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中“弱冠”指( ) A.古代男子十五岁而行冠礼 B.古代男子十八岁而行冠礼 C.古代男子二十岁而行冠礼 D.古代男子二十一岁而行冠礼 35、“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一句译文正确的是( ) A.金日磾和张汤两家凭借祖业,七代显赫受恩宠。 B.金日磾和张良两家凭借祖业,七代显赫受恩宠。 C.金日磾和张汤两家操旧业,七代帽子上插着貂尾。 D.金日磾和张华两家凭借祖业,人人有貂尾的装饰。 36、“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选自( ) A.张衡《咏史》 B.卢谌《览古》 C.鲍照《咏史》 D.张协《咏史》 37、“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选自( ) A.李少卿《与苏武诗三首》 B.苏武《诗四首》 C.《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D.《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38、“盈盈一水间”的下句是( ) A.相去复几许? B.脉脉不得语。 C.四顾何茫茫 D.悠悠涉长道 39、“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句中的“章”指( ) A.文章 B.诗文 C.布帛上经纬纹理 D.结构 40、《谏逐客书》作者是( ) A.贾谊 B.晁错 C.王粲 D.李斯 (二)分析题: 1.试说明《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氓》这首诗中的具体表现。 2.试举例说明《诗经七月》中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3.《诗经蒹葭》一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4.《城濮之战》在描写战争方面有何特点? 5.试分析《国语》中召公谏词的逻辑层次和特色。 6.《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一文是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写冯谖这一人物形象的? 7.试分析《论语侍坐章》在表现人物形象和个性方面的特点。 8.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孟子的仁政主张? 9.试分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艺术。 10.试分析《逍遥游》的散文艺术风格。 11.举例说明屈原《离骚》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2.试分析屈原《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13.李斯《谏逐客书》说明事理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14.试析《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特征。 15.分析《陌上桑》的艺术特色。 (一)填空题: 1、A 2、B 3、A 4、C 5、D 6、A 7、C 8、A 9、D 10、B 11、C 12、B 13、D 14、B 15、C 16、D 17、B 18、A 19、C 20、B 21、D 22、B 23、A 24、C 25、B 26、B 27、D 28、B 29、D 30、D 31、C 32、B 33、D 34、C 35、A 36、A 37、C 38、B 39、C 40、D (二) 分析题: 第一题答:《诗经》中“赋”、“比”、“兴” 三种常见的手法,在《氓》这首诗中都有具体表现。“赋”即“铺”,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氓》叙述女子从恋爱、婚变到决绝的过程,总体上就是一种铺叙。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里的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比”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如朱熹所说凡是“以彼物比此物也”都属于“比”。例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兴”就是朱熹所说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的意思是“起”,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其作用是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兴”与诗歌的正意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①直接相关;②在相关与不相关之间,有某种情调上的联系;③毫不相关,只是从韵脚上引出下文。 “比”与“兴”有时难以区别。不过,“兴”的使用多在篇、章之首,“比”无此限制;“比”,常常限于具体和局部,“兴”则一般贯穿全篇;而有的“兴”,则与正文之间根本没什么内在联系。 《氓》中的第3、4两章以抒情为主,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这既是“比”,同时也可以说是“兴”。 