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七单元.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5723010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第七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上第七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第七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第七单元.doc(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8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老北京市民过春节的习俗,对于盼过年的小孩儿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场面也很熟悉。由于学生所在的地区不同,风俗习惯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各地春节习俗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二、整体把握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要理清课文脉络,可以从课后问题着手:按照时间顺序,说说作者都介绍了哪些春节的习俗。可以先找好时间段:腊八

2、,除夕,元旦,元宵节,正月十九。各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语开头,各段均有一个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中,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各时间段的风俗习惯。三、写作方法分析,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元旦、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四、识字与写

3、字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除了“旬、核、醋、饺、灶”比较常见以外,“荔、菱、瓤、逛”等字都比较少见,很容易读错。因此这些字要放在词语或句子中反复认读,加深记忆。写字时,可重点指导易错的生字。“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参考资料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大多取材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炼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于1966年投湖自尽。2.北京春节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

4、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3.各民族春节习俗壮族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待客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藏族藏历新年时,藏族人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

5、新装。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历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白族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6、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

7、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时间 主要事例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二十三 祭灶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元旦 男

8、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五、小结,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腊月熬粥饺子腊八蒜高醋年糕逛庙会1.对照课文检查改

9、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2.讲解易错字。“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2.准备过年。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紧张”)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

10、找出来读一读。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3.过年时。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

11、旦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

12、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四、作业朗读课文,读出过年的喜庆气氛。板书:北京的春节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19、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爱国情怀。2、在与学生共同经历读文、查找筛选资料、体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以多种形式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掌

13、握感悟古诗的方法。3、通过感悟诗歌方法的渗透,达到转变学生以往学习古诗方式的转变。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感悟古诗的方法。教学准备帮助学生进行有分类性质的资料收集,用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古诗,读文。初步交流:有哪些同学能够背诵下来这首诗?二、读文环节1、多种形式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2、结合书下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3、练习书上“看画面,讲诗句”的练习。三、自读感悟环节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资料的时间。1、幻灯片出示资料的分类作者和时代背景资料2、阅读后完成表格,说说自己的发现。王昌龄是一个怎样的

14、人?秦汉时期与唐朝跨度千年,作者要说明什么?边疆的战士具有什么精神?通过李广和匈奴的资料,你发现李广是怎样的人?作者借汉代名将李广要表达什么愿望?3、结合诗句汇报。四、小结,作业。小结: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更从这首诗中初步掌握了体会是个的方法。出塞只是我们学习诗歌的一个例子。希望大家今后能以这些方法为例,反复体会,说说自己独特的体会和发现。作业: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创编一个小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一听。板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出塞或自己搜集的其他边塞诗。2.复述古诗出塞大意。3.总结古诗学习方法:诵读全诗理解大意体会情感

15、二、自主学习,读懂全诗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出示学习要求: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通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全诗大意。感悟诗的意境。2.集体反馈。指名读,纠正字音。注意多音字“簸”,在“簸箕”中读第四声b;读b时,是指用簸箕上下颠动,扬去糠秕、尘土等杂物。在诗中读第三声,是指风浪上下激荡。指导书写“簸”字,利用拆字法识记字形。交流理解古诗大意。浪淘沙:唐代曲子名。九曲:形容河流弯弯曲曲,有时也专指黄河。浪淘风簸:大风荡起波浪,大浪冲走泥沙,形容风大浪大。天涯:天边。古诗大意梳理成文:曲曲折折的黄河黄沙万里,大风大浪裹挟着泥沙从天边奔流而下。现在,沿着黄河往上走,一直走到

16、银河去,到牛郎织女的家里去看看吧!3.品味古诗意境。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体现黄河雄伟壮观的词语吗?自由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4.指导诵读全诗。5.背诵全诗。三、作业任选一首古诗,以古诗大意为背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编写故事。故事情节要合理,语言要生动。板书:20火的节日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语句,感受节日喜庆的气氛。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

