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方案计划体系及保证措施.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绵西高速公路TJA-12项目分部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一节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本标段将按照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施工,严格按照IS09001标准制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建立本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严格遵守《关于严格落实公路工程质量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质量保证体系见“质量体系保证框图”。 一、质量目标 工程交工的质量评定:合格; 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优良。 二、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我公司将本项目列为公司的重点工程,并围绕质量、进度目标实行重点控制、重点管理,组建机制灵活、运转高效、人员配备恰当齐全的切合实际的完善的现场管理机构,组织机构设置详见框图。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见下页。 第二节 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 一、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证措施 本项目技术资料在项目总工的领导下组织实施管理,技术的资料的收集由工程技术部进行,项目部设立专人进行收集与整理,技术文件的签发必须由项目总工审核。 项目经理 总工程师 副总工程师 合同科 工程科 机材科 办公室 安保科 质检科 三工区 一工区 二工区 五队 六队 三队 四队 一队 二队 绵西高速TJA-12合同段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保证 保证 目标管理 保证 经济保证 质量信息 管理保证 思想保证 质量保证 组织 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 负责制 健全智能机构 机 构 政治思想 工 作 施工组织设计 方针目标 制度 经济责任制 质量信息 反馈网络 各队负责人 TQC领导小组 熟练技术规范标准 原材料设备质量保证 分项工程质量检查 工序质量检查 完成工程质量检查 质量评定 TQC 教育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 竞赛 提高质量竞赛管理水平企业素质 组织施工 施工调度 机械仪表设备保证 人员素质技术保证 检验测试 工艺保证 材料设备质量保证 制度保证 TQC 领导 小组 下达 目标 各队负责人 制定对策措施 目标落实 工班或个人 项目经理 单位时间工程包干 基本奖金包干 岗位责任制 奖罚制度 质量责任考核 实行奖罚 经济兑现 信息源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质检单位 监理单位 信息管理员 信息传递员 项目经理 信息反馈 生产过程 用 户 信息反馈制度 奖罚制度 岗位责任制 技术责任制 信息反馈制 QC小组 质检员 班组质检员 全 员 优质工程 工班长 A、路基土石方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⑴路基施工前恢复中线,复测断面,对地形、地质变化处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处理。 ⑵对全线挖方段土样进行重型标准击实试验,掌握各种土壤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为填筑施工提供可靠的控制含水量范围和土壤密实度值。 ⑶填筑前对各种填料进行专项填筑试验,为压实施工提供依据。 在正式开工之前,选择适当的场区,进行路基填料选取、填筑压实等工艺试验。通过试验,达到如下目的:第一,求得各种填料压实遍数与干密度的关系;第二,含水量的变化对压实效果的影响;第三,求得不同的压实区,不同填料含水量的合理范围;第四,求得准确的压实技术参数,包括:各种填料的分层厚度、碾压遍数和压实机械的合理走行速率。 ⑷及时施工路堑截水沟,避免雨水冲刷影响边坡稳定。 ⑸路堑开挖严格按自上至下逐级分层开挖,每开挖一级及时进行防护,避免堑坡长期暴露,影响稳定。 ⑹开挖过程中堑坡发生地下水渗流时,根据渗流位置和大小采用设排水沟、集水井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或排出路基外,避免恶化边坡地质。 ⑺石方开挖严禁采用大中型爆破和掏底施工,采用预留光爆层,二次光爆技术,保证边坡开挖平顺,减少超欠挖和对围岩的扰动。 ⑻光爆施工前必须通过试爆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精心编制爆破设计指导施工;施工中规范进行钻孔、装药联线工作,按爆破设计严格控制布孔参数和装药量,并做好爆破振动监测;爆后有瞎炮及时处理,并根据爆破效果优化爆破设计。 ⑼路堤填筑前,按规范进行基底处理,使其密实度、平整度满足要求,保证上层路堤填筑压实均匀。 ⑽路堤填筑采用信息化施工技术,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严格按试验段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施工,对分层厚度、碾压遍数、摊铺方法、填土速率和土料含水量进行重点控制,把好“三度”,即平整度、路拱度和压实度。 ⑾确立可靠的检测方法,建立严密的检测制度 ①确立检测手段 填料压实的密实度检测,是控制路基压实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工程质量和压实效果的基本手段。为此我们采用灌砂法检测。 ②严格控制含水量 含水量大小是影响压实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准确检测合理的含水量范围,给出施工控制含水量允许范围上下限的正确数值,从而可以避免盲目碾压和不必要的湿润与翻晒,以确保工程质量。 ③连接构筑物路基工程,压实度要求较高且施工不能危害结构物的安全与稳定,应优选透水性较好的填料,采用小型冲击夯和人工夯实相结合分层填筑,不得使用重型机械压实。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填料质量和分层碾压厚度,以确保台背压实度达到96%,消除桥头跳车隐患。 