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69065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6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doc(9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近三年江苏卷命题与考情分析题目信息考点考向年份选文类型作者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分析概括文化常识文言翻译归纳要点2019临川汤先生传传记邹迪光(明代)2018重到沭阳图记散文袁枚(清代)2017汪容甫先生行状传记王引之(清代)1.近三年江苏高考卷文言文选材形式上不断求变:状、记、传。从表达方式上看,基本上为记叙类,重点在记人叙事,尽管有些文本是几种表达方式兼用。2.四道题目,题型相对稳定,全面考查五大考点,设题紧扣中学文言文教学实际,又能提供新的角度和知识点,如2017年加大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也有利于中学文言文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20182019年加大

2、对分析概括考查,预计2020年考查分析概括可能性比较大,其他题型相对稳定。一、(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丁丑会试,江陵公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

3、,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

4、,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注】 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蹠戾:乖舛,谬误。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5、,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试必雄其曹偶雄:称雄。B.酬以馆选 酬:应酬。C.以乐留都山川 乐:喜爱。D.为所不知后人计 计:考虑。解析“酬以馆选”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馆选酬”,若将“酬”解释为“应酬”,明显不通,正确解释应为“酬答”。答案B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6、。解析D项望文生义。“三月份”“没准备好粮食”错,原文是“而不能办三月粮”,“三月粮”是化用逍遥游中的“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引申为远行的资费,不能理解为“三月份”和“粮食”。答案D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解析涉及重点实词、虚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知识点。(1)“益”,越发。“此儿汗血”是判断句。“蹀躞”,小步行走。“蹀躞”后省略介词“于”。“康庄”,大路。(2)“然”,但。“然不自言贫”是省略句和倒装句,即“然(汤公)不

7、言自贫”。“尽”,都。“信”,信从。“公非自信其心者耶?”是否定疑问句和倒装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即“公非信自其心者耶?”“虽”,即使。“忻慕”,喜悦羡慕。答案(1)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2)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4.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4分)解析汤显祖读书为文的情况主要在第三、四段。第三段“掷书万卷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说明汤公读书的目的不为功名,乐此不疲。第四段“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

8、而诵,不讹只字”,说明汤公读书面广,又有专攻。“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说明他读书的效果。“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说明他不但创作戏剧的水平超过元代作家,还与侍从一起演唱,创演合一。根据以上“读书为文”的信息,用精练的语言分条概括出即可。答案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戏曲创演结合,超过元人。【参考译文】先生名叫汤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是豫章郡临川人。天生出众,不同于一般小孩。形体秀美,眉目清秀。见到他的人都啧啧称赞说:“汤家生了这样好的孩子。”他五岁就

9、能诗文对句。别人考他就能对上,又考他又能对上,立即出数个对子考他,回答时也面无难色。十三岁,参加督学主持的考试,补为县学生员。每次考试必定在同辈中称雄。庚午年在乡试中中举,年纪才二十岁。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汤公)丁丑年参加会试,张居正嘱咐他的亲信用会试甲榜来诱惑他,他不答应。他说:“我不敢像处女失身那样失去我的操守。”汤公虽然一直是孝廉,但是名声大振,天下人都把能见到汤先生当作荣幸。一直到癸未年考中进士,而这时张居正已经故去了。那些依附张居正的人,逐渐失势了。汤公于是感叹说:“假如我因为依附(权势)而升官,

10、不也会因为依附(权势)而失败吗?”而当时掌管蒲州、苏州两地的地方长官,他们的儿子都考中了进士,都是汤公的同门学友。他们都想邀请汤公进入幕府,用入选翰林院来酬答他,但是汤公都不答应,就如同他拒绝张居正时那样。汤公因为喜爱南京的山水,求得南京太常博士的职务。到了就闭门不出,绝不靠半点名气达到升官的目的。备书万卷,像书虫一样酷爱读书。经常到了半夜,读书声还琅琅不停。家人笑话他:“老博士还用得着读书吗?”他说:“我读我的书,不问是不是博士。”不久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转任南京祠部郎。部里虽然没有什么事,但是汤公任职认真谨慎,他认为北京南京两个政府任用亲信而堵塞了进谏的渠道,就上书直言这件事,被贬谪为广东徐闻