第二题答:《七月》一诗在叙事中兼有景物描写,以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深化诗歌主题。如第二章描写初春景物,在“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日迟迟”的日子里,自然界一片春光,生机盎然。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季节里,本该感受到春阳的和煦而精神为之振作,然而采桑女子却忧心忡忡,“殆及公子同归”。这里用宜人的春色,来反衬了采桑女内心忧伤和惆怅,烘托了人物的情感。第五章细致描写了斯螽、莎鸡、蟋蟀等小昆虫的声音和活动,一方面暗示季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以它们自由自在的活动来映衬先民们艰辛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那种顺应自然,乐天知命,互相关爱的思想情感。 第三题答:《蒹葭》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回环复沓的结构形式。所谓复沓,就是一篇中的各章在形式结构上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几个字,这样反复咏唱,抒发感情,突出主题,增强‘一咏三叹’的韵味和音乐美。《蒹葭》三章结构字数相同,每章开头皆以蒹葭、白露起兴,以凄迷之景衬托怅惘之情。每章变换数字,表现时间推移。首章“白露为霜”,露水浓重,凝结成霜, 该是天刚破晓之时;二章“白露未唏”,天已亮了,太阳出来,霜露渐融;末章“白露未已”,阳光普照,露水快干透了。三章的韵脚有微妙变化,表现情感转入深沉。诗作采用复沓的形式和变换的韵脚,在复沓中又有发展和推进,反复咏叹主人公越来越迫切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企慕与惆怅。 第四题答:本文是《左传》中记述重大战争事件的名篇,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重要的争霸战,文章结合政治、外交写战争,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表现战争胜负的必然趋势,侧重揭示战争胜负原因,表现出作者作为一位史学家的深刻见解,也体现作者一定的军事思想。文章对战争过程交待清楚,叙事条理清晰。作者交待了晋国战争前的准备,首先叙述晋、楚、宋、卫、曹等诸侯之间结盟与对抗的关系,进入战争的叙述时又清晰地交代了晋国一方在战备上的争取优势,描写真实发生的战争过程分量很小,只用寥寥百字,就能清楚地交代出晋佯装败退,诱敌深入,进而击溃楚军的战斗过程。同时又能逼真地传达出战场上壮观场面和非凡气势。详于战争始末,略于战争过程本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更多地把笔墨花在叙述战争的前因后果上,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突出此次战争的意义。在文章结尾处描写了晋文公践土接受周王的策命,以及战后卫、楚发生的变化,都是站在“尊王攘夷”的立场上,对晋国的胜利充满了赞赏之情,显示出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评价这场战争的独特眼光。 第五题答:召公的谏词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障之也”至“为民者宣之使言”),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说明弭谤的危害性,从而引出召公的政治主张:“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第二层(“故天子听政”至“是以事行而不悖”),陈述古代“天子听政”,广开言路,倾听大大小小的各种官员乃至庶人用诗、曲、书、箴等形式进言的情况,具体说明“为民者宣之使言”,“是以事行而不悖”。第三层(“民之有口也”至“其与能几何”),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以“土之有山川”和有“原隰衍沃”比喻“口之宣言”,从正面说明对待民“谤”不仅不能消极被动地“防”,更要积极主动地“宣”;让老百姓发表言论不仅没有害处而且大有好处。最后又从反面说明民“言”只能“宣”而不能“壅”,采取堵塞的办法,是必然徒劳的,最终注定要失败。召公说辞的特点是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运用比喻、引述史事、正反论述等。 第六题答:作者写冯谖其人,先抑后扬,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物性格,同时也增强了文章趣味。冯谖初到孟尝君门下,面对“客何好”、“客何能”之问,答以“无好”、“无能”,但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弹铗而歌,要求提高待遇;一旦有了车则招摇过市,炫耀于人。其行径犹如小人,与此形成对比的却是孟尝君宽宏与大度。但在文章后半部分,冯谖的政治见识、深谋远虑,高尚人品、杰出才干却随着收债于薛、市义而归、复凿二窟等事件逐一展现出来,并与其他门客无一人主动愿为孟尝君收债,孟尝君对“市义”一事的不悦以及缺乏更深远的考虑等形成对比。最后以“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收束,进一步突出了冯谖的功劳,完成了冯谖奇异倜傥形象的刻画。 第七题答:本文成功地描写了孔子和四位弟子的人物形象。