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3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55024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3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3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3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3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doc(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3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 (2) (3)水对城市的意义及影响意义(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2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1)特点:冷暖干湿相互交替。(2)阶段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海平面上升(2)导致自然灾害增加北半球中高纬度热带气旋的强度、频率会增加。(3)导致生态系统调整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使植物生产率有一定的提高。(4)威胁人类健康主要受害人口:热带、亚热带国

2、家低收入人口。原因三、寒潮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2.划定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 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 以下的就称为寒潮。(各地的寒潮标准不一样)3形成4危害和防治措施四、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1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整体呈现不平衡,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具体分析如下:指标特点原因水源补给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水循环活跃,降水量大,水源补给多径流总量大河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面积大,河流多,径流总量大;相反则径流总量小国家前六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人

3、均径流量大洋洲最多,欧洲最少径流总量一定,人口越少,人均径流量越大2.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成因及应对措施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其表现、成因及应对措施如下表所示: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对策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基本是夏季风从海洋上带过来的,因此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而冬春季节主要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很少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变径流的时间分配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影响我国的夏季风首先在东南沿海登陆,因此就地区而言,越靠近东南部的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就越明显,受影响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水资源也就越丰富通过跨流域调水的方式,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我国

4、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微点1我国不同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1)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地区及周围。(2)青藏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3)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4)北方平原地区:规模较大,呈团聚状、棋盘式,人口较多。(5)南方丘陵地区、山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微点2交通线路修建时,对不可避开的不利地形,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加以克服如过高山可修建隧道;横跨山谷可建桥;高原等生态环境脆弱区以桥代路,尽量减少对地表的破坏。微点3如何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1)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2)山地对交通

5、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少占耕地等。具体如下图所示:微点4全球气候变化不代表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指全球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微点5全球变暖,并非各地都升温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微点6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加上人类占用的土地限制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迁移,导致物种灭绝。(2)海水温度变化及某些洋流的潜在变化,导致鱼类聚集地变化,使某些渔场消失,某些渔场扩大。(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土地荒

6、漠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加重。微点7四角度识记全球变暖的措施(1)减少排放:改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2)增加吸收:植树造林,减少破坏。(3)调整应对:培育农作物良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防护堤坝。(4)政策干预:提倡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采取经济和政策手段。微点8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寒潮影响我国的范围很广,东部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西北部都在其影响范围内,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地区次之,再次为西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华南地区最少。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强冷空气难以爬升,一般不会受其影响。四川盆地、滇南谷地因地势低洼,周围有高大地形阻挡了冷空气,一般也不会受寒潮

7、影响。微点9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措施的答题方向(1)自然灾害分布分析角度答题方向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时间分配主要发生在季节;季节多发,季节较少(2)自然灾害成因分析角度答题方向自然原因地形复杂,地壳运动频繁;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久旱或持续性降水)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3)防御措施分析角度答题方向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建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微点10水

8、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解决措施自然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2018高考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图解思路】【尝试解答】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

9、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平原山区和高原表现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气候寒冷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原因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湿热的热带气候区,高原上较为凉爽典例我国城市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上海、北京、广州等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上2.图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般而言,河流上

10、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3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因此交通线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安全行驶,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如图,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公路(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公路(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如果交通线要

11、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行车安全。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段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超过3 0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 D丁处2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A左汊水速较快 B右汊径流量较大C右汊水深较深 D左汊有

12、江豚栖息解析:第1题,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丙处,位于河汊凹岸,且在两个河汊交汇处,船流量大,C对。甲处河道较平直,不是主航道,且是河豚栖息区,A错。根据10 m等深线可知,乙处河岸水浅,不适宜停靠,B错。丁处是凸岸,泥沙堆积多,河道浅,D错。第2题,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左汊有江豚栖息,D对;左汊水量增大,水速较快,是利于航运的条件,A错;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说明右汊径流量较小,B错;右汊分流量小,水深较浅,C错。答案:1.C2.D(2020济宁二中周测)读我国某地区乡村地区空间分布与海拔关系

13、图,回答34题。319952013年,该区域()A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也就是面积增大的区域B乡村聚落面积与个数分布均大致呈正态分布的空间集聚特征C乡村聚落面积最大的区域,聚落个数变化不明显D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聚落面积没有变化4对该区域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A民居屋顶多平顶B民居受地形影响较大,注重散热通风C聚落分布受地形影响不大,最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D最典型的民居是窑洞解析:第3题,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并不都是面积增大的区域,A错;聚落个数和聚落面积分别以某一海拔为中心点向两边大致呈正态分布,B对;乡村聚落面积最大区域在海拔200 m到300 m之间,该区域聚落个数变化明显,C错;

14、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在海拔350 m左右,聚落面积有明显变化,D错。第4题,从聚落分布的海拔来看,该区域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平顶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错;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民居受地形影响大,而且夏季高温,房屋需要通风散热,B对;四合院是北方典型民居,C错;窑洞是黄土高原区域的典型民居,D错。答案:3.B4.B(2020资阳模拟)读某城市略图,该市现在计划再修建甲、乙两条市外快速通道,结合地形和河流,完成56题。5该城市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B政治和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6交通线路的选择建设要注意成本,甲、乙两条线路的交通造价相比较()A乙线

