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高级中学物理学业水平摸底检验测试学习知识资料点情况总结.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总结 1. 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就是运动方向。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B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t - 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即使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加速度也不为零。 7.探究、实验: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6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纸带如图,OABCDEF之间时间相等,时间为T,则有: O A E B C D xAB-xAO= xBC-xAB= xCD-xBC= xDE-xCD=aT2 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B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上述过程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x表示位移、a表示加速度,除了时间取正值以外,其余物理都有可能取负值(与正方向有关),通常我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 9.匀速直线运动的x - t图象和v - t图象 A ① ② ③ 0 x/m t/s x1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置,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为正); 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为负);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位置相同。 ① ② ③ O v/(m/s) t1 t/s ④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 t图象 B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刻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正; 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 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1时间内②的位移且为正,图中③的加速最大。 11.自由落体运动 A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3)规律:从下落开始有:v= gt ; h= ;vt2= 2gh 。 1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A 科学研究过程:(1)对现象的一般观察(2)提出假设(3)运用逻辑得出推论(4)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5)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伽利略“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 了解“冲淡重力”的思想 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 说明:直线运动不讨论有往复运动的情形,不要求用二次函数解复杂的追击问题 13.力 A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 (2)力的三要素: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是矢量。 F=150N F=150N 50N (3)力的表示方法:示意图(右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图示(左图):有比例标度、带箭头表示力的线段上还需标有刻度。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发生形变。 14.重力 A (1)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等于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3)方向: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垂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不规则形状的薄板状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确定。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15.形变与弹力 A (1)弹性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杆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5)弹簧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有,x为形变量,k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与弹簧粗细、长短、材料有关。 16.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A (1)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发生在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有弹力 b、接触面粗糙c、有相对运动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与运动同方向,可以与运动反方向,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都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N,FN为正压力,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FN与G无关,一般情况下,0< <1) (5)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发生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 (6)产生条件:a、有弹力 b、接触面粗糙 c、有相对运动趋势 (7)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用平衡法或牛顿第二定律来判断。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 (8)大小:0 < f ≤ fmax fmax为最大静摩擦力,理论上略大于滑动摩擦力,计算题中很多时候认为两者近似相等,所以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而静摩擦力跟正压力无直接关系。 17.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B (1)合力与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力的合成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两个力合力范围 力的合成与分解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三力合成范围,最大值为三者的相加,最小值可先算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在此范围内挑选其中与第三个力最接近的进行相减,所得的绝对值为最小的力。 已知两个力,求合力是唯一的。 (3)力的分解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怎样分解,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4)在什么情况下力的分解是唯一的?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求两分力的大小。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5)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方向,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以有以下几种分解情况:无解、一解、两解,此种情况下可作出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如图所示,F2=F sinθ (1)当F2<F sinθ,无解 F F2 (2)当F2=F sinθ,有惟一解 (3)当F sinθ<F2<F时,有两组解 (4)当F2>F时,有惟一解 18.