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5456045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一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4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5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与表现形式。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事物的成因。3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4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5进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

2、值观1通过对板块构造学说发展的认识,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2通过对地质构造实践意义的学习,培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需遵循自然规律的意识。3通过对一些内外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图片的学习,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4通过对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背斜、向斜及形成的主要地形【教学过程与方法】第 1 课时【引入新课】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例如一望无际的平原、高大连绵的山脉(最好列举学生熟悉的本地的一些例子),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看到的这些

3、地形是否以后就不变了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资料,同学们一起来分析分析。【投影资料】 资料 1: 1975 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什么问题?资料 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启发学生回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教师小结】 :今天的地表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化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大家熟悉的成语“沧海桑田”也正是说明了地表形态的不断变化。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

4、地壳演化史中的一个镜头。(让学生根据本地的地貌,多举实例说明)在这第二节中,我们将要学习是什么原因造成地形的不断变化以及是怎样变化的。【板书】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讲述】要促使物体发生变化,必须有什么的作用?(力)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投影下列表格,师生边讨论,边填写)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的是经过漫长时期缓慢进行的,有的却是在瞬间完成。 (举例说明,也可让学生来举例)【过渡】 正是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的作用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其中内力作用是地形的塑造者,它形成了地形的“粗毛坯”,那么内力作用是怎样塑造地形的

5、?【板书】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讲述】地壳是怎样产生运动的?是如何运动的?这些问题是历来许多科学家力求解决的,也因此产生了多种学说,其中板块构造学说是近几十年解释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它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书】(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 “软流层” 之上相对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此;板块移动发生张裂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相撞挤压处,形成山脉,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6、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山脉。【板书】(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讲述】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那么地壳运动会留下哪些“痕迹”呢?在山区河谷或公路两侧的裸露岩壁上,经常可看到地层的倾斜、弯曲, 它们大多是岩层受到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而形成的,这就是褶皱(模型演示或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褶皱是常见的地质构造之一, 它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一般来说,背斜作用形成山地,向斜作用形成谷地, (投影以下表格)岩层形成岩层呈水平状态岩层受挤压力作用岩层弯曲变形,发生褶皱基本形态形态特征地表形态(地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7、- - - - - -第 2 页,共 6 页背斜向斜是不是背斜的地质构造一定会形成山地,而向斜构造就一定形成谷地呢?请同学们来分析褶皱岩层的受力情况(投影或板图)(指导学生分析向斜槽部B 和背斜顶部A 的受力情况,判断其岩性软硬,推断其形成的地形,完成以下表格及课本P39 思考题)挤压力张力作用岩层部位( A 或 B)由哪两个箭头组成岩性地形向斜槽部( B)挤压力() ( )背斜顶部( A)张力() ( )上述我们知道判断背斜和向斜不能单纯的从山地和谷地来判断,要准确判断背斜和向斜必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举例说明)(图中表示岩层年代由新到老)【讲述】断层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什么是断层

8、,它通常会形成怎样的地形呢?(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课本P39 的思考题,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强调断层与断裂的区别,在于岩体是否错动位移,举地形名称了解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对地形影响的规律,在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例如, 找石油天然气要在背斜部位; 打隧道、 开矿石也应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 将可能使隧道变为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开石方可降低成本。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在学习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后,可结合课本P40 思考题在周末组织学生完成野外褶皱A B A A a c b 图七1 2 4 3 3 1 2 2 3 图八(图中 14 表示岩层年代由新到老)

9、1 2 4 3 3 1 2 2 3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构造观察活动,事先制订活动计划,最后按要求写出野外考察报告。)【过渡】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进行的,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出来,可有的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却是在瞬间就完成了的,如火山、地震活动。【板书】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学生观察课本P40 景观图,思考火山喷发和地震对地形各有什么影响)【小结】 这些现象的形成是: 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沿着地裂缝上升喷发,就形成了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火山物质(火山灰、熔岩、火山弹等),堆积在火

