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2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ppt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45413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9.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2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2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2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2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ppt(8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内容索引,核心素养测评,考点一群落的结构【必备知识速填】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要点:同一时间;_;_。(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_、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种间关系,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_的重要特征。(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_的多少。(3)规律:不同群落中物种_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_。,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丰富度,越高,3.种间关系:(1)概念: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_。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等。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_,通过摄取寄

2、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_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作为食物,资源和空间,体内或体表,共同生活,(2)种间关系的实例对应关系图:,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_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生物种群,(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形成原因:在长期_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_的充分利用。,自然选择,自然资源,【秒判正误】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分析:生物群落包含所有的生物种群。2.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析:捕食是一种生

3、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3.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分析:群落中生物可以形成食物网,其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4.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土壤盐碱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分析: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等与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有关。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分析: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重点难点讲透】1.解读四种种间关系:,(1)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

4、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某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2)区别寄生与腐生: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3)区别种内斗争与竞争: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2.对群落结构的深度认识:(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

5、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对群落中生态位的认识:(1)生态位的含义:群落中的每种生物都占有各自的空间,具有各自的功能和营养位置。人们把群落中每种生物与其他生物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上的相对位置和功能关系称为生态位。(2)生态位的影响因素:一个种群能够占据的生态位往往受到竞争、捕食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多数情况下,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会发生部分重叠,即一部分资源是被共同利用的

6、,而其他部分则被各自占据。,(3)生态位的变化:随着环境的改变,原来的适应者可能会发生生态位移动或改变,也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淘汰,新的适应者将取代其生态位,与其他种群共同维持群落的和谐与稳定。,【典例示范】(2017海南高考)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乙抑制了害虫A的爆发,新

7、的种间关系和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的生存,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间作农作物乙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而不是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素养新命题】(1)环境容纳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生命观念:进化与适应观)提示:环境中的光照、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捕食、竞争等生物因素。(2)通过该实例,可以为控制农田害虫提供哪些新思路?(社会责任:解决生活中与生物相关的问题,保护环境)提示:通过套种、间作等方式,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农药的使用。,【热考角度通关】角度一种间关系及其特点1.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

8、状况不同,由图可知(),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解析】选A。图a中的3个物种每种可利用的资源是少于图b的,每两个曲线的交叉程度表示它们可以共同利用的资源,交叉越多说明可共同利用的资源越多,那么竞争就会更激烈,图a中每个物种利用的资源少,种间的交叉小,说明种间的竞争不激烈,而种内的斗争比较激烈,A项正确;图b中每个物种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大,种内斗争不激烈,但种间的交叉多,种间竞争激烈,

9、B项错误,D项错误;在图a和图b中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此若资源有限,图a和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C项错误。,2.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它们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关系(丙)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图甲所示C.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图乙所示D.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的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解析】选C。据题图分析,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丙图表示“你死我活

10、”的竞争关系;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此关系;乙图是捕食关系图,噬菌体与细菌是寄生关系;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的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方法技巧】捕食关系中捕食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角度二群落的空间结构3.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

11、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影响b区域动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a、b、c三个区域由于地形的起伏分布着不同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选C。b区域内生物出现垂直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A项错误;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的不同植物类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项错误;b、c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说明b、c两个生物群落都有垂直结构,C项正确;a、b、c三个区域由于地形的起伏分布着不同的生物,所对应的群落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项

12、错误。,4.(2019长沙模拟)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解析】选A。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由题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

13、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加固训练】1.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解析】选D。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随着捕食

14、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项正确、D项错误;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B项正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项正确。,2.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

15、。A项中,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为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以浮游藻类为食,二者又构成了竞争关系,故A项正确。B项中,据题干可知,鱼的不同发育阶段在池塘中分布不同,其取食也不一样,所处的营养级有可能不同,故B项正确。C项中,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是两个不同的种群,由于食物关系生活在池塘的底层和上层,该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故C项正确。D项中,该种成年鱼和幼体属于同一个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空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故D项错误。,考点二群落的演替【必备知识速填】1.演替的概念:随着_的推移,_代替的过程。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时间,一个群落被另

16、一个群落,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比较:,被植物覆,盖的地面,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漫长,较短,自然因素,人类活动,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和_进行。,速度,方向,【秒判正误】1.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分析:该岛屿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因此其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冰川泥上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分析: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3.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4.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

17、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5.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分析:水等气候条件不充足时,弃耕的农田可能演变为草原,水等条件充足时,弃耕的农田可能演变为森林。6.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分析:光照直接影响植物群落的演替,而动物以植物为食,植物群落变化,动物群落也会发生变化。,【重点难点讲透】1.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2.关于演替的深度解读:(1)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会取代另一些种群,主要是优势种群的取代,如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高大的乔木取代灌木,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地衣等。(2)演替并不是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