B、防护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⑴路基防护浆砌片石、浆砌砼工程,安排具有丰富砌石经验和砼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 ⑵严格基底检查,基底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及时变更,确保地基和基础满足设计要求。 ⑶精选石料:石料应具有较平整的表面,且强度、尺寸等均满足规范要求。 ⑷砂浆配合比通过现场试验而定,拌制时控制好水灰比,当所选用材料变化时,配合比也要重新确定,确保砂浆标号。砂浆拌和使用拌和机,严格计量制度,严禁人工拌和,且随拌随用,使之保持良好的和易性和适宜的稠度。 ⑸砌体分层座浆砌筑,在砌石前每块片石用干净水洗净润湿,所有石块均座于新拌砂浆之上,在砂浆凝固前,所有缝要满浆,石块固定就位。上层砌块砌筑过程中,不得振动下层砌块。 ⑹用模架、坡度尺控制砌体坡度,用靠尺控制表面平整度,保证坡面平整。 ⑺面石(块石)丁顺相间和腹石咬合砌筑,避免“两层皮”。上下层错缝不小于8cm,无垂直通缝。 ⑻沉降缝、伸缩缝、防水层、泻水孔设置符合设计。沉降缝用垂球、2cm木板控制垂直度和缝宽,确保沉降缝、伸缩缝竖直,两端平齐无搭接。 ⑼用细砂拌制M10砂浆勾凹缝,缝深不小于20mm。勾缝完成后缝内涂黑油漆,醒目美观。 ⑽砌筑完成后,洒水养护7天。 C、排水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⑴截水沟靠山体侧沟帮与山体顺接紧密,如遇坑洼采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填料填平压实至沟顶标高。 ⑵路堑施工时,如遇地下水渗流,根据渗流位置和流量大小,采取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渗沟等措施排除地下水。 ⑶路堑排水施工时应保证钻孔坡度、深度,排水管安放、土工布包裹、粘土填塞符合设计。 ⑷路堑边沟内侧沟帮分两阶段施工,第一阶段砌筑至路床顶标高,待水稳层施工完毕后砌筑剩余部分。 ⑸塑料排水管埋设与路拱横坡相同,采用路槽以下反开槽施工,以防压破。 ⑹纵向排水沟、清淤井在底基层形成后开槽施工,回填部分夯实紧密。 ⑺横向排水管应埋入槽底路基内,以防压碎,接头处沥青麻絮填塞紧密。 ⑻施工期间,排水设施要永临结合,专人管理,疏通水沟,保持排水系统畅通。 D、桥涵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⑴保证测量精度 桥位布设高精度三角控制网,采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采取换手复核,消灭测量差错。 ⑵明挖基础 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检查,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及时变更,确保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 ⑶钢筋、钢铰线施工质量控制 ①严把材料关。钢筋、钢铰线、锚具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或试验报告单,并作机械性能试验,对进场的钢筋、钢铰线进行抽验,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对力学性能差、严重锈蚀、麻坑、裂纹夹砂和夹层等不合规范要求的,坚决不予验收、使用。 ②加工时一律采用切割机切割,严禁气割、焊割。 ③钢材一律进棚存放,分类挂设标示牌。 ④保证钢筋的绑扎和焊接质量。 ⑷加强预应力梁体质量控制 ①张拉作业前必须对张拉机具进行标定,并绘制标定曲线。 ②张拉由专业工班按设计张拉程序进行,采用引伸量和张拉吨位双控制。 ③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严把模板关。模板安装牢固、紧密,脱模剂涂刷均匀,确保圬工外观光洁。拆模必须在砼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并及时整修,以备再用。 E、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 认真操作,保证测量准确 采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断面仪和收敛仪等精测仪器,确保隧道中线、标高和结构尺寸正确;确保围岩监控测量信息准确、及时的反馈以指导施工。 2、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保证开挖质量 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器材进行钻爆设计,审定批准后,据此严格施工。并根据爆破效果,及时调整有关参数。采用微震光面爆破,非电起爆技术,使残眼率达到规范要求。越是软岩地段,越是要搞好光面爆破。采用断面仪快速、准确测量洞室开挖轮廓线,数据及时反馈到施工中,提高开挖质量。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岗位责任制,确保隧道开挖轮廓线平顺,线性超挖控制在10cm以内,无欠挖现象。 3、 一丝不苟,保证施工支护质量 隧道工程施工支护设计采用钢筋网和系统锚杆,并视围岩情况相应采用了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预支护辅助措施和钢架加强支护。无论哪种支护方式,施工时:一是初期支护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施工顺序紧随开挖,及时施作,以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二要喷射砼与围岩、钢件之间密实无隙,融为一体,消灭空洞现象;三要保证支护的厚度且大面平整,这对复合衬砌结构消灭初期支护与岩面之间、与防水板之间不密贴的质量通病打下基础,也是实施新奥法的必然要求。 (1)、 超前预支护是保证隧道软弱围岩地段施工质量、安全的关键之一,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进行施工。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环向布置间距、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cm; b、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c、严格控制外插角范围,可根据地质情况科学进行调整,必须报请批准方可进行; d、注浆施工应有效止浆,防止漏浆。