10、山口周围就成为火山。当地壳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或火山喷发时,往往会产生地震,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对地表形态和人类生产、生活都具有重大影响,往往会形成严重的自然灾害。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除了来自地球的内部以外,尚有另一种力,它来自地球的外部,即外力作用, 它对地表形态进行雕刻,使地表更加多姿多彩,外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地表形态的,这我们在下一节课再继续学习。第 2 课时【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除了内力作用的塑造,同时离不开外力作用的雕刻。【板书】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一)外力作用【讲述】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外力

11、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如流水、 风、冰川、 波浪等, 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从而使地表形态不断变化。(投影有关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照片,学生阅读课本P41 资料)【过渡】 外力作用是如何改变地表形态的呢?下面我们以陆地表面两种最常见、最普遍的外力流水和风力为例看看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板书】(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流水侵蚀实验:我这有一个梯型水槽,大约宽 1020 厘米, 这个水槽是由泡沫塑料做成的,槽两侧和底部是由黄土做成的沟谷,用一个塑料瓶子,盖子上打上几个小洞,将塑料瓶内的水通过小洞喷在黄土

12、上,代表降雨,这些水汇集在水槽中,并流走,大家仔细观察一下:(1)在流水的冲刷下,黄土会发生什么现象?(2)在水槽的出口处,会发生什么现象?(3)我喷水的水量加大,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大家将发生的现象和发生的过程讨论一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由于河流的冲刷, 使河床不断加深, 形成狭而深的河谷地形,两侧陡峭, 横剖面常呈 “V”字形。河流流量越大,流速越快这种作用越强。这些冲刷下来的泥沙,到了水槽口,由于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变宽,流速减慢,便将泥沙堆积下来,形成宽阔平坦的堆积物。【总结】河流在山区、高原

13、流过时,河流不断冲刷,使河床不断加深,流速越快,冲刷越严重,往往形成“V”字形的峡谷;河流在入海口或入湖处的河口地区,由于流速减慢,便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良好的农耕地区。横断山区的山高谷深、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典型例子(投影横断山和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在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形的形成如蘑菇石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过程相类似(投影风蚀蘑菇景观图)。大家都感受过风沙天气,特别是北方地区,这种现象更普遍。在干燥地区,由于近地面的风含沙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称为“风蚀蘑菇”。而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

14、,当风速减少时沙粒沉积形成沙丘。沙丘可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投影沙漠景观图片)投影以下表格,师生共同完成。此外,冰川、波浪等外力作用都会对地表形态产生明显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地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课本P42 思考题,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过渡】 我们人类生活在地表上,其活动深受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时人类活动又深刻地改变了地表外貌,地貌面成为人地相互作用最集中、最强烈,人类文化印迹最明显的场所。【板书】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讲述】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特殊的外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地表形态。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

15、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投影以下资料)【资料】 人类社会主动地改变地表形态以发展生产的成功事例很多,最著名的有低地之国荷兰从公元世纪开始的围海造田的壮举,数百年来他们共造了7000 多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我国的先民很早就在治理河流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从传说时代的大禹治水开始,到先秦时期都江堰、灵渠、郑国渠等的三大水利工程。菲律宾人从公元前 10 世纪左右就开始在山地营建种植水稻的梯田,巴纳韦地区的一处梯田总的垂直高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约 1500 米,所用的石

16、料总体积超过埃及金字塔群的体积,成为人类纪元前的建筑奇观。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中,负面影响深远的则是森林的破坏及与之相关的沙漠化(荒漠化) 的扩大。 人类诞生初期世界森林面积约亿公顷,目前仅有亿公顷。确认是人类活动导致大片森林毁坏的例子有西亚的两河流域(阿拉伯河流域)。美国对西部的开垦导致森林和草原破坏,之后产生环境灾难“黑风暴”是近代史上的重要教训之一。【讲述】 从上述我们知道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做到趋利避害, 保护环境,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否则的话,人类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学生活动】让学生举出自己熟悉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例子,分析其合理性。【小结】 通过学习, 我们了解了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作用在不断地进行,永不停息,时刻在改变地表形态。认识了我们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做到趋利避害, 保护环境, 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