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设计.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5198816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4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设计.pdf(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3体会“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从图入手,导入 新课出示挂图。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

2、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荷花也叫,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里面有莲的果实叫。荷叶像。刚开的白荷花。全开的白荷花。将要开的花骨朵儿。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三、图文结合,抓住

3、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1学习第一小节。(1)学生朗读。(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板书:看到荷花)2学习第二小节。(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准确)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

4、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教师讲述: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拟,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

5、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拟,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教师讲述:“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

6、含有“多”的意思。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3)引读第二小节。(4)这一小节说了一个什么意思?(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第二小节。(6)课堂练习。抄写:莲蓬 饱胀 破裂 挨挨挤挤 姿势 舞蹈 翩翩起舞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第二课时一、指名分节读课文二、检查复习1第一、二小节各说了什么意思?2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三、学习第三小节1指名读。2设疑:“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挂图,想像一下,都有哪些姿势?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7、3指导朗读前两句。4指名读最后一句。5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过比拟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6比拟句子。(l)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图(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3)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这样比拟,可以看出第四句为最好。因为“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照应;“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照应;“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照应。)7“画家”这里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8、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9指名读二五小节,比拟这两小节,哪小节写得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10用上课文第二小节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三小节中的有关内容。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11放录像,同时范读三四小节,思考: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文字,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四、学习第四小节1指名读。2设问:“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

9、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四小节。作者觉得自己突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启发学生展开想像)3小结: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五、学习第五小节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为什么?六、总结全文1齐读全文。2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七、质疑八、朗读、背诵课文二十二 *雨中教学目标 :1有

10、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文中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4培养学生同情人、帮助人的爱心,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下雨天,人们往往都是急匆匆地赶路,在慌乱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发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板书课题)二、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交流四、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局部内容使你最受感动?请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1孩子们帮姑娘捡苹果。“跑、捡、说、解、挥、站、喊”写出了孩子们捡苹果的动作。2过路人帮姑娘捡苹果。他们当中有年轻的司机,有白发的老爷爷。

11、“伸、笑、跳、捡”写出了他们捡苹果的动作。教师引导:急匆匆冒雨赶路的过路人,他们为什么也和孩子们一起帮姑娘检苹果?(因为他们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他们被孩子们的行动所感染。)3姑娘的心理有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能读出来?(着急、发愁担忧、焦虑快乐、感动。)4出示文中插图,观察描述捡苹果时马路上热闹的情景。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五、小组自学,应重点完成以下问题(l)“这一切来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一句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2)孩子们为什么唱着歌走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六、解决疑点结合全文想一想,本文重点写雨中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开头两段要写景呢?引导学生弄清:前二

12、段描写的作用:点明时间。突出了当时的环境,为下文姑娘撒苹果和孩子们捡苹果作了铺垫。美丽的雨景和人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融为一体。相机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七、理清顺序,练习复述八、总结让学生谈收获。(内容、写法、思想)九、布置作业1把雨中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伙伴听。2积累一些描写雨景的语段。二十三 海底世界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2通过第 3、4 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提醒课题(指出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二、初读课文1提出初

13、读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是讲海底景色奇异的,哪些地方是讲海底物产丰富的。2检查初读情况。(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纠正读音。(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学生读,其中“发光器官”、“水中听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属”这些词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词语的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4)试答复初读要求第(3)题。三、分析理解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l)指名读,思考:文中哪句话答复了这个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2)

14、用投影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在理解加点词的根底上,用“物产丰富”说一句话。2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海底是宁静的;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烁的光点)(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用卡片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没有风浪海底是宁静的,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仍然是宁静的)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3)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像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5)小结:海面上波涛澎

15、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6)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第二课时一、理解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想一想这段一共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2)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这句话可以怎么说?指名读“窃窃私语”,说出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摹拟窃窃私语,体会这里用“窃窃私语”显得特别生动。(3)指名读后两句,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很多声音)(4)海底

16、都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四个“有的像”吃东西的声音,行进的声音,发出警报)(5)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声音?你是从哪知道的?(6)课文中写出了这么多种声音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海底的声音怎么样?(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7)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奇异)3指明:在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就是概括地写;读了后两句才知道海底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具体地写,先概括后具体,句与句之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4联系第二、三两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1)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宁静的海底,如果你听到各种声音,会有什么感觉?(使学生感到“静中有声

17、”,显得奇异)(2)为什么海底有这样奇异的景象?(海底奇异的景象离不开丰富的物产)(3)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出海底景色的奇异。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1)学习第四自然段。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一共几句话,讲的是什么?(一共六句话,讲的是海底有很多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不同。)(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海底有很多动物)从哪儿看出海底的动物有很多?(“三万种”就是很大的数目,这还是已经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快速读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它们有不同的活动方式)指名读三六句,想一想讲