探究、实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a 实验原理: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①将方木板平放在桌面上 ②将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 ③用图钉将橡皮筋一段固定在木板上A点 ④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去斜拉橡皮筋,在白纸上记录好橡皮筋另一端伸长到的位置O,并用力的图示法画出两个拉力F1、F2 ⑤换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去拉橡皮筋,使另一端还是伸长到先前伸长到的位置O,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这个拉力F′ 实验中F1、F2按照平行四边形画出的合力F应是理论上的合力,F′是实验所得的F1、F2的合力,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者几乎重合。 本实验中F1、F2的夹角不应过大和过小,弹簧应尽量平行于木板拉伸,注意不要超过量程。 19.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A (1)共点力的概念:共点力是指作用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各个力。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当物体缓慢运动时,我们也认为是平衡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合=0,也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如果用正交分解法,可以立以下两个方程(F 合x=0和F 合y=0)。 20.牛顿第一定律 A (1)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第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③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3)力与运动的关系: ①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②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 (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1.探究、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a (1)实验思路: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质量不变,画a-F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力不变,画的图象。 (2)实验方案: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测量质量用天平,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外力。 ①测量加速度的方案:采用较多的方案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根据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x=aT2 求出加速度。 ②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由于我们上述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只能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给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外力,并且要测量这个外力即图中小沙桶(或钩码)的重力。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前一定要平衡摩擦力;拉小车的细绳一定要与长木板平行;沙桶的质量要远远小于小车质量;小车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实验中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释放小车。 Ⅲ 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像为右图所示中的直线Ⅰ,Ⅱ,Ⅲ。图线Ⅰ表明平衡摩擦力过度、图线Ⅱ表示未(完全)平衡摩擦力,图线Ⅲ表示未满足小沙桶(或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2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C (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及其数学表达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容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F合 = ma。 (2)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产生物体的合加速度: 当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物体的合加速度也随时间性变化。 ②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 ③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关系。(有力就有加速度) ④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各个力单独存在时所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即 a=a1+a2+a3…… 23.牛顿第三定律 A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要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不 同 点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可以求合力,且合力一定为零 不可以求合力 两个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平衡 两个力的效果分别表现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 两个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任何时候大小相等 共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 关于力和运动有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a=F合/m 受力分析 物体受力情况 F合 物体运动情况 F合=ma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二 超重与失重 (1)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F=m(g+a) (2)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F=m(g-a) (3)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的读数等于零的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液体对器壁没有压强。 (4)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4.力学单位制 A (1)国际单位制(SI)就是由七个基本单位和用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组成的单位制。 (2)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米,国际符号m、质量的单位千克,国际符号㎏、时间的单位秒,国际符号s。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国际符号A;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国际符号mol;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国际符号K;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符号cd (3)力学中有三个基本物理量和单位:长度(L)的单位米(m)、质量(m)的单位千克(㎏)、时间(t)的单位秒(s)。 力(F)单位牛顿(N),不是基本物理量和单位。 说明:1、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要求求解三个及以上连接体问题 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 25.功 B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定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即(公式中F必须为恒力) (3)功是标量,单位:J (4)正负功的物义:力对物体做正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推动作用;力对物体做负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5)如果一个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这个力一定不做功。 (6)求总功的方法: W1+W2+W3+ …… 求功的方法: W总= W= Pt (合力必须是恒力) △Ek 26.