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4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汇编(附标准答案及诗歌详解).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23066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14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汇编(附标准答案及诗歌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07-2014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汇编(附标准答案及诗歌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2014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汇编(附标准答案及诗歌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2014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汇编(附标准答案及诗歌详解).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卷07年-14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附诗歌详解)能力考点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07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

2、点?请作简要分析。答案: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作品注释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全文翻译4全文翻译古老的边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座骑后的土地正是桃花盛开的春天,座骑前的关外却依然飘飞着雪花、寒威肆虐,出关的将士又怎能不回头留念呢6作者简介徐兰 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康熙、雍正年间。字芬若,号芝仙,江苏常熟人。少从王士祯学诗,诗体近李贺,擅画花卉及白描人物,线条生动,名盛一时。二十岁时出游京师,数十年仅回乡一次。康熙三十五年

3、(1469)丙子随帝亲征漠北噶尔丹,由居庸关至归化城,沿途作出居庸关一诗:“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后流寓北通州以终。晚年与查为仁友好。 王应奎对其评价甚高,称“沈方舟尝与吾友汪西京论近日虞山诗人,以芬若为第一”。朱庭珍称“徐芝仙塞外诸诗,境奇语奇,才力横绝,在昭文诗人中,另出一头地。其边塞诗,可谓独擅之技,实未易才”。7作品鉴赏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徐兰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玛尔浑)幕僚期间,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统兵征噶尔丹时,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此诗即是随军出塞时作。诗中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土卒怀土恋乡的感情。前

4、两句,有版本“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其中的“此”字原缺,此据诗意补出。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机会,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出”字原缺,此据喀清诗别裁补出。“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此诗对

5、土卒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士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四两句。尤其是第三句,将“马前”、“马后”写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惊的奇思妙笔。在具体写法上,这一句也很有特色:“马后桃花”与“马前雪”,是对比;以马概人,则又有所省略。沈德潜称赞

6、此诗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万口流传。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到者。”(清诗别裁)徐兰是一个爱作惊人语的诗人,他在归化城杂咏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后骑解衣风柳下,前军堕指雪花中。”“奇绝”的“眼前语”的获得,归根结底是由于诗人有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故能子唐人边塞诗之外开拓出新的境界。而从意象与用词而言,或许还受到过唐人权德舆的“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岭上逢久别者又别)与马戴的“马头冲雪过临洮”(出塞词)的启发。沈德潜在清诗别裁中,将此诗的题目改为出关,将前两句改成“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从诗句本身说,首句写静,次句写动,对环境描写与氛围渲染的表现都相当成功。但“凭山”句将所出之“关”

7、,明白写成了山海关,这与诗人此次随军出征的路线不合,是不应该当作徐兰的创作来欣赏的,故为本文所不取。(2008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2)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3)【参考答案】(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

8、之情。(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解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单纯锐感的柔情。这首画堂春是写的雨后春天的景色。词的一开头写道:“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读到这句的时候,让人有忍不住的心中一动的感觉,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啊,给人一缕伤感,伤感但不痛心。紧接着,作者又进一步

9、描写了雨后的景色“杏园憔悴杜鹃啼”,在这里,作者点明了具体的时间,春暮。杏花谢了,花谢作者只用了憔悴二字,这也正给出了那种内心深处的纤柔和对大自然的怜惜之情。而“无奈春归”四字,正是对上面的一个总结。在发生了这许多以后,作者只用了无奈春归四字来作结。“柳外画楼独上,凭阑独捻花枝”,如果说上片是纯静态的描写,是对景色的一个总结的话,那这句就是动态的表现了。独上、独捻,两个独字写出了一种孤单、落寞的身形。这时,当读者都在猜测独捻花枝后是否该折花归去的时候,作者却出人意表的“放花无语对斜晖”,读到这里,不由心中感叹多多。那些所谓的花开堪折当须折、折来喜作新年看等等,所有的折花动作,哪怕是描写的再怎么

