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4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54670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4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4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4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4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4讲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主要表现学生用书P3011(2018高考海南卷)“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答案: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2.

2、(2017高考全国卷)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解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从本质上讲,

3、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其形成与自然资源的利用、追求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2环境问题的特点特点表现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而且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

4、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列表分析如下:环境问题主要原因严重后果解决措施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出现变暖的趋势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引起两极地区及陆地上的冰川消融,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臭氧层遭到破坏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从而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一些生物灭绝;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

5、等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酸雨蔓延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所致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建筑物遭到腐蚀,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森林锐减人为的乱砍滥伐、森林火灾、酸雨污染等,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水体污染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大量污水,污染陆地水体和海洋缺乏安全的饮用水,饮用受污染的水或缺

6、水而导致疾病甚至死亡;海洋污染使鱼虾和其他海洋生物减少,“赤潮”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强对污水的净化处理;防止石油泄漏等,加强海洋环境管理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保护森林,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禁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工业垃圾及有毒废弃物从发达国家

7、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占用土地,污染大气,滋生蚊蝇、病菌,传播疾病,污染农田和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加强管理,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减少(消亡)等;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1(2020佛山模拟)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在近岸海湾发展浅海网箱养殖已有20多年历史。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海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

8、重。为解决污染问题,近年来该市积极在外海水域推行更接近于自然的深海网箱养殖。下图为深海网箱养殖景观图和网箱示意图。与浅海养殖相比,深海养殖减少了养殖区海水的污染,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试分析其原因。解析:该题从环境和经济两方面入手寻找深海养殖的优势。经济效益角度:深海地区空间大,受人类影响小,水质好,水产品质量高;环境污染角度:因空间大,受洋流、风浪作用影响,水流速度快,污染物质可以很快扩散。答案:深海网箱养殖位于外海水域,空间大,水量多,海水自净能力较强(环境容量大);外海受到风浪和洋流影响,水体流动性较好,利于污染物的分散,降低污染浓度,减少了养殖区海水的污染;深海水域的水质好,养殖的水

9、产品的品质好,可获得更高的价格。2奥基乔比湖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其湖水仅通过卡图萨哈奇河注入墨西哥湾。为加强奥基乔比湖排水和防洪系统,政府先后开挖了迈阿密运河等工程(如图所示),却导致了沼泽减少,流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分析开挖运河排水等防洪系统工程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解析: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雨季洪涝频次、沼泽湿地水源来源及变化、动植物数量、海水入侵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迈阿密运河等工程增强了奥基乔比湖水系排洪系统,从而减少了雨季洪涝现象;同时,也使沼泽和湿地失去水源。沼泽减少,湿地退化,导致沼泽区动植物大幅减少,并引起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进而引起奥基乔比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环境管理

10、与全球行动学生用书P3031(高考全国卷)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解析: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11、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2(

12、高考全国卷)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解析: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要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分析。生活方面:危害人体健康;生产方面:污染土壤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治理难度方面:一般更新速度快的水体,治理见效快,而泉水属于地下水,更新速度慢,人类施加的治理措施见效慢,效果差。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原因:泉

13、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1环境管理目的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核心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类型按范围划分区域环境管理、资源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按职能和性质划分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续表对象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的环境行为企业生产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环境技术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等2.当前全球环境管理与国际行动(1)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

14、共同影响的结果。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酸雨区的扩展、海洋污染等。(2)我国的环境管理主要原则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3公众参与(1)民间环保组织的优势及作用(2)个人环境道德修养1蚂蚁森林是支付宝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应用。用户在支付宝上完成相应操作,即可获得“绿色能量”,收集“绿色能量”到一定数额以后可以种下一棵虚拟的树。用户每种下一棵虚拟的树,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将会在我国一些

15、地区种下一棵真实的树。目前蚂蚁森林与阿拉善SEE基金会合作,已经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沙漠地带种下了超过100万株梭梭(如图)。(1)结合材料列举两条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措施。(2)说明阿拉善左旗森林的主要环境效益。解析:(1)参与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协助环境政策执行,监督企业的行为;绿色消费。(2)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促进水循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昼夜温差;增加地表粗糙度,防风固沙;减轻沙尘暴等气象灾害,降低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答案:(1)参与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协助环境政策执行,监督企业的行为;积极参与绿色消费。(2)涵养水源,促进水循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昼夜温差;增加地表粗糙度,防风固沙;减轻沙

