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知识》课程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48810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基础知识》课程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摄影基础知识》课程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基础知识》课程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基础知识》课程教案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摄影基础教学目的: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摄影的技术技巧;了解和掌握在各种光线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曝光以及用相机内测光系统或用测光表来获取准确的曝光的方法;能够独立拍摄人物、风景摄影。教学重点:1、 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2、 景深的基本知识3、 影响主题的表达以及主体的各种的因素4、 摄影构图的基本知识5、 摄影的正确曝光教学难点:1、 景深在实际摄影运用2、 对摄影作品中主题的表达3、 摄影中曝光的方法序言人类的文明,从本质上看是科学技术的文明。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物质生活的发展,由此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都见过报纸上的新闻照片、

2、个人写真、外出游玩时的照片,这些照片无一例外的都是利用照相机所拍摄出来的,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画面简洁把我们的视线很好的引向主体。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相机已从体积庞大变的袖珍小巧;从简单机械到光电一体化;从价格昂贵到低廉普及 。质量越来越好,使用越来越方便。方便、环保、即拍即现的数码照相机已经成为了主流。那么影像的数码化变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于是DC(数码相机)快速的取代了传统的底片相机,我们的摄影习惯也跟着这一波新潮流开始有了大的改变。在摄影中,我们作为一个初学者,不但要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了解光圈的知识,它对我们拍摄出来画面的影像。更重要的是如何拍摄出来一张好

3、的摄影作品。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摄影基础。第一章 摄影概述内容要点: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了解摄影的分类和应用;了解摄影人物及其作品。第一节 概述摄影作为一种灵活的媒介,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首先给人的视觉带来的是生动的摹写。随后伴随着每一次的市场需求的转向和艺术风格及流派的变化发展。不管是从“绘画主义摄影”者罗宾逊;“自然主义摄影”者爱默生;或者布勒松的“决定性的瞬间”。开启闭合快门的那一瞬间究竟可以告诉人们什么?是决定性的瞬间?还是通过照片的真实性及细节唤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我们在书籍和杂志上看到的美妙照片或许已经成百上千张。或许你也像大多数的人那样向往着。“但愿我也能拍出那样的照片!”

4、然而只是观赏别人的照片实际上无助于你拍摄出好的作品。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你并不懂得该寻求什么。当你看到一幅美妙的照片时,就觉得他很美。然而你说不出它为什么美,你也说不出作者是如何把他创作出来的。也许书籍或者杂志会写明作者使用的是什么相机、什么镜头、甚至是什么光圈和快门速度。然而这些都是技术的细节,并不能帮助你拍摄出好的照片来。就像一个人知道达芬奇使用的什么颜料、画布和画笔,却画不像蒙娜丽莎那样的名画。这里面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需要知道应当追求什么。那么我们先来了解摄影的三个原则:(1)一幅好的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称为题材)。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

5、。主体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出来。(2)一幅好的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就是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3)一幅好的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摄影定义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 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摄影与光的关系密切。就人的视觉来说,没有光就没有一切。早在公元前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墨

6、子就在其著作墨经中中对光影现象作国论述。1822年法国印刷工人尼埃普斯将印刷用的沥青涂在金属板上,置于暗箱中,经过长时间的曝光,终于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餐桌。但是真正得以永久保存的照片,是他在1826年经过8个小时的曝光,所拍摄的鸽子棚。1829年法国科学家达盖尔开始与尼埃普斯合作,在尼埃普斯死后。1839年8月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它是通过光的作用在照相机中捕获影像的方法,同时也发现了一种能够记录影像的感光材料。这个时候方法异常的原始,需要在镀银的铜板上做长达半个小时的曝光,才能使用。并且预言:“摄影对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将会做出伟大的贡献。”直到19世纪70年代左右才出现了轻便小型的照相