10、优美,都是那样的粗鲁不堪,放花无语,这才是秦观啊。于是,在这种氛围下,此恨谁知,虽然这恨字是那样的沉重,这里却显得异常的轻柔。终于知道,因为一句话,再重的字眼也可以变的轻柔啊,因为一个动作,再重的字眼也可以触动人的内心。掩卷罢,闭上眼,想着这首词,脑海中似乎涌现出一个优美的画面,那是真正的画,一幅能深及人的内心的画。女郎之笔,原来,最能扣及人的内心的,也正是这女郎之笔。那样的纤弱、柔软,也那样的细腻、敏锐。这就是秦观,得之于内,故不能传的词心。【注】捻(nin):持取,捻弄【鉴赏】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词

11、的上片写春归景物。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朗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

12、红杏蕊”词意化来。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2009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13、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正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解析:(1)要从前两句是写舟行所见的水容天色入手,分析出景中所含的孤寂之情,进而分析写景对抒情的烘托作用。(2)诗人情感的变化可从三、四两句所描绘的图景的变化来分析。此处图景色彩鲜丽,起到反衬作用。再从重要词语“正是”“谁家”这些开合相应、

14、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分析。作品译文南陵的水面澄清,江水悠悠漫过,风吹得紧了,云变得轻了,秋天就要到了。正在客人内心孤寂回转的时候,那是谁家的女子在江边的楼上倚栏眺望呢?4作品鉴赏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南陵道中”。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15、。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

16、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

17、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5作者简介(803853)晚唐杰出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

18、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2(20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恨(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

19、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译文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坏藏拙起来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解析】(1)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直译:树林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赏析:一“奇”字,点明此鸟所视甚高

20、。这正是阮籍风格。(2)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醴泉:lqun,甘甜的泉水。日夕:近黄昏时;傍晚。直译:凤凰清爽的早晨饮用的是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赏析:以凤凰鸟的所饮、所栖,传达了凤凰鸟的不凡,亦即诗人的高洁品性。(3)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九州:中国的别称。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延颈:伸长头颈。直译: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全国,伸长头颈眺望八方荒远的地方。赏析:以两句以凤凰鸟的鸣声和行动,表现了凤凰鸟心怀天下的气慨,此正是诗人理想的写照。(4)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适逢:恰好遇到。商风:秋风,西风。摧藏:cu cng,收敛,隐藏。直译: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凤凰鸟的羽翼自然收藏起

21、来了。赏析:此两句写凤凰鸟因所处环境的恶劣而不能飞翔,亦是诗人不能施展才化的苦闷的传达。(5)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去:离开。直译: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赏析:此两句以凤凰鸟的无奈传达诗人的无奈。(6)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但:只。恨:遗憾。怆悢:悲伤。直译: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应该有的位置,这悲伤让我内心非常伤痛。赏析:此两句借对凤凰鸟的惋惜以传达诗人对自我人生遭遇的感伤。作者介绍阮籍(210-263),三国魏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人志气宏放,博览群书,尤好

22、老子和庄子的哲学。爱饮酒,能长啸,善弹琴。文学艺术才能超群。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司马氏多所牴牾。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诗多五言,对当时黑暗现实多所讥刺,辞语隐约,主要是五言咏怀诗82首。原有集13卷,已佚。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有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作品今存赋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创作背景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年八岁,曹爽、司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在此期间,大量士人被杀,在极端黑暗恐怖中的广大士人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其文学创作时时流露出这种忧惧

23、心态。赏析曾国藩解曰:凤凰,本阮公自况。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国家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所以怅然心伤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其次,嗣宗写诗语气。“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况除却阮嵇当时没

24、人能当凤凰之喻。“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 “高情远志,率然玄远” 的嵇康。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诗歌鉴赏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

25、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附:飞鸟意象与阮籍的多重人格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直接用飞鸟意象者29首,间接用者13首,总计42首。这些飞鸟意象的渊源,可追溯至国风、离骚、庄子、山海经。国风中的自然物

