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5725762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年中考时政热点复习专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相关重要知识点: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和更高要求2、青少年如何参与全面小康建设,自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3、国家和政府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总体小康的特征二、知识点连接1、我国有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4、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共享”三、练习1、(黄浦区)(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1:“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部分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4841

2、23.5亿元,占全球的比重为10.48%14551元2015年676708亿元,占全球的比重为15.5%21966元年均增长8.0%9.5%注:“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不断扩大,建成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表2:2015年部分国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状况(1-10月数据,单位:万元人民币)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中国数据21.513.212.812.69.78.92.1注: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2.73:1,现有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7000多万。 (1)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6分)(2)“十三五”期间,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

3、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青少年应该做好哪些准备?(5分)2、(12分)材料一: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全国共有7亿多人脱贫。到2015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5575万人,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材料二: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面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我国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保障、广泛动员全体社会力量、大力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落实扶贫、脱贫工作。(1)结

4、合材料一,运用“共建和谐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2)谈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如何实现精准扶贫? 参考答案:1.(11分)(1)(6分) 表1反映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保障投入不断加大,发展成果惠及人民(3分)。 表2 反映了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发展 不平衡,部分农村贫困人口还未摆脱贫困(3分)。(2)(5分。其他只要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勇于承担时 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

5、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等等2、(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扶贫工作任务艰巨。(2分)我国重视扶贫工作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分)(2)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等(2分,一点1分,) 社会各界:发扬奉献精神,先富带后富。通过捐款、捐物、支教等方式给贫困地区以帮助。(2分) 贫困地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科学技术,劳动致富(2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