7、机,由此快照产生了,改变了传统了照相手段,使得更多的观众可以欣赏优秀的影像资料。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人乔治伊斯蒙和他的伊斯蒙柯达公司通过批量产品把摄影带给了更多的人。20世纪20年代德国人借助他们在方面的高质量的和光学技术方面的专长。把照相机推向了批量生产的市场,那时已经可以得到徕卡和禄徕这样的高质量相机。日本人把电子技术带入摄影领域始于20世纪50年代。他们运用计算机设计出了优秀的镜头和光学系统,完善了使用35mm胶片的高质量相机。并设计出自动测光自动聚焦系统。摄影技术从诞生至今只有160年的历史,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就是短短的一瞬间。它带给人类的远远超出了“艺术与科学”的范畴。它通过独有的

8、光影魅力和令人震撼的记事手法给人难以忘记的历史。假如初级摄影的入门是ABC那么高级摄影就等于HBC(布勒松的缩写)。第二节 摄影的分类和应用1、摄影的观察方法摄影让人们注意到自己熟视无睹而忽略的一些变化,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是人类有机会观察物体的细微变化。将人类有限的视觉无限的延伸开来。如:通过以短的曝光时间记录非常短暂的事件,能使人们看清一只昆虫飞行时抖动翅膀的过程;能使一颗子弹射中苹果的穿透过程停留在胶片的片基上。而建筑设计师和现代绘画者以及设计师则利用照片的摹写功能激发创作与设计的灵感。2、摄影中的新闻和记实照相机作为工具可以运用的领域十分广泛,所拍摄的分类是依据拍摄意图、拍摄目的而定。但是

9、图片的拍摄应用分类不十分明确,往往互相渗透包含。但有一点是十分肯定,那就是在传播领域,这也许是摄影的传播特性决定的。摄影在新闻传播方面的首要作用是真实性,能够反映出摄影的纪实性。摄影的传播功能以及自身的传播特点在人类生活中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摄影作品能够记录一个时代,反映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工作的状态。3、商业摄影(时装、广告摄影)和艺术摄影(风光、肖像、建筑摄影)摄影初期拍摄的作品大多是静止的事物,如端坐的人或是即将拆迁的建筑。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高度感光胶片的出现,在许多场合都能够进行拍摄,这样就使得创作者的创意角度和拍摄空间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使得商业摄影迅速的发展。最明显的就是婚

10、纱摄影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行业,室内人像中的艺术照、系列照以及儿童摄影在现在的市场中正在或已经成为了新的宠儿。市场经济时代繁荣所引发的广告市场的热门,如时装、汽车、食品、化妆品等产品广告的宣传材料,越来越多的进入市场,冲击着消费者的视觉,“读图时代”正在进入人们的视线。摄影通过瞬间的捕捉,人自身的某些神态让人情不自禁。摄影总是能够拍摄到人的难以言说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第三节 摄影的应用1、摄影提供各类图谱摄影为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纵观各类图书、光盘装载的图片大多数为摄影纪录的资料。其中单独的个体的经历可以很精彩,而通过观看图片累计就会更为丰富。在今天我们不一定要身邻其镜,完

11、全可以通过图片来欣赏另一个世界。2、摄影与科研3、摄影与现代印刷现代的报社中先进的照相排版正逐步取代老老式的铅字铸造和繁重的人工排版,数字摄影系统出现以后,印刷也变得简单了起来,打印、校对、排版、印刷不再收到大量繁琐工艺的限制,在电脑的排版软件中一并完成,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出版时间缩短,并且还可以印刷彩色书籍和治疗。第四节 摄影任务作品简介前面我们说到了,摄影的出现只是短短的160余年的历史,但是其中却出现了大量的著名摄影家和他们的优秀作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1、尤素福卡什在美国出生的尤素福卡什是著名的室内肖像大师。主要代表的作品爱因斯坦(具体内容参见教材P20)2、赫伯瑞茨出生在

12、1952年的赫伯瑞茨。擅长利用自然光对人物面部进行独特的刻画。表现出强烈的美感。第二章 摄影成像原理内容要点:了解光的基本概念;了解透视与针孔成像;掌握光线与胶片的知识;我们前面了解了,照相机的发展历史。那么相机的种类的非常的多,有135胶卷机、120胶卷机、大幅面相机、数码照相机等等,那么镜头的性能与质量是决定影响质量的重要指数。我们按下快门只能称为成像,成像的简单造成了“学会摄影非常容易的错觉”,所以我们从光影成像入门,了解基础摄影是很有必要的。第一节 光的基本原理我们前面提到了摄影与光的关系密切。就人的视觉来说,没有光就没有一切。光是照相或摄影的基本条件。早期的摄影实验中将感光材料置于特

