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ocx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52351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点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对应学生用书p1451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_亚热带_,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地形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_平坦开阔_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水源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_经济效益_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2)完整而便捷的_交通运输_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3)国家政策与法规等。对应学生用书p146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影响2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

2、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例题(2019江苏)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材料二图1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2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1)该村土地

3、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_。(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_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_(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_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_(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_。解析 (1)该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两方面去谈。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以及交通和村庄建设各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园地和林地用地占有29.8%,耕地占的比重和

4、他们基本持平,仅有29.9%,因此耕地相对较少。(2)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是在不同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松林和竹林可以有力减缓水土流失,在相对低或是较低的陡坡处。茶园有利于排水,靠近河流地区,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因此该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气候和水源。(3)由材料一可知,该村70%的人外出就业,大多数都为年轻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留存的人口36%以上为老年人,人口老龄化严重,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结构单一,总产值与收入具有下滑趋势,因此农业衰退、经济衰退。(4)根据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

5、可以积极拓展产业:该地松林、竹林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的木材加工产业,立体农业相对较典型,可以发展观光农业,农产品的销售,可以依靠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发展农村电商。考点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及分布对应学生用书p1461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农业生产地区_专门化_。2含义: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_农畜产品_,在全国范围内形成_专业生产_区。3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_经济效益_。4意义: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_劳动生产率_。

6、对应学生用书p147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能充分利用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并借助社会经济条件使农业生产取得最大效益。具体如下所示:2案例: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及形成条件农业带代号名称分布范围形成的条件乳畜带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纬度高,气候冷湿,无霜期短,生长期短,土壤较贫瘠,不适种植粮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靠近东北部工业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小麦带中部和北部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玉米带乳畜带以南,中部40N45N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棉花带东南部,35N以南热量充足,无霜期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春夏降水多,秋季晴朗干燥,

7、适宜棉花生长成熟水果和灌溉农业带太平洋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少雨,有利于糖分积累畜牧和灌溉农业带西部落基山和高原盆地干旱少雨;地广人稀;草场丰富,多天然牧场混合农业带乳畜带以南、棉花带以北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亚热带作物带墨西哥湾沿岸气候湿热,雨热同期图中的两处小麦带,北部为春小麦,中部为冬小麦。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影响其类型的原因主要是热量差异。热量高的地区,小麦能正常过冬,可种植冬小麦;纬度高、热量低的地区,只能种植春小麦。美国北部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南部纬度较低、温度高。例题美国生猪养殖实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8、1)美国生猪养殖场集中分布在甲带内,主要影响因素是(B)A自然环境 B饲料供应C交通条件 D市场需求(2)乙农业带为(C)A棉花带 B混合农业带C亚热带作物带 D水果和灌溉农业带解析 (1)甲带位于美国中部、40N附近,应为玉米带。玉米是饲养生猪的重要饲料,为就近获得饲料,美国生猪养殖场集中分布在甲带内,B正确。自然环境对生猪养殖场的分布影响不大,A错误;美国为发达国家,整体交通水平较高,因此,交通条件并不是其生猪养殖场集中分布在甲带的主要因素,C错误;甲带并不是美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因而生猪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D错误。(2)乙农业带位于30N附近、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

9、区,适合种植亚热带作物,C正确。棉花带位于30N以北的内陆区域,A错误;混合农业带位于甲带东南且紧邻甲带,B错误;水果和灌溉农业带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的南部,D错误。考点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应学生用书p1481背景:由于_过度垦荒_和破坏植被,引发“黑风暴”。2尝试(1)目的: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_生态环境_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2)方面:生态农业、_有机农业_、节水农业、_精确农业_、“处方”农业等。3政策法规:如_限耕政策_、休耕政策、_补贴政策_、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对应学生用书p1481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措施水资源缺乏发展节水农业

10、,推广滴灌、喷灌技术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土壤肥力下降休耕与轮作土壤侵蚀免耕粮食短缺基因工程2.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1)限耕政策: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2)休耕政策: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3)补贴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通过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保护面积,加大对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3免耕、休耕和轮作免耕是指播种前不单独进行土壤耕作,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长期不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免耕可减少耕作机械多次压实、破坏土壤结

11、构,降低了成本和能耗,有利于蓄水、保水,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等。休耕是为保护耕地,暂时不进行耕作的一种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轮作是指在一块田地上轮换栽种几种农作物,以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害,又叫轮栽、轮种、倒茬或调茬。上述三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使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水、风对土壤的侵蚀,保护了耕地,提高了土壤肥力,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4美国农业的发展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我国发展农业生产,也必须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大量农业新技术,采取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

12、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改善农业生

13、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例题(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_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

14、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_(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影响。_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_(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_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_(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_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

15、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_解析 (1)读图(注意图中县界线),宾川县总体地势较高,东北部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2000米以上,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平且面积狭小,再结合材料“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可推测宾川县的地形特征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耕地应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因此宾川县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山间盆地等地势低平处,由于高山面积广、河谷面积狭小,宾川县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小、数量少。(2)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本为温暖多

16、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山高谷深,深谷的两侧为高山,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当暖湿气流翻越高山后,气流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的下降,气温不断上升,同时气流下沉升温造成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使谷地气候变得又干又热;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扩散,导致谷内气温更高。(3)注意审题,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可以从热量、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等方面思考,而不需要分析其地形、土壤、市场等条件。宾川县纬度在26N左右(北部有高山阻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纬度低、全年气温高,生长期长,热量条件适宜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生长;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干热,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有

17、机质积累,水果品质高,竞争力强。(4)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果种植业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等吸引企业投资,促进水果加工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利用当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和引进培育优良品种,种植出更高品质的水果,形成品牌优势,提高当地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利用产品质量优势加强宣传,提高当地水果的知名度,进一步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在水果种植业的基础上,开展与水果种植相关的旅游项目,如吸引游客到果园里摘果、观光、休闲、度假等,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加居民收入;为了促进水果、水果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吸引更多游客,当地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和地区接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