超前灌浆锚杆采用孔口止浆塞止浆,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用喷砼封闭岩面; e、注浆采用注浆压力控制,注浆压力控制采用逐级升压法; f、必须在注浆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后,方准进入下步工序施工。 (2)、 系统锚杆的材质、密度、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浆液饱满。锚杆钻孔保持直线,并与所在部位的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安装前,除去油污锈蚀并将钻孔吹洗干净;所有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当锚杆不垂直岩面时可用垫片调整,使垫板与岩面密贴。锚杆安装后外露长度不得超过10cm。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得低于设计要求,每300根抽样一组进行抗拔试验,每组不少于3根。 (3)、钢筋网起伏铺设以使之与岩面密贴,且与锚杆或钎钉联结牢固,在喷射砼作业时不颤动。网片间搭接符合规范规定,钢筋网的砼保护层不小于设计厚度。 (4)、钢架按设计材质、结构进行加工,安装时榀间距、垂直度及纵向搭接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底脚浮碴必须清除干净,拱脚打设锁脚锚杆并予留足够的支撑沉落量。仰拱部位的钢支撑要尽早安装,以形成受力环。上下台阶施工时,钢支撑拱脚安放纵向槽钢托梁,并焊连成整体,保证稳定。 (5)、 喷射砼 a、砼的配比要经过试喷、试验确定,满足设计强度和喷射工艺的要求。水泥、水、骨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确保满足规范中有关条款的要求;所用外加剂不得引起钢筋锈蚀、腐蚀并对砼的强度增长和硬化过程产生有害影响。 b、砼在集中拌和站拌制,按重量比电子自动计量配料,分次投料,搅拌均匀,确保纤维不结团。砼坍落度控制在施工试验要求内。 c、采用湿喷工艺施工,严禁干喷。喷射砼实施前,按照监理单位指示进行现场生产性喷砼试验;喷射前,受喷面除了按照规范中的有关条款的要求进行准备之外,还必须用水或风对受喷面进行清理;喷射砼作业分片依次进行,喷射作业自下而上,分段作业;喷头垂直于受喷面,喷头离受喷面的距离保持在0.6~1.2m之间;砼喷射采取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在前一次喷射砼终凝后进行。各层间间隔30-60min,如果间隔时间大于1小时,对已喷砼面用水或风清洗;喷砼充分凝固前不能受水流的直接冲刷。 d、喷射砼时确保密实、表面平整,表面平整度满足跨深比D/L≤1/6。对裂缝、脱落、漏喷、空鼓、渗漏水等现象必须查明原因,整治后补喷。 e、喷射砼后,在4h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f、按照规范要求对喷砼进行养生。 (4)、严格把关,搞好隧道防排水 隧道渗漏水是隧道质量隐患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隧道施工中,我们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设计要求设置防水板、止水带、透水管等防排水材料,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制定专项施工方法及工艺,解决隧道渗漏问题。 具体重点技术方案及措施如下: a、 把住光面爆破关 采取光面爆破方案,确保开挖面圆顺。这是搞好洞室不渗不漏的基础。光面爆破搞不好,极易带来:①拱部回填困难,一旦不密实,易形成水囊;②岩面凹凸不平,喷射砼难以找平;③铺设防水板困难等问题,因而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光面爆破工艺要求,确保光面爆破达到预计效果。 b、把住注浆关 超前预注浆不但可将破碎围岩固结,而且还封堵了破碎带的过水途径,初步形成止水环,是隧道防水的一道重要防线,因此,必须严把注浆关,基本实现注浆段无线流,为安全开挖创造条件,为隧道防水创造条件。 质量保证措施: ①、施工前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通过试验后,再进行注浆。 ②、根据预注浆范围、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为确保注浆加固堵水效果,选择合理的注浆参数和浆液配比。 ③、注浆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浆压力,防止出现结构变形、串浆等现象。 ④、注浆结束后,采用径向钻孔的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分析和判断。 c、 把住喷射砼防水关 喷砼是隧道结构防水的一道重要防线。要确保和围岩充分密贴;并按设计安装透水管,对围岩裂隙水进行引排;喷砼本身的抗渗性能是保证喷砼防水的一个关键,要确保其抗渗等级不小于P6。 d、把住防水层施工关 隧道采用复合衬砌结构,把住防水层施工关,确保防水层防水性能是隧道施工的一个重点。采用的措施是: ①、防水层施工必须由专业化队伍施工,操作人员有防水专业上岗证书。 ②、防水板的材质及焊缝质量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③、必须处理好基面。确保坚实、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角、筋头和凹坑或表面起砂现象,并按设计要求做好环向、纵向透水管盲沟,预先处理好初期支护时存留的渗漏,做到无明显漏水点。 ④、防水层的施工必须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和衬砌灌注砼前进行,以防损坏。正式铺设前,先进行铺设试验、分析、选择合理的技术参数,制定操作规程,确保防水层铺设质量。 ⑤、采用先进的无钉铺设、双焊缝焊接的施工工艺。防水板搭接采用双焊缝焊接工艺,搭接宽度不小于10~12cm,保证焊缝强度,严禁漏焊、假焊,杜绝漏焊,铺设要松紧适度;焊缝采用气密性检验,确保不渗漏; ⑥、加强防水层成品的保护。 e、把住砼施工缝、变形缝防水关 按设计做好施工缝防水。止水带必须经检合格方准使用;止水带安装要做到不偏、不倒、不扎孔。 f、 把住模筑砼防水关 模筑衬砌要严格按照批准配合比施工,控制二衬砼防水剂的掺量,狠抓砼捣固关,严格施工工艺,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确保其抗渗性能。同时,对地下水进行化验,了解有无侵蚀性,以便决定是否变更水泥品种,调整水灰比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侵蚀。