13、殊的暗箱中,通过大小合适的光孔(镜头)对着被摄对象曝光,经过化学处理,可以获得照片。在英文中摄影的Photography的本意为“光画”,也就是用光线来作画的意思。在极暗的条件下摄影是困难的,感光材料在没有光线的暗房内不会起变化,也不能形成别影像。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光对感光材料的所起的作用不同,显示出来的效果也不同。我们首先要掌握光的基本知识,才能很好的利用光源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特征的照片。一、 光的概念1、光的特性对光的解释我们可以说光是自然界的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在均匀的介质中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沿直线传播。严格地说,光是人类眼睛所能观察到的一种辐射。有实验证明光就是电磁辐射。电磁波

14、的波长范围很宽,但人眼可能看得见的,只有波长范围从380叫80毫微米(nm)的非常窄的一段,这段波长范围叫做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晴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叫红外线,比紫光波长更短的叫紫外线,它们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叫做不可见光。当被具体的物体阻挡时,会产生作用并不同程度的向外反射,正样人们才能看到物体的形状,识别它的颜色。光照在物体上能够产生表面反射,这种现象是光的基本特性之一。当光照在粗糙、光滑的物体的表面上的结果是不同的。2、光的形式(1)发散光束(2)会聚光束(会聚到一点)(3)平行光束(4)会聚

15、光束(会聚的点部指一个)3、光谱与色散我们高中物理都学习过三棱镜可已将一束白光分解成三原色光,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三棱镜又可以将它们混合成白光。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也很明显。例如夏日雨后初晴,在某一合适的角度,我们可以看见彩虹的出现。这个原因我不这里复述了。那么依次排序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形成的光带被称为光谱。第二节 透视与针孔成像在一定的位置上观察体积相同而距离不等的物体,近者观察的视角大,远者观察的视角小,会造成近大远小的印象。而且渐远渐小,直到最后消失不见,这就是透视的基本原理之一。1、针孔成像早在公元前,我国的思想家墨子就阐述了最早的成像方法是针孔成像。在暗房中点一只蜡烛,放在桌子

16、上的一头,在桌子的另一头竖起一块纸板,用作光屏;在做一个中间有小孔的较大的纸板放在蜡烛和光屏间。这时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的光焰的像。由于针孔面积非常小,限制了入射光的通量,所以影像暗淡、细节不清楚。实现针孔成像的方法取决于针孔的大小,以及发光点与针孔之间、针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光学影像的捕获运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2、透镜成像透镜是两面为球面或者一面为球面的透明体。通常是由高质量的光学玻璃制成,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大类。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也叫正透镜。中间薄边缘厚为凸透镜。又叫负透镜。当两块棱镜底对底拼合时,通常他们的平行光便会聚到一点。这便是照相机镜头的汇聚透镜的工作原理。这种透镜是一块中间厚

17、、边缘薄的曲面玻璃片,它将不同方向来的光线会聚到它的焦平面上。摄影成像时,透镜聚焦须与白纸保持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即为透镜的焦距。第三节 光线与胶片试制记录影像的胶片,经历了很多次的改革。直到19世纪才研制出今天称为的慢速胶片。提高胶片感光度又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有了1600度的超特快速胶片供摄影者使用。1、敏感的胶片照相机材料市场有很多种胶片供拍摄者选择。那我们选择哪一样比较适合自己的胶片,那我们就要对感光材料的特性有一个了解。胶片对光线十分敏感。胶片上的含银化合物暴露在光线下发生了物质的改变。前面我们已经解释了什么是光线,实际上人眼见到的即可在胶片上成像的光线,只是一个范围很大的能量中的一小