11、县尉。过了很长时间,转任遂昌县令。又因为矿税的事情有很多谬误,和计吏一起到京的那天,就向吏部请求辞职。虽然主爵挽留他,典选挽留他,御史大夫挽留他,但是汤公一腔浩然正气坚持离开,朝廷的官职最终也不能留下他。汤公住在家里,自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官员的仪仗往往充满巷子,但汤公经常不迎接。即使有时事,若不是引发公愤汤公不谈论。人们劝他为他人办事说情,他说:“我不能拿自己的脸面言辞来换取钱财,我要为我不知道的后人考虑。”指着床上的书给人看,说:“有这些书就不穷了。”汤公对书没有不读的,尤其致力研究文选一书,到了合上书背诵不错一个字的程度。对于诗文他没有不比较斟酌的,尤其精通西京、六朝、李白、杜甫的文

12、体。汤公在他的空余时间写传奇,像紫箫还魂等剧目,实在是超过元代其他作家。每谱成一首曲子,让侍从当场歌唱,自己唱和,声音震动辽阔的天空。懂行的人说他是神仙中人。汤公和我约定游览太湖、灵岩、虎丘等山川,却不能准备好长时间旅行的钱财,犹犹豫豫,中途停止了。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二、(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

13、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夜阑置酒,闻车声哼哼,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顷,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

14、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

15、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注】风世:劝勉世人。(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宰沭阳二年宰:治理。B.说当时决某狱 决:打开。C.代为治筐箧 治:备办。D.奉母闲居 奉:侍奉。解析决:处理。答案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B.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16、。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解析“多数事已忘记了”说错了对象,原文指出“余全不省记”,可见是袁枚本人把多数事都忘记了。答案C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2)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解析抓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进行翻译。(1)迟明:天快亮的时候。骈辚:驱车一同前往。“延候于十字桥”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体现出。(2)风:高尚的品德。闻:听说。亲炙:亲受熏陶。“奋乎百世之下”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体现出。答案(1)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峄

17、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2)听说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8.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可以风世”的意思。根据注释可知,此题实际是要求概括袁枚的观点。抓住原文中的关键句“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可提炼出第一个要点;再结合作者重回早时做官的地方沭阳时的受欢迎程度,以及作者在结尾的议论,可归纳出第二个要点。答案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会仿效他。【参考译文】古代的人往往对过去任职所在地多次问候。大概是贤能的人

18、把老百姓看得如同家人,担任官职而不能忘记任职所在地的人,那地方的人,也不能忘记他。我在沭阳担任县令两年,乙丑年,调迁到南京。现在已是戊申年了,感动于吕峄亭观察使连写三封信邀请我,我十月五日渡过黄河,住宿在钱接三家。钱君本是当时的东道主,他的父亲钱鸣和清瘦并且留着胡子,接三长得很像他,与他谈起他父亲的事,他反而不很清楚。这是我离开沭阳时,他才断奶的缘故啊。夜深了摆下酒宴,听到车声辚辚,是峄亭派遣使者来接我。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峄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一顿饭工夫,看见城墙挡在前面,知道这是沭阳城新建的。几十位官绅争着来扶车。大概昔日的儿童,现在已是老态龙钟

19、拄着拐杖的人了。第二天,进入县衙游览,到之前人们准备膳食的地方,姊妹斗草玩耍的地方,昔日会见宾客处理文卷的地方,缓步行走,盘桓逗留,潸然泪下,伤感地擦拭着眼泪;即使是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口井、一处排水的阴沟,也对此生情,也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有张、沈两个官吏过来,年纪都已八十。他们说起当年我处理某个案件,担任科举阅卷官时推荐某个考卷,我完全不记得了。重提旧事一下子醒悟过来,如同整理儿时的旧书,如同失去的东西重新得到。县中朱广文擅长写诗,吴中翰精于鉴赏,解、陈二位年轻人擅长绘画与下棋,主人喜欢谈论史鉴,经常到了深夜,嘴里还在滔滔不绝。我有时饮酒,有时吟诗,有时下棋,有时画人物小像,有时品评书画

20、,有时谈论上下古今,有时招人过来,有时叫车前往,没有片刻闲暇。于是就忘记了自己是在做客,也忘记了自己年老并且衰朽了。住了半月,冰雪渐飞,一年将要结束了,不得已苦苦地辞别主人。主人仍然送到之前迎接我的地方,替我整理好行装,牵好缰绳完毕,握着我的手问道:“何时能再见到先生?”我不能回答,不是不回答,是不忍心回答。唉!我今年已经七十三了,忍心欺骗他说能再来吗?忍心伤害他说不再来吗?然而以五十年前县令的身份,到过去任职的地方拜会,世上像我这样的人很少;四品的尊贵官员,奉养母亲闲居在家,还能想到五十年前的老县令,世上像吕君的人更少啊。离散而又聚合,聚合而又离散,离散可以再聚合,但人老了却不能再年少。这一

