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5191016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2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pdf(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十章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第一节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研究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分析确定教学任务、评定教学结果,以及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理论和技术。教学设计起步于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以加涅等为代表创立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正式形成。随着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和发展,到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出现了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我国学者从80 年代开始触及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对教学设计活动进行从新审视。一、课堂教学设计概述(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

2、过程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也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形式、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进行设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框图表示如下:研究性学习知识与技能参与性学习过程与方法体验性学习情感态度与实践性学习价值观自主性学习引导者主动性促进者自主性合作者创造性观察实验直观情景调查问题情景研究活动场境分析综合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课程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教材只规定活动原则、方式及注意事项和案例,教学活动要由教师来设计。过去,教师只会备课,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局限于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角色策略方法学习情况精选学习资料 - - -

3、-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单向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和主宰,把教学大纲、教材作为进行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现在,教师则必须学会设计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实践中,课堂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作用表现在:第一,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设计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导学生的学习,努力实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改理念,保证没有一个学生处于教育劣势,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机会发挥和完善自己的才能,能适应环境并积极参与创造的活动。这样就能保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大

4、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第二,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强调教学不仅要从社会需要、教学内容、教师及教学资源等实际出发,更要求对学习者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考虑采用何种教学策略、教学环境,并通过科学评价进行反馈,根据每个或某类学习者实际,采用强化措施,使教学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效果,促使他们按各自的特点有效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第三、有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实践中大量运用课程设计、单元设计、课堂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设计,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保持最佳状态。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主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学生对

5、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既是课程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又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必经之路。这种参与不应该是强迫的,而应该是自愿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首要标准。2注意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要重视课外、校外、隐性资源的开发。3注意师生的交流。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师生的平等交流,不但是信息的交流,还包括情感的交流。4注意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应该容许出差、出分歧、出错误,容许超标(课程标准)、超本(教材) 、超时(固定的教学时间),对于具有生成因素的“三超”应该鼓励。(二)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一般系统理论里奇认为,任何系统都包含人、物、过程、外部限制因素和可用资源五个要素,而这五个要素

6、之间又存在着三种联系形式:过程的时间顺序,各因素间数据或信息流程,从一个系统中输入或输出的原材料(人或物) 。对系统的设计离不开这五个因素及三种联系形式的分析与综合。任何一个因素或联系形式的差异都会造成系统设计的变化。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组成的系统,是一个由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的完整过程,它要求人们从系统论的整体出发,从环境分析入手,制定教学目标,发展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传递、评价,并有效运用系统反馈进行教学设计修正,从而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广泛的采用了一般系统理论。2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原本就是人类为寻求最佳的学习途径而进

7、行的策划,课堂教学设计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经验而引起的学习者的知识或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课堂教学设计活动无疑是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还是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都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设计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3传播理论教学作为一种认知活动,与信息的传播密不可分。信息传播是在有干扰的环境中运行,并由信息源、信息渠道和信息接受者三者为主要成分构成的系统。为此,教学传播必须充分考虑信息编码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传播渠道的畅通性和信息密度的适度性

8、,信息接受和选择的正确性和高效性。因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离不开传播理论的。4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里奇把教学理论的概念分为三类:时间中心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卡罗尔在时间中心模式中提出了一个经典的公式:学习程度 =F(实用时间 / 所需时间)其中,理解教学的能力、能力倾向与教学的质量决定所需时间,毅力和所许可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决定实用时间。该模式认为,学生自身的内在的因素是难以控制的,可控的是影响个体学习的外在因素即所许可的学习时间和机会与教学的质量。因此,课堂教学如何安排适量学习时间、确定具体学习目标,有效运用教学传递技巧就十分重要。而任务中心模式则关注对学习过程的促进,其中最具影

9、响的是布鲁纳与加涅所提出的两种模式,两者均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导向。学习者中心模式把有效教学建立在对教学者个体差异的分析上,其目的在于强调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总之,借鉴该理论是有助于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设计教学时要全面考虑教学的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因素,使多种因素能够协调一致,相互适应,向着共同的目标形成合力。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现代教学的本质特征,其表现为三个不同层次,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内容和活动

10、设计都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服务。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生活的世界,构建课本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到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情感、价值观的体验等等。教师要自觉实现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策略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过程体验、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3发展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学是认知、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整体生命成长、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注重在教学中启