18、部分,这种能量被称为电磁光谱。2、胶片的选择与使用照片材料商能够提供给我们的胶片种类很多,选择不同类型的胶片有几个标准:黑白还是彩色;照片还是反转片;需要的感光度高还是低;什么样的尺寸等。(1)胶片感光度数值近年来国际交往日益普及。冠以“ASA”的指标数据在某些区域不乐于采用。一套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和计算标准被确立下来了。今天我们采用的感光度计算就是按“ISO”制执行的,就不再称做ASA了。ISO数值为3、6、9、12、25、50、100、200、400、800、1600、3200。胶片感光度的数字增加一倍,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增加一倍。以前惯称的“ASA 100胶片”现在都

19、改称为“ISO 100胶片”。胶片本身及其实际速度都没有改变,只是英文的缩写字母改变了。你还可能看到同类胶片有的标做“ASA/ISO 100”,或标做“ISO/ASA 100”,其实都一样。它们的感光测定和计算方法都是按ISO 100实施的。感光度系统的数字越大,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越高,拍摄时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量就越少。例如:100的感光度是200的1/2,即低一半(低一档);400的感光度是200的2倍(高一档)。为了正确的曝光,200的胶片所需要的光量是100的一半,是400的胶片的2倍。(2)胶片怎样感光在现代感光胶片和相纸中使用的银盐感光材料解决了三个问题。如果将感光材料曝光,银盐将

20、根据曝光量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这时的胶片还不能拿出暗房,必须经过化学药品进行定影处理,洗去多余的银盐,这样即使将胶片放置在白光中,影像也不会发生变化。第四节 照相机的种类根据相机的不同取景方式和构造特点,我们把相机分为下列几大类:1、 旁轴取景相机在相机镜头旁另装有一组专起对焦取景作用的光学系统的照相机,称为旁轴取景相机,也叫旁侧取景相机。这类相机由于构造相对简单,故价格便宜。另外多采用镜间快门,无反光板动作,所以振动小,快门没有时滞。由于最大孔径较大,因此在光照较暗的室内环境也便于拍摄,适用面较广。这类相机中,较有名的有国产的凤凰205、康太时的2、3、瑞典的哈苏X Pan,以及大名鼎鼎的

21、号称相机中的劳斯莱斯的德国莱卡(Leica)M系列相机。我们大多数家庭中使用的“傻瓜”相机,也属此类。由于取景与成像不同光路,旁轴取景相机最突出的缺点是存在视差。2、 单镜头反光相机这是目前广泛使用于摄影各个领域的相机。被新闻摄影、体育摄影、民俗风情摄影、风光及野生动物摄影等领域的摄影师大量使用。这类相机的取景和成像共用一个摄影镜头,所见即所得,不存在视差,且可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功能齐全,配件完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但构造复杂,故价格相对较贵。此类相机品种众多,包括日本的尼康、佳能、中国的凤凰、海鸥等品牌的135系列;也包含日本的玛米亚67、宾得67、德国的禄莱6008,及瑞典的哈苏500等

22、120系列。可谓“名机倍出”,队伍庞大。单镜头反光相机由于反光镜的升落造成相机振动较大,容易影响画面清晰度,成为它的一个最大缺点,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3、 双镜头反光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是在方箱机身上,安装有上下两个焦距相同的镜头,上面用来取景和调焦,下面用于拍摄。因此,同样存在视差。此类相机现已淘汰,几乎已无人使用,大多成为了收藏家的藏品。较有代表性的有国产海鸥型、德国禄莱弗莱克斯及日本雅西卡124G等。4、 数码相机进入21世纪,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经历着数字革命浪潮的冲击。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试制成功用磁盘记录图像的数码相机。谁也无法预料,短短20年,数码相机(又称数字相机,简称“

23、DC”)可谓异军突起,如今已成风靡全球之势。据资料统计,2003年美国、日本的数码相机的销售量已超过传统胶片相机,占到市场份额的60,而中国市场也达40之巨,大有与传统相机平分秋色之势。数码相机最大特点是记录影像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由感光材料演进到磁盘、光盘及各种闪存卡,从而减少了中间的冲洗环节,并能直接输入电脑,任意地进行修改,再通过打印机输出。各种存储卡可重复使用,大大节省了时间、金钱。在此不多介绍,后面将专门立章讲述。第三章 照相机内容要点:了解照相机镜头焦距、口径等重要数据;了解各种不同焦距镜头的特点特性以及使用方法;掌握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与成像原理。第一节 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我