孔子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子路的直率鲁莽,冉有、公西华的谦逊谨慎,曾点的淡泊洒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善于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记叙来表现人物。记录人物语言,能逼真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叙述性语言用词准确精炼。如用“率尔而对”表现子路的鲁莽、直率、豪爽的个性,用“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记叙曾点发言之前的一连串动作,表现其从容、洒脱的气度,都十分传神,显示出遣词造句之妙。 第八题答:孟子提出仁政主张,是针对当时饿殍遍野、杀人盈城的残酷现实而发,具体包括三方面面容:即推恩(君主要以仁慈之心对待民众)、制民之产(让民众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即有饭吃)和教化(让民众都在道德方面有比较高的境界,通过教化驱使人民向善)。尤其是他的“制民之产”明显是在为民众呼吁着最基本的生活权利。这种主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孟子的仁政主张表现了孟子对于百姓的同情,体现了其“民本思想”,这种思想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实质上是要求统治者要保护百姓的生活。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论基础之上的,把仁政的实施寄托于统治者的不忍之心和道德觉悟。这是一种善良的愿望,但却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他希望统治者推恩,这在当时是很不现实的。仁政主张在历史上也曾发挥了进步的作用,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长、较强盛的时代,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仁政。 第九题答:本文的论辩体现了孟子散文的高超论辩技巧。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开始的谈话有分歧,但是孟子巧妙地避开了分歧,先引用齐宣王的一段小事,表示对齐宣王的理解,缩短了心理距离,继而又批评齐宣王的“不为也”,又指出这样做的危害,又从另一角度讲了仁政的威力。孟子似乎始终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处处为对方着想,把对方巧妙地引入到自己的论题之中,在轻松愉快、充满体谅的谈话中,将“仁政”主张,水到渠成地和盘托出。在整个论辩过程中,孟子善于根据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能够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时而旁敲侧击,时而单刀直入,时而欲擒故纵,时而又咄咄逼人,表现出高超的论辩技巧。另外,孟子在论辩中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文中许多比喻极富表现力,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晓畅,给人以深刻的影响,如“缘木求鱼”、“挟泰山以超北海”、“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等,这些比喻都成了后世习用的成语。 第十题答:本文是《庄子》书中的代表作,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展示一种极为开阔的精神境界,具有一种开拓胸襟的魅力。2、想象丰富奇特,变化多端,雄阔奇丽,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3、语言技巧十分高妙,文采丰富,挥洒自如,节奏感强,层出不穷的比喻,生动传神的描写,将抽象的哲理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极富感染力。4、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多用灵活的比喻和民间寓言故事,丰富的神话,动人的寓言,大大小小的人物,以及出人意料的时空变幻,使文章有一种天马行空、河汉无极的诡谲风格,文章创造了一种奇丽怪异的艺术境界,把深刻的哲理和生动具体的形象巧妙结合在一起。 第十一题答:屈原在《离骚》中进一步发展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多用“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秀美人”等等来做比喻象征,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例如诗人用“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示博采众长,多方吸取营养,因为江离、辟芷、秋兰都是芳草,众芳集于一身,意味着高超的才干。用“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表示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因为“木兰去皮而不死,宿莽经冬而不枯”,蕴含经受得住考验的深意。