隧道模筑衬砌采用整体钢模台车衬砌,其质量保证的关键是抓好钢筋工程、砼工程及模板工程三个方面,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二衬应在填充层完成后进行。为保证衬砌工程质量,砼的浇筑采用全断面模板台车,其模板厚度采用8mm。对于附属洞室衬砌采用定型制作的拱架和模板,结构可靠,模板表面光滑,接缝严密,不漏浆。洞身衬砌一次浇筑长度不低于8m,施做前做好段落安排。 ②、 二次衬砌采用台车式全断面衬砌,减少施工缝,提高二衬砼灌注质量;并采用砼表面错台控制技术,确保衬砌砼内在质优,外在质美。必须使用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的砼专用脱模剂,保证砼结构的表观质量。 ③、衬砌砼掺加外加剂,以提高砼的密实度及各项性能。砼按重量比自动计量,采用分次投料工艺,拌和站集中拌和,砼输送车运输,泵送入模。 ④、 砼浇注采取左右交替、分层、水平、对称灌注,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cm,间歇时间不得超过砼初凝时间。封顶采用输送管接封顶器泵送封顶技术,消灭拱顶砼不饱满的现象。 ⑤、 严把捣固关,实行定人、定岗制度,采用以插入式振动器为主,辅以人工木锤模外敲振,小铁铲插边的方法,确保振捣密实。振捣器不得触及防水层、钢筋和模板。 ⑥、 做好隧道仰拱及边墙基底的排水工作,以保证底部的圬工质量。 ⑦、 要及时养护,二衬防水砼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F、工程材料控制措施 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构件、成品、半成品)将构成建筑工程的实体。保证工程材料按质、按量、按时的供应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 针对本工程主要材料我们将重点做好材料的选择、检验和材料的保管、使用两方面工作:建立材料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所有材料使用前必须进行分批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保管设专业仓贮保管员,钢材、钢绞线等主材集中库存;所有材料必须挂牌标识,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和物资混杂;严格仓库管理制度,作好材料进出库记录;设专人收料,不合格的材料拒收;对经检验不合格、或已变质、被污染的不合格材料必须限时清理出现场。 G、施工操作控制措施 施工操作者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工程质量的好坏,单就工序质量来说,施工操作者是关键,是决定因素。 a、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在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必须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b、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 c、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落实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 d、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实行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H、保证施工工艺标准的主要措施 本合同段工程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落实保证措施,达到工艺标准,进而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 (1)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由该项工程的技术人员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功能作用、施工参数、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2)坚持工艺试验制度 本合同段工程采用的新工艺和主要常规施工工艺,第一次实施前,均安排试验单元进行工艺试验。坚持“一切经过试验、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优选施工参数,优化资源配置。 (3)坚持施工阶段的级配及试块管理制度 设计图纸中标明的强度等级的砼均属级配管理范围,其配合比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申报与复核,并签发配合比通知单。项目部试验工程师负责按受配合比通知单,负责向施工班组进行级配交底、中途抽查,负责现场试块工作。 (4)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 每道工序均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接收。 (5)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隐蔽工程项目,在内部“三检”合格后,按规定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检查结果填写表格,双方签字。 (6)坚持“四不施工”“三不交接” “四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控制标志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上道工序未进行“三检”不施工。“三不交接”即:“三检”无记录不交接;技术人员未签字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G、成品保护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或减少工序间的损害和污染,凡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会产生损坏或污染的,先采取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防止发生交叉污染和损坏,否则不许开工。一旦发生成品的损坏或污染,及时处理或清除。 2、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堆放。