24、们前面介绍了照相机的种类,那么我们这里就详细的见解一下数码相机。数码相机是由镜头、影像传感器(CCD/CMOS)、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A/D)、微处理器(MPU)、内置存储器、液晶显示器(LCD)、电子取景器(EVF)、可移动存储器(基本上是各种存储卡或者硬盘)、接口(和电脑相连的USB以及和电视相连的AV等形式),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如下:打开相机的电源开关,主控程序开始运行,并检查相机各部件是否处在正常工作状态,如果一切正常,相机则处于待命状态,否则停止工作。当你对准某一物体并半按快门时,MPU就开始运行,来确定对焦距离、快门速度以及光圈的大小。完全按下快门时,光学镜头将光线聚焦到影像传

25、感器上(CCD/CMOS),捕捉景物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对应于拍摄景物的电子图像,但这个时候的图像文件还是模拟信号,不能被电脑识别,还要通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接下来MPU对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并转换成特定的图像格式(JPEG、TIFF等)。下面我们就对数码相机中的一些名词来做一个了解:1、 像素通常是作为划分数码相机档次的主要依据。CCD/CMOS的分辨率(像素点)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成像的质量(图像分辨率),在这里要注意两个分辨率的区别(参见教材P19)。2、 镜头镜头是影响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数码相机标明的镜头焦距不同于35毫米的普通相机。数码相机镜头上标明f:7.4m

26、m;f:5.215.6mm等数值,这是镜头的焦距。以往我们见到的f:50mm、f:2885mm是针对35毫米光学相机而言,它的成像尺寸是135胶卷(24mm*36mm)。而数码相机中的CCD/CMOS尺寸远远小于普通相机的成像尺寸。3、 存储器存储器可分为内置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可移动存储器(CF、SD卡)装满后可以取出更换,就像普通相机拍摄完可换胶卷一样,所不同的就是这些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纪录。4、 接口是数码相机连接外部设备的通道。常见数码相机的接口有:USB接口、AV接口、电源输入借口等。有的数码相机还提供了闪光同步接口、红外接口。第二节 相机的使用我们学习摄影的第一步是读懂说明书,遵

27、循操作要领,使自己熟练相机的基本操作。掌握学习基本要领、了解基本功能,从135型的机械手动相机开始。这样可以比较简单的说明使用方法以及照相的构造。通常拍摄距离刻度、光圈(相对口径)、景深表刻于镜头的镜筒上,而快门速度刻度盘在机身上端卷片钮旁,旋钮提起方格内可旋动红色数值为感光度的调节。打开后机背的内壁仅能容纳底片暗盒,抽出片头搭向另一侧卷齿孔内卷紧,按住齿孔将胶片拉到合适长度,能将暗盒置入巢中,盖上后备,试着卷动卷片钮,另一侧的倒片机构开始转动,表示胶卷上好可以拍摄。拍摄姿势宜站稳,双臂夹紧,左手托底握住机身,拇指于食指把握镜头,根据现场需要调解光圈和景深刻度环,便于对准物体调节距离找到最佳清

28、晰点。在屏住呼吸的状态下按下快门。一般常见的拍摄姿势有:站姿、蹲姿、半蹲姿、卧姿等几种,可根据现场的环境选择。也可以依靠某一个固定的物体来固定相机。一、 相机构造上面我们观察了相机的外观和装卷的操作,还学习了拍摄的几种姿势。那么我们还要对相机的基本构造进行了解。通常照相机是由机身和镜头两大部分组成。机身部分又包括快门、取景、输片、倒片等装置;镜头部分包括光圈、聚焦和变焦装置。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讨论。1、 快门快门是整个相机的曝光心脏。是用来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部件。通常用快门系数来表示:1、2、4、8、15、30、60、125、250、500、1000等,它们分别代表1秒、1/2秒、1/4秒、1/

