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68页).ppt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25692342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79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68页).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68页).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68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68页).pptx(6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世纪高教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All rights reservedFudan University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支出模型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有关国民收入上一章我们讨论了有关国民收入的一些概念,以及应该如何对的一些概念,以及应该如何对GDP进行核

2、算。在此基础上,本章我们将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本章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进一步讨论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决定的。世纪高教2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支出模型第一节第一节 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第三节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定第四节第四节 三

3、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决定第五节第五节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问/ /答答世纪高教3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主题内容主题内容F 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第三节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定第四节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问/ /答答世纪

4、高教4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最简单的经济体系最简单的经济体系要对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收入是如何决定的进行要对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收入是如何决定的进行说明,就需要从最简单的经济体系开始。说明,就需要从最简单的经济体系开始。对简单经济体所做的假设:对简单经济体所做的假设:u不存在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不存在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因而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发门和企业部门。因而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发生在家庭部门,而生产行为和投资行为则发生

5、在家庭部门,而生产行为和投资行为则发生在企业部门。并且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也生在企业部门。并且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也即不随利率和产量变动而变化。即不随利率和产量变动而变化。5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最简单的经济体系最简单的经济体系u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化,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凯恩斯定引起产量变化,而不

6、会引起价格变动(凯恩斯定律),仅适用于短期分析。律),仅适用于短期分析。u折旧和未分配利润为零。因而折旧和未分配利润为零。因而GDP、NDP、NI、PI、DPI都相等。都相等。6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在上述假设成立的情形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在上述假设成立的情形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社会总支出(总需求)。民收入就决定于社会总支出(总需求)。和总支出(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和总支出(总需

7、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均衡产出。均衡。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经济学含义)。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经济学含义)。当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正好等于市场对这种产品当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正好等于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时,就可以说该企业的生产处于供求均衡状的需求量时,就可以说该企业的生产处于供求均衡状态;同样,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态;同样,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总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若不是这种情形又会如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若不是这种情形又会如何,见教材何,见教

8、材P166166)。)。7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此处的此处的C和和I代表的是意愿(计划)消费和意愿(计代表的是意愿(计划)消费和意愿(计划)投资,而不是上一章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实际发划)投资,而不是上一章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并且是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变生的消费和投资,并且是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变量,也即假定价格水平始终不变,即量,也即假定价格水平始终不

9、变,即P=1,则此时,则此时名义量等于实际量。名义量等于实际量。Y = C + I8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根据上一章第二节所给出的产出总是等于收入这一基根据上一章第二节所给出的产出总是等于收入这一基本关系,由于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本关系,由于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家庭和企业想要有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家庭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的支出。因此,若用因

10、此,若用AE代表总支出,代表总支出,Y Y代表总产出或总收入,代表总产出或总收入,则经济的均衡条件就是:则经济的均衡条件就是:AE = = Y。用几何图形表示如用几何图形表示如13-113-1(a)、()、(b)所示(具体说明)所示(具体说明见教材见教材P167)。)。9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YAEAEY100100支出等于收入支出等于收入支出决定收入支出决定收入收入收入=100支出支出=100100IU0

11、(a)支出等于收入的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线(b)支出决定收入支出决定收入10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AE = Y,也可以用,也可以用I = S表示。这是表示。这是因为,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即因为,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即AE = C + I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Y = C + S,于是我们

12、可得于是我们可得:注意:这里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注意:这里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 = S,则是指,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实际发生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I = S11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主题内容主题内容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F 第二节第二节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第三节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定第四

13、节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问/ /答答世纪高教12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家庭消费函数家庭消费函数u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得分析总支出各个组成部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得分析总支出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因此首先从消费开始,这不仅是因为分是如何决定。因此首先从消费开始,这不仅是因为消费是总支出中最主要的部分,而且还因为经济均衡消费是总支出中最主要的部分,