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中平面布置划定的位置堆放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堆放确保整齐有序,保护良好。 3、测量放线后及时施工,以免所放线迹模糊不清。 4、施工时所有控制桩及标高控制桩随着施工过程加以妥善保护,如果对工程施工造成障碍时,及时补测并重新立桩。 技术管理工作体系框图 技术管理体系 各项规章制度 技术工作程序 技术岗位责任 图纸会审制 技术交底制 技术复核制 工程实验制 质量检测制 测量复核制 施工日志制 技术档案制 图纸会审(包括初审和综合会审) 审查后处理 编制单位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 技 术 交 底 技术规范的学习与贯彻 施工中技术工作指导与控制 技术复核 实验控制 测量控制 三工三查控制 工序验收控制 隐蔽工程验交 竣工文件 技术总结 工程验交 二、防止质量通病及措施 (一)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 土方路基碾压时成为“弹簧土” 1.1.1现象 在碾压过程中,路基呈现受压下陷,去压回弹的现象,表层起皮,无法压实,成为“弹簧土”。如继续碾压,因“弹簧”的抽吸作用,使底部和四周分的水分往上积聚,严重时碾压层顶面泌水,“弹簧土”的面积会越来越大。 1.1.2 原因分析 出现“弹簧土”后应立即停止碾压,查找原因。原因可能为:地下水位高;地上毛细水渗透作用;填筑前积水未排除;填筑前淤泥未清除;带泥水回填;土料中杂物多;腐殖土填筑;土体含水量过大等原因。 1.1.3 防治措施 (1)因地下水位高或地上毛细水渗透而造成较大面积土体弹簧时,应采取在路基两侧开挖截水沟截断地上地下水;将水位将至路基50cm以下,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严格控制土体含水量,如工期容许可晾晒后在进行碾压,还可以采取掺加生石灰和原土耕拌后再进行碾压; (2)雨季施工时应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出积水、输干土体;根据工期要求及天气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必要时进行换土吃力;也可掺入5%—8%的生石灰拌匀、回填压实,或采用梅花形灰桩吸收水分。应连续作业,随摊随碾压,边坡防护及时跟进。 (3)路基填前必须清除杂物,对回填土中的树根、石块等人工挑拣,禁止使用有机土进行回填,对过湿的回填土可掺入生石灰处理,工期允许时可进行晾晒,达成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方可进行回填碾压,并严格控制摊铺厚度; (4)对粘性土质,在沟槽地段回填时必须排除积水,清除杂物,在池塘等位置填筑时应清除淤泥,再进行分层夯实; (5)对粉质土在沟槽回填时可利用轻型井点进行水密法施工,但回填厚度不能超过60cm,其密实方法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实,在水密法过程中保持井点降水,每层取样试验,达到密实度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回填,待回填土全部碾压夯实完成后,密实度试验全部合格后在停止降水,拆除井点降水; (6)路基填料要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的土,一定要注意不能使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土进行混填施工,特别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 1.2.填石路堤平整度差 1.2.1.填石路堤因填料等原因,铺筑层呈波浪状,致使路基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1.2.2.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铺筑层下层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当前填筑层厚度不均,影响平整度;同作业段搭接处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填料最大粒径超出规范要求;填筑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 1.2.3.防治措施 (1)填石路堤当前层填筑前,应对下层的平整度进行检验,平整度超限时,应采取措施处置合格后再填筑当前层; (2)严格控制同一水平层相邻作业段搭接高度,提高平整度; (3)填石路堤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厚度的2/3,且表面用小料嵌缝。 1.3.填石路堤压实不足 1.3.1.现象 填石路堤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设计和质量标准要求。 1.3.2.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分层松浦厚度超厚;填料最大粒径超标;铺填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压实机具选择不合理;填料粒径梯度较小,形成不良好的级配,孔隙较大,不利压实;所填料和试验报告中所用不符。 1.3.3.防治措施 (1)填石路堤分层松铺厚度要符合规范要求,不宜大于50cm; (2)填石路堤倾填之前,应用较大石块码砌一定高度且厚度不少于2m的路堤边坡; (3)填石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4)填石路堤人工铺填粒径25cm以上的石料时,应先铺填大块石块,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放平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人工填筑块径25cm以下的石料时,可直接分层摊铺,分层碾压; (5)填石路堤碾压应优先选用25—50t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凸块式振动压路机压实; (6)填料要及时送检出具试验数据,以供现场检测使用。 1.4.路基有效宽度不足 1.4.1.现象 整修路基时,出现路基宽度不足,边坡过陡,工后潜伏有滑坡隐患。 1.4.2.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路基坡脚放线不到位、亏坡;路基碾压宽度不足;路基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力、路基防护工程不及时,遭受自然灾害所致;平时检查、验收时对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检查不严。 