功率 B (1)概念:P=W/t 单位:瓦特(W) (2)理解:平均功率P=W/t       瞬时功率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和各种起重机械,都需要靠发动机来提供动力,发动机的功率P和速度v、动力(牵引力)F牵之间的关系: P=F牵 v 当机车从静止开始启动到速度最大时,F牵和受到的阻力F阻相等,所以机车最大速度vmax=P额/F阻(P额为发动机的额定功率)。 27.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A (1)概念:重力势能EP=mgh (h为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度,零势能面可任取) 重力做功WG=mg(h1-h2)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Ep=mgh2-mgh1 WG=-△Ep (其中1表示原来的状态,2表示后来的状态) 一般算法, WG=mgh(h为高度差的绝对值,正负号自行判断,从高到底取正、从低到高取负) (2)理解:(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2)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3)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4)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是和地球共有的,即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28.弹性势能 A 弹簧的弹性势能只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29.动能 A 动能:Ek=mv2 标量 30.动能定理 C 动能定理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W总=mv22-mv12(总功的算法参阅前面第25点所述) 31.机械能守恒定律 C 1.内容(守恒条件):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3.公式:E2=E1,EK2+EP2=EK1+EP2 ΔEk=-ΔEp 4.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1)由守恒条件判断(2)EK+EP的总量是否不变 小结:功和能的关系: WG=-△Ep =EP1-EP2 W总=mv22-mv12 W其= E2 - E1 (其中1表示原来的状态,2表示后来的状态) 32.探究、实验: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a 实验原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两点间是否有:或 装置如图。 纸带如图,如果取纸带上的第一点0与另外一点2进行验证,那只需验证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2是否近似等于动能的增加量(v2的算法参阅前面第7点纸带的处理) 本实验中由于有纸带间、空气阻力的作用,总有略大于;本实验中不一定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纸带的选择应选第一、二点之间的距离约为1.96mm或2mm的纸带。 33.能量守恒定律 A 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说明:不要求定量讨论机车恒定功率启动和匀加速启动问题 3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B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① 等时性 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 ② 独立性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它分运动的影响 ③ 等效性 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判断分运动是什么运动,可以将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和速度,正交分解到两个分运动方向上,根据某个分运动方向上的合力和速度方向的关系进行判别。 (2)运算规则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是矢量。所以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运动合成时; ①如果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如果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③如果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有可能是曲线运动; 小船过河问题: 任何时候小船过河的时间可以用河宽d除以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v⊥,所以当船头方向垂直与河岸过河,时间最短,此时船是斜着过河的。 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船、水速v水: 当v船>v水时,船可以垂直与河岸过河,此时过河位移最短,为河宽d,此时船头方向与上游夹角为α,有cosα=v水/v船 当v船R2 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R成反比。 (2)公式: (3)适用范围:适用于金属导体、电解液导体,不适用于空气导体和某些半导体器件. (4)图象: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导体中的电流随随导体两端电压变化图线,叫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例如U~I图象。 注意:①我们处理问题时,一般认为电阻为定值,不可由R=U/I认为电阻R随电压大而大,随电流大而小. ②I、U、R必须是对应关系(对应于同一段电路).即I是过电阻的电流,U是电阻两端的电压. 三、电功、电功率 1.电功:电流做功的实质:电场力移动电荷做功,(只有力才能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其它形式的能。 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 单位:J;kwh 电场力做的功W=qU=UIt= I2Rt=U2t/R(只适于纯电阻电路) 2.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快慢,即电流通过一段电路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能对电流做功的总功率,P=UI;单位:w; 3.焦耳定律:电流通过一段只有电阻元件的电路时,在 t时间内的热量Q=I2Rt. 4.电功率与热功率之间的关系 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等于热功率,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只有一部分转化成热功率. 纯电阻电路:电路中只有电阻元件,如电熨斗、电炉子等. 非纯电阻电路:电机、电风扇、电解槽等,其特点是电能只有一部分转化成内能. 规律方法 (1)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 ①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②用电器中的实际电流等于其额定电流③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等于其额定功率. 由于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得到满足时,其余两个条件必定满足,因此它们是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等效条件. (2)用电器接入电路时: ①纯电阻用电器接入电路中,若无特别说明,应认为其电阻不变.②用电器实际功率超过其额定功率时,认为它将被烧毁. 串、并联及混联电路 一、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电流相同.I=I1=I2=I3=…… ②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 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即R=R1+R2+…+Rn ④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制电压表),即 ⑤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正比,即 注意:⑴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各串联电阻额定电流的最上值;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R总 ⑵电路的总功率=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之和. 二、并联电路 ①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同.U=U1=U2=U3…… ② 并联电路总电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I1+I2+I3=…… ③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 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R总= ; 总电阻比任一支路电阻小 两个支路时R总= 特别注意:在并联电路中 增加支路条数,总电阻变小 三个支路时R总= 增加任一支路电阻,总电阻增大 ④ 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跟它的阻值成反比(并联电阻具有分流作用——改装电流表), 即I1R1=I2R2=…=InRn= U.