17、对苍山洱海火把节的喜爱之情,感受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节日的欢乐与热烈。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感受火把节欢乐、热烈的气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民俗文化的情感。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火把节的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导:火把花开了,火把梨红了。火呀,到处是热烈的火,到处是炽烈的火,到处是从欢乐的心儿里飘起来的火!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来临了呀?(2)生:是白族人民的火把节来临了!(3)师:是啊,这么热烈这么欢乐的节日,是白族人民的火把节。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去查找了有关火把

18、节的资料,对火把节有了一些了解。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展示资料,教师相机播放火把节热烈欢乐的场面图片)使学生从文字和画面两个方面对火把节的热烈和欢乐加深了解。(学生了解到白族火把节是六月二十五日,节日期间,各家都要准备丰盛的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白天举行斗牛、摔跤等娱乐活动,入夜点燃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远远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最后人们会聚广场,将许多的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4)师:那么,白族人民为什么有这“火”的节日?这火把象征着什么?他们是怎么过这节日的?今天我们就随作家那家伦走进火

19、的节日。板书课题:20* 火的节日(5)生:齐读课题。(6)师: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是什么?(火)你是怎么理解的?(热烈的节日,欢乐的节日,火一样的节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标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桌互相帮忙解决。2.灯片出示下列词语,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船舷 祭奠 寡不敌众 气氛 婴儿 喷香其中容易错误的读音,提醒大家注意:船舷(xin) 喷()香3.全班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火把节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反馈。(火把节的来由、火把节的经过)三、品读课文,感受气氛1.齐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你发现了什么?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重复句式,可以渲

20、染气氛)(2)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火把节欢乐、热烈的气氛)2.同学们,这么欢乐热烈的火把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自然段。(2)指名说说火把节的来由。(3)火把象征着什么?为什么?4.火把节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请仔细朗读课文7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能体现火把节欢快、热烈气氛的词语或句子。(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反馈。教师适时灯片出示:(1)彩旗飘动,红灯闪烁,鞭炮声和锣鼓声此起彼落。(2)村子里到处都是人,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3)在鼓乐和欢呼声中隆重的点火把的仪式开始了,纷纷去抢去拾。(4)他会让你四季甜蜜。如果

21、那他就是最幸福的人了。(5)于是,古老而又有趣的“撒火把”活动开始了。欢笑不断。(6)大地上,无数支火把联接成一条条火龙水天一色,一片通红!6.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理解到火把节的欢乐与热烈的呢?请你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进行理解。(1)学生分小组讨论(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补充说明。(1)句中主要抓住“此起彼落”来体会场面的壮观与热闹。(2)句中抓住“到处”体会全部人民都“喜悦”,体现了火把节的欢乐气氛。(3)句中主要抓住“隆重”“纷纷”“去抢去拾”,体现火把节的热闹气氛。(4)句中主要抓住“四季甜蜜”“幸福”等词语,体现出人们在节日中得甜蜜和幸福。(5)句中主要抓住“无数”“水天一色”这两个

22、词,来体会当时场面的热闹与喜庆。7.同学们理解的不错,那么你能读出火把节的欢乐与热烈吗?(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以上六个句段。在朗读中,如“飘动”“闪烁”“此起彼落”“到处”“纷纷”等等词语要重点强调,指导学生读出火把节的喜庆、欢乐、热烈的气氛。)四、分析写作方法1.学生总结课文的叙述顺序。(1)同学们,现在我们浏览全文,你能总结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吗?火把节来临火把节的由来火把节的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条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3.分男女生朗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文章开头突出了节日的热烈欢乐,文章结尾突出了节日的壮观和美丽,这是“首尾呼

