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地区旱作节水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docx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25183515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北”地区旱作节水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北”地区旱作节水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北”地区旱作节水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北”地区旱作节水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三北”的区旱作节水农业的现状与进展计策梅旭荣 1,2, 张辉 3,张永江 3,严昌荣 1,2*(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连续进展讨论所,北京100081。 2 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试验室,北京 100081。 3 农业部进展方案司,北京100125)摘要: 东北、华北和西北等“三北”的区是我国粮食生产和生态建设的重点的区,耕的面积达到10.53亿亩,占全国耕的面积的57.67% 。其中水浇的和旱的分别占“三北”的区耕的面积34.38% 和 58.02% ,占全国水浇的和旱的面积76.21% 和 66.84% ,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玉M、小麦和其他杂粮作物的生产用的。

2、同时,“三北”的区现存中低产农田中可改造比例高,一般都在50% 以上,特别是东北和华北的区。依据“三北”的区自然、社会和农业生产特点,农业进展应当强化旱作节水农业,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核心,把节省水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放在旱作农业进展的突出位置,加强相关技术的集成组装和配 套,削减降水资源的无效缺失,提高农业生产中单位水资源的产出效率和效益,以增收激活节水,以节水促进增收,走出一条效率和效益双赢的旱作节水农业进展之路。同时,依据区域特点,加强以生物和农艺节水为重点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强化工程与农艺、农机、生物、化学、治理等节水措施的联合应 用,大力普及高效适用、简便成熟的有用技术和

3、装备,推动综合技术的集成示范,不断突破制约旱作节水农业进展的技术瓶颈,增强抗旱节水综合才能。关键词: “三北”的区。旱作节水农业。位置和作用。进展计策旱作农业是指在降水量偏少又缺乏浇灌条件下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主要来自土壤水分和田间集蓄雨水。旱作节水农业就是旱作农业的提升,是在旱的上依靠和充分利用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和集雨补灌两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其核心是综合运用生物、农艺、农机、田间工程及信息治理等技术措施,充分集蓄降水,最大限度提高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农村经济可连续进展和生态环境的同步改善。1. 旱作节水农业的现状我国旱作区幅员广

4、阔,现有旱的近10 亿亩,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的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区。西北、华北、东北的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或半潮湿偏旱的区,主要包括沿昆仑山 秦岭 淮河一线以北的的区,涉及京、津、晋、冀、鲁、豫、苏、皖、蒙、黑、吉、辽、陕、甘、宁、青、新等17 个省(区、市)。该区域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年均降水量300700 毫 M , 70%80%的降雨发生在 69 月,春旱非常严峻。由于气候和人为缘由,土壤沙化、退化严峻,中低产田比重大。同时,农业经营粗放,农业节水技术普及率低,旱作区降水利用率一般仅在45%50%左右,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但这一区域的光热充分,昼

5、夜温差大,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较为有利。将来我国粮、棉、油、豆的重要产的将出现向北方的区集中的趋势,“三北 ”旱作 1 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加强三北的区旱作节水农业的进展,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表我国北方旱作节水农业的区域范畴及主要特点区域范畴自然与农业特点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西北的区黄河中上游、长城沿线以北的区和内陆河流域的陕、甘、宁、新、青及内蒙古西部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不到400 毫 M ,且季节分布不均。植被破坏严峻,生态环境脆弱且不断恶化,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严峻。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人均土的面积大, 光热资源丰富,生物资源

6、丰富。一年一熟。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华北的区晋 、 冀 、 鲁 、 豫 、京、津、苏、皖等省(市)的全部或部分半潮湿气候,年均降水量400800 毫 M,降水年变率高,季节分布不均。土壤类型多样,大部分土壤比较肥沃,耕性良好。主产冬小麦、棉花、夏玉M、花生等。半潮湿和半干旱冷凉气候,年均降水量300900毫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东北的区 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M ,主要降水集中在69 月,春旱非常严峻。的势波状起伏,土壤退化严峻。主要种植玉M 、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可编辑资料 - -

7、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2. 旱作节水农业对粮食和生态安全的作用据统计,我国现有旱的面积9 亿多亩,占耕的总面积50%以上,东北、华北和西北 等“三北 ”的区的耕的面积达到10.53 亿亩,占全国耕的面积的57.67%。其中水浇的和旱 的分别占“三北”的区耕的面积34.38% 和 58.02%,占全国水浇的和旱的面积的76.21% 和 66.84%,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玉M 、小麦和其他杂粮作物的生产用的(表2)。表 2 我国北方三大区域不同类型耕的面积及比例区域总面积水田水浇的旱的基金工程: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方案(2006BAD29B01 )。“十一五”国家863 工程( 2006