29、8秒等等,这称为相机的速度级。另外还有用于长时间曝光的“B”门。它与快门线配合,当按下时快门开启,松开时快门关闭,时间长短根据曝光要求自由调节。现代不少高档相机最短快门速度已达1/8000秒。快门的作用:一是控制进光时间,与光圈配合获得正确曝光。二是影响成像清晰度。当被摄物体运动速度高于快门速度时,将影响物体成像清晰度。另外,当快门速度过低时,因为手持的稳定性,也会影响成像清晰。一般以镜头焦距倒数为最低下限。如130毫米镜头,其倒数为1/130,那么手持快门速度最低为1/125秒。低于此速度,将造成手的振动,影响清晰度。据统计,70%的模糊照片是因为手的振动而造成的。快门由于构造不同,可分为镜

30、间快门又称中心快门,(哈苏等120相机采用),帘幕快门(尼康、佳能等大多数相机采用);由于控制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电子快门(现代AF相机采用)、机械快门(手动相机采用)和程序快门(大部分傻瓜相机和现代AF相机采用)。前面我们提到光圈决定了景深,快门则是决定了被摄物的时间。当我们拍摄一个快速移动的物体时,通常需要比较高速的快门,才可以抓到凝结的画面,所以我们在拍动态的画面时,通常都要考虑可以使用的快门速度。除了时间之外,快门也决定了我们拍摄的稳定度,一般以手持相机拍摄来说,快门必须要高到一个值,拍出来的画面才不会晃动,这个能拍出稳定画面的快门速度,通常称之为安全快门。2、 光圈光圈和快门速度共同控制

31、曝光量,为的是使胶片得到正确的曝光量。光圈又称为相对口径,是由镜头中若干金属薄片组成,控制进光孔大小的装置。它是装在镜头组之间,光圈的功能是以不同的孔径来调节的通光量。光圈大小用光圈系数“f”表示:1、1.4、2、2.8、4、5.6、8、11、16、22、32、45、64。f系数=镜头焦距光孔直径。因此,对同一焦距来说,f系数越小,表示光孔越大,进光量越多;f系数越大,表示光孔越小,进光量越少。相邻两数字之间的关系是,每相差一级,光孔的面积差一倍,曝光量相差一倍。光圈的作用:一是调节进光孔大小,与快门配合获得正确曝光。二是控制景深效果。光圈大,景深小,重点突出;光圈小,景深大,画面整体清晰。例

32、如:拍摄风光、建筑照片往往采用小光圈,以获得最大景深,保证画面清晰范围;而在人像拍摄时则多采用大光圈,以虚化背景,突出人物主体。三是影响成像清晰度。由于镜头存在像差问题,当使用最大和最小光圈时,像差最严重,影响成像清晰,所以在日常拍摄时,尽可能采用中等光圈,一般为f8、f11、f16,俗称“最佳光圈”。光圈号数与进光量的关系除了考虑进光量之外,光圈的大小还跟景深有关。景深是物体成像后,在相片(图档)中清晰的程度。光圈越大景深会越浅(清晰的范围较小)、光圈越小景深就会越长(清晰的范围较大)。光圈的镜头非常适合低光量的环境,因为它可以在微亮光的环境下,撷取更多的现场光,让我们可以用较快速的快门来拍

33、照,以便保持拍摄时相机的稳定度。但是前面有提到大光圈的镜头不易制作,必须要花较多的花费才可以获得。好的数码相机会根据测光的结果等情况自动计算出光圈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快门速度越快光圈就越大,以保证有足够的光线通过,所以也比较适合拍高速运动的物体,比如行动中的汽车、落下的水滴等。光圈大比较容易使用较快的快门外。二、 以135相机为例1、 聚焦方式(1)片窗磨砂玻璃式这种取景操作略显繁琐,但是从磨砂玻璃中观察,上下左右颠倒,非常简单。容易观察,广泛运用在大型相机中。(2)裂像式聚焦时眼睛注视聚焦屏中央的圆圈,其中间有一条裂纹(把圆分成两半)。对焦的过程中对着拍摄对象局部,在小圆圈中上下分裂,也就是如