11、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知识的、情感的、价值观的因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与教师共研讨、共探索、共提高、共发展。4过程性原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现代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过程重于结论” 。传统教学的误区就在于重传授结论,轻过程探究,这一条残杀儿童创造性的所谓捷径,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关系,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为机械的听讲和记忆。这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摧残。重过程在于让学生“会学”,重在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12、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探究知识。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 “这是怎么来的” 。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直接动机,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是一场考验和锻炼。5开放性原则新课程理论主张课程是开放的。因此教学实施的基本途径也应该是开放的。课程的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的开放性、课程目标的开放性、课程实施的开放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师生互动、多感官参与、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立体教学信息传递以及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师生身心愉悦的气氛,使学生的心态和思想不受拘束,保持自由与开放,让生命展开想象与思考的翅膀,去学习、研究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开放思维的训练,培养学

13、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的意识。6情境、体验教学原则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学习的心态与学习行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并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进学习的愉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体验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获得生命成功的体验,经历挫折与失败的考验。二、课堂教学设计内容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很多,下面仅介绍其中的主要方面。(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1课堂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具有指导教学测量、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一切教学活动都

14、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即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并以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有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最广泛的一般目标常指国家教育方针的目标,其次是比较具体的学校的目标和更具体的学校中各门课程、各教学单元的目标,最后是最狭窄的具体目标,即一堂课或一个练习的目标。教学目标有明显目标和隐蔽目标之分。前者指教学产生的明显的、看得见的行为,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明显的目标而忽视或干脆放弃隐蔽的目标,而许多更大的、更重要的目标往往是难以明显检测的。依照目标自身的层次,教学目标包括有靶目标(终极目标)和使能目标(条件性目标)。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5、前者是学习的结果,后者是要达到这种结果的必要准备;教学自身是连续的过程,教学内容是有系统的,前面的目标完成,就成了后面的使能目标。2编写教学目标的步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根据教学目标的特征和编写要求,教师编写教学目标一般步骤如下:(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确立目标点教师要通过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钻研和分析,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找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确立重点难点和关键,确立几节课或某一课时的目标点,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奠定基础。(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和发

16、展水平可以从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来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认知因素包括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原有的知识准备、学习的技能技巧、认知结构和风格;非认知因素包括学生的一般生理发展水平、成熟程度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其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机状态尤其值得关注;社会因素包括学生家庭的文化背景和职业背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等。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是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3)确立目标分类要保证目标在教学中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必须进行教学目标的分类。目前,国内外比较普遍采用的还是布卢姆等人的分类方法,这也是我们确立教学目标的重要的参考框架。

17、三种目标领域、学习水平及其意义领域学习水平定义认知领域1. 知识事实性信息的回忆2. 领会理解的最低水平;提供理解的证据和运用信息的能力3. 应用用抽象原理来解决问题4. 分析区分和领会各种相互关系5. 创造结合各个组成部分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情感领域1. 接受自在地面对刺激2. 反应自愿地对刺激做出回应3. 价值判断对刺激形成一种态度4. 信奉一贯地按照内发的稳定价值体系行事动作技能领域1. 模仿按照指示和在指示下从事简单的技能2. 操作能独立地完成一项技能3. 熟练能准确地、自动化地完成一项技能( 4)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8、学生是行为的主体,目标表述的行为必须是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要用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言来表述行为动词,如“写出、列出, 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对条件的表述可以有四种类型: 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或辅助手段,如可不可以使用字典等;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一张空白地图上标” ;三提供时间限制,如“在10 分钟内完成”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表

19、现程度是指学生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完全无误”、 “至少有三种解题思路”、 “做对率达到80% ”等。( 5)评价教学目标对编写的教学目标及时进行评价,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全面、合理、适度、有效。( 6)完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修正,使之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力争日臻完善。(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及言语等社会经验的总和。它受社会、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及学生水平要素制约。广义的教学内容设计就是课程设计。而狭义的教学

20、内容设计则是指学科教师在既定的目标、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的背景下所做的分析和处理,亦称分析和处理教材。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心理发展顺序关系,教材的直线式与螺旋式排列有机结合。第二,处理好学科的内在联系。纵向,要处理好同一学科不同年级之间联系;横向,要处理好同一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一般要求“学不躐等” 、 “不凌节而施” 。第三,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基础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一般是比较相对稳定的学生继续学习、就业、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化周期相对较长。但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不断更新学生学习内容,努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就必须对

