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2讲 区域差异 .pdf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507110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2讲 区域差异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2讲 区域差异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2讲 区域差异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2讲 区域差异 .pdf(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2 讲 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 (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b (2)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b (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b (4)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c 我国主要区域的特点及差异 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范围 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 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 缘以东的广大地区 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 北的非季风区 横断山脉以西,喜马 拉雅山以北,昆仑山 和阿尔金山以南地区 自然 地理 环境 特点 地形 海拔较低,包括第二级阶

2、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第 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 和丘陵地区 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 盆地为主,主要包括第 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 地等 以高原地形为主,地 势高 气候 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 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 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 冷干燥。年降水量均大于 400 毫米。气温因纬度变化而变 化,由北向南,气候逐渐变 暖 干旱少雨的大陆性 气候,气温年较差、 日较差大 独特的高原气候,气 温低、日较差大,降 水少,太阳辐射强 水文 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 河湖众多,长江、黄河、珠 江等大河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大部分地区属内流 区,多咸水

3、湖泊 冰川广布,大江大河 之源,湖泊众多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特 点 植被 和 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 土壤比较肥沃 自然植被东西分异 明显,自东向西由 草甸植被为主,土壤 贫瘠,高原边缘地区 土壤草原荒漠草原 荒漠过渡 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 2.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经济水平高较低较高 产业 结构 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 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 业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 主 西部工业结构以重型产 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 定的过渡性;农业经济 占国民经济比重大 重化工业为主导;工 业结构以重型产业为 主 工业 化 工业化进程快,高新技术 产业蓬勃发展 工业

4、化进程相对滞后, 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工业化进程快,传统 型工业为主体 城市 化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密度 大 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密 度小 城市化水平较高 对外 开放 开放时间早,程度最高, 吸引外资能力最强 开放时间晚,程度低, 吸引外资能力弱 开放时间较早,程度 较高,吸引外资能力 居中 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1)自然界线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分界线;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河流有无结冰期的 分界线。 (2)人文界线 小麦主产区与水稻主产区

5、的分界线;主食“南米北面”的分界线;花生与油菜 的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甘蔗与甜菜的分界线;陆地交通为主与水路交通 为主的分界线。 4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自然 资源 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 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 当丰富 农业以旱作为主,是小麦、大豆、以水田为主,是水稻、油菜籽、柑橘、橡 生产甜菜、苹果等农产品的重要 生产基地 胶及热带水果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工业 生产 主要的重工业和能源基地主要的轻工业和外向型工业基地 限制性

6、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严重等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 碎,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等 发展 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 放、改善生态环境等 进一步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调整 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 进步,构建节约型社会等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比较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位置、 范围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 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寒冷干燥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 雨、冬

7、季温和少雨 河流 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 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 部分河流河段有凌汛 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 富,航运价值大,无凌汛 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铁矿、森林有色金属、水能、森林 农业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盛产春小麦、 玉米、甜菜,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盛 产冬小麦、棉花、花生;黄土高原 以出产谷子为主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长江中 下游平原种水稻、油菜、冬小麦;四 川盆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 籽;淡水渔业发达 工业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综合性 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 工业带;西南地区

8、综合性工业基地 居民生活 以面食为主,房屋防寒保暖;铁路、 公路为主;冬季溜冰 以大米为主;房顶坡度大;游泳,龙 舟竞赛 生态问题 华北平原旱涝、风沙和盐碱;黄土 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 流失和湿地破坏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红壤土质差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 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 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 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 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 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 喜马拉雅山 主要气候类型 及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 冷,全年降水少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寒冷, 降水

9、稀少 区位 条件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但降水不足, 水源有限 日照时间长;但热量不足 农 业 主要 农产 品 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 山草场;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 西走廊、新疆绿洲 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 藏山羊;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 工业 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带西段:钢铁、 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 毯);林芝(毛织) 环境 问题 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 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 地退化 3.区域发展差异的分析 (1)自然环境要素差异 气候差异的形成 地貌差异的形成 水文

10、差异的形成 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 度的差异。 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人类活动要素差异 人类活动具体表现差异成因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 异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 差异 农业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工业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 政策等差异 人口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 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 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 件

11、差异 城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 平等差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 异 交通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 异 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关于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B是我国冬小麦与春小麦分布界线 C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D相当于年均温 0 等温线 解析:选 C。秦岭淮河是我国 1 月 0 等温线、800 mm 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故选 C 项。 2(2018 年 11 月浙江选考)体现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是( ) A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

