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地区为例》教案(2课时)(人教出版必修3).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52471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地区为例》教案(2课时)(人教出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地区为例》教案(2课时)(人教出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地区为例》教案(2课时)(人教出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地区为例》教案(2课时)(人教出版必修3).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 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能源

2、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2)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特点: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有限的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2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3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更突出(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2)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二、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山西省已

3、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图31)。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除煤炭资源外,煤田的煤层中还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一种清洁燃料,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13。(2)市场广阔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如:

4、2002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随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扩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思考1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点拨: 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点拨: 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为山西省煤炭的销售提供了广阔市场等方面思考。(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

5、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挑战之一:人均资源量少。挑战之二:人均能源消费量低。挑战之三:单位产值的能耗高。挑战之四: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大量的煤炭开发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挑战之五:能源安全受到威胁。能源安全是指保障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可靠和合理的供应。三、能源基地建设1目的:充分发挥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2措施: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

6、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图34)。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图35)。活动1根据下面的资料展开讨论:对于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1)从价格来看,2002年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如果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时测算,那么1吨煤可发电2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 (2)从环境效益来看,向外输电,会改善能源消费地区的环境,但燃煤发电会造成当地大气环境的污染。(3)从运

7、输成本来看,输电的成本较低,而输煤需要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煤炭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损耗,运输成本较高。(4)山西省是缺水省份,而燃煤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点拨:课文的资料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说明或数据。(1)出口1吨煤的价格为160元,而1吨煤发出的电可值600多元;(2)输出煤会减轻本地环境污染,而造成使用地的环境污染;输出电会增加本地的环境污染,每一种方式对生产地和使用地会产生不同的影响;(3)从输出成本来看,输电成本低,而输煤成本高;(4)山西缺水,燃煤发电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其实,除以上外还可罗列一些资料数据,但就是以上几点,也足以让人感到世间事物的复杂性。输煤好

8、,还是输电好?不是简单地否定一种和否定另一种,它们是各有利弊的,正因为如此,这两种方式一直并存。2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山西省煤炭的市场将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山西省应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资料1:2002年,我国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建成后每年将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市及沿线的河南、安徽两省供气120亿立方米,初步估算可代替原煤4000万一5000万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费地,也是晋煤消费量较大的地区。预计山西省将可能失去2500万吨的市场。资料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滇黔两省与广东省签订了“西电东送”协议,预计到2005年,滇黔两

9、省将向广东输送5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此外,黄河上游水电的梯级开发和四川电力开发将进一步加大“西电东送”的力度,再加上三峡电站逐步并网发电,这将使山西煤炭在东部地区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资料3:我国规划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将达到4 300万吨标准煤,每年替代6000万吨煤炭。“十五”期间,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的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和岭澳、田湾4个核电项目将建成投产,并加快西部公伯峡、龙滩、小湾、洪家渡、三板溪等大型水电站建设。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国过分倚重煤炭的能源结构必将发生重大变化。资料4: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条件不断下降,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加之技术和设备

10、更新缓慢,与相邻省区近年来开发的大型露天煤矿相比,山西省的煤炭开采不具优势。点拨:资料揭示的内容有:(1)“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2)“西电东送” 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分额进一步减少;(3)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减弱;(4)山西煤的开采因种种原因不具优势。以上资料的引申信息有:山西煤炭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不预先采取预防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将不可能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十分单一,这种以出售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首先对运输形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更为严重的

11、是,如果国内能源市场需求减弱,将对山西以煤为主的经济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山西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煤的综合利用程度和增加附加价值。板书设计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二、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2)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三、能源基地建设1目的:2措施:扩大煤炭开采量

1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第二课时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这种经济结构不仅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2)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图37),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思考1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点拨: 煤一电一铝:依赖煤炭和铝矿;煤一焦一化:依赖煤炭;煤一铁一钢:

13、依赖煤炭和铁矿2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点拨: 由原来输出煤炭,现在输出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等;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A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B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图38),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C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1缺水的山西省不适应能源重化工业发展需要,尤其以晋北地区(大同一带)和晋中地区(太原一带)突出。2万家寨引水工程是山西省为了保证能