15、路造价低,是由于用到了林地和滩地B甲线路造价高,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C乙线路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D甲线路造价高,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主要沿河流的谷地延伸,因而地形和河流的分布是影响城市布局的主要因素。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线路多次穿过河流与山脉,修建时工程难度大,因而造价高。答案:5.D6.C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8高考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

16、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D2.D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2全球变暖的影响(1)对农业的主要影响(2)对工业的影响(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5)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2020晋江四校模拟)下图示意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地区19602010年气候、冰川零平衡线(冰川零平衡线

17、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线,在零平衡线上,冰川的积累和消融达到平衡)和冰川面积变化。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19602010年气候变化与冰川变化之间的关系是()A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波动上升,冰川退缩B气温、降水量的变化与冰川面积变化呈正相关C降雪减少,冰川融化量增大D气温升高,冰川补给量增大2气候的变化可能对该地区绿洲农业产生的影响是()A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低温冻害减少B蒸发旺盛,冰雪融水减少C降水减少,灌溉用水减少D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和灌溉用水增多解析:第1题,图示该地区19602010年,气温、降水量波动上升;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波动上升,冰川面积减小,冰川退缩。故选A。第2题,该地气温整体上升

18、,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期延长;由图可知,该地近年来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冰雪融水和灌溉用水增多。故选D。答案:1.A2.D(2020深圳调研)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回答35题。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

19、4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A夏季、变冷 B夏季、变暖C冬季、变冷 D冬季、变暖5中纬度低空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解析:第3题,中纬度风带为西风带,两侧风带、气压带分别是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度的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明显,说明西风增强,或起阻挡作用的风力(极地东风)减弱。第4题,高空云是近地面大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而成的,其高度取决于大气上升的高度,夏季气温高而对流上升高度大,

20、故夏季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由“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可知其气候效应是使气候变暖。第5题,由“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可知,低空云向两极移动,会使高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但同时会使中低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因中低纬度太阳高度大于高纬度,则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增加,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答案:3.A4.B5.C寒潮(2018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

21、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西北。(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1寒潮的过与功寒潮给农业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好处,有“过”

22、也有“功”。(1)寒潮的“过”:寒潮引起的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2)寒潮的“功”2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成因时空分布危害防治途径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东部地区多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西南依次变弱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

23、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每年的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受影响最大房屋损坏等,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由于倒春寒影响,年初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回答12 题。1该地受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段是()A时段B时段C时段 D时段2为保护茶园在春季免受冻害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有()塑料薄膜覆盖 加强茶园的通风条件熏烟,增大湿度 滴灌、施肥A BC D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

24、出,时段在气温回暖过程中气温突然降低,出现“倒春寒”现象。第2题,薄膜覆盖与熏烟、增大湿度都可减轻冻害威胁。答案:1.C2.B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高考全国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回答13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 B秦皇岛C大连 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B2.A3.A1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1)资源性缺水

25、: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的现象,如京津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2)水质性缺水:指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共同难题。2关于水资源状况的几种分析方法(1)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水资源状况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二是人口总数。(3)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区域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越多,蒸发量越少,径流量

26、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图示如下:(4)水资源利用中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5)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开源和节流开源合理开发和抽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蓄水;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流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农业的灌溉效率(2020临沂一模)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 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 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12题。1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A河湖水 B雨水C地下水 D淡化海水

27、2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第1题,该岛年降水量约400 mm,总体降水量不大,且该地纬度和海陆位置决定降水主要是由西风带来的,而城市分布在背风坡,故城市降水更少;图示城市附近河流较短,则河湖水较少;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说明地下水资源丰富,则城市用水主要是地下水。第2题,由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该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补给到地下的水量也很少,则夏季城市用水最紧张。答案:1.C2.B(2020合肥模拟)安徽省山区水资源较多,但人口少、耕地少;淮北平原地区水资源少,而人口多、耕地多。省内大部分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中度、重度缺水,部分地区已达到极度缺水

28、。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读2011年安徽省总用水量组成图和2011年安徽省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统计表,完成35题。(单位:亿m3)流域分区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全省1 484.64544.17602.08淮河流域555.96139.01184.28其中:淮北地区281.9354.2095.47淮南地区274.0384.8188.81长江流域814.69340.55353.19其中:江北地区378.12131.70139.16江南地区436.57208.85214.03新安江流域113.9964.6164.613.材料表明()A安徽省水资源总量与区域年降水量呈正相关B安徽

29、省南部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大于北部C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最为缺乏D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少、北部多4安徽省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短缺B水资源消费结构不合理C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D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5安徽省水资源综合利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压缩工业生产规模B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提高水资源总量C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种植业比重解析:第3题,表格中显示,年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丰富,即水资源总量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由所学知识可知,安徽省南部水资源总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小于北部。新安江流域地处皖南山区,经济密

