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资料记忆.doc

举报
资源描述
口测法:36.3~37.2℃ 腋测法:36~37℃ 肛测法:36.5~37.7℃ 口测法为准: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 41℃ 超高热 41℃以上 腋测法:36~37℃ 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真菌等   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1.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风湿热等。   2.恶性肿瘤 包括各种恶性实体瘤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血液病。   3.无菌性组织坏死 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4.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出血、脑外伤等。   6.物理因素 如中暑等。   7.其他 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可产生功能性发热,包括感染后发热和功能性低热。 1.致热源性发热   (1)外源性致热源   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产物   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③抗原抗体复合物   ④某些类固醇物质   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等   (2)内源性致热源   ①白介素-1(IL-1)   ②肿瘤坏死因子(TNF)   ③干扰素等   一方面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   白细胞致热源   2.非致热源性发热常见于: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稽留热 39~40℃以上、不超过1℃ --- 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弛张热 39℃以上,超过2℃,正常水平以上 ---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间歇热 骤升、骤降、高热期持续数小时与无热期持续1天或数天---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波状热 逐渐上升、逐渐下降,持续数天 ---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 回归热 骤升、骤降,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 ----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 不规则发热 无明显规律 ------结核病、风湿热、渗出性胸膜炎 突发性咳嗽 吸入异物、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分叉处 发作性咳嗽 百日咳、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 长期慢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肺结核等 夜间咳嗽 左心衰竭等 ①声音嘶哑: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   ②鸡鸣样咳嗽:多见百日咳等;   ③金属音咳嗽:常见因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气管所致。 支气管扩张 体位有关、分层现象 恶臭痰提示厌氧菌感染 铁锈色痰 肺炎球菌肺炎 黄绿色痰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痰白黏稠且牵拉成丝难咳出 真菌感染 粉红色泡沫痰 肺水肿 日咳大量浆液泡沫痰 肺泡癌 咯血   一、概念   小量咯血:小时咯血量在100ml以内   中等量咯血:100~500ml   大咯血: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超过300ml) 1.咯血量 大咯血常见支气管扩张、肺部空洞出血、二尖瓣狭窄等。   2.咯血颜色和性状 痰中带血常见支气管炎、肺良性肿瘤、肺癌、支气管扩张等;粉红色泡沫样痰多见左心衰竭。   部位 皮肤温度 中心性发绀 四肢、颜面及躯干 温的 周围性发绀 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 冷的 胸壁疾病 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 心血管疾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血胸、支气管肺癌等 其他 如纵隔疾病等 胸痛性质    ①酸中毒大呼吸(Kussmaul呼吸):出现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声。代谢性酸中毒所致,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② Cheyne-Stokes呼吸: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抑制呼吸中枢可出现呼吸缓慢、变浅、间停呼吸。 (一)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 主要是右心衰竭,还见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积血等。   2.肾源性水肿 见各型肾炎和肾病。   3.肝源性水肿 见肝硬化与门脉高压症、肝癌。   4.营养不良性水肿 见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吸收不良。   5.内分泌代谢疾病所致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起的粘液性水肿。   6.妊娠性水肿。   7.结缔组织疾病所致水肿。   8.变态反应及药物所致水肿等。 (一)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1.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加。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4.组织间隙机械压力降低。   5.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二)水钠潴留   1.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   2.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   (1)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2)醛固酮分泌增加。   (3)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三)静脉、淋巴回流障碍 多产生局部性水肿。 一、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   (一)中枢性呕吐 颅压增高 脑水肿、颅内占位病变等 化学感受器受刺激 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脑血管功能障碍 偏头痛等 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厌食症 (二)反射性呕吐   1.腹部器官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肠道疾病、胆道疾病、肝脏疾病、胰腺疾病、妇科疾病等。   2.胸部器官疾病。   3.头部器官疾病 如青光眼,由于眼压突然升高,经三叉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恶心、呕吐。   (三)前庭功能障碍性呕吐   常见梅尼埃病、迷路炎、晕车、晕船等,多伴眩晕,呕吐较重,亦可为喷射性。 腹泻   一、发生机制及分类   1.分泌性腹泻   系肠道分泌大量液体超过肠黏膜吸收能力所致。霍乱弧菌引起大量水样腹泻属于典型的分泌性腹泻;肠道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炎症,如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结核等均可使炎性渗出物增多而致腹泻。   2.渗出性腹泻 肠黏膜炎症渗出大量黏液、脓血而致腹泻,如炎症性肠病、感染性肠炎等。   3.渗透性腹泻 由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服用盐类泻剂或甘露醇等引起的腹泻亦属此型。   4.动力性腹泻 由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缩短等。   5.吸收不良性腹泻。      二、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性腹泻 常有不洁饮食史,多呈糊状或水样便,少数为脓血便 慢性腹泻 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或带黏液、脓血,见慢性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粪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 细菌性痢疾 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呕血   一、常见病因及出血部位   1.消化系统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原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肝硬化。   2.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胆道结石等。   3.全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二、不同出血量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1.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循环血容量的10%以下 无明显表现 循环血容量的10%~20% 头晕、无力等症状 循环血容量的20%以上 有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等 循环血容量的30%以上 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与周围循环的判断 >5ml 粪便潜血(+) >50ml(50~100ml) 黑便 胃内积血>250ml 呕血 一次性<400ml 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 一次性>400ml 头晕、心悸、乏力 短时间>1000ml 休克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 柏油便,硫化铁 低位小肠 暗红色或果酱色 血色鲜红,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 肛门或肛管疾病出血 阿米巴痢疾 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 急性细菌性痢疾 黏液脓性鲜血便 注意:隐血试验阳性与阴性   ①消化道少量出血隐血便。   ②食用动物血、猪肝等也可使粪便呈黑色,但免疫法查大便隐血为阴性。   ③服用铋剂、铁剂、炭粉及中药等药物也可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三种黄疸的胆色素代谢检查结果    腹水   考点1:发生机制   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或同时伴门静脉高压。   2.钠水潴留 常见心肾功能不全及中晚期肝硬化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内分泌障碍 肝硬化或肝功能不全时,肝降解功能减退。   4.液体静水压增高。   5.淋巴流量增多、回流受阻。   6.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 腹膜炎症、癌肿浸润等促使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腹水。   7.腹腔内脏破裂。      考点2:常规检查(参考资料《诊断学》P332) 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外观 淡黄色 血性、脓性、乳糜性 比重 <1.018 >1.018 凝固 不自凝 自凝 粘蛋白定性 阴性 阳性 蛋白定量(g/L) <25 >30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106/L) <100 >500 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 间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细菌学检查 阴性 阳性 乳酸脱氢酶(LDH) <200 >200 腺苷脱氨酶(ADA) —般不超过45U/L,结核性腹膜炎时增高 癌胚抗原(CEA) 良性腹水时多<5μg/L 癌性腹水时多>5μg/L 肝大   考点1:概念   正常人叩诊时肝脏其下缘在右侧肋下通常不能触及。但在右侧肋下1~2cm内,在剑突下3cm以内属于正常。若超过上述标准则称为肝大。  紫癜   考点1:概念   出血点或瘀点:<2mm   紫癜:出血直径为3~5mm   瘀斑:>5mm      考点2:紫癜与出血性皮疹的鉴别 紫癜 一般不高于皮肤,过敏性紫癜分布于四肢和臀部,高出皮面 小红痣 红色,压之不褪色 皮疹 红色、压之褪色 尿量异常   考点1:定义   正常成人:1000~2000ml/24h;   少尿:<400ml/24h,或17ml/h;   无尿:<100ml/24h,12小时完全无尿称;   多尿:>2500ml/24h。      考点2:少尿和无尿的临床意义   1.肾前性:有效血容量减少等。   2.肾性:肾小球病变、肾小管病变。   