21、别之后,我不能学习修养高的人忘记喜怒哀乐之情,所以绘制两图,一幅用来送给吕君,一幅用来自存,传给子孙,使他们知道官员可以重来旧地,做官的人可以这么想,迎接旧官如同新官,主人也可以这么想。孟子说:听说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提笔记下这件事,可以劝勉世人,又不仅仅是对区区几个朋友的聚散而生的感触。练后思悟思考1:文言实词题如何才能快速判断?思考2:概括分析题、客观题各选项顺序有何特点,你又该如何排除判断?主观概括题该注意什么?思考3:翻译题的得分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一般怎样准确翻译这两个句子?题型研训一实词含义判断文言实词正误辨析,在近几年江苏

22、考卷中是必考题型。文言实词犹如搭积木中的块块积木,它不仅是建筑的材料,更是构建骨架的本身。同时,文言实词为核心考点,其余所有的翻译、文意、概括分析等都以它为基础。考试中,命题者考查考生的积累,更考查对那些疑难实词的推断能力。对于疑难实词的推断,是实词辨析题和翻译题最重要的题点。怎么推断?要使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是如何综合使用的?这些都是考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文言实词含义判断“六法”1.联想迁移法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在教材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通过比照,辨其异同,然后推断

23、文言实词的意义。如2015年浙江卷第16题C项“侯下车”,可以联想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张衡传中的“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中的“下车”意为“官员初到任”。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下车”应该解释为“官员初到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典例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言朝廷

24、因杨氏霸国之旧因:沿袭。B.尚法律,任俗交 任:任用。C.宜修复旧典 宜:应该。D.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 挠:阻挠。分析A项,“因”可联想到课文过秦论中的“因遗策”的“因”,意为“沿袭”,A项解释正确。B项,“任”可用双音联想法推断,“任”可联想到“任用”,“任俗交”可译为“任用庸俗官吏”,因此B项正确。C项,可联想到成语“事不宜迟”中的“宜”,解释为“应该”,此句意为: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因此C项正确。D项,可联想到成语“不屈不挠”中的“屈、挠”,同义,解释为“让步、屈服”。“无所挠”应译为“一点也不让步”,D项解释为“阻挠”错误。参考译文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历数朝廷

25、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习:凌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采纳了他的主张。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他并抚慰勉励,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好让他在自己身边。2.语境推断法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因此,判别词义项,要依据其上下文作出选择,也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如2016年北京卷的第9题C项

26、“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中的“赋”有“给予”“征收”“授予”等义项,但将“给予”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翻译为“楚国不向百姓给予财用也充足了”,明显不通。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知楚国百姓不耕种农田了,整个楚国因贩卖生鹿而暴富,因此是“楚国不向百姓征收赋税财用也充足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题目。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典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詈:辱

27、骂。B.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慢:诋毁。C.今絷者众 絷:抓住。D.以中意乃解 解:缓和。分析B项,吴履察知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中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怠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慢”显然应该解释为“怠慢,不敬”,而非“诋毁”。参考译文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诟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吴履查案问清缘故后,立即释放了百姓,并告诉以中。周以中更怒,说:“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很多而犯人未捕住,如果把老百姓逼急了,将会发生变故,怎么办呢?”周以中的怒气这才缓和下来。3.语法推断法句

28、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语法推断法还有助于理解词类活用现象,我们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是依据语法结构。如2016年江苏卷的第6题B项“病目眚”中的“病”可以通过语法进行分析。“目眚”是一种眼病,“病”解释为“疲惫”(形容词),在语法上讲不通,所以就要考虑活用了,“病”应解释为“生病”“患病”。“病目眚”的意思是“患了眼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

29、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节选自荀子天论)【典例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孰与物畜而制之物:把当作物一样。B.因物而多之 多:与“少”相对,指数量多。C.孰与骋能而化之 骋:施展。D.故错人而思天 错:通“措”,放弃。分析分析句子结构可以看出,“多”本为形容词,此处用在了作宾语的代词“之”前,用作动词,应解释为“增多”。参考译文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

30、比得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是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4.通假推断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可以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2015年重庆卷第7题D项“其治以脉,不以证”中的“证”,可以从通假角度来推断,“证”通“

31、征”,意思是“症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召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莫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

32、:“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典例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B.必每莫令人往 莫:不要。C.楚亭旦而行瓜 行:巡视。D.此梁之阴让也 让:责备。分析B项,据上文“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一句,可知宋就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此处若将“不要”代入“莫”处,译为“必定每天不要让去”显然文意不通,联系下文“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可推知此处的“莫”应作通假解释,通“暮”,意为“夜晚”,而非“不要”。参考译文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

33、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是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

34、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忧虑)。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请求与梁王结交。5.结构对举法古人行文,常用整齐的句式,如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