“路”,在诗中不只是普通的道路,而经常用来象征治国之道。例如说尧舜“尊道而得路”,桀纣“捷径以窘步”,党人之路“幽昧而险隘”,而诗人为国效力是“奔走以先后,及前王之踵武”。培养人才一段,全用象征,如“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等香草均象征人才;“竢时乎吾将刈”,象征人才适时起用,“众芳之污秽”则象征人才的退化变质。等等。 第十二题答:通过流亡历程的叙写,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具体表现为:离开郢都时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 第十三题答:本文在说明事实时,作者着重于正面叙说,而略于反面推论,点到即止,一正一反,对比强烈,是非清楚。如列举自穆公至昭王进用客卿,终于国富兵强的事实后,只用三言两语设想不用客卿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复如详举秦王从异国他乡的珍宝声色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感的事实,然后以简要的语言说明秦地音乐之单调原始。如此对比设想,话语不多,却能使秦王深思,由古及今,从物到人,豁然在目,引导他自然联想到逐客之非。 第十四题答:本篇是《史记》人物传记中最具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这里节选的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场景,刻画了项羽缺乏智谋、勇武粗豪的性格。尽管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无敌,不可一世,然而,勇武有馀而谋略不足。鸿门宴上由于寡断少谋,轻易放走了敌手,导致日后自刎乌江的悲剧。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极写项羽豪霸之气的同时,也未忽略对他内心矛盾与痛苦的刻画。在陷入垓下重围之中,项羽夜饮不眠,慷慨悲歌,涕泪并下,这些情节和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显得丰满而有立体感,活现了项羽这一有血有肉的历史悲剧人物的形象。 第十五题答:1、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在描写罗敷的美丽时,并没有直接描绘她的眼、眉、容貌,而是通过衣饰、用行人以及观者的反映来侧面描写、渲染、烘托。这种写法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和丰富的想象馀地,同时也给诗歌平添了几分喜剧气氛。2、采用夸张手法,特别是夸夫一节,罗敷为了吓退太守,便编造出一位才貌双全、有权有势的夫婿,反映了罗敷的机智和对答艺术,又为诗歌增添了几分诙谐色彩。3、以对话入诗,不仅通过对话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推进了故事情节发展。 (一)选择题: 1、“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选自( ) A.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行》 B.乐府诗《悲歌》 C.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 D.《古诗十九首》 2、“十五从军征”的下句是( ) A.欲归家无人 B.肠中车轮转 C.八十始得归 D.心思不能言 3、“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选自( ) A.《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B.《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C.汉乐府《陌上桑》 D.汉乐府 《上山采蘼芜》 4、《陌上桑》主题思想是( ) A.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反抗强暴的罗敷形象,揭露了统治者的邪恶行为。 B.塑造了胡姬不慕富贵,蔑视强暴的纯洁高尚品格。 C.塑造了机智勇敢的胡姬形象,揭露了男子的负心。 D.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反抗强暴的罗敷形象,揭露了男子的负心行为。 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作者( ) A.对女子的思念 B.对贤才的思慕 C.对时光的感慨 D.对理想的追求 6、“上不厌高,水不厌深”表现了作者( ) A.渴望多招纳贤才 B.对知识的渴求 C.不怕艰难险阻 D.对未来的信心 7、“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译文正确的一句是( ) A.贤才远道而来,他们屈尊问候我 B.穿越小路,足迹很快就消失。 C.穿越千山万水,哪用的着问候我呢? D.客人远道而来,他们的足迹很快就消失了。 8、“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于( ) A.曹植《赠白马王彪》 B.曹丕《燕歌行》 C.曹操《短歌行》 D.陶渊明《饮酒》 9、曹操《短歌行》有两个主题,分别是( ) A.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渴慕贤才 B.