18、相对稳定的群落为演替的终点。,【教材命题源】教材原文:必修3_P8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视土地如生命。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命题角度:角度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提示:人类活动可使群落演替不按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角度2.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是否属于演替?提示:属于次生演替。,【典例示范】(2018江苏高考改编)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

19、构C.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的群落丰富度最高【解析】选D。从沙丘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项错误;任何群落都有垂直结构,B项错误;阶段群落是由阶段群落演替而来,阶段中仍有与阶段中相同的植物种类,C项错误;阶段相对于前两个阶段,其中生物的种类明显增多,丰富度最高,D项正确。,【素养新命题】(1)演替达到稳定状态,群落的物种组成还会发生改变吗?(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提示:演替达到稳定状态,群落中也会有新物种的迁入和旧物种的淘汰。(2)演替过程是否都能发展到森林阶段?为什么?(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提示:不一定。环境因素,如气候干旱等可能导致演替只能发展到草原或灌木阶段。,

20、【热考角度通关】角度一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和规律1.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解析】选D。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D项正确。,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三看法”区分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2.(2020株洲模拟)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

21、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解析】选A。b点和d点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项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C项正确;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前,草本植物数量逐渐增加,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项正确。,角度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过去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现在黄沙满天、水土流失的现状是人类过度破坏群落结构导致群落退化的结果B.人类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植树等手段加速次生演替的步伐C

22、.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D.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的苔藓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解析】选D。过去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现在黄沙满天、水土流失的现状是人类过度破坏群落结构导致群落退化的结果,A项正确;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因此人类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植树等手段加速次生演替的步伐,B项正确;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C项正确;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的苔藓无法说明该群落的演替与人类活动影响的关系,D项错误。,4.(2020烟台模拟)光裸的岩石上生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

23、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裸的岩石上生长出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灌木阶段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_等生态功能增强,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2)森林中的植物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的意义是_。研究人员对灌木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不能判断出在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3)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由此说明_。,【解析

24、】(1)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光裸的岩石上生长出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根据题意分析,研究人员统计出了三种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但是年龄组成只能反映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物种的种类数变化,因此不能判断出在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3)根据题意分析,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1)初生演替信息传递(2)提

25、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年龄组成只能反映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物种的种类数变化(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加固训练】1.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该群落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C.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解析】选C。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项错误;该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项错误;题图显示,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

26、数增加,岩石体积也增大,D项错误。,2.(2020南宁模拟)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乱石窑裸地上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同一个群落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成的群落类型相同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解析】选D。乱石窑裸地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有土壤、植被等条件,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分析题图,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发生了不同方向的演替;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无论是发生在乱石窑裸地上的初

27、生演替,还是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有机物总量增多。,考点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必备知识速填】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_。(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_的活动能力,常用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栖息场,所,较强,取样器,2.实验流程:,得出结论:(1)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_,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_。(2)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_,群落结构也越_。,不同的,不同,的,丰富,复杂,【秒判正误】1.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

28、小,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分析:许多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且活动能力强,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诱虫器的装置中,为了使空气流通,土壤与花盆壁之间要留下一定的空隙。(),3.在小动物的采集过程中,体积较小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积较大的可用吸虫器采集。()分析:在小动物的采集过程中,体积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积较小的可用吸虫器采集。4.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重点难点讲透】1.两种丰富度统计方法的区分:(1)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

29、数量有限的群落。(2)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动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的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典例示范】(2019襄阳模拟)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农用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

30、查,结果见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注:第1层为距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A.表中数据是采用目测估计法获得的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解析】选D。表中数据是采用记名计算法获得的,A不符合题意;由表格内容可知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和农用地相同土层的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B不符合题意;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第1层个体数与农用地第1层个体数存在明显的差异,C不符合题意。,【素养新命题】各动物种群密度(个体数)能代表群落丰富度吗?

31、为什么?(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提示:不能。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而群落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热考角度通关】1.(2020南通模拟)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解析】选B。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作为

32、对照实验,A项正确;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B项错误;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项正确;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项正确。,2.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选D。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避高温、趋

33、湿的生活习性,A项错误;灯罩的功能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上,B项错误;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C项错误;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作用是杀死样本,并进行防腐处理,D项正确。,【加固训练】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蝗虫、蚯蚓、线虫等的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种群,【解析】选A。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A正确;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蝗虫不属于土壤动物,蚯蚓、线虫体型较大,不能用B装置采集,B错误;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C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