35、。如2016年山东卷第9题B项“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中的“土事”与“木事”以及“文”与“镂”的位置相同,意义相近,都是动词,而选项的“文”(花纹)是名词,显然讲不通。应为动词,意思是“装饰花纹”。再如2015年福建卷第2题A项“义笃而辞质”中的“笃”与“质”的位置相同,都是形容词,把“深厚”代入后句意通顺,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应该解作“深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题目。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

36、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典例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军夜大惊夜:在夜里。B.而城中鼓噪从之 鼓噪:敲鼓呐喊。C.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夷:杀。D.齐人追亡逐北 北:北方。分析D项,“追”与“逐”相对应,且同义,那么“亡”与“北”也应同义,“亡”为“败逃者”,那么“北”也应为“败逃者”。参考译文牛尾灼热,愤怒地冲向燕军。燕军在夜里很惊恐。牛尾上的火把将夜间照得通明如昼,燕军看到它们都是龙纹,所触及的人非死即伤。五千壮士又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价响,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

37、非常害怕,大败而逃。齐国人在乱军之中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燕军纷乱,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原来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又都被收复。6.字体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如2015年浙江卷第16题A项“坎而置之屋壁”中的“坎”表意形旁“土”,其义应与土地有关;“欠”意为“短少,不够”之义;“坎”意为“低陷不平的地方,坑穴”。由“坎”处的位置来看,应活用为动词,意为“挖洞”。

3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典例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书绩文绩:写作。B.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C.而天适雨雪 适:正好。D.遂以“雪屋”名之 名:为命名。分析本题可运用字形推断法。B项,根据“字形推断法”和“辶”字旁相关的字的本义与人的行为动作有关,可知“造”的意

39、思也可能跟人的行动有关。这句话的主语是“缙绅大夫”,再结合“造”后面的宾语“其庐”(译为“他家”),很明显解释为“建造他家”是不合情理与语境的,再想到“造访”中的“造”和“访”是同义词,所以“造”应解释为“往某地去”“拜访”的意思。参考译文吴地有个叫徐孟祥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写文章,志行高洁,居住在光福山中。跟从他学习请教的人很多,他的声名悄悄地传遍了郡地。有官职和做过官的人来西山游玩,一定会去他家拜访。孟祥曾经用几根圆木条搭建屋架,上面用白茅草盖着,不做华美的装饰,只用白色的泥土粉刷内墙,看起来好像雪屋一样。(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范阳一位姓卢的亲戚用古时的

40、隶书给雪屋题了匾额,与孟祥交往的士大夫,用诗来歌咏它,让我为它作一篇记。即学即练推断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1.释褐为大理评事:脱下粗布衣服2.知杭州仁和县:掌管3.以谢平昔奖进:往常4.课其职事甚急:督促【参考

41、译文】鞠咏参加考进士,(他)凭借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等到王化基掌管杭州(知府)后,鞠咏被提拔进士及第,经考试(被朝廷)授官为大理评事,掌管杭州仁和县。将要去做官,鞠咏先写了书信和所写的诗寄给王化基,来感谢(王化基)平日曾经对他的栽培,(并表达了)现在自己也担任官吏,希望能够用文字书信(与王化基)交往同乐的意愿。王化基没有回复。等到(鞠咏)上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礼遇,非常急切地考核他的公务。鞠咏非常失望,于是不再期望得到王化基的知遇,而是专心干政事。后来,王化基被召入朝廷做参知政事,(他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向皇帝)举荐鞠咏。有人问他原因,(他)答道:“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

42、达。担忧的是他恃才傲物、气盛为骄,我故意抑制他,来成就他的德行罢了。”鞠咏听说了这件事,才把王化基作为真正和自己相知的人。阅读下面这则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

43、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禄亦弗及及:轮到,到达。B.天未绝晋 绝:断绝。C.主晋祀者 主:主持。D.天实置之 置:放弃。解析置:拥立。答案D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窃人之财窃:偷盗。B.下义其罪 义:以为义,赞美。C.以死谁怼 怼:损害。D.言,身之文也 文:装饰品。解析怼:埋怨。答案C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亦诬乎诬:诬陷。B.上下相蒙 蒙:蒙难。C.以志吾过 志:叙述。D.尤而效之

44、 尤:错误。解析A项,诬:欺骗。B项,蒙:蒙骗。C项,志:记录。答案D【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拥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尚且称为盗窃,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

45、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实词含义判断(30分钟30分)题组一专项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则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

46、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当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士。由是士卒精强,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入,无藩篱之限,郊野之民每困杀掠。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以限其奔突。是月,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