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的交友观.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25458975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论语》的交友观.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挚友之交也。”由此可见,挚友关系是人伦关系的重要方面。孔子的交友思想非常丰富,仅就论语而言,可以将其梳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挚友的作用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行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挚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挚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予

2、以外,“家”还有自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挚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意情感表达沟通的须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挚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挚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欢乐。当然,挚友还可以满意我们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许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须要和情感须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学而)挚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安葬无可归的挚友,看似一般却体现了孔子对挚友朴实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宝贵。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挚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挚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志向时,志同道合的挚友的帮助更是不行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挚友

4、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为牵扯到挚友的种类,许多话不及细说,下文再谈。二、结交挚友的标准论语有关结交挚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挚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还有冲突之处。首先,孔子认为,交友必需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只有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有道而正。这一点颇合上述交友的目的。其次,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挚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挚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

5、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详细化,也是交挚友的道德底线。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特别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实践“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挚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第三,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体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可这终归特别志向化,反映在

6、现实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优势互补。这样,我们就可避开偏执。另外,论语中还有另两处相关的记载,我觉得更为重要。一处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这里的兄弟可以做“挚友”理解。我觉得,这一段语录对我们自身提出了要求。友情是须要双方共同建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群,能让人接受。要做到这一点,尊敬有礼是基本的条件。此外,这段话还扩大了选择挚友的范围,提出了与人交往应有的气度。我觉得子夏是相当有胸襟的。当一个人能够独立于天地之间,视野

7、已达到肯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容我成为他的挚友?同样,当一个人能够独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肯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成为我的挚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线,“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一点可以和另一处对读:子夏之门人问交友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行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挚友,那么挚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涵,“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

8、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挚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挚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许多场合,“挚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牵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动身,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挚友,越外围的挚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便利,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状况,假如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挚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经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挚友保持最亲密的关系,而认

9、同性挚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状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状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挚友。有的挚友相伴一生,有的挚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挚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挚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恒久在一起的挚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 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行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

10、,回忆有时更加美妙。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假如我们能观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挚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冲突。接受甚至观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假如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冲突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三、与挚友交往时的准则首先,挚友相交重在一个“信”字。曾子曰:“与挚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与挚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11、,吾必谓之学矣。”(学而)我觉得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没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来挚友。不过有时越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越难以做到,越难以做到这要求就变得越高。当一个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时他所达到的价值层面是最高的。其次,对挚友要宽容,在挚友有难或犯错时要帮助挚友。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挚友的价值在关键时刻最能显现出来。我想,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个忠诚的挚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抛弃对方。第三,要把握好与挚友的距离。“挚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挚友关系是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真正的挚友之间用不了太多客套。但那并不是密切无间。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挚友数,斯疏矣。”(里仁)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行则止,毋自辱焉。”(颜渊)从个体的角度看,每12下一页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