21、教学内容进行处理,采用实用的乡土教材,编写校本课程,使学生感受更真切、亲近、有用。第四,处理好“鱼”和“渔”的关系。 现代生活不仅要求人们有扎实的“双基”,能够“学会生存”,而且要求其成员 “学会做事” 、“学会学习”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 ,更要学美国人的教育理念“授人以渔场” ,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重在教材的分析和处理。分析教材是指确定其广度(即学生必须达到的学习范围)、深度(即学生知识必须达到的深浅程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明确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理教材是指教学内容的

22、选择(增、删、补、换)、教学顺序的安排(将确定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教材,用学习者所能接受的形式加以系列化),包括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关键的把握。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超越教材,因此,分析处理教材时要做到基础知识教学与发展学生能力、素质并重,教法与学法统一考虑,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力求少而精。一般而言,分析教材可分如下几步进行:1熟悉知识体系我国中小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试以及实施要求,课程设置中明确各学科的地位、要求,规定了该学科的整个知识体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宏观的指导。通读、钻研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23、 页,共 1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材,可深入具体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学参考书帮助教师具体分析教材,从微观上指导教师分析教材。 教师通过对这一系列的教材的分析,就能从宏观到微观上去熟悉教材体系,知道自己要 “教什么” 。2明确教学任务通过对教材的熟悉,教师就要进一步明确通过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要实现什么目标,完成什么任务,对自己的教学“结果会如何”做到心中有数。3掌握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和相互关联分析教材要明确本学科的性质,了解学科的知识和结构的特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此了解教材的相互关联,掌握教材自身的前后关联和与相近学科的横向联系,这样,通过教学构建的知识网才会环环相扣,纲举目张,

24、符合教学目标的预想。4评价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的总目标是力求达到最优化,教材的分析能够达到最优化的标准,就有借助于教师自我评价。选择、组织和处理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内容要“现实化”,理论联系实际,一是要适当补充乡土教材,编写校本课程,使学生由近及远地学习,感受到乡土气息;二是安排能够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生活发展成就的最新事例、材料、声像教材,使学生感受到时代气息;三是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生产、生活、自然环境方面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生活气息,取与舍,选择与剪裁是相辅相成的。选择要精,就必须要对大量的材料进行取舍、剪裁。教材的组织和处理,就是指把经过分析和选择的教材进一步进行分析

25、,区分出重点、难点并通过对教材的组织与处理,使之达到最优化。(三)课堂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策划的采用教学程序、方法、形式、媒体的方略。教学策略从本质上说不仅仅是关于教学方法、形式、程序、媒体的知识,而是一种高水平的理智技能,对上述各个方面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能运用于特殊的教学情境,对它们相互的关系有全面的分析和创造性综合,对各种策略的得失能做出客观的评价。教学策略作为理智技能,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情境性。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是复杂多变的。问题的性质、类型、教学内容、条件、目标、对象都随教学进程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因此,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必须适应情境的改变才能有

26、效。二是指向性。教学目标是教学策略的出发点,教学策略总是指向教学目标,尽力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目标一旦实现,教学策略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三是实践性。教学策略是教师在采用教学行动前预想的方略,带有主观的理想色彩,但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为了在教学中付诸实施,因此,它有实践性,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双方都是可操作的,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中的方案。四是灵活性。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情境不是一一对应的,受多种因素制约,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制定教学策略的内容有: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目的是熟悉学生的一般特征、学习准备情况、学习风格、初始能力,为目标制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27、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任务分析、策略的采用,乃至最终结果的评价打好基础。了解学生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苦的工作,必须要借助于科学的手段和方法。2确定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指教学的步骤及其内在的逻辑顺序和任务,是教学顺序结构的组成部分。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顺序,一般制定四种教学顺序:课程顺序(反映在课程标准中)、课题或单元顺序(反映在教材或教师的教案中)、课堂教学顺序、一节课中完成某一具体目标的顺序。确定教学程序主要指设计后两种教学顺序。关于课堂教学程序的研究,近代主要反映在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流派纷呈,模式繁多,典型的有:( 1)认知领域目标实施的

28、程序: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作好心理准备;感知理解教材,指导学生领会知识;复习强化教材,指导学生巩固知识;多方运用教材,指导学生应用知识;检查评定,检测学习效度,简化的表达是:动机、领会、巩固、应用、评价。( 2)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实施的程序:讲解示范、指导方法,使学生形成动作映像;从旁指导,学生独立练习;提供反复练习机会,指导学生由技能到技巧;及时评价,指导学生强化矫正。简化的表达是:知觉、练习、熟练、强化。( 3)态度、品德等情感领域目标实施的程序:形成正确舆论、良好氛围,建立约束机制,使学生顺从教师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表示认同;启发自觉,诱发价值观念矛盾冲突,指导学生内化;组织多