14、而且还因为经济均衡的条件是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条件是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u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庭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如收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庭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信贷状况、消费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以及风俗习惯。而凯恩斯认为,在者年龄构成、制度以及风俗习惯。而凯恩斯认为,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水平。所有这些因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水平。13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

15、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家庭消费函数家庭消费函数u而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而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多。如收入的增加多。u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湖消费倾向,用公式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如表表示(如表13-1所给出的情形):所给出的情形):u若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则线性形式的消费若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

16、线性函数关系,则线性形式的消费函数可表示为:函数可表示为:C = C( (Y) )C = a + bY14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家庭消费函数家庭消费函数n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MPC),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例,也就是增),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例,也就是增加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YCMPCdYdCMPC15 Copyrigh

17、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家庭消费函数家庭消费函数n平均消平均消费倾向(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YCAPC16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Y0123C681012144567C = C( (Y) )

18、45。 线表明收入线表明收入等于消费等于消费45消费曲线(见教材消费曲线(见教材P169)消费曲线消费曲线17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Y0123C681012144567C = a + bY45。 线表明收入线表明收入等于消费等于消费45线性消费曲线线性消费曲线线性消费曲线线性消费曲线18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

19、教线性消费曲线线性消费曲线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呈线性关系时,消费曲线就是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呈线性关系时,消费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此时消费函数曲线上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此时消费函数曲线上的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并且大于的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并且大于0 0而小于而小于1 1。并且此时并且此时APCMPC这一点也表现的更为明显。这一点也表现的更为明显。19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储蓄函数储蓄函数l如前所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如前所述

20、,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率递增。随收入增加的比率递增。l储蓄和储蓄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储蓄函数或储蓄倾向,用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储蓄函数或储蓄倾向,用公式表示(见教材表公式表示(见教材表13-2):):l线性形式的消费函数可表示为:线性形式的消费函数可表示为:S=S( (Y) )S=-a+( (1-b) )Y20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

21、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MPS),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dYdSMPSYSMPS/21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家庭消费函数家庭消费函数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ing,APS),是指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是指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的比率。所占的的比率。YSAPS2

22、2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Y0-1S681012141234S = S( (Y) )储蓄曲线(见教材储蓄曲线(见教材P170)储蓄曲线储蓄曲线23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Y0-1S681012141234S = - -a + ( (1- -b) )Y线性储蓄曲线线性储蓄曲线线性储蓄曲线线性储蓄曲线24 Copy

23、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n由于储蓄被定义为收入和消费之差,所以消费函由于储蓄被定义为收入和消费之差,所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总等于收入。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总等于收入。n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关系: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关系:1APSAPC1MPSMPC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25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24、University.世纪高教Y0-1S1012141234S = -a + ( (1- - b) )YC = a + bY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26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若若APC和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 MPC,则,则APS和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MPS。表

25、现在图形上,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表现在图形上,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大于储蓄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射线的斜率总大于储蓄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于储蓄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27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一般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

26、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庭消费函数到社会消费函数,还要考虑一加总。从家庭消费函数到社会消费函数,还要考虑一些限制条件:些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消费曲线越是向下移动。越不平等,社会消费曲线越是向下移动。 政府税收政策政府税收政策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动。 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的比例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的比例未分配利润占的比例越高,社会消费曲线向未分配利润占的比例越高,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动。下移动。28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7、,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影响社会消费的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因此,社会影响社会消费的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因此,社会消费曲线并非家庭消费曲线的简单加总。但在考消费曲线并非家庭消费曲线的简单加总。但在考虑了各种限制条件以后,社会消费曲线的基本形虑了各种限制条件以后,社会消费曲线的基本形状仍与家庭消费曲线相似。状仍与家庭消费曲线相似。29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消费理论的发展消费