1.4.3.防治措施 (1)认真控制路基坡脚放线,严禁亏坡和工后二次贴补现象; (2)路基施工每一填筑层两侧均应超宽30—50cm填筑,确保路基碾压密室; (3)路基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预防潮汐、风浪侵袭,雨水冲刷等,防治路基坡脚损失,损害路基宽度; (4)路基完工后,防护工程及时开工,缩短路基裸露时间,减少自然侵害; (5)施工中间检查,验收时要严格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 1.5.土路床干燥无法碾压密实 1.5.1.现象 土路床含水量太小,粉质土颗粒松散,粘性土结硬块。 1.5.2.防治措施 当土路床干燥时,应进行洒水湿润,直至路床土层0—30cm全部湿润,待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后在进行碾压密实。 2.路基下沉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1.现象 深填、高填、半挖半填路基、桥头引道高填土,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 2.2.原因分析 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均会出现此问题,它会使路基变形、开裂或下陷。 2.3.防治措施 (1)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高度,按实验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厚度; (2)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 (3)防止漏压或压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 (4)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积聚进行补充夯实; (5)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 (6)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 3.过渡段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1.现象 路基与桥梁、隧道交接处的路基产生沉降,造成“桥头跳车”现象。 3.2.原因分析 过渡段的填料不符合要求或控制不严;地基未按要求处理,清表或碾压不符合要求;分层碾压压实度不够;与结构物交接处或压路机压不到处采用小型机具进行夯实。 3.3.防治措施 过渡段的填料要符合要求;地基要按要求进行处理及碾压;控制好每层的层厚、压实度要达到过渡段压实度的标准;与结构物交接处要用小型机具夯实,不能漏夯。但地基为软基时,应预先加固处理。 3.4.各类过渡段质量控制要点 3.4.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3.4.1.1.路堤与桥头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2)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椎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3)在桥台及挡土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4)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统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5)各个特殊的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 3.4.1.2.注意事项 (1)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原地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2)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5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除路基外; (3)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控制好级配碎石的级配及填料厚度,填筑前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 (4)台背后2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 3.4.2.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3.4.2.1.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1)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前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2)靠近结构物两侧2m以内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 3.4.2.2.注意事项 (1)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做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2)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3)回填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时宜在2h内使用完毕; (4)路堑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时,应做好基坑边坡防护,防治意外发生。 3.4.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3.4.3.1.