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9章 环境保护 .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56200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9章 环境保护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9章 环境保护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9章 环境保护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9章 环境保护 .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标准考法指南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

2、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根据有关材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5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1.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热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2以著名污染事件或典型污染问题为载体,考查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3以贴近现实生活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各种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措施。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某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地理实

3、践力: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问题的防治出谋献策。3人地协调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树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 1水污染及其防治(1)水污染类型及成因类型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污染过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来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

4、,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2)水污染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植物、鱼类等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重金属污染会使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积累、传播,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海洋石油污染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生物;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3)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止石油泄漏。2大气污染及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类型成因危害酸雨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

5、气体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温室效应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可吸入颗粒物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产生烟尘,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人体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3固

6、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处理方法优势缺点填埋法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低,可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堆肥法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焚烧法(热处理)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原则

7、a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b.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c.自然地理条件不会造成污染物飘浮、扩散;d.填埋场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数量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4土壤污染及防治(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宣传和教

8、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2019全国卷)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解题流程信息提取19世纪中期,芝加哥直接排污,污染了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图中示意运河及水系的位置关系解答目标抓住“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的变化,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对注入密歇根湖的伊利诺伊河以及五大湖水系的水生环境的影响作答综合判断由信息、可知,修建的人工运河

9、和清淤工程,使城市污水流向了伊利诺伊河,因而会减少流入密歇根湖的污水;但流入伊利诺伊河的污水在增加河流水量的同时,也加大了河流的污染;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渗漏会导致周边地区及下游的污染;同时密西西比河与密歇根湖的连通,会引起河流与湖泊中生物的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尝试解答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1环境污染原因的分析方法(

10、1)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农业、生活污染;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产生赤潮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更容易发生赤潮。(2)同一类型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酸雨对长江南北的危害程度不同为例进行比较:地区危害形成原因长江以南大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酸性,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长江以北水降水少

11、,不利于酸雨的形成;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2.环境污染整治类试题的思维建模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出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分析,还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命题视角一分析污染景观图,考查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阅读下面四幅景观图,完成(1)(3)题。(1)四种大气污染现象中,污染源是天然污染源的是()ABCD(2)为减少图片所示现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广泛利用煤炭资源采用消烟除尘技术家庭尽量使用小蜂窝煤炉具A B C D(

12、3)为减轻图片所示硫氧化物的排放量,脱硫效率较低的方法是()A吸附法 B碱液吸收法C氨吸收法 D石灰吸收法(1)B(2)C(3)A第(1)题,图片描述的景观依次是工厂废气、火山喷发、汽车尾气和酸雨;火山喷发是自然现象,是大气的天然污染源。第(2)题,酸雨的污染物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广泛利用煤炭资源将增加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小蜂窝煤炉具的燃烧率很低,没有尾气回收,硫氧化物的排放量更大。第(3)题,碱液吸收法、氨吸收法和石灰吸收法等湿法脱硫的效率较高;吸附法属于干法脱硫,效率较低。命题视角二分析城市垃圾堆积现象,考查城市垃圾的危害与治理2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

13、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常称为垃圾。垃圾泛滥成为一种环境污染源,是近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结果。据此完成(1)(3)题。(1)导致城市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的原因有()商品种类增多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不良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的发生发达国家的转移ABC D(2)城市垃圾已演化为社会公害,其原因是()造成生态破坏占地塞河、污染水质破坏生物多样性污染大气,污染土壤传染疾病,损害健康A BC D(3)从源头入手,解决城市垃圾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不使用不可分解的饭盒B使用清洁能源,用天然气代替煤炭C实行净菜进城D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1)A(2)B(3)D第(1)题,发达

14、国家的垃圾转移与城市垃圾的增量排放无关。第(2)题,城市垃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上,对生态破坏的影响相对较小,属于生态破坏。“社会公害”也主要指环境污染。第(3)题,包装考究的商品,既浪费资源,又会产生大量垃圾,故不利于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命题视角三分析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特点,考查环境污染的成因3(2019海南高考)近年来,随着攀登珠穆朗玛峰人数增多,产生的废弃物增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人关注。我国登山管理部门相继提出控制登山人数、成立高山环保基金会、制定登山管理办法等措施,以减少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的不利影响。分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解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