12、重最高 B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最大 C中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 D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 答案:A (2017 年 4 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 2015 年软件业收入前十位省(市)统计图。回答 34 题。 32015 年下列省份软件业收入增长额最大的是( ) A陕西 B浙江 C辽宁 D广东 4图中可以反映出( ) A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 B软件产业在长三角地区集聚明显 C东北地区软件产业增速快于西部 D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于东部 解析:第 3 题,收入增长额可以根据收入和增速进行估算。根据各省的收入和增速, 可以计算出广东在 2015 年软件业收入增长额最大。第 4 题,图示十个省(市

13、)中,位于东部 地区的有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北京、福建和广东,位于东北地区的有辽宁,位于西 部地区的有四川和陕西,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有江苏、上海和浙江。软件业收入并不能完全 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西部地区软件产业收入并不比中部地区高,故 A 错。从图中 看,长三角地区省(市)的软件产业收入和增速均普遍很高,故 B 正确。东北地区的辽宁增 速在十个省(市)中最低,故 C 错。中部地区软件产业较东部地区落后,不能说明其对外开 放程度较东部地区高,故 D 错。 答案:3.D 4.B 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读图, 回答 56 题。 5与美国、乌克

14、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 A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D以家庭农场为主 6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 ) A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 B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 C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D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 解析:第 5 题, “三大黄金玉米带”的玉米种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我国东北的玉米生 产与美国相比,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偏低;商品率较高,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 以国有农场为主;科技投入少,玉米价格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因此

15、 C 项正确。 第 6 题,盲目毁林开荒和增施化肥、农药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这是发展沼气的限制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玉 米进行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是有效措施。因此 C 项正确。 答案:5.C 6.C 7(2017 年 11 月浙江选考)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回答下题。 北部湾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_地区,其西北部山地丘陵坡度 _,土层浅薄,南部肥沃的耕作土壤为_。 答案:南方 陡(大) 水稻土 (2020嘉兴质检)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 的差异。据此回答 13 题。 1广东人经常喝凉茶,

16、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地形 2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 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3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 A西双版纳竹楼 B江南地区尖顶屋 C陕北延安窑洞 D云贵高原蒙古包 解析:第 1 题,广东人经常喝凉茶是因为广东气候炎热,喝凉茶可以解暑降温;四川 人喜欢吃麻辣是因为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吃麻辣可以预防潮湿对身体的不利影响。第 2 题, 不同的地区选择发展水田、旱地还是畜牧业

17、主要看当地降水的多少。第 3 题,蒙古包是内 蒙古高原的传统民居。 答案:1.C 2.A 3.D (2020绍兴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读下图,回答 45 题。 4图中两地的植被分别为( ) A地为落叶阔叶林,地为常绿阔叶林 B地为荒漠,地为落叶阔叶林 C地为草原,地为落叶阔叶林 D地为常绿阔叶林,地为雨林 5关于图中秦岭的叙述正确的是( ) 从气温来看,大致与 1 月 0 等温线相重合 从结冰期来看,以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 从温度带来看,大致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从降水情况来看,大致与 800 mm 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从干湿区来看,大致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是油

18、菜适宜种植地区的最北界 从植被来看,是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 A B C D 解析:第 4 题,地和两地分别位于秦岭两侧,地位于北方,植被为温带落叶阔 叶林,地位于南方,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 5 题,秦岭为 1 月 0 等温线经过的 地方,故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秦岭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 界线;秦岭南北都有油菜种植,两侧也都有森林分布。 答案:4.A 5.B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 67 题。 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

19、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析:第 6 题,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发达,并且由图可知类型土地利用所占比例最 高,可推知土地利用类型为牧草地;贵州类型土地利用占比较高,而贵州喀斯特地貌 广布,不适宜大规模开辟交通运输用地,故类型土地应为耕地;甲地区牧草地和其他未 利用地比重大,是新疆。A 正确。第 7 题,内蒙古地区主体位于干旱与半干旱区,水资源 匮乏,水域面积小,A 错;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不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C 错;内蒙古未利用土地比贵州多,D

20、 错;内蒙古主要沿东西方向延伸,东部距海近,降水 量大于西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B 正确。 答案:6.A 7.B 8(2020金华模拟)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 10 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 4 361 亿元人民币。结合下图,回答 问题。 (1)从三大自然区看地和地位于_,地位于 _,地位于 _。 (2)从三个经济地带看,数字代表的省区位于东部地带的是_,位于中部地带的 是_,位于西部地带的是_。 (3)和所在的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4)所在自治区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形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 解析:(1)是对三大自

21、然区的考查。(2)是对三个经济地带的考查。(3)内蒙古自治区由于 东西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呈由东向西递减的变化规律;西藏自治区东南接受印度洋水汽 多,降水量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变化规律。(4)新疆北疆和南疆气候差异较大,表现在 温度带和降水量上,是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季风区 (2) 和 (3)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4)纬度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 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读下表, 回答 12 题。 地区传统民谣 甲窗户纸糊在外 乙帕帕头上戴 丙四季衣