3.肾后性:机械性尿路梗阻。      考点3:夜尿增多   夜尿量占全日总尿量的50%以上或>750ml称夜尿增多。提示肾浓缩功能减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早症状和肾间质疾病病人常见主诉。尿比重持续固定在1.010上下,为肾衰竭尿毒症的表现之一。 血尿   考点1:概念   肉眼血尿:洗肉水样,镜下可见满视野的红细胞;   镜下血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   注意:区别血尿、血红蛋白尿(尿沉渣镜检) 意识障碍考点1:临床表现1.嗜睡 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怠。病人能被唤醒,醒后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当刺激去除后很快进入嗜睡状态。   2.意识模糊 在嗜睡基础上对时间、地点或人物等定向力丧失。   3.昏睡 持续深度睡眠状态。在强烈的刺激下才能唤醒。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外界刺激停止后立即又昏睡。   4.昏迷 最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持续性意识完全丧失。根据对周围环境或外界刺激的反应,分为三度:   (1)浅昏迷:对语言、声音、强光等刺激均无反应,无自发性语言,自发性动作也极少。对光反射、角膜、吞咽等反射等可存在。   (2)中度昏迷:对强烈疼痛刺激的防御反应、角膜与瞳孔对光等反射均减弱,大小便失禁或潴留,呼吸、脉搏、血压也有改变。   (3)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考点2:伴随症状   (1)瞳孔缩小:巴比妥、有机磷农药中毒;针尖样瞳孔见于吗啡中毒或脑桥出血。   (2)瞳孔散大:低血糖,阿托品、酒精、氰化物等中毒,癫痫及枕骨大孔疝。瞳孔单侧散大:颞叶钩回疝致病侧瞳孔散大。   (3)脑膜刺激征:颅内感染、颅高压、感染中毒性脑病。 头痛(1)伴剧烈呕吐:为颅内压增高。   (2)慢性头痛突然加剧伴意识障碍:提示可能发生脑疝。   (3)伴视力障碍:可见青光眼或脑肿瘤。   (4)伴脑膜刺激征: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8)伴癫痫: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病或脑肿瘤等。 体格检查 ①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犹如水冲的感觉,系脉压增大所致,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②交替脉:脉搏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出现,为左心功能不全早期的重要体征之一。   ③奇脉:又称吸停脉,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见于大量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   ④绌脉:单位时间内脉率小于心率,也称脉搏短绌。见于房颤。 ②脉压   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正常成人一般为30~40 mmHg。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动脉硬化等。脉压减小见于主动脉瓣狭窄、严重心衰及心包积液等。 当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20%,为肥胖。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WHO肥胖标准BMI>30kg/m2 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代谢综合征中肥胖标准定义为BMI>25kg/m2。 (2) 皮疹   常见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荨麻疹、疱疹等。   1.斑疹 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见斑疹伤寒、丹毒等。   2.丘疹 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见药物疹、麻疹、猩红热、湿疹等。   3.玫瑰疹 常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小的(直径多为2~3mm)、圆形斑疹、压之退色。为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4.斑丘疹 在斑疹的底盘上出现丘疹为斑丘疹,见猩红热、风疹及药疹等。   5.荨麻疹 为稍隆起皮肤表面的苍白或淡红的局限性水肿,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消退后不留痕迹,由速发型皮肤变态反应所致,见各种过敏反应。   6.疱疹 为局限性高起皮面的腔性皮损。见单纯疱瘆,水痘等。 考点2:淋巴结检査   正常淋巴结直径多在0.2~0.5cm,不易触及,无压痛。 呼吸频率:16~18次/分;过快>24次/分,见于缺氧、高热等;过缓<12次/分,见于呼吸抑制及颅压增高等。   3.几种特殊类型的呼吸   ①Kussmaul呼吸。   ②潮式呼吸(Cheyne-Stokes)见于呼吸抑制,大脑损害(大脑皮质水平)等。   ③间停呼吸(Biots呼吸):呼吸抑制、颅压高、大脑损害(在延髓水平)。  考点3:触诊   1.触觉语颤   (1)语颤增强:①见于肺实变、②较浅而大的肺空洞: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所致的空洞。   (2)语颤减弱:①肺泡内含气量增多,传导声波的能力降低,如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②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   2.胸膜摩擦感   双手置于左右前下胸部进行触诊,腋中线第5~7肋间最易感觉到。阳性为存在于吸气相和呼气相的粗糙摩擦感,见于胸膜炎早期(纤维素渗出期)、尿毒症。 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制   S1:二尖瓣、三尖瓣关闭(心室收缩开始)   S2: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关闭(心室舒张开始),A2在前,P2在后。   S3:血流冲击室壁(心室快速充盈期末)。   S4: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末期)。   正常心音的特点 心音 音调 音响 性质 持续时间 最佳听诊部位 S1 S2 S3 较低 较高 更低 较强 较弱 更弱 低钝 清脆 更钝 较长 较短 更短 心尖部 心底部 心尖部及其内上方 心音的变化   (1)强弱的改变   ①S1强弱不等:见心房颤动、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②P2增强:见肺心病、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后简称先心病)、左心衰竭等。   (2)性质的改变   ①单音律:S1、S2极其相似,形成单音律,见于严重心肌病变。   ②钟摆律或胎心率:S1、S2均较弱,类似钟摆。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提示病情严重。   (3)心音分裂   ①S1分裂: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   ②S2分裂   a.固定分裂:分裂不受呼吸影响,S2的A2及P2两个成分时距固定,见房间隔缺损。   b.反常分裂:A2成分关闭晚于P2成分,吸气时分裂变窄,见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等。   (4)额外心音   ①奔马律(舒张期)   舒张早期奔马律:出现病理性S3(第三心音奔马律)。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室肌顺应性下降所致,提示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常见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重叠性奔马律:病理性S3及S4同时出现,常见心肌病及心力衰竭。   ②开瓣音(舒张期)   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位于S2后的高音调、短促、拍击样音,是瓣叶尚有弹性及活动性的间接指标。   ③喀喇音(收缩期)   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高调、短促、清脆的Ka-Ta样音,临床上见二尖瓣脱垂,并常合并收缩晚期杂音,称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5)心脏杂音   ①二尖瓣听诊区(心尖部)   a.二尖瓣狭窄:舒张中晚期、隆隆样   b.二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吹风样   c.Austin-Flint杂音:重症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出现心尖部舒张期杂音。   ②肺动脉瓣区   a.二尖瓣狭窄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可出现柔和、吹风样、舒张期杂音,伴有P2亢进,此类杂音称Greham-Steell杂音。   b.肺动脉瓣狭窄:收缩期喷射性、粗糙。   注意: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2肋间,粗糙、响亮、机器转动样、连续占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常伴震颤。   ③主动脉瓣听诊区   a.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喷射性、粗糙响亮,向颈部传导。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早期叹气样,向胸骨左缘及心尖部传导。   注意:胸骨左缘3、4肋间响亮、粗糙、喷射样收缩期杂音伴震颤,见室间隔缺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④心包摩擦音   音质粗糙、高音调、搔抓样、与心搏一致,可发生在收缩期与舒张期,于心前区易听到。见纤维素性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尿毒症等。    记忆技巧:   1嗅2视3动眼;   4滑5叉6外展;   7面8听9舌咽;   舌下副迷走神经全。  0级:肌肉完全瘫痪;   I级:肌肉稍有收缩、但关节无活动;   Ⅱ级:能带动肢体活动、但不能对抗自身重力;   Ⅲ级:能带动肢体活动、并能对抗自身重力、但不能抵抗阻力;   Ⅳ级:可对抗自身重力阻力和轻微阻力为;   Ⅴ级:肌力完全正常为。   记忆技巧:1收2平3对抗 考点:大叶性肺炎的病理   ①充血期: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   ②红色肝变期:肉眼可见病变肺叶肿大,质实如肝,暗红色,故称红色肝样变。   ③灰色肝变期:肉眼见病变肺叶仍肿胀,呈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   ④消散期。 后负荷增加(压力负荷) 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左心);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右心) 前负荷增加(容量负荷) 瓣膜关闭不全(主闭、二闭、三闭);左右心分流(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循环血容量增加(甲亢、贫血) (一)FAB分型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L1型:原始和幼稚细胞以小细胞为主(直径≤12μm)。   (2)L2型:原始和幼稚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直径>12μm)。   (3)L3型(Burkitt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胞浆内有许多空泡。   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分型 中文名 特点 M0 急髓微分化型 骨髓原始细胞>30%,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CD33或CD13阳性 M1 急粒未分化型 原始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NEC)>90%,其中MPO阳性细胞>3% M2 急粒部分分化型 原粒细胞占NEC的30%~89%,其他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为主,早幼粒在NEC中≥30% M4 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中原始细胞占NEC>30%,各阶段粒细胞30%~80%,单核细胞≥20% M5 急单 骨髓中各阶段单核细胞占骨髓NEC的≥80%,原始单核细胞≥80%为M5a,<80%为M5b M6 红白血病 骨髓中幼红细胞≥50%,NEC中原始细胞≥30%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血小板抗原阳性,血小板过氧化物酶阳性 染色体及基因改变 类型 染色体改变 基因改变 M2 t(8;21)(q22;q22) AML1/ETO M3 t(15;17)(q22;q21) PML/RARα M4EO Inv/del(16)(q22) CBFβ/MYH11 M5 T/del(11)(q23) MLL/ENL L3(B-ALL) t(8;14)(q24;q32) MYC与IgH并列 ALL(5%~20%) t(9;22)(q34;q11) Bcr/abl,m-bcr/abl  考点:发病机制   有机磷农药主要抑制胆碱酯酶(ChE)。使ChE丧失分解乙酰胆碱(Ach)能力。   ACh大量积聚——引起毒蕈碱(M样、腺体分泌增加和平滑肌收缩)、烟碱样症状(N样,肌束震颤、肌痉挛、肌麻痹,如呼吸肌麻痹)等,严重者常死于呼吸衰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