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课例设计.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727191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课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课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课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课例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课例设计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课例设计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在学习了物质运输的载体和管道之后,进而学习物质运输的途径,而物质运输的动力来源就是心脏。所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完成物质运输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下节课学习血液循环途径做好知识铺垫。教材中此部分内容仅仅涉及一个“观察与思考”和“试一试”,很难达到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的目标。新一轮课程标准的修订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凝练出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分别指向“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学习结果,教学过程更加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实践。所以我将本节

2、课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并增加一个课外实践活动,动手制作心脏模型。内容设计以“舀水体验模型观察实物解剖灌流实验工作原理模型制作”为主线,力图通过学生真实的探究活动,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这样的设计既突出了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重点,又突破了有效组织活动的难点。 知识目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作为“泵”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借助心脏的模型和实物,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增进爱护心脏、珍惜生命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如何切

3、实有效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获得感性认识,以及如何理解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1.实验材料的改进由原来的模型或新鲜动物心脏改为模型和新鲜羊心,并增加一个在沸水中处理三分钟的羊心。 2.探究过程的优化模型和实物是学生合作观察的对象,两者的观察顺序也经过了精心设计:模型的理想效果及可拆装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清晰地看清心脏各结构及所处位置,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沸水处理的心脏,肌肉收缩,血管变硬,便于观察,能达到教材解剖图的效果,而且解剖后瓣膜清晰展现,状如“漏斗”, 效果明显;新鲜的羊心则保持完整,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明确瓣膜的作用,并体验血液流经心脏时的规律,为下节学习血液循环途径打好基础。

4、3.增加心脏模型制作心脏模型制作的课后延伸,既巩固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强化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还能接着用于后续的学习中,可谓一举多得。 材料用具:心脏模型、沸水处理的羊心和新鲜的羊心、一次性手套、标签纸、吸管、注射器、镊子、解剖针、解剖剪、解剖盘、盛清水的烧杯 一、舀水体验,导入新课用一只70毫升的杯子每分钟舀水75次,模拟心脏怎样努力工作,引发学生探究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强烈愿望。 二、初步感知,认识心脏 将右手按住胸部左侧,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从亲身体验出发,感受心脏的跳动。结合心脏位置图,通过体验学习和表达交流,自主建构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形状及大小。 三、小组合作,观察模型 学

5、生尝试摆出心脏有人体中的位置,学会区分心脏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这种体验式学习,可使学生发现规律,主动建构心脏的方位。 拆下心脏模型的心壁,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区分心脏的四个腔及相连的血管,并注意观察两个心房之间、两个心室之间、心房心室之间是否相通? 设计意图:心脏结构名称太多,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先利用模型的可拆装性及理想的效果,学生辨认四腔及血管的成功率高,便于激起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四、实物探究,发展思维 指导学生按图示剪开沸水处理的羊心,目的是通过解剖,清晰暴露心脏四腔心壁的厚薄,房室瓣及动脉瓣的形状和朝向。 引导学生观察心壁的构成,并用手捏一下各腔心壁的厚薄,思考: 心脏的壁

6、由什么组织构成?推断它的功能。 心脏各腔的心壁厚度一样吗?壁最厚的是哪个腔?试着解释这些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 并用镊子拉一拉瓣膜,体会瓣膜的朝向,思 考它们的作用。 将写有四个腔及血管名称的标签 纸粘贴到心脏的相应部位。 学生第一次解剖、观察心脏实物,兴致 非常高,但实物的辨认带有一定的难度,以 往教学中粘贴的成功率很低。此过程成功的 关键是如何有效地组织观察,所以我让学生 先动手解剖,再捏拉体验,在模型观察的经验基础上,学生自主建构重要概念-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此环节可利用小组合作,各小组之间展开粘贴竞赛,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成功率高,顺利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体验瓣膜

7、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引入心脏灌流实验。分别向新鲜羊心的动脉、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哪儿流出,边做边把写有名称的标签纸插入相应的血管中。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血液流经心脏时规律: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规律性的总结能加深学生知识的牢固性和准确性,并为下节课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打下牢固的基础。 以上设计的意图:由学生丰富的感性体验,主动获取知识,并由问题驱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认同并不断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读图分析,升华情感 出示心脏工作示意图,学生组内交流心脏是如何 工作的,由此引出心脏每时每刻为我们“努力工作”, 我们要学生自然迸发出爱护心脏、珍惜生命的情 感。

8、六、模拟制作,巩固运用 课后作业设计:利用生活中材料,制作心脏结构 模型。此环节意在通过动手制作,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下面是部分学生制作的成品,玩具、蛋壳、橡皮泥、面团、吸管等材料都被同学们信手拈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人由衷赞叹。 本节课以学生亲身探究体验、自主建构概念、发展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设计系列探究活动为主线,多感官、多方式进行体验和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建构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节课后,很多学生意犹未尽,下课后围着我,激动地说:“学生物太有趣了,我们在轻松地玩中就学会了!”另一位同学说:“我姐姐说初中心脏最难学,但我感觉so easy!” 其次,增加的课外实践活动-制作心脏模型,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自我设计方案,掀起了模型制作的热潮,各班自发组织了展示评比,很多同学还将模型带到了下节课的学习中,连上塑料管就可以继续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 总之,本节课坚持立德树人的设计依据,学习过程中处处渗透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的培养,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取得少而精的学习成果,达成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