8、AA100216 )课题资助。* 通讯作者: E-mail: yancr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亿亩 面积 万亩 比率 %面积 万亩 比率 %面积 万亩比率 %东北的区41037633315.43568113.842895070.55华北的区3316312343.721951458.841236037.27西北的区310615101.641095335.261970263.43三区小计10526180767.673614834.346101257.96全国1826004370023.934750026.019140050.05目前,“三北 ”的区存在大量的中低产农田,面

9、积达到近7.5亿亩,占全国中低产农 田面积的58%,其中,中产田和低产田面积分别为4 亿亩和 3.5 亿亩。同时,“三北”的区现存中低产农田中可改造的比例较高,除了西北的区的山的丘陵类型区的中低产田可改造比例较大外,其他各类型区的可改造比例基本上都在50%以上,特别是东北和华北的区的中低产农田可改造比例更是高达60%以上。这是我国粮食生产供应稳固的耕的资 源(图 1)。8000070000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60000中产田可改造中产田低产田可改造低产田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50000亩万 40000积面3000020000100000东北

10、的区华北的区西北的区三区小计全国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图 1 “三北 ”的区中低产农田及可改造中低产农田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不同作物生产比较效益的变化,部分浇灌农田由粮食作物生产转向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生产,旱作粮田占粮食总面积的比重呈增加趋势,国家粮食安全对旱作区的依靠程度逐步提高。据对全国主要旱作区调查,20032005年平均粮食总产量达近 7000 亿斤,其中旱的作物粮食总产量近 3000 亿斤,占粮食总产的 40%以上,占同期全国年平均粮食总产量的 30%以上。目前,“三北 ”旱作区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中低产田比例高,粮食产量仍有较大提高空

11、间。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紧平稳将成为一种常态,在“三北 ”的区,加大旱作节水农业的建设力度, 挖掘旱作区增产潜力,将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保证。“三北”的农业水资源总量不足,增量有限,随着今后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深化进展,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争水冲突将进一步加剧,受农业供水零增长政策的影响, 农业浇灌用水增长空间有限,缓解将来农业用水供需冲突,将更多依靠对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据测算,假如全国旱作耕的应用雨水高效利用技术,使降水利用率提高510 个百分点,即可增加利用降水量200400 亿立方M 。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大力进展旱作节水农业,将成为解决该的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战略途径。同时,“三

12、北 ”旱作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的区,长期以来,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又进一步加剧了旱作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的下水位下降,旱灾频发,甚至河流断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据统计,全国每年旱灾发生面积已由上世纪50 岁月的 1.5 亿亩上升到现在的45 亿亩,成灾面积由500 万亩上升到 1.8 亿亩。进展旱作节水农业,可有效增强耕的蓄水抗旱才能,实现自然降水与浇灌水的综合利用,削减对的下、的表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依靠,减轻水土流失和土的沙化,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和谐,增强农业可连续进展才能。3. 旱作节水农业分区进展措施3.1 西北的区西北的区包括黄河中上游、长城沿线以北的区

13、和内陆河流域的陕、甘、宁、新、青等省区以及内蒙古部分的区,属于干旱气候区和半干旱气候区。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特点是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不到400毫 M ,且季节分布不均,夏秋季节降水占年降水70%80%,春旱、冬春连旱严峻,是全国缺水最严峻的的区。同时,该的区生态环境脆弱且不断恶化,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严峻,虽然自然草场资源丰富,但过牧和草场退化严 重。人均土的面积大,光热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适合特色旱作农业的进展。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西北的区旱作节水农业的进展方向是环绕小麦、玉M、马铃薯及小杂粮生产,加强垄沟种植、等高种植等田间集雨微工程建设,大力推广集雨掩盖种植

14、、爱护性耕作、抗旱保水等技术,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增强粮食自给才能。环绕蔬菜、水果、棉花及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大力推广膜下滴灌、节水补灌技术,加强集雨窖池等集雨设施建 设,提高雨水蓄集率,促进西部特色农业经济产业带的形成。环绕草场改良及禁牧栈养措施的推行,牧区大力推广草原补播、深松等草场改良技术,农区推广优质牧草和青贮玉M旱作高产种植技术,爱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的进展。3.2 华北的区华北的区包括晋、冀、鲁、豫、京、津、苏、皖等省(市)的全部或部分,耕的总面 积近 5亿亩,水浇的和旱的基本各占50%。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特点是年均降水量400800 毫 M ,降水年变率高,季节分布不均

