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25341744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pdf(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知识点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7 可听声: 频率在 20Hz20000Hz

2、之间的声波:超声波: 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

3、:红、黄、蓝。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 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 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是 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3108米/秒。3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平面镜成像特点: (1) 平面镜成的

4、是虚像; (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7平面镜应用: (1)成像;(2)改变光路。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2 页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

5、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第三章 透镜知识归纳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1)物

6、体在二倍焦距以外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 fv2f) ,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如幻灯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2 页(3)物体在焦距之内( u U0时,则 P P0;灯很亮,易烧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2 页当 U U0时,则 P 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 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

7、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 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 也不费力。 (如:天平)2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2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 2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3压强公式: P=F/S ,式中 p 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 帕=1 牛/米2,压力 F 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8、(1)S 不变, F;(2)F 不变, S(3) 同时把 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6 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 3;g=9.8 牛/千克; 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

9、球实验。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 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 标准大气压 =760毫米汞柱 =1.013105帕=10.34米水柱。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16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10、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17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 (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 浮 G ,上浮 (3)F 浮 = G , 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2 页浮或漂浮方法二: (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 F 浮 G , 上浮(3) F 浮 = G,悬浮。(不会漂浮)18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19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

11、受到的重力)20阿基米德原理公式:21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 F 浮= G F ,(G 是物体受到重力, 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 (2)压力差法: F 浮=F 向上-F 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 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 ) 22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计算:功 (W)等于力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

12、上通过的距离 (s)的乘积。 (功=力距离)3. 功的公式: W=Fs;单位: W焦; F牛顿; s米。(1 焦=1 牛米 ).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P有/W=7功率 (P):单位时间 (t)里完成的功 (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 P瓦特; W焦; t秒。 (1 瓦=1 焦/秒。1 千瓦=1000瓦)8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9动能:物体由于

13、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10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11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13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1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2 页15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1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 =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7.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18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第十六章热和能知识

14、归纳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8热量( Q)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 c )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15、,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 /(千克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12水的比热是: C=4.2103 焦耳/(千克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焦耳。13热量的计算: Q 吸=cm(t-t0)=cmt 升 (Q 吸是吸收热量, 单位是焦耳; 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 /(千克 );m 是质量; t0 是初始温度; t 是后来的温度。 Q 放 =cm(t0-t)=cmt 降14热值(q

16、 ) :1 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15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 Q 放=qm; (Q 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 是热值,单位是:焦 /千克; 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16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17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 次,活塞往复2 次,曲轴转2周。18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19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17、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2 页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 。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

18、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 几乎都来自太阳。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 ;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 ;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输出的有用能量转换的能量8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 = 100输入的总能量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2 页2009 年物理中考复习- 物理公式速度公式:tsv

19、公式变形:求路程vts求时间 vst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合力公式: F=F1 + F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F = F1 - F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Vm浮力公式:F浮=G FF浮=G排=m排gF浮=水gV排物理量单位v速度m/s km/h s路程m km t时间s h 物理量单位G重力N m质量kg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物理量单位密度kg/m3g/cm3m质量kg g V体积m3cm3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3=1 103kg/m31m3=106cm31L=1dm31mL=1cm3物理量单位

20、F浮浮力N G 物体的重力N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物理量单位F浮浮力N 密度kg/m3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3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1min=60s 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N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2 页F浮=G压强公式:p=SF液体压强公式:p=gh帕斯卡原理:p1=p2 2211SFSF或2121SSFF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

21、L2或写成:1221LLFF滑轮组:F = n1G总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 = Gs = h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1Gs =2 h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液体密度kg/m3 h深度m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面积单位换算:1 cm2 =10-4m21 mm2 =10-6m2注意 : 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注意 :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提示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1、L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 无须国际单位;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物理量单位F浮浮力N G 物体的

22、重力N物理量单位F1动力N L1动力臂m F2阻力N L2阻力臂m 提示 : 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物理量单位F 动力N G总总重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总=G)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物理量单位s动力通过的距离m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m 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提示:当物体处于 漂浮 或悬浮 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2 页机械功公式:W=F s功率公式:P =tW机械效率:总有用WW100% 热量计算公式: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t (保证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Q放=

23、 mq电流定义式:tQI物理量单位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 c 比热容J/(kg)m 质量kgt温度差物理量单位Q放放出的热量J m 燃料的质量kg q 燃料的热值J/kg提示 :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Q放= Vq;物理量单位W动力做的功J F动力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 物理量单位P功率W W功J t 时间s 单位换算 :1W=1J/s 1 马力 =735W1kW=103W 1MW=106W物理量单位机械效率W有有用功J W总总功J 提示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 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总=F s对于杠杆和滑轮 W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提示

24、 :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 h提示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2高于初温 t1,t = t2 - t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2低于初温 t1。t = t1- t2物理量单位I电流A Q电荷量库 C t时间s 提示 :电流等于 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2 页欧姆定律:RUI电功公式:W = U I t W = U It 结合 U I R W = I2RtW = U It 结合 I U / R W = RU2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则: Q=W如电热器。电功率公式:P = W

25、 /tP = I U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分压原理:2121RRUU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21RRPP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灯等 纯电阻电路 (对含有电动机、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物理量单位I电流A U电压V R电阻物理量单位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通电时间s 提示 :(1) I、 U、t 必须对 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1 度=1 kWh = 3.610 6 J。(3)普遍适用公式,对任何类型用电器都适用;

26、物理量单位单位P电功率W kW W电功J kWh t通电时间s h物理量单位P电功率W I电流A U电压V P=RU2P=I2R同一性: I、U、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 ;同时性: I、U、R 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 。只能用于: 纯电阻电路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2 页电热跟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分流原理:1221RRII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U1=U2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1221RRPP,电热跟电阻的关系表达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