34、果对焦在直线或曲线时中间是错位的,就是没有对清楚;当同一对象的两部分完全整齐了,就是聚焦准确。2、 取景聚焦范围内的景物在拍摄中常有一部分景物没能拍摄进来,而没有看到的却拍下一部分,原因是取景视点和成像视点不能够一致。这种情况一般存在旁轴相机、120双镜头相机中,单镜头并不存在这样问题。3、 自动曝光现代相机基本上设有内测光系统,这类照相机能自行测定出被摄物体的亮度,并根据胶片感光度计算出该亮度下的正确曝光量,然后根据预选光圈系数或快门时间时间值,或者同时调节光圈系数和快门时间,使底片正确曝光。测光系统有内测光和外测光的区别。主要测光方式有:(1)平均测光多用于风景摄影。(2)中央重点测光、偏

35、中央测光将中央的被摄主体为测光的重点,也能兼顾四周的景物,应用广泛、精确度高,适合风景人像的拍摄。(3)分区评估测光将各自测得的结果输入MPU中,相机系统综合评估后选出一种进行实施。(4)中央局部测光仅对于画面中央的局部范围测光,曝光比较准确用于拍摄肖像。(5)中央点测光、多点测光中央点测光只对画面很小范围测光,中央多点测光可使景物的各部分先后位于取景中央并测光,MPU记忆下来并按照各点的平均值曝光。 3 2 54、 自动调焦测距原理有三种:光学式、红外线式、超声波式。用于单反式相机的测距主要是光学式原理。5、 手动用法手动功能除了在手动相机、机械快门的相机上使用,在全自动相机的功能上也有设置

36、。它使摄影者有灵活使用光圈和快门速度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目的调动主动权控制虚实效果。第三节 镜头135单镜头反光相机的镜头可以更换,那么选择不同的镜头对影象画面有什么影响,这是我们要了解,这样才能选择一个适合我们的镜头。镜头是照相机最主要的部分之一,也可以说是相机的中心元件。我这里只讨论35mm的规格的相机的镜头。 相机的镜头由多组光学镜片组成。包括凹透镜和凸透镜。好的镜头需要有高解析力(指表现细节的能力)和好的反差(指表现明亮层次感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主体在画面上的大小可以由镜头来控制。我们平时可以买到的镜头由很多种,从鱼眼镜头,广角镜头,超望远镜头,微距镜头,变焦镜头等等,不过对于

37、现在大多数普通的数码相机用户来说,由于镜头不可更换,而且由于价钱太昂贵,所以备一堆镜头的可能不大,大家作为基础了解了解吧。对于长镜头和短镜头之间的主要差别,其实就在于视角的不同(也就是所能包括入画面的范围的不同)。例如15mm的超广角镜头的视角为110度,而600mm的超望远镜头的视角只有4度。另外28mm、50mm、105mm、200mm的镜头的视角分别为75度、46度、23度、12度。一、 种类与划分原理(1)标准镜头在35mm规格的相机中,50mm到55mm的镜头被成为标准镜头,它的视角在45度左右,和人一个眼睛的视角差不多。因此使用这种镜头所得到的效果会很自然舒适。(2)广角镜头 焦距

38、不到50mm的镜头都可以成为广角镜头。而小于20mm(包括20mm)的镜头可以成为超广角镜头。短焦距的镜头可以得到比较广阔的画面,当你退无可退而又要得到更大范围的景色时,广角镜头会很有用。广角镜头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视角宽阔:可以得到比标准镜头更大范围的景色。28mm的镜头的视角为75度,和人双眼的视角相当。而使用15mm的镜头视角可以增大到110度。2.长景深:用广角镜拍摄时,可以让前景到背景都达到比较清晰的程度。3.线条会出现扭曲:当用广角镜仰视或俯视拍摄时,照片中的线条会由近到远汇合。当镜头向上拍摄某建筑时,会产生建筑向后倒的感觉。4.夸大的透视效果:关于透视的问题后面说。5.画面边缘

39、会被拉长:由于球性玻璃的特性所决定。(3)变焦镜头变焦镜头由多组透镜构成。它的焦距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它的使用很便利中变焦3570;中长变焦70210;几乎所有的焦距事业都被涵盖。二、 景深、焦深一般会影响到景深长短的原因,有下面三种:1.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长在拍摄距离不变的拍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来拍摄时,因为景深变浅,被摄体的前后景物会变得比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时,被摄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距离就会变长。2.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长在光圈、快门都不变时,拍摄同一个场景,使用长镜头会让景深变浅。而使用广角镜时,景深就会变长。3.距离拍摄体越近时、景深越浅,距