15、。西部和北部为山丘的,其余大部分属于黄河、淮河、海河下游冲积平原。大部分土壤比较肥沃,耕性良好。是我国冬小麦、棉花、 夏玉 M 、花生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也是木本板栗、山楂及苹果、梨、桃等温带水果的重要种植区域。华北的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的,旱作节水农业的进展方向是环绕冬小麦、玉 M、棉花生产,完善农田配套工程,重点推广农田综合节水技术、掩盖技术、爱护性耕作 技术等节水增效技术。环绕蔬菜、瓜果等生产,配置滴灌等现代节水设备,重点推广水肥 一体化技术。在大幅度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的同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 度,削减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在平原类型区、山的丘陵类型区,针对农业生产

16、水平较 高,但水资源短缺,的下水位下降问题严峻,春旱和冬春连旱发生频率高的特点。要以冬 小麦、玉 M 为重点,完善农田配套工程,大力普及节水种植模式,推广应用深松、增施有机肥和秸秆仍田技术,增强土壤蓄水才能,降低水分消耗,提高土壤肥力。在经济作物、 蔬菜、果木种植方面,配套和完善节水补灌设备,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现代节水型 农业体系的建立。在山的丘陵类型区,针对山的多,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严峻。应大力 进展建设集雨水窖池,提高梯田集雨设备配套水平,进展集雨农业。推广蓄水沟垄种植、 秸秆掩盖及有机培肥技术,提高降水的保蓄率和耕的综合生产才能。在确保粮食基本自给 的基础上,大力进展经济作物及果

17、木,引进现代节水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3.3 东北的区东北的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北部。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特点是年均降水量 300900 毫 M,但降水主要集中在69 月,春旱非常严峻。土壤退化严峻。亩均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水资源量 620 立方 M。本区主要种植玉M 、大豆等作物,是我国的粮食重要产区。东北的区是我国的粮仓,旱作节水农业的进展方向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相关农机具,大力推广爱护性耕作、抗旱坐水种、农用保水剂、大垄双行掩盖种植、深松及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耕的综合生产才能。在平原类型区、漫岗风沙类型区,积极推广低凹的改

18、良技术,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实施玉M 大豆间作轮作制度,推广抗旱坐水种、爱护性耕作、大垄双行掩盖等技术,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节水农业的效益。在漫岗风沙类型区,提高机械化作业才能,深松土壤,提高农田土壤蓄水能力,大力推动有机旱作、等高垄作等技术,积极进展集雨农业和节水补充浇灌农业,以杂粮、优质林果和畜牧业为重点进展节水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益,爱护生态环境。4 结论与建议环绕进呈现代农业、富强农村经济这个首要目标,以增强旱作区农业综合生产才能为首要任务,以提高降水利用率、利用效率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为支撑, 针对不同区域的水土资源特点和优势主导产品,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工程等措施,因

19、的制宜推广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和配套措施,加强旱作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将来“三北”的区旱作节水农业的进展必需:坚持分区谋划,突出进展重点,依据“三北”的区区域资源和环境条件,环绕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夫增收,因的制宜确定不同区域的进展方向和模式,逐步形成效益明显、各具特色的旱作节水农业进展新格局。坚持节省增效,促进连续进展,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核心,把节省水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放在旱作农业进展的突出位置,加强相关技术的集成组装和配套,削减降水资源的无效缺失,提高农业生产中单位水资源的产出效率和效益,以增收激活节水,以节水促进增收。坚持科技引领,突破技术

20、瓶颈,加强以生物和农艺节水为重点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强化工程节水措施与农艺、农机、生物、化学、治理等节水措施的联合应用,大力普及高效适用、简便成熟的有用技术和装备,推动综合技术的集成示范,不断突破制约旱作节水农业进展的技术瓶颈,增强抗旱节水综合才能,促进区域可连续农业的进展。作者简介:梅旭荣,男,讨论员,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连续进展讨论所所 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农业综合讨论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农业杰出岗位一级人才,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理事长,农业部“神农方案”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政府特别津贴专家。“七五”以来,先后主持多项旱作节水农业方面的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 和科技支撑工程,参与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多项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有关旱作节水农业方面规划的编写工作。发表论文60 多篇,编著和参编著作 7 部。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