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失根的兰花 鲁教版 (1).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25804921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失根的兰花 鲁教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失根的兰花 鲁教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失根的兰花 鲁教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失根的兰花 鲁教版 (1).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失根的兰花导学案 学案序号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爱国之情。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优美的句子和词语。 3.体会对比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4.学习运用排比、比喻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优美的句子和词语。【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幢( ) 闪烁( ) 褪( )色 坍( )塌 点缀( ) 来今雨xun( ) xi( )趣园 晨x( ) 群山万h( )2.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3、小组交流,将有价值的问题归结板书在小纸

2、上。 4、补充:(仅作了解)作者:陈之藩(1925年6月19日),字范生,河北省霸州市人,曾赴美、英留学获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和香港的大学讲学。他的散文作品带有透彻的理性,取材常由生活体验出发,融入丰富的人生阅历。陈之藩为了他所献身的事业半生漂泊奔波于异域他乡。文章写于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作者当时在美国留学,“ 洋装虽然穿在身,心依然是中国心” 的他对当时的中国和自己的处境有感而作。 郑思肖是 (12411318) 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后,隐居苏州。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有人当面指出缺陷:“怎么所有兰花都不画根?”郑思肖顿

3、时脸像霜冻,沉沉地回道:“国土已失,何处有兰花长根的所在?” 来人深为他的高尚民族气节所感动,放声大哭:“国土沧丧,山河破碎,兰花无根,人也无立脚之地了。”失根之兰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象征着宋亡之后无所依傍的思想感情。【自主合作学习】1.自主思考(1)作者和朋友到费城郊区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看到的是牡丹、雪球和丁香,并没有兰花,可是文章却以“失根的兰花”为题,这是为什么? (2)作者说“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根据上下文。简述作者流泪的原因。 2、合作探究 赏析失根的兰花(1) 找出文中写作者 “失根”状态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品味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这些语句的特点和你的感悟。 (2)作者说“我,到处可以为家。”后来认为到处不可为家,这两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3)作者在第9段中,饱含深情地列出许多很“中国化”的东西,它们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这一印记,你能把它们一一指出来吗? (4)为什么郑思肖画的兰花是根不着地的? 【课堂练习】1、填空:失根的兰花作者是( ),作者以“根”喻( ),以“兰花”喻( ),以“失根的兰花”比喻( )。2.古人说,人生如萍;作者说,“人生如絮”,关于人生的比喻还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