26、象,多用以起兴;离骚的美人香草、俊鸟恶禽,多具象征意味,或以之刺激奸邪,或以之寓己高洁之志;庄子中的飞鸟意象,则多寓示不同的精神境界。而阮籍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则三种意义皆有:他时而以俊鸟如凤凰、玄鹤寓其高洁之志和现实追求;时而以高鸟如鸿鹄、海鸟寄其逍遥之梦;时而借孤鸟寒鸟起兴,写其孤苦之思。各种不同的飞鸟意象,折射出阮籍不同的心理侧面,最终建构了阮籍复杂、矛盾的多重人格。咏怀诗第一首云:“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徘徊”二字,既为八十二首咏怀诗奠定了基调,也反映了阮籍和其他竹林名士共同的人格特点。(2011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

27、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

28、、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放任自然的情怀。作品鉴赏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储光羲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

29、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

30、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此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殷璠河岳英灵集)。4作者简介储光羲(706或707760或763)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

31、尉。公元751年(天宝十年)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2012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1、【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

32、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赏析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晃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簸流离的旅程何时才

33、能结束呢?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是整首诗的线索。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 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

34、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

35、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作品原文吴松道中二首【其一】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1作品鉴赏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这两首诗是诗人行船

36、在吴淞江上时所写。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第一首写大雨泊舟。前面两联描写了泊舟所见之景。一个深秋的黄昏,诗人所乘之舟傍河(河浒)停泊。诗人站在船头,纵目四顾,发现周围是一片荒原世界。天寒、日落、荒原,不见人迹,唯闻狐狸在坟墓旁鸣叫着;不时从远处村庄传来阵阵犬吠声。诗人泊舟如此荒野之地的原因,下面一联就有交代,原来乌云密布,大雨将临,所以要赶紧靠岸,准备寻个地方避雨。震泽,太湖的古称。盘门,苏州城西南门名,是迄今仅存的古代水陆城门,始建于前514年(春秋吴王阖闾元年)伍子胥筑城时。第五句带出泊舟地点,是在太湖之上。两句说,停船靠岸时,诗人犹

37、在饶有兴致地四面瞻望,这会儿,眼看大雨马上要倾盆而下,着了慌,赶忙帮助船家系住帆,争在雨前奔入盘门。徘徊在盘门中,观看着这并列的水陆两门,诗人想起了当初建此盘门的伍子胥,因此尾联便转入怀古。吴山,坐落在杭州西湖东南面,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又因吴国大夫伍子胥以忠谏死,浮尸江中,吴人怜之,立祠山上,所以又称“青山”。楚魂,在古代诗歌中常含有追吊古代楚人之意,然而所指则随所咏而异,这里则指伍子胥,他原是楚人,因父伍奢(楚国大夫)为楚平王所杀,故离楚入吴。阖闾之子夫差重用伍子胥大败越兵,雪了勾践杀父之恨。可是此后夫差非但不听伍子胥的忠谏,允许越国求和并北上伐齐,还赐剑命伍子胥自杀,以至最后国灭身亡

38、。诗人因此想到,夫差固然咎由自取,而可惜的是伍子胥的忠魂,到后来还依恋着吴山。对忠臣的死于非命,诗人表露了他的深沉怅惋之情。第二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

39、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

40、一抒幽思。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然而不论写景或怀古,都富有当时当地的色彩。遣词用语,亦不事雕饰,浅近自然,这与他随意挥洒的诗情是颇相合的。14作者简介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年间(1078-1085)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等职。十七岁时至杭州,著有钱塘七述,为苏轼所称道。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散文流畅,亦工诗词。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2(2013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4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

42、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作品鉴赏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

43、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

44、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和淡静,可为上乘之作。 首联颔联写山寺夜景之美,颈联“惜”字表达作者对夜景的喜爱。作者不眠缘由有二:沉醉山寺夜景;自己为“无家客”,因思家而难以入眠。情景交融抒发孤独与羁旅之思。作者简介江湜(18181866),清代诗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参考译文 月亮从山石处升起

45、,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打开门,欣赏这夜景,抬头看那深寒的夜空。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在这深山中孤独的难以成眠。(2014年山东卷)14.阅读下 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试题答案】艳丽 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

46、,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试题答案】行为洒脱 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