28、理论的发展相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J S. 杜森贝利)杜森贝利) 包含两方面意义:包含两方面意义: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水平的影响,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此即也受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此即“示示范效应范效应”(见教材(见教材P173)。)。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影响,还受过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影响,还受过去收入和消费影响去收入和消费影响( (即通常即通常所谓的所谓的“棘轮棘轮效应效应”) )(见教材(见教材P173) 。 30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29、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消费理论的发展消费理论的发展持久收入假定(米尔顿持久收入假定(米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曼)u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其持久收入决定的。是由其持久收入决定的。u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即他一生中可得到收入的平均值。即他一生中可得到收入的平均值。u持久收入在统计计量中的数值,大致可根据持久收入在统计计量中的数值,大致可根据所观察到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计得。距现在时间越的数值之加权平均计得。距现在

30、时间越远,权数就越小;反之,则权数越大。远,权数就越小;反之,则权数越大。 31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消费理论的发展消费理论的发展持久收入假定(米尔顿持久收入假定(米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曼)n根据这一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也即使用宏观根据这一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也即使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凑效的,因为经济政策)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凑效的,因为人们因减税而暂时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人们因减税而暂时增加的收入,并不

31、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同样,人们因增税而减少了收入,也不会立即消费。同样,人们因增税而减少了收入,也不会立即减少消费,减少消费, 这是因为人们是根据其这是因为人们是根据其持久收入持久收入而不是而不是暂时收入来安排其消费的。暂时收入来安排其消费的。32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消费理论的发展消费理论的发展生命周期假定(弗朗科生命周期假定(弗朗科莫迪里安尼)莫迪里安尼)该理论把人身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该理论把人身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

32、费者总是要估算为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生命过程并考虑在生命过程中如何分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最大的消费中如何分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最大的消费满足(具体说明见教材满足(具体说明见教材P173)。)。但该理论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具体说明见教材但该理论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具体说明见教材P173) 。除了这些理论外,经济学家还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其他因除了这些理论外,经济学家还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例如利率、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等(见教材素,例如利率、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等(见教材P P173173)。)。 33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

33、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F 第三节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定第四节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决定第五节第五节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问/ /答答世纪高教34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使用使用消费函

34、数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决定均衡收入n为了使分析简化,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先假设为了使分析简化,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先假设计划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这样只要把计划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这样只要把收入恒等式收入恒等式和和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求得结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均衡收入均衡收入(均衡收入决(均衡收入决定的列表说明参见表定的列表说明参见表13-3)。)。bYaCICYbIaY135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使用使用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决定

35、均衡收入 因此,可以得到两部门经济宏观均衡的经济学因此,可以得到两部门经济宏观均衡的经济学含义:当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此时既没有非计含义:当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此时既没有非计划存货投资,也没有非计划存货负投资(即存货划存货投资,也没有非计划存货负投资(即存货以外减少),产量正好等于销量,从而存货保持以外减少),产量正好等于销量,从而存货保持在正常水平,此即为企业愿意保持的产量水平。在正常水平,此即为企业愿意保持的产量水平。36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0

36、C+IYE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100160500800CC + I设消费函数为设消费函数为C=1000+0.8Y消费加投资曲线和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0线相交决定收入线相交决定收入fig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储蓄函数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决定均衡收入由于两部门经济的宏观均衡条件也可以用计划投由于两部门经济的宏观均衡条件也可以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来表示,即资等于计划储蓄来表示,即I = S,因而也可以使,因而也可以使用计划投资

37、等于计划储蓄来求得均衡收入: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来求得均衡收入: I = S = Y C(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S = -a + (1 b)Y(储蓄函数)(储蓄函数) 38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0S,IYE使用使用储蓄函数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见决定均衡收入(见P176)-100500800S I消费函数为消费函数为C=1000+0.8Y则储蓄函数为则储蓄函数为S= -1000+0.2Y60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

38、入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fig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乘数原理乘数原理投资乘数(投资乘数(multiplier),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Why?)。)。n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相关。边际消费倾向越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相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大。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大。n乘数效应的发挥是两方面的,投资的增加和减小乘数效应的发