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及时行乐 C.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对女子的追求 D.一是对女子的追求,一是对事业的追求 10、“建安之杰”指的是( ) A.王粲 B.曹操 C.曹丕 D.曹植 11、《夜中不能寐》作者是( ) A.阮籍 B.嵇康 C.曹操 D.阮咸 12、《谏逐客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B.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 C.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D.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13、罗敷是( )中的人物。 A.《陌上桑》 B.《木兰诗》 C. 《长恨歌》 D.《孔雀东南飞》 14、《谏逐客书》体现了李斯散文的( )特色。 A 比兴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 反讽 15、《古诗十九首》这一组诗,大致产生于( ) A. 西汉后期 B. 东汉初期 C. 西汉初期 D. 东汉后期 16、下面句子中( )是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 A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7、 我国文学史上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成熟的作品是( ) A.《陌上桑 》 B.班固《咏史》 C.《古诗十九首》 D.《孔雀东南飞》 18、下列诗句中出自《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是( ) A.“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C.“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D.“遂登群峰者,邈若升云烟” 19、《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作者是( ) A.谢脁 B.颜延年 C.谢灵运 D.谢惠连 20、《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京邑”指的是( ) A.宣城 B.南京 C.北京 D.洛阳 21、下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字音完全正确的是( ) 甍 霰 鬒 涘 A. meng xian zhen si B. weng san zhen si C. meng xian zen yi D. weng san zen yi 22、《别赋》的姊妹篇是( ) A.《怀旧赋》 B.《思玄赋》 C.《恨赋》 D.《文赋》 23、“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中“君”是指( ) A.夫君 B.情人 C.朋友 D.侠客 24、下列词中用来泛指送别之处的是( ) A.南浦 B.水滨 C.东都 D.北梁 25、下列出现于《归去来兮辞》中的字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胡 B.奚 C.聊 D.曷 26、欧阳修称赞陶渊明说:“晋无文章,惟( )而已。” A.《桃花源记》 B.《归去来兮辞》 C.《闲情赋》 D.《五柳先生传》 27、《归去来兮辞》中演变为隐士居所称呼的是( ) A.衡门 B.衡宇 C.南窗 D.三径 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出自陶渊明的( ) A.《归园田居》 B.《归去来兮辞》 C.《饮酒》 D.《杂诗》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有6首。 B.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是描写归耕田园的乐趣。 C. “暧暧暖人村,依依墟里烟”是作者虚构的理想场景。 D. “人事”、“人境”是指乡村生活。 30、“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中“比”字的意思为( ) A.更加 B .比较 C.比喻 D .近来 31、“吾生梦幻间”的下句是( ) A.何事绁尘羁 B.复得返自然 C.终以翳吾情 D.举世少复真 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鲍照的《拟行路难》是根据乐府古题创作的。 B.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在同一时期创作的。 C.鲍照的《拟行路难》共有18首。 D.鲍照的《拟行路难》主要是表达对门阀制度的愤慨,但还有离别相思的内容 3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语出自( ) A.鲍照《代东门行》 B.谢脁《王孙游》 C.鲍照《拟行路难》 D.谢脁《直中书省》 34、“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 A. 离恨忧伤总不止,使自己青春的容颜很快地衰老了。 B .离恨忧伤总不止,往昔的美人越来越少了。 C.仇恨的心始终没有停止过,使自己青春的容颜很快地衰老了。 D.仇恨的心始终没有停止过,往昔的美人越来越少了。 