29、种活动,强化积极体验,评价优良行为,指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外化。简化的表达是:顺从、认同、内化、外化。从课的结构来研究,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程序。综合课的程序:组织教学;复习检查;教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传授新知识的课的程序: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并揭示课题意义;讲授新教材;概括小结本课重点;布置作业。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新教材。培养技能的课的程序:组织教学;说明操作目的、要求;讲解示范、说明操作方法;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小结、评价;布置作业。巩固知识的课的程序:组织教学;说明复习要求和重点;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教师小结、指导学生掌握重点、形成体系;布置作业。检查知识技能的课的程序:组织教学;宣布

30、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口头、书面或实际操作检测;小结、分析评定。3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策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优化组合:收集各种方法,加以分类根据教学目标、师生特点,选择最适合的一般方法选择这类方法中的最适合的一二种具体方法以这一二种方法为主选择最佳的辅助根据教学目标、师生特点,对这些方法进行再选择组合成一个教学方法系统。4组合教学组成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关于师生组合,时、空资源分配的策略。按照组织结构分,有集体教学、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要优化组合教学组织形式,首先要了解各自的优点、缺点和适用范围,然后才能做出正确选择。另外,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一般情

31、感领域目标取小组交流或集体讲授形式,而认知领域中的分析、综合、评价取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个别差异。小组讨论多用于中学中高年级学生,个别指导多用于年级较低的学生,对差生多用个别教学予以指导。(四)课堂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媒体也简称媒体,指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如课本、挂图、录音、录像带等。教学的目的在于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策略、态度等,也就是信息。但信息本身是观念性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媒体即

32、信息载体才能传授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媒体把教学内容的信息传输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媒体接受教学内容的信息。由于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不同媒体可以传递相同的信息,不同的媒体也可以具有相同的特性,所以教学媒体的选择并不存在刻板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一是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二是学习者方面的因素。教学媒体对经验的传递作用,取决于经验接受者的信号接受及加工能力。如感知、接受能力、知识状况、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先前的经验、兴趣爱好及年龄等。三是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如教学的地点和空间,是否分组或分组的大小,对

33、学生的反映要求,获取和控制教学媒体资源的程度等。四是技术方面的因素。如硬件的费用,软件开发费用,媒体维修费用,教辅人员的培训的费用等。此外,还要考虑媒体的质量,操作媒体的难易程度,媒体对环境的要求,媒体使用的灵活性和耐久性。在实践中,教学媒体选择和组合的程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要能够具体到每节课中可以完成。同时,进行科学的目标分类。2列出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列出课堂教学中具体教学活动,包括师、生双边活动的计划。3选择刺激种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计划选择刺激种类是比媒体选择更为一般和基本的决定。看哪种刺激更易实现教学目标,符合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听觉刺激,还是视

34、觉刺激,亦或是视听刺激等等。4列出备选媒体在前几项工作程序的基础上,筛选出可供使用的若干媒体,以便最后决策。5选择出理论上最佳媒体根据媒体选择的依据和模型,判断出若干对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最佳的媒体,这一程序一般不过多地考虑实际因素的限制和影响。6最终的媒体选择和组合这一程序中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组织等因素,而且要考虑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因素、条件的因素、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等,在前一步理论选择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使用的教学媒体,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需要以及各教学媒体的特性加以组合,发挥教学媒体的最佳效益。7选择、修改和设计教学媒体材料教学媒体确定后,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合适的教

35、学媒体材料。获得合适的教学媒体材料有三种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径:选取现有的、修改现有的或者设计全新的。第二节课堂教学评价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概述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作用的分析和评价。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这些要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既包括这些因素本身对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也包括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要考虑比较多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教师与教学方法的相互作用、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并发挥师生互动

36、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法、教师基本素养、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只重评“教”, “以教师教学为重点” ,这种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导致学生厌学、低效教学等一系列问题。实施新课改后,“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课堂教学是教师展现教学水平的主要战场,建立适合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解决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科学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引导教

37、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改进教学提供方向。(一)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1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再次,在教学效果评价上,体现在“以学论教”。2促进教师成长根据新课程评价目的的要求,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