39、挥是两方面的,投资的增加和减小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和减小。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和减小。MPSMPCK11140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0C+IYE乘数原理(见教材乘数原理(见教材P176-177)100160YYC+IC+I设消费函数为设消费函数为C=1000+0.8YY I乘数效应乘数效应fig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

40、sity.世纪高教主题内容主题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宏观均衡的概念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第三节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定F 第四节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决定第五节第五节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问/ /答答世纪高教42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在前面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我们假定不存在在前面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我们假定

41、不存在政府部门,然而,在现实经济中,政府为了使政府部门,然而,在现实经济中,政府为了使经济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和减轻通货膨胀所经济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和减轻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的压力,必然要对经济进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的压力,必然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这其中所使用的财政政策手段主宏观调控,而这其中所使用的财政政策手段主要表现为变动政府收入和支出。要表现为变动政府收入和支出。43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收入主要

42、来自税收。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直接税(对财产和收入征税,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直接税(对财产和收入征税,纳税人无法转移纳税负担):二是间接税(对商品和纳税人无法转移纳税负担):二是间接税(对商品和劳务征税,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如营业税、增值税劳务征税,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如营业税、增值税等)等); ;税收作为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中的漏出对总需求起着收税收作为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中的漏出对总需求起着收缩作用,这是因为增税会使缩作用,这是因为增税会使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减少。减少。44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43、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税收函数及可支配收入:税收函数及可支配收入:税收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例子见税收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例子见P178-179):):0TTtY0(1)DYYTYtT(1)M P CM P Ct45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u政府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但是政

44、府购政府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但是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影响方式不同。买和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影响方式不同。u政府购买直接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增多,而政府购买直接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增多,而转移支付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个人可转移支付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所消费的商品和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并且这种需求最终增加多劳务的需求增加。并且这种需求最终增加多少受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少受边际消费倾向影响。46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45、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模型需要做的几个假定:模型需要做的几个假定:不考虑折旧,从而投资是净投资,即不考虑折旧,从而投资是净投资,即GDP=NDP。分析的经济仍然是封闭型经济,因而没有进出口。分析的经济仍然是封闭型经济,因而没有进出口。政府收入均来源于政府收入均来源于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公司利润全部分配,也即此时不存在公司未分配利公司利润全部分配,也即此时不存在公司未分配利润。润。l在这些假定下,在这些假定下,NDP、NI、PI都相等,但个人可都相等,但个人可支配收入小于个人收入,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支配收入小于个人收入,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

46、是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47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根据上述假定,我们可以得到:根据上述假定,我们可以得到: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s,NDP),),是剔出折旧的国民收入。是剔出折旧的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DYN D PT48 Copyrights by Bo

47、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宏观均衡的条件是:宏观均衡的条件是:进一步地,可以使用列表和作图的方式来求得三进一步地,可以使用列表和作图的方式来求得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具体见教材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具体见教材P179-180) 。SIGTGITSGICTSC49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

48、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若投资和政府购买为常数,且消费函数和税收函若投资和政府购买为常数,且消费函数和税收函数假定如下:数假定如下:其中其中b为为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的边际消费倾向,b( (1-t) )为为税税前收入前收入Y的边际消费倾向。的边际消费倾向。0DCab YTTt Y)1(10tbGIbTaY50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从上一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乘数就是支出的从上一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49、乘数就是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但这里的支出一定是比值,但这里的支出一定是自发支出自发支出。但上一节我们只是简单的说明了投资乘数,接下但上一节我们只是简单的说明了投资乘数,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讨论三部门经济中的政府支出乘来我们将进一步讨论三部门经济中的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51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三部门经济中

50、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例子(见教材例子(见教材P182-183)经济学解释经济学解释52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世纪高教0C+I+GYE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0001150C+I+GC+I+G初始条件为:初始条件为:C=100+0.75YD T=40+0.2YI=200 G=130Y 80接下来政府购买增加接下来政府购买增加80亿,亿,使使G=210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 (见教材见教材P182-183) )fig Copyrigh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