35、庾信《拟咏怀》是仿照( )的诗歌而作。 A.阮籍 B.左思 C.嵇康 D.鲍照 36、庾信《拟咏怀》“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中“榆关”代指通向( )的关口。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37、庾信《拟咏怀》中的( )典故是与诸葛亮有关。 A.直虹 B.长星 C.楚歌 D.天亡 38、对于《西洲曲》中“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理解正确的是( ) A.南风知晓我的心意,把我的梦吹到西洲。 B.梦到南风知晓我的心意,把我吹到西洲。 C.南风知晓我的心意,把我送到西洲团聚的美梦中。 D.南风知晓我的心意,把我吹到西洲那样一个梦里。 3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洲曲》是经过文人加工的民歌 B.《西洲曲》是南朝前期的民歌 C.《西洲曲》中多用“接字”、“钩句” D.《乐府诗集》把《西洲曲》归在“杂曲歌辞”中。 40、“莲心彻底红”的上一句是( ) A.采莲南塘秋 B.低头弄莲子 C.出门采红莲 D.置莲怀袖中 (二)分析题: 1.分析《十五从军征》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2.分析《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比兴之语的妙处。 3.分析《迢迢牵牛星》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4.如何理解《归田赋》中作者的“归田”咏叹? 5.分析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6.体会曹植《赠白马王彪》富于变化的抒情方式。 7.分析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的深刻意蕴。 8.分析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所用比喻象征手法。 9.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艺术特色。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的版本作“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你认为哪个版本更佳,为什么? 11.分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物描写中的寓意。 12.试析鲍照《拟行路难》的结构内容。 13.江淹《别赋》的结构艺术有什么特点? 1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一直为人称道的名句,分析其妙在何处。 15.用典繁富是庾信诗文创作的共同特点,理解其《拟咏怀》诗所用的典故。 16.分析《西洲曲》的艺术特色。 17.简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 (一)填空题: 1、A 2、C 3、C 4、A 5、B 6、A 7、A 8、C 9、A 10、D 11、A 12、A 13、A 14、B 15、D 16、A 17、C 18、A 19、A 20、B 21、A 22、C 23、D 24、A 25、C 26、B 27、D 28、C 29、C 30、D 31、A 32、B 33、C 34、A 35、A 36、C 37、B 38、C 39、B 40、D (二) 分析题: 第1题答:本诗主要采取对话和动作描写的表现手法,展示出老兵的孤苦伶仃、无家可归。老兵的问话“家中有阿谁”,充满着期待;乡里人的回答则给了他强烈的精神打击。特别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这一刹那间的动作描写,逼真地展现出老兵无比沉重的心灵痛楚,显示出格外的情感震撼力。 第2题答:清人吴淇在《选诗定论》中说:“第七、八句,忽插一比兴语,有三义:一、以紧应上‘各在天一涯’,言北者自北,南者自南,永无相会之期;二、以依北者北,依南者南,凡物皆有所依,遥伏下‘思君’云云,以见心身唯君子是依;三、以依北者不思南,巢南者不愿北,凡物皆有故土之恋,见游子当一反顾,以其‘相去日已远’云云。” 第3题答:这首诗通篇都是写景,而情融于景,意蕴深沉。诗中运用的大量叠字描写物态,表达情思都十分贴切生动;而且首尾叠字的互相呼应,增强了全诗和谐回荡的音乐美,使其在舒缓的节奏里蕴涵着缠绵不尽的情意。 第4题答:在东汉安帝、顺帝时担任过中央和地方要职的张衡,晚年对于当时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的现实,已由愤慨转而感到厌倦。虽然他曾多次上书揭露弊端,申明正道,但心头总是笼罩着遭谗被祸的阴影。所以,他在赋中抒发了“归田”的愿望,即远离污浊险恶的官场,在大自然明丽幽静的怀抱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但张衡一生实际上并未能真正归隐,他把归隐的生活想像与描述得十分优雅闲适,其实是表明自己高洁的志趣。所以,《文选》选录时,把这篇赋归入“志”类。 第5题答:一是跌宕悠扬、隐约曲折的表达方式。开头似为感叹人生短促,消极地借酒浇愁,连接下文,实为时光流逝,更应爱惜寸阴,为求得贤才、成就功业的急迫追求作铺垫。表现求贤若渴的心情,则从深长思之到热忱款待,从恳切招贤到忧伤不得,回环往复,起伏变化。