30、度和人口密度都较小,虽然水资源总量较少,但不缺乏。读表可知,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多于淮河流域,即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多、北部少。第4题,安徽省水资源总量较多,但区域分布不均衡。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安徽省水资源消费结构较合理。材料显示,安徽省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的情况。第5题,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55.1%,居第一位。因此,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安徽省水资源的综合利用,C项表述正确。安徽省平原面积所占比重大,适宜发展耕作业,D项表述不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发展现状。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危害,B项表述不符

31、合。答案:3.A4.C5.C一、选择题(2020合肥模拟)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12题。1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降水 D地形2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A BC 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河谷北侧地势相对较低,吊脚楼数量多,而南侧地势高,吊脚楼数量少,故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

32、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第2题,吊脚楼的修建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对;层层落落的分布,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对;底层架空是为了便于修建,而不是为了防涝,错;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对。答案:1.D2.B3(2020衡水中学模拟)读某半岛区域示意图,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主要是因为该处()A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C聚落人口稠密,为增加交通流量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解析:选D。在山区修路要尽量沿等高线修建,有些路段还可以通过修“之”字形线路来降低坡度。图中甲处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修建连

33、续弯曲线路,是为减缓公路的坡度,D对。(2020洛阳适应性测试)气候变化对我国集中供暖期长度及集中供暖南边界有很大影响。下图为1961年以来我国集中供暖期长度变化趋势等值线(正值表示集中供暖时间每十年增加的天数,负值表示集中供暖时间每十年减少的天数)和我国集中供暖南边界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 45题。4导致甲、乙两处集中供暖南边界移动距离明显不同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地势 B海陆分布C供暖技术 D市场需求5图示时段内,下列省区变暖趋势最明显的是()A河南 B吉林 C青海 D新疆解析:第4题,图示三条曲线在甲处移动距离明显要小于乙处,说明甲处气温变化要小于乙处。结合两地地形地势特征,可知甲位于高原

34、边缘、乙位于平原,则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第5题,图示青海集中供暖期长度等值线数值为负值,且绝对值最大,说明集中供暖时间每十年减少的天数最多,则变暖趋势最明显的是青海。答案:4.A5.C(2020定州中学模拟)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右图所示的低矮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该房屋墙壁上有很多预留的小孔。它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祖先生存智慧的结晶,更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据此完成67题。6石头厝的特点与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A石材建筑防台风B窗子小便于保温C墙壁多孔便于采光D屋顶缓防暴雨7下列地区的传统民居中,石头房屋相对较多的是(

35、)A黄土高原 B内蒙古草原C云贵高原 D三江平原解析:第6题,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岛屿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石材建筑比较坚固,可以防御台风,A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太阳光照充足,不需要加强保温和采光,故B、C错;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故D错。第7题,由材料“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下图所示的低矮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可以得出石头房屋主要取决于石头建材,四个地区只有云贵高原多石头建材,故选C。答案:6.A7.C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

36、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89题。8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9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的是绿水比例最大而非绿水量最大的流域。气候干燥的塔里木河(内流河)流域降水后蒸发(腾)水(即绿水)的比例远大于其他流域(外流河,径流量大、蓝水比例高),故选A。第9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区,水分蒸发旺盛,非生产性绿水很多;覆膜种植农作物,植物根系获得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植物蒸腾量,使生产

37、性绿水大量增加,故选C。答案:8.A9.C(2020天津一中高三模拟)2017年2月 2022 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读图,回答1011题。10此次寒潮()A源地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B西北地区降温的幅度大于南方C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D冷气团饱含水汽,北方降水多11寒潮过境后()A新疆北部山区融雪侵蚀严重B重庆市统计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C内蒙古高原上河流出现春汛D广州市清理结冰路面,保证交通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四个城市在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可知西北乌鲁木齐降温的幅度小于南方广州、重庆,暖气团饱含水汽,北方城市降水多

38、;根据四个城市位置可知此次寒潮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我国冬季寒潮源地位于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不是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第11题,寒潮过境后,新疆北部山区气温下降,不会出现融雪;重庆市受寒潮影响,农业受冻寒灾害影响大,需要统计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2月是冬季,内蒙古高原上河流不会出现春汛;广州市纬度较低,路面不会结冰。答案:10.C11.B二、非选择题12(2020日照一中月考)“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回答问题。(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39、并解释原因。(2)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和意义。(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解析:(1)聚落遗址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原因可从凸岸和凹岸部位流水的侵蚀或堆积作用分析。(2)村落沿河分布,原因可从生活取水、农业生产两个角度分析。(3)可从建设成本、线路选择、自然灾害等角度归纳。答案:(1)位于河流的凸岸处。由于水力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2)沿河谷分布。利于取水灌溉,河流沉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

40、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 4 。材料二可怕的全球变暖。(1)分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3)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4)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解析:(1)全球变暖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从图中

41、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3)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影响不同,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高纬度地区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而低纬度地区蒸发增加,干旱程度加重,农业减产。(4)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实施措施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答案:(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2)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3)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4)意义: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可采取的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