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六单元检测题教师版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25197550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第六单元检测题教师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第六单元检测题教师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第六单元检测题教师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六单元检测题教师版 .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第六单元检测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麾下 (hu ) 裨补 (b ) 唐睢 (su ) 忿恚尉 (gu )B、怫然 (f ) 徒跣 (xi n) 休祲 (j n) 咨诹 (z u)C、诣 (zh ) 汉沔 (mi n) 帝室之胄 (w i) 白蘋州 (p n) D、崩殂 (j ) 陟罚 (zh ) 臧否 (z ng f ) 舴艋 (z m ng)B (A 中“ 恚” 音为 “ hu” , “雎” 音为 “j ”, C 中“ 诣” 音为 “y” , “胄” 音为 “ zh u”, D 中“ 殂” 音为 “ c”, “ 否” 音为 “p”)2、下列

2、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B、发闾左適戍渔阳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D、恢弘志士之气D(A“ 信” 通“ 伸” ;B“ 適” 通“ 谪” ;C“ 错” 通“ 措” ;D 中无通假字。) 3、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躬耕(亲自 ) 其许寡人(一定) B、休祲(吉祥 ) 皆次当行 (编次 ) C、间令(私自、偷着 )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 D、怅恨(失望 ) 长跪而谢(道歉 ) B ( “祲” 的意思是 “ 不祥 ”)4、下列加线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A、置人年罾鱼腹中。B、侍中侍郎敦攸之

3、、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C、于是与亮情好日密。D、固以怪之矣。A (例句中 “ 算” 和“ 壶”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 用箪盛饭 ”“用壶盛浆 ” 。A 句中 “ 罾” 本意为 “ 鱼网 ” ,此处用作动词,意为“ 用网捕鱼 ” ,故选 A) 5、下面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选自编年体史书史记,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B、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C、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是近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历史的纪传体国别史书。D、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A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6-8 题。二世元年

4、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

5、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6A(3 分) (A 于是,就 B 书写 /字条 C编次

6、/ 行军在途中停留 D 因为 / 通“已”已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陈胜、吴广乃谋曰乃丹书帛曰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得鱼腹中书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扶苏以数谏故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固以怪之矣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8.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陈胜、吴广等去渔阳的路上“会天大雨,道不通

7、”, “失期,法皆斩”直接导致了这次起义,而“天下苦秦久矣”则是他们走上起义之路的根本原因。B陈胜先分析当时的形势,表明起义的必要性;再分析“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阐明起义胜利的可能性,说明他对当时的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 “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表现了陈胜、吴广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 题。【甲】秦王怫然怒, 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8、“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虽然,王致

9、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 ?赵策三 ,有删改)注: 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孟贲( bn) :战国时期卫国

10、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长跪而谢之(道歉)寡人谕矣(明白,懂得)亲尝教以兵(兵法)许由无天下之累(牵累)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C休祲降于天时宿于野D若士必怒王若无兵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D. C. B. A.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11、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2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郑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甲文: 出师表选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

12、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文: 隆中对选段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3. 解释下列句中加

13、点词的含义。(1)猥自枉屈降低身份(2)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3)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4)凡三往,乃见总共14.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B(作代词,其余作助词)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将军宜枉驾顾之C.咨臣以当世之事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5.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哪一句?两文所叙的相同事件中,可提炼成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刘备怎样的形象特征?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三顾茅庐。谦逊真诚,求贤若渴。16.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是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对联中的“两表”指的是前出师表和 后出师表 ,

14、 “一对”指的是 隆中对 。1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深知我做事严谨慎重,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可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文言文阅读 ( 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 题。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

15、,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1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魏略 说:刘备屯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袁绍), 诸葛亮 (暗)知荆州是第二个受敌 (的地方 ),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望北去见刘备,备与亮没有旧交情,又因为(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像一般的门客接待他。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的。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自己在结。(于是)诸葛亮进言说:“ 开明的将军应当又远大的志向,但结毦可以做什么呢! ” 刘备(于是)

17、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 和你怎么说呢,我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 。诸葛亮于是献言说:“ 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 备回答说: “ (刘表)不及。 ” 诸葛亮又说:“ 将军自己呢?” 说: “ 我也不如(曹公)” 诸葛亮说: “ 现在都不及,但将军的军队不过数千人,凭这个来等待敌人,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刘备说: “ 我也心烦这个,应该怎么办呢?” 诸葛亮说: “ 现在荆州不是总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悦;可以和刘表说, 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自己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旧多了(旧可以征军抵御曹兵了)” 。刘

18、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 刘备由此深知诸葛亮的英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这样。我(裴松之 )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 中说 “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是一个乡下人,委屈自己,亲自三次到我的草屋来看我,拿现在天下的大事来和我商量。” 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 这是很明白的了。虽然听说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 然而不一样成现在这个样子,也太让人觉得奇怪了。(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 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

19、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说: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

20、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务在周悉” 、 “补其阙”、 “惩其妄”是裴松之注三国志的主要目的。就“补其阙”而言,裴注是达到自己的目的了。(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次:驻军B乃投毦而答曰投:扔掉C将军自度何如也度:估计D则非亮先诣备诣:谒见【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 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现 “ 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

21、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次”“第二个” ,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应当受敌(的地方 )。关于实词的用法考查。要求选择“不正确”加点字。考点是“次”“投” “度” “诣”四个字。学生的盲点和误区在A 和 D 选项。高考课外文言文的潜在规律:不论所考文章和句子是多么“来自”课外,但真正考得知识点却是我们已学过的。A 项“次”字,有三种用法;第一种在初中的陈涉世家中学过了:“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作动词,译为“临时驻扎和住宿”;第二种用法:第二,表示顺序,第三种用法:现代汉语中,作形容词,表示差等的。D 项“诣”字,在讲解成语时“苦心孤诣”时,我便跟学生提到,古人见面就是用“拜谒”和“诣见”。1

2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涂有饿殍而不知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B. 我聊以忘忧耳如惠语以让单于C. 乃以上客礼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解析】本考4 个虚词“而、以、乃、之”,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例如A 项的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句陈述后表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也放在两个相同结构表否定的句子之间,这

23、是明显的“转折”标志,于是 A 项正确。 B 项第一句的“以”作介词,用字;第二句的“以”作连词,来,于是B 项不同。 C 项第一个“乃”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个“乃”表转折,作副词,“竟然”;D 项两个“之”均作代词,但第一句的“之”是指代,翻译成“这样”;第二句的“之”是人代,翻译成“他”。关于虚词的用法考查。每一个选项都是由“上外下内”的格式,“上外”是上句是课外的,“下内”是下句一定是源于课内已学的。A 项的下句选自寡人之于国也,B 项的下句选自苏武传, C 项的下句选自师说 ,D 项的下句选自鸿门宴,在这个情况下,学生就已有50%的正确率。20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

24、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B【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对于“亮乃北行见备”和“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2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奉旨寻详 /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按三国 /虽历年不远 /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

25、入百载/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B 臣奉旨 /寻详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按三国 /虽历年不远 /而事关汉晋 /首尾所涉 /出入百载 /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C臣奉旨寻详 /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 /首尾所涉 /出入百载 /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D臣奉旨 /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C【解析】本题断句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有点难度,既要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又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经验积累。这道题的关键是对“臣奉旨寻详”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以及文言句式的“四字一断”格式。裴

26、松之注三国志是受诏加注。22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3 分)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经,(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4 分)如今都比不上(曹操) ,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 分)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23.作文请以 “ 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700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