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农神庙建筑艺术说明介绍.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529944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帕特农神庙建筑艺术说明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帕特农神庙建筑艺术说明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帕特农神庙建筑艺术说明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帕特农神庙建筑艺术说明介绍.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帕特农神庙建筑艺术简介课程:中外建筑艺术赏析一、帕特农神庙概况1、历史与艺术地位帕特农神庙是现存至今最重要的古典希腊时代的建筑物,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帕特农神庙”。神庙位于雅典老城区卫城山的中心,坐落在山上的最高点。帕特农神庙被认为是古希腊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顶点,还被尊为古希腊与雅典民主制度的象征,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之一,有“希腊国宝”之称。2、兴建原因这里是有关马拉松战役的一个小故事:希腊波斯战争中,波斯王大流士在距雅典城东北的马拉松海湾登陆。雅典军奋勇应战,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军队,史称马拉松之战。为了把胜利消息迅速传达,希腊将领派遣长跑健将斐迪庇第斯(

2、Pheidippides)从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广场,全程42.193公里,斐迪庇第斯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便体力衰竭倒地而亡。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希腊战胜波斯侵略的功绩,希腊执政王决定在雅典卫城的中心建筑一座雄伟建筑,这就是帕特农神庙。3、设计师、建筑师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城文化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伊克提诺斯和卡利克拉特设计,杰出的雕塑家菲狄亚斯主持建造和负责全部雕塑创作。4、兴建时期神庙耗以巨资,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建造,九年后封顶,又用了六年完成其中的雕刻,到公元前432年竣工,历时达十五年之久, 是伯里克利当政时代重建卫城山工程中的重点项目。5、名字来源帕特农神庙之

3、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Parthenon,即希腊文的转写,意为“处女”。帕特农神庙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帕特农神庙”。有关雅典娜的情况将会在后面雕塑部分讲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6、简要历史现存的帕特农神庙是取代另一座公元前480年被波斯人入侵所毁坏的旧帕特哦神庙(或称为前帕特哦农神庙),曾用做提洛同盟(后来演变成雅典帝国)的金库。公元6世纪,改用作纪念处女的天主教教堂(原来供奉的雅典娜也是处女)。在1460年代早期,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后改用成清真寺。1687年9月28日神庙里的土耳其军堆积的火药被威尼斯军队炮击中,引发的爆炸严重损毁了庙体还有雕刻。1806年,英国的汤

4、玛斯布鲁斯,第七代额尔金伯爵在奥斯曼帝国的同意下,把部份保存下来的雕像移走,这些雕像也就是现在一般所知在1816年卖给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帕特农大理石,现在还展示在那里。希腊政府要求归还大理石的运动多年一直没有成功。二、建筑整体风格神庙位于雅典老城区卫城山的中心,坐落在山上的最高点。神庙坐西朝东,外形呈长方形,长228英尺,宽101英尺,由46根多立克式立柱环绕构成柱廊,长边方向每边17根,短边方向每边8根。帕特农神庙的正立面的各种比例尺度一直被作为古典建筑的典范,柱式比例和谐,很多地方经后人测量,发现出现的长方形的长宽比例很多都是接近于黄金比的,视觉校正技术运用纯熟,山花(也就是山形墙)雕刻丰富

5、华美。整个建筑既庄严肃穆又不失精美。被美术史家称为“人类文化的最高表征”、“世界美术的王冠”。神庙耸立于3层台阶上,测量最高的一阶,帕特农的地基大小为69.5米x30.9米,内殿为29.8米长X19.2米宽,由其内部的两列的多立克式柱为主结构撑起屋顶。从外量,柱的直径为1.9米、高度为10.4米,角柱的直径稍微大一些。柱基在东、西的末端向上弯向中央60毫米以及侧边110毫米。屋顶是以板瓦大理石磁砖铺盖而成。虽然邻近的赫淮斯托斯神庙是现存最完整的多立克柱式典范,然而当年帕特农才是公认为最出色的。其在建筑方面的细微改良被认为富有传奇性,特别是柱基的曲度、逐渐向内成锥形的内殿墙壁以及圆柱的微凸曲线之

6、间微妙的一致性”。前面的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柱式,为了更好的介绍神庙我们在这里简略陈述一下我们了解的柱式的知识: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立面(facade),一般指建筑物的外墙尤其是正面,但亦可指侧面或背面。建筑物的立面经常都是其设计的重点,因其决定了建筑学其余部分的风格。柱式的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础(Base)、柱身(shaft)和柱头(Capital)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西方建筑上的三角形区域)的建筑各部分尺寸。古希腊三柱式包括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 、科林斯柱式。