16、尘暴等气象灾害,降低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2. 稀土素有“新材料之母”的美誉。该矿系矿体覆盖浅,稀土元素呈离子状态吸附在高岭土等黏土矿物上;不溶于水或乙醇,在强电解质(如NaCl,NH4Cl等)溶液中能发生离子交换并进入溶液。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江西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开采离子型稀土矿。生产主要采用堆浸和原地浸矿技术生产。矿床成面状分布,采矿时要剥离表层土壤。请说明江西省稀土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及对策。解析:采矿时需要剥离表土,会导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进而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堆浸和原地浸矿生产会产生水污染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可以从生产技术的改进、提高稀土矿的利用率进而达

17、到减少对稀土矿的需求量、立法、监督、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答案:危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浸矿产生大量富含硫氨和重金属的污染物,污染水源和土壤;堆放尾矿和表土剥离物占用土地;等等。对策: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率高的新工艺;发展新技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尾矿资源和稀土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提高稀土资源采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学生用书P430(单独成册)非选择题1.(2020襄阳调研)我国正在以前所

18、未有的速度进行城市化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但在一些城区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拆迁场所的砖头、石块、瓦砾、木材、瓦片形成渣土堆,大风一刮,尘土飞扬;地面、路面破损,有的地下水设施被破坏,渗水形成污流;场地毫无遮挡,白色垃圾、生活垃圾及塑料袋等垃圾遮地,气味难闻针对拆迁工地出现的问题,试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解析:整改措施可以从管理措施、工程措施、预防措施等方面分析。答案:建立健全拆迁条例,从源头治理,有序进行拆迁;场地四周建立临时围栏,工地封闭施工;建筑垃圾、渣土应及时清运;临时堆放的垃圾、渣土和裸露土地应全面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实施喷雾降尘等措施;拆迁过程中防止对水、电、气等设施损毁等。21979年至

19、2013年,我国化肥用量由1 086万吨增加到5 912万吨。目前,我国农作物的亩(1亩666.7平方米)均化肥用量为21.9千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千克),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提出了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1)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分析我国亩均化肥使用量过高的原因。(2)简述针对这种现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1)我国亩均化肥用量过高的原因主要从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压力大以及耕地资源的特点等方面分析。(2)结合上题,主要从政策扶持,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业技术,科学施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分析。答案:(1)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压

20、力大;中低产田多,土壤肥力低。(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技术,科学施肥,提高使用效率(精准施肥,改进施肥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管。3下图为汉江上游水体的各项氮污染指标在连续三个年度内的差异及变化趋势。指出汉江上游水体近几年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危害。解析:由图示可直观看出水体的变化趋势。图示水体中氮元素超标危害表现在对水体生态环境、水质及生物健康的影响等。答案:变化趋势:NO和TN的浓度三年内变化一致,在20142015年上升幅度较大,20152016年下降较多,但高于20132014年的整体水平;NH浓度在20142015年下降较多,20152016

21、年上升较多。危害:水体中氮元素超标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扰乱水体正常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有害藻类大面积爆发及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氮元素浓度过高也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某些藻类会分泌且释放有毒物质,含有毒物质的水被人或牲畜饮用极易引起人畜疾病;等等。4(2020临沂一模)如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图示重金属浓度由高速公路向两侧递减;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大于西侧。可推测重金属来自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沿线重金属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另外从风向频率图可看出,该地盛行偏西风,则东侧浓度较大可能是尾气中重金属被

22、风吹到公路东侧较多的缘故。答案:特点:距离公路越远,土壤重金属含量越低;公路东侧含量高于西侧。原因: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5(2020东北三省四市一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下图为上海12月份PM2.5平均每小时质量浓度日变化情况图及上海12月份PM2.5来源示意图。简述上海PM2.5日变化特点及最大峰值出现的原因。解析:变化特点从变化幅度和极值两方面进行描述。出现最大峰值的原因需结合PM2.5产生的原因作答。答案:特点:一天中PM2.5浓度变化较大;9:00左右达到峰值。原因:9:00左右达到最大峰值,此时正值上班高峰,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大;冬季早晨地面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随着地面的温度升高,逆温消失,污染物逐渐扩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