23、应”,或者“前后照应”)五、拓展延伸,体会作者感情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火的节日这篇课文,了解了白族人民的火把节。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白族人民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对正义、光明、爱情充满了憧憬,这一切在火把节彰显的淋漓尽致,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白族人民的火把节是抱着怎么的情感?(喜爱),你通过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怎么对待自己的生活呢?(热爱生活)同学们,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还有很多有关民族传统的节日,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见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远非我们课堂内能讲完的,希望同学们课余能博览群书。板书设计:火的节日欢乐 火把节的来临热烈 火把节

24、的由来火把节的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选读八说茶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难字新词。.通过了解茶的有关知识,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培养自学能力,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茶的知识。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中国人,很有必要了解更多的有关茶的知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说茶。2、板书课题,理解“说”字。二、自学课文,整体把握。1、自学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认识文中较难字,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说了茶的哪些方面。文章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2、反馈,谈谈自

25、学收获。3、资料展示,深入地了解中国茶文化。4、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后,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三、总结。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十分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文化已经涉及到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领域,有兴趣大家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语文乐园七教学目标: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2.总结北京的春节的写作特点,学习“按顺序、有详略”的写作方法。3.阅读短文,认识多音字“还”,了解多音字形同义不同的特点。4.自主阅读古诗江雪元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积累古诗。5.组织语文生活,让学生写一写本地

26、过春节时的情景,要求详略得当,叙述流畅,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词语;学习有先有后、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自主积累古诗。2、习作。学习有先有后、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词语超市。(一)“读一读,记一记”1、出示词语:初旬 核桃 荔枝 菱角 搀合 水浒传 炽烈洗涤 花卉 洱海 船舷 寡不敌众 傣家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词,读音都很容易读错。3、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4、指名说自己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5、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二)“读一读,写一写”1、出示词

27、语,指名认读。2、纠正错误读音,提起大家注意儿化音和带儿字词语的读法要区分开来。3、听写词语。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二、金钥匙。1、出示内容:春节不只一天,节日的事物不只一件。在北京的春节中,作者选了一些典型的事情来写,比如腊八吃腊八粥、做腊八蒜,放年假时儿童买杂拌,除夕的团圆饭,元旦时拜年,元宵节的灯,有先有后,有轻有重,自然流畅。2.指名读。3.引导理解。写一篇文章可供选择的材料很多,如果事无巨细,一一叙述出来,让人感觉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所以先要定好一个中心,再围绕中心进行选材,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最能体现中心的事情重点详细

28、地描写。4.思考:这片“金钥匙”有什么作用?三、咬文嚼字。1、出示句子:还欠款二两银子。2、指名读句子,说说句子意思。一种意思是还有二两银子欠着的,另一种意思是已经归还二两银子。3、什么原因导致意思出现分歧?指名说原因。老师随机板书句中多音字“还”的读音。4、自由读咬文嚼字,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5、你还看到过这样因为多音字误读而曲解意思的情况吗?请举例说说。四、小结。第二课时一、复述古诗学习方法。了解作者朗读全诗理解大意体味情感。二、自主阅读。1.小组合作学习第一首古诗江雪。学习要求:、了解作者。、朗读全诗,读通读准。、了解全诗大意。D、感悟诗境。学生反馈,可以不按照顺序谈自己的学习所得。老师

29、相机引导。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B、指名朗读,纠正字音,齐读。难读的字:蓑(su) ,用草或棕编成的雨衣。、各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古诗大意,同学们集体整理后翻译成文。千山万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大道小路没有行人的踪迹。只有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坐着小舟在江心垂钓。D、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冰雪世界一尘不染,万籁俱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介绍古诗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品析“绝”“灭”“孤”“独”这四个字。这首诗作于诗人

30、被贬永州期间。“绝”“灭”二字写出了寥廓荒寂的背景,以衬托渔翁孤独的形象。“孤”“独”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寄托着诗人清高孤傲、超凡脱俗的思想感情。E、再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2.自由阅读元日。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注释:(1)元日:阴历正月初一。(2)屠苏:美酒名。(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阳刚出的样子。(4)桃:桃符。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写神茶、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全诗大意: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3.指导背诵古诗,自主积累古诗。三、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