38、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班主任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把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判断他们是否已经具备奖励或处罚的条件,作为解聘、降级、晋级加薪、增加奖金等决定的依据。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这是一种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它建立在评价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3以学论教“以学论教” ,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

39、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准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的状况。新的评价标准包括全新的教学观念,从课堂教学上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从学生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四种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即学生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沫现象”、 “表面繁荣” ;只有四大状态的协调统一,才可能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准确的评价。(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构1确立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

40、目标的协调与统一基础性目标是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教学。发展性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良好社会素质,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把知识、技能教学与情感、能力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1)认识课堂教学目标,澄清两个误区误区一,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把某一类活动,或以某种内容为主的活动,视作只为某一方面发展服务。如班级的团、队活动是服务于德育的,以学科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则是为智育服务的。误区二:发展性目标与基础性目标的关系是依附关系,知识、技能教学处于中心地位。在此,我们不赞成把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任务丢掉,或者使他们完全依附于认识任

41、务。试以课堂教学目标中有关“情感”的方面为例说明这种观点上的区别。有不少教学论著作中也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学好。这里,对情感的重视,实际上只是把它作为服务于学习的手段。又如,语言学习中强调情境与情感体验,其旨意是使情感作为有助于识记的背景发挥作用。还有强调把文学教材中的情感挖掘出来,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这比前面仅把情感作为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要前进一步,但还没有注意到课堂生活本身具有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价值。课堂教学的目标中应该包括情感目标,但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与认知目标相呼应的情感目标,而是指向学生在

42、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与丰富,以及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显然,这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一节课来实现,它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课堂教学的完整目标,还必须包括学生意志、群体工作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其中每一项,都应既有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些方面的综合,才构成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由此提出,在研究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与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这是一个尚需花大力气深入研究的问题,其目的不仅要揭示上述两方面的

43、内容,还要考察课堂教学与这些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但可以明确提出的是,我们需要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人们忽视的恰恰是一个重要的基本事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学校教育活动中去的。因此,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估计学生多方面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该关注这一点。()现代学力理论为我们确立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依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力”作为一种词汇,在我国早已有之

44、,即所谓“学问之力量”或“学问之效力”,但作为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在教育学术界,对它的解释随着时代的不同,教育观念、价值观念的不同而不同。从我国来看,建国初十六年间,对中、小学生的培养,强调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所谓“双基”;1979 年至 1988 年强调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1988 年以后,由于认识到学习态度如何对学习主体的素质提高影响甚大,在一些地区的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学力概念,它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三个方面。香港大学程介明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分为三个部分:(1)增加知识;(2)建设学习能力;(3)培养社会素质。在日本, 20 世纪 40 年代后

45、期至50 年代初曾把“学力”界定为“读、写、算的能力”。进入现代社会,由于研究者的教育观、学校观、儿童观等等的不同,对学力的界定也是见仁见智。如菊地良辅认为:学力旨在培养学习动机与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大体有四个组成部分:关心、意欲、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技能;知识、理解。2研究课堂教学策略,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主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三方面问题:一是学生“爱学”,即学习的能动性;二是“会学” ,即学习自主性;三是“善学”,即创造性学习。由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策略包括三个策略体系:激励性教学策略体系,自主性教学策略体系,探究性教学策略体系。学生发展

46、过程, 是一个动力支持的过程,主动发展的学生首先具备发展的动力,表现为 “爱学”。学生主动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自我意识和归因品质、元认知能力等。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创造性的学

47、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质疑是一种在认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在思维活动中对认知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中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在认知过程中敢于和善于评判,甚至提出不同的批判性的意见,对于促进学习主体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激励性教学策略体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价值。布鲁纳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和实用性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努力学习的理想。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使教学“回归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8、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采取适当的竞争方法,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因此,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自主性教学策略体系问题设计最优化:教师要注意典型问题的设计、分析、解决,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时

49、间和空间。教学过程活动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完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的学科兴趣活动,社会考察活动,各种内容的认知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教师教的目的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学。整个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传授学法,使学生能“自为探索,自求解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学习是学习主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越来越应成为学习者主动的过程。根据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

50、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所谓自由学习,就是冲破教育框架的束缚,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我们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仅有的几本教材,指导学生自由学习,广泛涉猎,学会找到正确的信息源,同时又能抵御各种错误信息,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自我调节和监控,通过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学会学习策略,并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培养并发展元认知。()探究性教学策略体系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