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1)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出堤堑交接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 (2)靠近台阶部位的填料,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 3.4.3.2.注意事项 (1)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2)大型压路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3)每层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排水措施。 3.4.4.半填半挖路基过渡段 3.4.4.1.半填半挖路基过渡段 (1)土质路基地段填挖结合部应进行冲击压实;存在软弱地层时应进行稳定、变形分析,并采取处理措施; (2)原地面挖除软弱土后的基坑底部应设向外倾斜4%的横向排水坡; (3)台阶连接处采取沿台阶纵向碾压,大型机械不方便施工处采用小型振动机施工。 3.4.4.2.注意事项 (1)路基排水和防护紧跟路基填筑进行,防止雨水冲刷; (2)分层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做好路基横坡方便表层排水; (3)路堑防护应紧跟路堑开挖进行。 3.4.5.各类过渡段施工的技术措施 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做出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整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3.4.5.1.各类过渡段的技术控制要点 做好下列要素的重点控制: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3.4.5.2.控制措施 (1)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2)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3)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前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4)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5)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鉴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6)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 (7)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4.路基砌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1.现象 片石咬合不好,砌体嵌缝紧密结构不牢固,大面凹凸不齐,甚至路基砌体边坡溜坍、砌体挡墙坍塌倾覆。 4.2.原因分析 (1)浆砌片石砌体没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石材存在着材料差异性大、规格差; (3)人工操作施工没有按规范进行施工。 4.3.防治措施 (1)选用好的石匠或技术好的技工进行砌筑; (2)石料要选符合要求的石料; (3)砂浆强度要保证,砌体要密实,砂浆要饱满,大面要找平,勾缝要美观。 (二)桥涵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 蜂窝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孔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1.1. 原因分析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桶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 钢筋较密,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1.1.2. 预防措施 (1)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置串桶或溜槽;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治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治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筑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戳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板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浆处理。 2.2. 麻面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1.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取,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接缝不密实,局部漏浆; (4)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2.2.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原子灰、双面胶等堵严,模板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可用白灰和水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粉刷处理,或者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2.3.空洞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3.1.原因分析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未充分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充分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