支路电阻越小,通过的电流越大。 ⑤ 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反比,即P1R1=P2R2=…=PnRn=U2. 注意:⑴几条支路并联,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和支路额定电压的最小值; 总 ⑵电路的总功率=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之和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电源 1.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电动势:单位:V。非静电力搬运电荷所做的功跟搬运电荷电量的比值,E=W/q。 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电能本领的大小,等于电路中通过1 C电量时电源所提供的电能的数值 在数值上= 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板间的电压, 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E=U外+U内. 3.电动势是标量.要注意电动势不是电压; 电动势 电势差 物理意义 反映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情况 反映电路中电场力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情况 定义式 E=W/q W为电源的非静电力把正电荷从电源内由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 U=W/q W为电场力把正电荷从电源外部由正极移到负极所做的功 量度式 E=IR+Ir=U外+U内 U=IR 测量 动用欧姆定律间接测量 用伏特表测量 决定因素 与电源的性质有关 与电源、电路中的用电器有关 特殊情况 当电源断开时路端电压值=电源的电动势 (I = 0) 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对于给定电源:一般认为E,r不变,但电池用久后,E略变小,r明显增大。) (1)内、外电路 ①内电路:电源两极(不含两极)以内,如电池内的溶液、发电机的线圈等.内电路的电阻叫做内电阻r.内电路分得的电压称为内电压, ②外电路:电源两极间包括用电器和导线等,外电路的电阻叫做外电阻R,外电路分得的电压称为外电压(在电闭合电路中两源两极的电压是外电压) (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 ①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即I=E/(R+r) 研究闭合电路,主要物理量有E、r、R、I、U,前两个是常量,后三个是变量。 ②表达形式: ③讨论:1外电路断开时(I=0),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即U=E);而这时用电压表测量时,其读数略小于电动势(有微弱电流) 2外电路短路时(R=0,U=0) 电流最大 I短=E/r (一般不允许这种情况,会把电源烧坏) (3)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①路端电压:外电路的电势降落,也就是外电路两端的电压.U=E-Ir, 路端电压随着电路中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情况:R↓→I↑→U↓,反之亦然。 ②电源的外特性曲线——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图象:(U一I关系图线) 图象的函数表达:U=E-Ir 当外电路断路时 (即R→∞,I=0),纵轴上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E(E=U端); 当外电路短路时(R=0,U=0),横坐标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短路电流I短=E/r; 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电阻. 某点纵坐标和横坐标值的乘积为电源的输出功率,在图中的那块矩形的“面积”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 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该状态时外电阻的大小;当U=E/2(即R=r)时,P出最大。η=50% 注意:坐标原点是否都从零开始:若纵坐标上的取值不从零开始取,则该截距不表示短路电流。 (4).闭合电路的输出功率 ①电源的总功率:P总=IE=IU外十IU内= IU+I2r,(闭合电路中内、外电路的电流相等,所以由E=U外+U内) ②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P=UI;当I↑时U↓,当I↓时U↑,表明UI有极值存大。 当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③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电阻的关系: (等效于如图所示的电路) 当R=r时(I=E/2r), 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 结论:当外电路的电阻等于电源的内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要使电路中某电阻R的功率最大;条件R=电路中其余部分的总电阻 例:电阻R的功率最大条件是:R= R0+r 输出功率随外电阻R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I.对应于电源的非最大输出功率P可以有两个不同的外电阻Rl和R2,不难证明. II.当Rr时,若R增大,则P出减小. ④电源内阻上的热功率:P内=U内I=I2r。 ⑤电源的供电效率 当电源的输出功率达最大时,η=50%。 (5)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⑴联系:它们都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线; ⑵区别:它们存在的前提不同,遵循的物理规律不同,反映的物理意义不同; ①电源的外特性曲线: 在电源的电动势用内阻r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外电路的电阻R使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 遵循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E-Ir, 图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电动势E,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内阻r。 ②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在给定导体(电阻R)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而得到的电流I随电压U变化的图线; U o I E U0 M(I0,U0) β α b a N I0 Im 遵循(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图线斜率的倒数值表示导体的电阻R。 右图中a为电源的U-I图象;b为外电阻的U-I图象;两者的交点坐标表示该电阻接入电路时电路的总电流和路端电压;该点和原点之间的矩形的面积表示输出功率;a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内阻大小; b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外电阻的大小;当两个斜率相等时(即内、外电阻相等时图中矩形面积最大,即输出功率最大(可以看出当时路端电压是电动势的一半,电流是最大电流的一半)。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导体中的电流随随导体两端电压变化图线,叫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区分三种图线: 电源的外特性曲线——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图象:(U一I关系图线) 输出功率随外电阻R变化的图线 规律方法 1、电路结构分析 电路的基本结构是串联和并联,分析混联电路常用的方法是: 节点法:把电势相等的点,看做同一点. 回路法:按电流的路径找出几条回路,再根据串联关系画出等效电路图,从而明确其电路结构 其普遍规律是:①凡用导线直接连接的各点的电势必相等(包括用不计电阻的电流表连接的点)。 ②在外电路,沿着电流方向电势降低。 ③凡接在同样两个等势点上的电器为并联关系。 ④不加声明的情况下,不考虑电表对电路的影响。 2、电表的改装: 电流计改装成各种表,关健在于原理 (1)灵敏电流表(也叫灵敏电流计):符号为G,用来测量微弱电流,电压的有无和方向.其主要参数有三个: 首先要知:微安表的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 满偏电流Ig即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也叫灵敏电流表的电流量程. 满偏电压Ug灵敏电流表通过满偏电流时加在表两端的电压. 以上三个参数的关系Ug= Ig Rg.其中Ig和Ug均很小,所以只能用来测量微弱的电流或电压. 采用半偏法先测出表的内阻;最后要对改装表进行较对。 (2) 半值分流法(也叫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