14、源重化工业的顺利发展建设的最大引水工程。3它由万家寨水利枢纽(图39)、引水总干线、南北干线和连接段组成。4该工程的建设大大缓解了太原、大同、朔州三个中心城市严重缺水的局面。活动根据下面的图文材料,分析以下问题。能源资源的蕴藏状况、与其他矿产资源的组合状况、区位条件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都决定着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内蒙古东部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由伊敏、霍林河、元宝山等煤田组成(图3。10),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全国褐煤总量的76,是全国褐煤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褐煤:煤化程度较浅的煤,热值较烟煤为低,除作为气化,低温干馏及其他化学加工的原料外,也可以直接用

15、作燃料、吸附剂等。)1从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看,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有何异同?点拨:从煤炭的蕴藏量和品种看,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矿种齐全、媒质优良、埋藏浅;内蒙古东部煤炭处在我国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占全国的1/10、矿种单一、煤质中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埋藏浅。从开采条件看,两地都较优越,适宜露天开采和大规模开采。2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交通条件。点拨: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有京包、石太等铁路通过,临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相距不远,煤、电输送都较近便。内蒙古东部紧靠能源有缺口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有滨洲线

16、、京通线、通霍线等铁路,临近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工业中心,运输煤炭也较近便。3内蒙古东部地区还有哪些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对该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有何影响?点拨:内蒙古东部除煤炭资源外,还有部分石油、食盐、天然碱、铅锌矿、铬矿等,这些矿产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需要煤作燃料,有些和煤的副产品共同作为化工原料。这些矿产为内蒙古煤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资源条件。4读图311,从产业结构看,内蒙古东部地 区如何确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点拨:从图3.11可以看出:内蒙古和山西第三产业的比重差异很小,内蒙古的第一产业(主要是畜牧业)大于山西(主要是种植业),而山西的经济支柱是第二产业,占全部产业结构的5

17、0%。所以内蒙古也应改变其将煤作为燃料输出的单一经济模式,充分利用褐煤的特点,形成煤发电有色金属输出有色金属制品;煤气化、液化输出煤气、液化气;煤化工原料肥料、吸附剂等等多条产业链。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努力增加煤炭的附加值。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的背景:(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1)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露天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建设、矿区道路的铺设等,都需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2)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

18、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和废物利用技术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2)调整产业结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采取的具体措施: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例如,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产品发展;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发展;化学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建材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

19、重化工业的比重。(3)“三废”的治理 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A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对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了对大气的污染;B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图312)。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山西安太堡煤矿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是: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原煤回采率达到95以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采矿、运输、排弃、复垦一条龙的路子;积极开展“三废”的综合

20、利用,基本上做到了全矿废水不外排,煤矸石的利用率达100;加强矿区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美化矿区环境。活动山西省总结出了许多重点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即围绕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和主要交通线建设区,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图313)。1说一说图中各种工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点拨:参考图3.13图中各工程及措施的作用:(1)隔离护坝:主要作用是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流入采掘区。(2)排水沟:主要作用是引开可能进入采掘区的雨水或其他水源。(3)公路紧靠采掘区,方便运输车辆就近从工地上公路。(4)

21、“固沙草方格”,即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花棒、籽蒿、拧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5)灌木、乔木:在草方格的后面是灌木。这是在草本植物成活的基础上栽种的,灌木比较矮小,需水量较少,容易成活;灌木成活以后再种植乔木。这个过程就像草、灌、乔组成三个梯队与流动作战,草本植物在草方格的保护下冲在最前面,灌木、乔木组成二、三梯队,三个梯队互相保护、互相支持,共同与流沙作战。(6)在复垦区的周围,同样种植了灌木和乔木,这是为了保护水土和防风。2对这个生态建设方案,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点拨:(1)从上游引水浇灌草、灌、乔木(2)引水浇灌复垦区(3)在河漫滩植树种草等。板书设计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单一。(2)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的背景:(1)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2)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3)“三废”的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