15、增多易引发废弃物污染及生态退化等环境问题,这和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其他地方可以分解的废弃物,在这里却难以分解,废弃物增多在这里更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这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在这里破坏了生态之后,生态环境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答案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高,废弃物难以分解,清理废弃物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易退化,难恢复。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特别提醒 不同区域森林的生态功能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域其生态功能的表现不同,森林破

16、坏引起的危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我国西北地区森林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森林破坏易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环境问题;长江中上游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森林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调节径流的作用减弱,河流径流量变化大,易加剧中下游的洪涝灾害等。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草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等。人为原因: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3)保护草地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我国保护牧场的

17、措施: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4物种灭绝及保护(1)灭绝的原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2)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障遗传资源。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2019全国卷)韩

18、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解题流程信息提取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说明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

19、;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解答目标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只要分析“清溪川复原工程”的每项工程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作用即可综合判断信息是针对信息当地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可以恢复当地水生态环境;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拆除高架道路,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尝试答案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1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方

20、法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环境变迁的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其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具体可从以下思路展开:(1)自然原因分析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原因(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分析人口增长。农业结构与生产方式。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与政策导向。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生态问题主

21、要分布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森林火灾等乱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沉积物充满湖沼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人口稠密,过

22、度开垦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过度放牧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命题视角一分析人类生产活动,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1下图为某网络游戏中的一个画面,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画面中的情景如果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当地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降水增加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 D沙尘暴(2)该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有()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造成土地沙漠化A BC D(1)C(2)D第(1)题,画面中大量树木被砍伐,土地裸露,易引发水土流失。第(2)题,“江南地区”是题眼,土地沙漠化主要是西北内陆地区草场

23、退化的结果。2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全国处于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就有4 0005 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据此回答(1)(2)题。(1)下列不属于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是()A草地过度放牧 B高强度捕猎C外来物种入侵 D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肥(2)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

24、的(1)D(2)B第(1)题,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肥会增加土壤肥力,不会对土壤造成破坏,所以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第(2)题,从题干中可以看出,野生水稻基因的存在使我们在利用资源时的可选择性增加,相当于多储存了一种资源。3(2018全国卷)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

25、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解析第(1)题,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主要是分析芦苇对白洋淀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如吸收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净化水体;为鸟类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第(2)题,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结合上一问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从管护和收割两个角度作答。答案(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

26、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命题视角二评价人类治理措施,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4(2017全国卷)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解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结构、植被丰富程度、地下根系和植被多样性等方面回答。答

27、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灌溉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量有限;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2)解决措施开源跨流域调水;修水库蓄水;人工增雨;淡化海水;合理利用地下水节流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实行污水资源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2.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

28、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治理措施现状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人口增加,加剧了耕地资源的短缺非农业用地面积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措施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依照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提高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可以利用荒地,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不得占用好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措施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止土地退化(2)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土地退化的概念土地资源质量的

29、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表现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主要原因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农牧业措施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3.能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危害对土地造成的

30、直接破坏露天采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地下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陷、下沉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煤炭: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环境,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石油: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洋环境退化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排出大量洗煤水,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石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利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3)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适度开

31、发,均衡生产。节约使用,提高效率。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信息提取信息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进入长江干流、支流及通江湖泊繁殖信息长江刀鱼是美味佳肴,但现在严重衰竭解答目标分析衰竭原因,应回答三个要点过度捕捞,水体污染,湿地减少分析保护措施,应综合原因进行针对性归纳,合理即可,应至少答出四个要点综合判断由信息可

32、知长江刀鱼的繁殖需要湖泊湿地,湿地缩小、水体污染均会影响其繁殖,结合信息可知作为一种美味佳肴,过度捕捞会导致资源枯竭尝试解答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答案合理均可)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1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资源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生物资源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水资源过度抽取地下水,

33、不合理的灌溉等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矿产资源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2.分析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措施的方法命题视角一聚焦能源资源开发,考查我国能源问题及其对策1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俗称“瓦斯”。我国埋深2 000米的浅层煤层气资源量为36.81万亿立方米,位列世界前三。2016年全国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576.12亿立方米,利用率仅42%。据此回答(1)(3)题。煤层气及其他油气示意图(1)图中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A