18、的是什么?(不同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重点理解:“伸缩”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什么动物是靠肌肉伸缩爬行的?“只能”说明什么?“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说一句话。比普通火车还快说明什么?“反推力”怎样理解?想一想你见过什么是靠反推力前进的?“巴”是什么意思?放录像向学生介绍动物的活动方式。(形象感知动物的活动方式)小结三六句,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法:它们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的鲜明比照中,突出了它们的活动方法不同,说明了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引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句讲的是什么)依照学习第三自然

19、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海底的物产怎么样?(2)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海底有哪些植物?(投影出示海底植物图)说明海底植物怎么样?(种类繁多)海底有哪些矿物?“稀有”是什么意思?说明海底蕴藏的矿物怎么样?(蕴藏丰富)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也可以体会到海底的物产怎么样?(3)四、五、六三个自然段都写出了海底丰富的物产,从这些物产中还能看到海底的什么特点?景色奇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海底丰富的物产显示出景色的奇异)三、把二六自然段连起来读思考:海底是一个什么世界?指出:每段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不可分

20、割。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中也显示出景色的奇异。四、指名有感情地读全文让学生想一想,为了说明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各写了什么?第三课时一、读全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段)二、练习朗读(以训练中差生为主)三、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四、分析字形,学习写字1重点指导的字:“却”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异的上半部是“巳”,不是“已”2写出下面字的偏旁。却( ) 否( ) 普( ) 类( ) 兔( ) 些( )3先说说下面每组字的不同,再组成词语。胞( ) 私( ) 类( ) 异( )抱( ) 积( ) 粪( ) 导( )五、练习写一段话,注意句与

21、句之间的联系。二十四 在金色的沙滩上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3向小姑娘学习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今天,老师提个问题,请你们敞开心扉,把真实的想法谈出来。假设我们的亲人、朋友托你做一件事,开始很容易,但中途遇到了困难,你是就此为止还是努力负责到底?如果你帮助了别人,他要赠送你非常喜欢的物品,你是欣然承受还是婉言谢绝?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中的小姑娘,就为我们做出了典范。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然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二、学生自己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谈收获1地点:海滩上;时间:夏天。从“小姑娘穿着连衣裙,在太阳底下”,“

22、额头上沁出汗珠”,“炽热的太阳”可以看出。2人物有小姑娘、画家、老爷爷三个人。三个人互不相识,画家让小姑娘看衣服和画夹;老爷爷劝小姑娘回去,要帮助她代看画家的东西。三、小组讨论1课文中写了三个人,这三个人中谁是主要的?2课文写了小姑娘的什么事?从哪能看出她的可爱?课文写了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不收;在回家的路上,画家成心把贝壳丢在地上要小姑娘捡,小姑娘捡起后,又还给了画家。写她的模样的词句:“小姑娘闪着明亮的大眼睛”。写她的神情、动作的:“把刚拾到的贝壳捧给画家看”、“小姑娘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边”。写她的语言的:“我容许了叔叔,一定等他回来”、“我不要,老师说了

23、,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叔叔,你的贝壳掉了!”。(通过这些描写,觉得小姑娘非常可爱,;心灵很美。)四、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全班交流,相机进行朗读训练在画家面前,小姑娘有些什么举动?说明什么?当画家问她话时,她“闪着明亮的大眼睛”,从这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感到小姑娘很美,很聪明。当画家委托她看衣服时,她“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旁”。说明什么?(乐于助人。)画家看到小姑娘抬到的贝壳为什么“笑了笑”?他来到这是想到礁石那检贝壳吗?(不是。画家游向礁石,是为了给小姑娘捡更好看的贝壳。因为他看到小姑娘喜欢贝壳,又发现小姑娘在海滩上捡的贝壳不是很好看。画家“笑了笑”的时候,心里可能就是

24、这样想。)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爷爷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小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有何感受?(容许了画家叔叔委托的事,就得负责做好,自己说的,就得坚决做到底。)画家叔叔终于回来了,他把捡到的贝壳给小姑娘看,还向他介绍,让她挑,小姑娘有没有要?她是怎么答复的?你体会到了什么?(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绝不是为了得到漂亮的贝壳。“灿烂夺目”的贝壳很有诱惑力,引起了小姑娘的羡慕和夸奖。由于她内心是纯洁高尚的,所以不随便承受别人的礼物,更没想过帮助别人应得到回报。)画家“感动极了”,当时心里会想什么?(小姑娘帮“我”看衣服和画夹,花了这么多时间,“我”送给她喜欢羡慕的贝壳,她却不承受,这太让人感动了,“我”得想个方法。)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眼圈为什么红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小姑娘会这样做,她的心灵是那样纯洁美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想怎么赞美小姑娘?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