二是引用《诗经》成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愿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思念贤才,渴望来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为来归之后,盛情礼遇。这有助于形成全诗庄重古朴的格调,并与结尾运用周公的典故协调一致。三是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含蓄深沉。以月明星稀之夜乌鹊的南飞,喻指贤者奔走四方;以绕树而飞、择木而栖喻指贤者择主而从。既然如此,只有像周公那样,才能得到贤才的拥戴,顺理成章。这表现了作为政治家的诗人宏伟的抱负和阔大的胸襟。 第6题答:这首诗的感情旋律,时而激扬,时而低沉,辗转相承。先是告别京师的眷顾之情,接着是小人挑拨离间、兄弟被迫分离的激愤之情,秋景萧条引发的感伤之情,与兄弟生离死别的悲痛之情,最后是前途渺茫、无可奈何的宽慰之情。感情的表达,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比兴寄托,都是“悲”、“愤”二字的不同表现。富于变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第7题答:阮籍身处魏晋易代之际,政治环境险恶,稍有不慎便有杀身之祸,所以他发言玄远,行为放达,不与世事。其实内心十分痛苦。本诗隐晦曲折地抒写了忧郁悲伤的思想情绪。诗歌开头二句写诗人因忧伤而无法入眠,起坐弹琴,希望借此排遣内心忧思。而后的明月清风,孤鸿哀号,飞鸟悲鸣,都是以寂静凄清的环境,表达孤独苦闷的心情。最后写鸟徘徊于野外,人徘徊于室内,茫茫夜色,没有希望没有慰藉,唯有寂寞悲伤。作为八十二首《咏怀诗》的序诗,定下了全诗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基调。 第8题答:此诗以涧底松、山上苗的对比发端,将自然界高与下的不平画面,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人间不平现象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用历史事实作证实,“世胄”即“金张”,“英俊”即“冯公”。由一般到个别,更为具体,由当前到汉代,更为深刻。诗篇揭露了门阀制度下庸才盘踞高位,英俊屈居下属的不合理现象,为古今受压抑者鸣不平。全诗运用对比,松与苗,世胄与英俊,金张与冯公,深刻而生动。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显得形象鲜明。 第9题答:陶渊明此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农村的田园风光,不假雕琢,全出自然。诗中写到房宅、草屋、榆柳、桃李、林庄、炊烟、鸡鸣、狗吠,都是常见的乡村、田园景色、给人以宁静、亲切的感觉,充分表现了农村生活气息。但平淡中却又浓缩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所以平淡中见淳美。 第10题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向为人们激赏。妙在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另一种版本,“见南山”作“望南山”。苏轼曾指出,如果作“望”,乃有意识的注视,缺乏“悠然”自得的情味,诗也就变得兴味索然了。有意而为,与诗人个性不合。 第11题答:陶渊明善于以平淡质朴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并从中寄托作者的个性和情操。文中写到“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菊与松象征着正直高洁的品格。“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语意双关,“无心出岫”的云象征着自己的误落尘网,“倦飞知还”的鸟比喻作者的终于归隐。“请息交以绝游”是与官场的断绝,“悦亲戚之情话”说明归田并非完全脱离人世间。 第12题答:全诗分三层。第一层四句,写自己仕宦生活中备受摧残压抑的悲愤心情。开头两句以“对案不能食”表示痛苦的程度,以“拔剑击柱”的猛烈动作发泄其内心孤愤。“长叹息”则表示激荡情绪的难以消失。“丈夫”两句让人看到门阀统治下对有抱负的才能之士的压制。第二层六句写弃官闲居的无聊生活。铺叙弃官归家后的家庭日常生活,并非着眼于天伦之乐,而是无可奈何地虚掷光阴、消磨壮志的焦虑。第三层最后二句作不平之鸣。怀才不遇,自古而然,连古代的大圣大贤也在所不免。这就深化了诗歌的主旨,不是哪一个人的牢骚,而是时世的不公。“孤且直”有深意,“孤”指孤门细族,亦称寒门庶族,与“世家大族”相对待。在六朝时代,世族垄断政权,寒门士子鲜有仕进升迁机会。“直”,正直,自然为世道所不容。钟嵘在《诗品》中慨叹鲍照“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符合历史事实。 第13题答:此赋的结构采取由总到分的方式。开宗明义提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再概述思妇、游子的别情。这是总述。接着列举富贵者、侠士、从军、远赴绝国、夫妇、学道成仙、恋人等七种类型的别离作分述。最后归结到离愁别绪的深重,以致难以形容。对各类特殊的离情,突出描写某一侧面,表现其离情的特征。富贵者之别,设帐组饮,贵客群集,歌舞绮丽,音乐动人,几乎成了盛大的宴会娱乐,直到临别,才“感寂寞而伤神”。剑客侠士的诀别,风云变色,慷慨赴义,置生死于度外,呈现悲壮气氛。从军之别侧重写地理环境,北方山水辽阔,家乡和乐,风光绚烂,充满温情,显出从军为了保卫家乡和平生活的含意。远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