34、其燃烧值更高B开采难度更大C储存于向斜部位 D不可用常规管道运输(2)大规模开采,提高煤层气利用率将带来的影响是()A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B导致地面沉降C使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D减轻大气温室效应强度(3)煤层气作为我国“十三五”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这将会()A使能源消费重心向西北转移B增加我国能源储备与安全C使能源生产重心向东南转移D减少我国天然气进口量(1)B(2)D(3)B第(1)题,煤层气埋藏深,会加大开采的难度,B项正确;图中无断裂构造,煤层气集聚在背斜部位,可用常规管道运输。第(2)题,大规模开采,提高煤层气利用率,可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相比较石油的使用来说,排

35、放的二氧化碳量要少,所以D正确。大规模开采,提高煤层气利用率主要是在地表以下的生产活动,不会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A错误;煤层气分布分散,开采不会造成地面沉降,B错误;只要合理开发煤层气,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C错误。第(3)题,煤层气主要存在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所以能源生产重心不会向东南转移而是在北方,同样能源消费中心还是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A、C错误;煤层气作为我国“十三五”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这将会增加我国能源储备与安全,所以B正确;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并不会减少我国天然气的进口量,D错误。2下图是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统计图,读图完成(1)(

36、2)题。(1)字母M表示()A净出口量B净进口量C净储备量 D净增产量(2)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限制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C降低油价以刺激石油消费 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1)B(2)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为消费量与生产量之差,因而为净进口量。第(2)题,要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中D项为节流措施,其他三项均不合理。命题视角二聚焦某类资源问题,考查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3(2019全国卷)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

37、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解析由材料可知,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灌溉水含盐量高以及化肥的过量使用。灌溉水含盐量高引起的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或者利用雨水淋溶(洗);过度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将大棚内的土壤用其他的土壤置换客土置换也是解决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之一。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4(2019珠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有“工

38、业维生素”之称。下图为江西赣州稀土开采和利用状况。分析稀土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为稀土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措施。解析稀土开采的利用率仅为10%,说明其开采利用率较低,应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每开采1吨稀土金属会排出大量有毒气体,说明污染严重,应对毒气回收利用;稀土开采时山林面积被破坏,应恢复植被;开矿时产生的大量废渣会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应加大治理。答案问题:开采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采空,使地面塌陷下沉;大量矿渣占用土地,污染水土。措施: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合理的开采规模;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加大废弃矿山的复垦,恢复植被。(答对3点即可) 大题规范解答(十

39、一)| 环境问题类命题视角设问特点分析某地某环境问题的成因、表现与危害常用“分析”“判断”“指出”“说明”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图文材料判断环境问题的类型,指明设问方向及内容分析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2018全国卷)“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解图流程

40、尝试解答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角度一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表现及危害的思维流程如下:角度二分析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的思维流程如下:1答题术语归纳思考方向答题术语自然原因洪水,干旱,火山喷发灾害频发,如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疾病流行,如地方性碘缺乏症、克山病、氟骨症等;环境变迁,如太阳活动异常、气候变暖等人

41、为原因人口,资源,发展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植被破坏严重;工业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排放量大解决措施减少(禁止),综合利用,管理减少或禁止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率,用清洁能源替代矿物能源及污染物净化综合利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立法管理等2.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

42、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都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重对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等。(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意(1)在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对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

43、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的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

44、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2019广西重点高中模拟)“地球癌症”是指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等现象。下图是广西西部和北部“地球癌症”分布图。分析图示“地球癌症”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解析广西地区是我国石灰岩的重要分布地区,山高坡陡,土层发育较薄,加上夏季降水较多且多暴雨,使成土土壤很难保存,土地石漠化严重;针对此问题,采取的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加强立法,完善对土地石漠化的动态监测与预防等。答案原因:石灰岩的抗风蚀能力弱,成土过程缓慢;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存;特殊的岩溶地貌加剧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夏季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冲刷能力强。措施:植树造林;加强立法,严格保护环境;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