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出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练习情况总结复习资料教学方案计划教案.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第十单元 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集中编排,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再如,把“角的度量”“平行和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中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做一简要分析。 1.“多位数的认识”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多位数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对于数的认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相比,在本册教材开始出现数级的概念,利用不同数级上数的读写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了解数的读、写的一般方法,更突出规律性,更强调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而迁移类推的依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2.“乘法和除法”的复习。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整数乘、除法的范围只限于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并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本册教材涉及“空间与图形”的一共有两部分内容: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中,角的度量是基础,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就要有角的度量知识;而平行的概念又是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这些几何概念紧密相扣,很难脱离其他概念来单独认识某个概念。因此,教材上把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复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些几何概念的本质。例如,可以从数学化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统计”的复习。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作用,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样本中不同类数据的差异,也可以看出不同组样本的数据差异,还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三、教学策略 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如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本学期所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综合复习。 下面就每一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意的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1.复习“多位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利用数位顺序表,复习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然后复习读数法则,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读,再完成总复习第1题。接着复习写数方法,也是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写,再完成总复习第2题。最后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在此之前,先复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完成总复习第3、4题。 2.复习“乘法和除法”时,先复习乘、除法口算,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例如,学生在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并不很清楚,学完了商不变原理以后,就理解得更透彻了。结合这两部分内容的复习,完成总复习第5、8题。接下来复习笔算乘、除法,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进行乘、除法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如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除法试商、调商的原则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完成总复习第6、7题。在做第7题时,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最后复习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包含乘、除法估算的内容,要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二是要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口算、笔算、估算方法,使三种计算方法互为促进。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习第9、10题。 3.复习“空间与图形”时,要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示把各种图形的关系画出来,使学生看得更直观、清晰。再完成总复习第11、12题。 4.复习“统计”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结合总复习第13题让学生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统计图传达的其他信息,如本题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让学生思考原因、对策,把统计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会统计的功能。 四、教学时间 复习和练习6课时、综合检测2课时,合计8课时。 第一课时 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17-118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计数单位,读法和写法。 2.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数中间有0的读写法。 教具准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师生共同整理数位顺序表。 区别数位与计数单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大数的读、写法。 怎样读一个多位数,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读下面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怎样写一个多位数,指名写下面各数。 三百零三万零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万 (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把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写一写:第117页第3题。 第4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二、综合训练。 (1)判断。 10023000 读作:一百零二万三千 ( ) 五百八十万零三 写作:5800003 ( ) 3995000≈399万 ( ) (2)用5、2、7、9、0、0、0这七个数,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数。 最小的七位数。 只读出一个零的数。 约等于579万的数。 三、课堂小结。 关于多位数的读写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18-11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导 (1)复习口算乘、除法。 学习了哪些口算乘法和除法? 积、商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如何利用规律进行口算? 做一做第118页第5题,说说口算过程。 (2)复习笔算乘、除法。 因数、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计算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以及余数应如何处理? 笔算第118页第6题。 二、练习指导 (1)第118页第7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说一说。 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算,再动手笔算出来。 (2)第118页第8题。 直接写出结果,说一说分别是怎样运用积、商的变化规律的。 (3)出示第119页第9题。 怎样列式?31019,你能估算出来吗? (4)第119页第10题。 这辆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2小时呢? 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三、课堂总结 你掌握得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3-8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相关的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与技巧。 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练习二十一第3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练习二十一第4题。 怎样验算乘法?怎样验算除法? (3)练习二十一第5题。 括号里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二十一第6题。 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5)练习二十一第7题。 独立列式计算。 (6)出示第8题。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会列式吗? 二、课堂总结 在解题过程中要认真细致,才能减少错误。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空间与图形复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一第9-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3.理解几种四边形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各种图形的意义以及关系。 教学难点:按要求画图。 教具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导 (1)复习角的意义和分类。 什么叫角?你学过了哪几种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大小吗? 你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吗? 一幅三角板中每个角的度数你都记得吗? (2)复习垂直与平行。 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怎样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复习四边形。 我们学过哪几种四边形? 这些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119页第12题的表格里打勾。 二、练习指导 (1)练习二十一第9题。 180度的角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360度的角呢?怎样画出来? (2)练习二十一第10题。 怎样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说说画图步骤。 (3)练习二十一第11题。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说说你的想法。 (4)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先说一说美中图形有什么特点,再动手填。 三、课堂总结 通过整理和复习,你对相关知识是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空间与图形复习(二) 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角、垂直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辨别。 教学难点:动手做图的能力。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把下列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5度 38度 91度 89度 178度 63度 115度 138度 19度 179度 128度 75度 锐角 钝角 (2)已知∠1=75度,求∠2、∠3、∠4的度数。 2 75度 1 3 4 (3)用一副三角板画出下列度数的角,你会画吗? 15度 75度 105度 150度 二、课堂小结 要抓住图形最本质的特点,找到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统计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20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调查统计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准确客观地反映统计数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导 (1)什么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怎样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学过几种方法? (3)你觉得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些什么? 二、练习指导 (1)第120页第13题。 这幅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怎样区分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 哪个年级戴近视眼镜的同学最多?哪个年级的最少?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练习二十一第13题。 统计表中反映了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 三、课堂总结 关于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