40、离拍摄体越远时、景深越长在光圈、快门、镜头焦距都不变的情况下,拍摄同一场景,离被摄体越近时,景深就会越浅。离被摄体越远时,景深就会越长。第三章 摄影构成内容要点:第一节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法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这就像写文章离不开章法一样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实属作品成败的关键。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有其相同之处,有些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但有不能完全代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这是不能违背的,对于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人,只有在他对所从事的那个艺术规律掌握的娴熟的时候,才能在创作实践纵横驰骋不“逾矩”。1.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

41、夜景、新闻等题材。2.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3.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5.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

42、、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6.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8.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

43、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9.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10.小品式构图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11.向心式构图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

44、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12.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13.对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第二节 关于摄影主题、题材和构图的关系每一部优秀的摄影作品,都应该有一个相应的摄影主题,即摄影人通过画面想要传达的内涵思想。摄影主题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摄影题材和摄影构图的进一步选择;而反过来聪明的摄影人会用意想

45、不到的构图,来绝佳地表现题材,从而更好地烘托出摄影主题。在摄影主题、题材和构图三项中,构图似乎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为所有的画面,总要通过构图来表现。这在风景表现中尤为重要。比如拍花卉,如果单单是拍出一朵鲜花的特写,画面固然十分美丽,但是这样的构图太普遍,没有新意,而且技术上也非常简单,只需换上好一点的微距镜,简单地调好光圈快门和焦距,这样的微小世界很容易就可以拍出来,而且非常美丽,也有一定的震撼力。这对有一定基础的摄影人没有丝毫的难度。但是我们的要求并不停留在这里。这样的构图拍出来,只能短暂地享受,却没有更深层次的表达。我们要透过微距世界传达一种心情,表现一种思想,就不能这样过于大众化地拍。拍

46、花卉,这是题材,题材确定了,那就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构图去表现主题?我的主题是什么?我可以把花拍得欢快、拍得沉静、甚至拍得伤感忧郁,我可以赋予它们感情。这样花在我的构图中就有了一种表情。这种表情正是我所要表达的主题。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观察,我没有通过微距对菊花进行放大特写,而是换了个方位。我采取俯拍的角度,在前景中加入其它的几束红花,透过红花,把人的视线直引向开放的白菊。让人惊叹的是,细看,这几朵开得剔透的菊花中,有一朵因太饱满竟从盆中凋断在花盆边上,斜倚着,甚至险些要掉出花盆。细看,几种爱怜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想想,这是何等的惋惜和伤感!蓓蕾抬头开放正旺之时,却因花杆无力支撑而无奈落下,却还在顽

47、强地开着!又是何等的壮丽和可爱,似乎在等待欣赏的人来搀扶!整个画面太美丽,构图主体清晰,表意含蓄而隆重,画面有很深的意蕴。这就是构图的魅力,换个角度,表现力截然不同。摄影题材一旦确定,对于主题的表现,为达目的,往往需要多次的构图选择。一日外出拍桥。因为拍的主体是地大,所以不希望其它学校的景物进入到镜头中来。但是华工与地大东区一墙之隔,拍地大的桥,华工的高楼却时时浮现其中,甚为烦恼。试着采取宽容心拍了几张,效果不甚理想。虽然画面效果很好,但是对于华工高楼的“抢镜头”,我无可奈何。取景时,本意想着“拿来主义”,用华工大气势的几幢高楼拿来衬托一下地大拱桥的秀气与小巧美丽,可是照片拍出来人的眼光却总不自觉地就移到那几幢大楼上去,让人感叹大楼气势的恢弘,但这不是本意。让人感觉有“表达主体错误,主次颠倒”之嫌。去掉高楼,横竖重新构图,却感觉桥尾没了本应有的高楼,似乎不完整,也不好看。经过观察,我索性换了个方位,走到桥尾附近,对着桥头,略去桥整体,采用局部拍照。这次出来的照片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了。景色完全属于地大。很安详、很温暖的美丽。有小小的温馨感。有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