7、帕特农神庙兼有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建筑特色。多立克柱式是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是古希腊古风时期的典型建筑风格之一。最早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6:1,后来改至7:1。多立克式柱子没有柱础,直接立于基石之上,柱身粗壮,有20条凹槽,柱头简单没有装饰,有顶天立地般的雄伟气魄。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多立克柱式虽然与其他柱子一样从下到上逐渐收缩,但收缩不是简单的直线式,而是在中间略微膨胀,形成一条可以感觉到的曲线。这种收缩曲线使柱子显得更有弹性和力量,赋予石头以生命的韵律。帕特农神庙的这个视觉效果被认为比早期神庙的明显雪茄形柱微妙,通常被认定是一种比起旧式直线、直角,缺乏曲

8、线的大型建筑物更活泼化的手法。山形墙多立克式柱子的柱身之上由方圆两个构件组成,下连柱身的圆形颈石和上接檐部的是方形石板,颈石向外挑伸的轮廓非常注意构造曲线的优美。柱子以上是檐部,它由上承屋顶的檐壁和下连柱顶的额枋(也称柱顶过梁)构成。檐壁由交替的三陇板和间板构成,檐壁之上还有挑出的檐口。额枋是平整的石条,干净利落,不带任何装饰。檐壁是柱式中最富有装饰的部位。三陇板是长方形板面,间板上刻浮雕。由于额枋和檐壁之高都不小于柱宽,因此多立克式的檐部看起来相当突出,往往达到柱高的1/3,早期甚至可达1/2。檐部之上的平缓屋顶相当简单,各种柱式都相同。柱基是安置柱子的平台,就像其他经典的希腊神庙,它有微妙

9、向上倾斜的曲度,使得雨水可以排掉。这些柱子看似向外倾斜,实际上却是微向内倾,而且高度一致的从外层柱座边缘弯向天花板。 多立克的另外一个代表作:希拉女神庙主要是多立克柱式的帕特农神庙也有一些爱奥尼元素。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源于古希腊,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同希腊多立克柱式不同,爱奥尼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将柱身和建筑的柱列脚座(stylobate)或平台分开。爱奥尼柱式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柱头。爱奥尼柱的柱头由一对标志性的涡形装饰(volute)置于模塑的柱帽(echinus)之上,或是从内绽放出

10、。柱帽通常附以蛋与标(egg and dart),一种椭圆与箭头交替排列的装饰线条。最初涡形装饰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后来在角落上它们被安排呈角度突出。爱奥尼柱式的这个特点使得它在前4世纪挑剔的眼光中比多利克柱式更为多变适用,同时在角落将它扭转,也使得不论在正面或侧面观察,它们都呈同样的宽度。柱上楣沟有三个部分:一个平直的柱顶过梁(architrave)被分成两或三条水平带,上面支撑一个通常装帧精美的雕带(frieze),以及用齿饰组成的上楣柱(状如紧密排列的工字钢)。雕带上栩栩如生的浅浮雕(通常是叙述性的)是爱奥尼柱式的一个标志性特征,而多利克柱式在同样的位置布置的是三联浅槽饰(triglyph

11、)。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代表作:艾瑞克提恩神庙胜利女神神庙希腊三柱式中没有在帕特农神庙中体现的便是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它的比例比爱奥尼柱式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是科林斯柱式。帕特农神庙在古典建筑艺术中之所以成为典范,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更重要的是其雕刻。神庙有两个主殿:祭殿和女神殿,从神庙前门可进祭殿,踏后门可入女神殿。前殿是由两排多立克柱组成的大厅,为祭祀

12、的场所,厅内立有雅典娜神像,中殿是档案储藏室。Varvakeion的雅典娜:这是公元二世纪时,罗马时代的雅典娜帕提农的复制品,以大理石刻成,反映了雅典娜帕提农原有的全貌。目前收藏于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殿内原有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由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刻家菲迪亚斯亲手制作,是菲狄亚斯塑造的三尊著名的雅典娜雕像之一,作为智慧与贞洁的象征供世人敬奉崇拜。据记载神像高11.89米,整个身体用黄金贴面雕饰而成,脸、手、脚都用象牙雕刻,而且瞳仁是由宝石镶嵌的。整尊神像高贵典雅,神像一手扶青铜盾牌,一手托兽物并放于短柱上,头戴宝冠,身披戎装,一脸英豪,散发出守护神的高贵气势。同时也

