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717464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2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评价中国古代某种政治制度,这句话充分说明了() A自然主义的天道B辨别是非的天理C制天命而用之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3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

2、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西周的青铜器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政府需要B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C西周冶金业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4右下图示是一位高三学生自制的关于 A此官制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 B体现了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C各官职责明确,皇帝直接控制其任免权 D过度分权,造成官职冗滥 5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边 则高唱赞曰:“皇帝为丞相起”。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西汉初年B唐朝后期C两宋朝时期D明朝初年 6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

3、除了秦以来的三省六部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书,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7古代有位大臣进言:“臣闻殷、周之王行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 A主张郡县制B反对郡县制C主张中央集权制D反对中央集权制 8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B唐朝设市舶使C北宋设置转运使D元朝实行中书省 9历代封建帝王一方面设置宰相(或丞

4、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设法削弱相权。下列与之有关的措施有() 秦始皇设置御史大夫唐太宗完善三省制明成祖设内阁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 B C D 10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秦朝皇帝直接任命地方长官 隋唐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北宋任命文臣做地方长官 明朝选拔翰林院官员参与国家大事 A B C D 11宋朝实行“使京师之兵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则无内变”的策略, 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是( ) A 强化了皇权 B 消弱了地方势力 C 防止了禁军将领权重 D 缓和了阶级矛 盾 12郡县制、通判和中书省的相似之处是( ) A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B 其机构

5、直属于中央 六部管辖 C 都被后代所沿用 D 都为加强 中央集权而设立 13避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种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长辈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必须改用其他字代替。如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刘邦改相邦为相国这反映出( ) A 秦汉时期开始出现避讳现象 B 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 百姓对皇帝的尊敬 D 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 14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的官员“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所指的应该是( ) A 汉代的尚书令 B 唐代的尚书省长官 C 元代的中书省长官 D 明代的内阁官员 15某地发生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

6、兵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一现象应发生在 ( )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16观察右下面中西方政治体制的图示,从本质上讲,对其异同点分析准确的是( ) 17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 专制皇权 B 中央集权 C 检察权力 D 对农民的控制 18平定叛乱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途径。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 ) 美国联邦政府 A地方势力特大,中央无法有效控制B民族矛盾的激化 C.皇帝与开国功臣的斗争D境外势力的

7、煽动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的建立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D 科举考试的实行 20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的时间都有错误 21清

8、初施琅认为台湾“地数千里,人民数十万”,“野沃土膏,物产利薄”,“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弃之必酿大祸,留之诚永固边疆”所表达的思想是() A台湾人口众多 B台湾物产丰富 C台湾是东南屏障 D不能放弃对台湾的管辖 22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此处“都邑之移转”应是指政治中心() A、自西方而移于东方 B、自东方而移于西方 C、自南方而移于北方 D、自北方而移于南方 23. 唐朝对待东突厥的民族政策不包括() A.战争征服 B.“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C.设置都督府 D.民族分化政策 24汉承秦制,唐袭隋规,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

9、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25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需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26从总体上看,北宋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D阶级矛盾 27贾宜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王”为能够有效的“制六合”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修筑驰道 28据史料记载,

10、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提名者。”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的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29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30孟

11、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宗法制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31“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左传桓公五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周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局面形成 C分封制的崩溃 D阶级矛盾的尖锐32判断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叙述是否正确() 在十年时间里,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齐、燕、楚,统一了全国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最早建立县制 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

12、权于一身。 A.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 33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代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 34据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5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13、。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立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36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A天坛B太庙C颐和园D太和殿 37.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14、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38. 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39.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A实施行省制度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内阁制D增没军机处40下列

15、帝王与其历史史实对应有误的是() A秦始皇开凿灵渠,设桂林郡B汉武帝平“七国之乱”,行开元通宝 C唐太宗设羈縻府州,唐蕃和亲D康熙帝签尼布楚条约,置台湾府 二、材料题解析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朝政府架构(图1) 构(图3)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机构(图4) 材料三: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服。就法律而言,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

16、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伯利克里的演说词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这四幅插图共反映了几种政体的类型?分别是什么?(4分)图1到图4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 美国联邦政府 (2)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它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3分)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归纳人类历史上民主政治的类型。(3分) 解析:两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民主共和(4分),政治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3分) 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2分),确立了美国民主共和

17、政体,带来美国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美国崛起(3分) 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为本;城邦至上。(3分) 奴隶制民主,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3分) 42材料:唐太宗:“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夫治国犹如栽树,木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 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上述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怎样实践这些思想的(3分 解析(1)以民为本(或存百姓);以德才选拔任用人才;平等对待少数民族。(4分) 实践: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完善科举制;妥善安置东突厥降众 (如答在东突厥设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管理);或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等。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