13、显出希腊的雕刻艺术水平。位于神庙主要入口上的东山墙雕刻,以雅典娜从宙斯头脑中诞生出来的神话故事为题材,西山墙则表现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夺雅典的传说。二者恰有动静之别。东墙不把宙斯辟开头颅让雅典娜跳出来的骇人神话如实表现,只以全副武装的雅典娜站在宙斯身旁来点明她出生,两边分别排列聆听诞生喜讯的男女天神,所以以静坐为主。东山墙右边靠近尖角处斜躺着三位女神。它们可能分别是司灶女神赫斯提亚,法律女神特弥斯和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忒。她们坐在那儿等着信使之神赫尔墨斯带来雅典娜诞生的喜讯。三位女神分别欠身迎客,静坐和斜倚躺卧,形象优美无比。尤其是最右边的美神姿态轻松自然,薄如羽纱的衣衫披在身上,衣褶线条若行云流

14、水,身形则波浪起伏。西墙则突出波塞冬与雅典娜之争夺,各举戈戟交叉对立,战马腾越而起,两边围观的山神河仙动作也较激烈,基本以动态为主。 山墙雕刻已严重破损,我们只能从残片上推想原作的神韵。神庙浮雕的精美和丰富毫不亚于其雕像。那条长达160米的浮雕带一气呵成,气韵生动,人物动作完美,历来被认为是希腊浮雕的杰作。它以表现大雅典娜节游行庆祝活动为主题,第一次把普通公民的形象堂而皇之地列于庙堂之上。这种每隔4年举行一次的大游行从雅典西边的狄甫隆城区开始,然后经过陶区,穿过市场,最后登上卫城。游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把雅典少年精心编织的一件新袍献给雅典娜,浮雕正好用来表现从游行开始到献袍的全过程。浮雕起点在西南

15、角,表现公民群众准备跨鞍上马,在南墙和北墙上表现公民游行队伍,其中以骑在马上的青年公民为主。在南北两墙东端转角处,游行队伍开始接近神庙入口,意味着人们已经到达了终点神圣的卫城,浮雕的内容也由欢呼雀跃而转变为庄重肃静,迈着轻缓步伐的少年们逐渐走向卫城中心。此处特别安排了坐在椅子上观看游行的诸位天神,意味着众神都应邀前来与雅典人同庆佳节。在现存的浮雕中,仍然可以看出浮雕的鬼斧神工之处。特别是雅典青年骑马游行的大段浮雕,无论是昂首前奔的骏马还是执缰坐鞍的青年,都刻画得生气怏然。人的体态、马的运动以及飘扬的衣襟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激烈运动和兴高采烈之中又饱含着端庄典雅之美。更可贵的是,数以百计的人和马的

16、形象竟然没有一个是雷同的。他们在向前行进的态势中有跳跃、飞奔、暂歇、举步、备鞍等各种动作,更不必说身形面容、个性气质等差异了,整个浮雕有如一首壮丽的交响乐。相比之下,从容缓步的少女则带有一种安静庄重、雍容华贵的古典风韵,后人把它形容为“伟大的单纯和静穆的壮伟”。少女们或单独或结伴而行,还有男性长者对她们指引训示。通过细密如丝线的衣褶,艺术家把原本单调的构图处理得满壁生辉,突出了少女们文静贤淑的风度和坚实健美的体形,有把她们表现得如同圆柱的凹凸纹一般挺直,使浮雕带从南北两面汹涌而来的游行队伍由喧嚣一转而为叩拜入殿时的虔诚肃穆。神庙的92块间板浮雕,则用神话传说中希腊人与异族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作

17、题材,大概是比喻希腊与波斯的那场生死存亡的战争。由于间板是四方形的,每块浮雕一般只刻一幅厮杀图景。东面间板,描绘奥林匹亚诸神与巨人之间的神话和战斗(the Gigantoma-chy);西面的显示希腊人和亚马孙女人族的战争(the Amazonomachy);南面记叙了希腊人和半人半马族的战争(the Centauromachy);在巴台农神庙北面的柱间浮雕已经基本损毁,据推测应该是记录特洛伊的沦陷。今日被英国侵略者额尔金伯爵拿走的帕提农石雕大部份存于大英博物馆,其他被拿走的的雕刻品分别被收藏在巴黎的卢浮宫和哥本哈根等地方,不过大部份剩余物收藏仍然屹立在雅典帕提农神庙东南方低于地平面的卫城博物馆。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