22、服同穿戴 1.甲、乙、丙所示的地理现象分别出现在( ) A山东、北京、上海 B黑龙江、陕西、云南 C辽宁、山西、西藏 D江西、内蒙古、贵州 2 “大缸小缸腌酸菜”是甲地区常见的习俗,而如今这一习俗已逐渐淡化,其原因主 要是该地区( ) 气温升高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教育水平提高 作物种植类型改变 A B C D 解析:第 1 题,东北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暖而湿的水汽遇冷玻璃易凝结成 水,故“窗户纸糊在外” 。陕西冬季寒冷多风沙,可用水少,戴帕可防寒、防风沙,减少洗 浴;夏季炎热,戴帕可拭汗。云南纬度较低,但地势较高,气候类型丰富多样,且昼夜温 差及降水前后温差较大,故一天内可能分别穿着四

23、季的衣服,此外云南年温差变化不大, 几乎可以穿着同样的衣服度过四季,故“四季衣服同穿戴” 。第 2 题,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 蔬菜不能越冬生长,需要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由于温室栽培技术、保鲜技术的发 展和普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们收入的提高,市场经济的活跃,时鲜蔬菜可大量供 应,再加上人们食品卫生意识的提高,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 答案:1.B 2.B 读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图(2013 年 12 月 30 日统计),回答 34 题。 3据图可知( ) A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B西部坡耕地面积最广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

24、,25以上坡耕地比重较小 4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区( ) A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 B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C农作物耐旱程度最高,需水量小 D农作物生长季节土壤湿润 解析:第 3 题,由图可知 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是西部地区,灌溉设施较多; 西部耕地占全国比重较大,且 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因此西部坡耕地面积最广。第 4 题, 东北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春季有积雪融水,夏季有大气降水,农作物生长季节土壤湿润, 因此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比重较小。 答案:3.B 4.D (2020湖州联考)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之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 到了人类

25、的生产活动。据此回答 57 题。 5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7我国北方农业以旱作为主,是由于( )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地势较高 D土壤肥沃 答案:5.C 6.B 7.B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 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

26、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泡豆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 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 中国几个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致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回答 89 题。 8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光照 C市场 D技术 9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 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 A甲、戊 B丁、乙 C乙、甲 D戊、丙 解析:第 8 题,南方与北方纬度不同,热量差异较大,而温度高低会影响豆子的泡发, 温度越高,豆子越易泡发,温度越低,越不易泡发,故 A 项

27、正确。第 9 题,东北地区纬度 较高,气候寒冷,因此食物烹饪主要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主要对应的为乙地区;西 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把食物做成饼类,不仅容易保存,也便于牧民的携带,主要对 应的为甲地区。C 项正确。 答案:8.A 9.C (2020温州测试)读沿 106.5E 经线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回答 1012 题。 10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是 400 mm 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11有关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网

28、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12有关地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地气候类型相同 B与地相同,以水田为主 C土壤主要为紫色土 D盆地地形,比地太阳辐射量多 解析:第 10 题,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 界线、1 月 0 等温线经过地区、800 mm 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 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第 11 题, 地形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第 12 题,地(四川盆地)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为温带

29、季风气候;地为旱地,地为水田;地土壤为特有的紫 色土;四川盆地阴雨天多,太阳辐射量少。 答案:10.B 11.C 12.C (2020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图,回答 1314 题。 13图中山脉 N 是我国( ) A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 B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C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 D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线 14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考虑,图中 M 省级行政区内的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解析:第 13 题,N 表示贺兰山脉。A 项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大体接近 4

30、00 mm 年等降水量线,即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至拉萨一线;贺兰山大致与 200 mm 等降 水量线重合。B 项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 项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以 3 000 m 等高线为界,位于横断山脉。D 项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分界线为 200 mm 年等降水量线,经 过贺兰山。第 14 题,M 省级行政区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 不足,但北部的宁夏平原有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是我国主要灌溉农业区之一,人口 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受其影响,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是由南向北。 答案:1

31、3.D 14.A 我国为保证经济快速增长,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 盾日趋尖锐。读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不同类型资源环境代价统 计图,完成 1517 题。 15甲、乙、丙三坐标轴对应的经济地带分别是( ) A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B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 C西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16影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结构差异的主 要因素是( ) A城市密度 B产业结构 C科技水平 D资源总量 17为了减小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资源

32、环境代价,我国应( ) 关闭所有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污染轻的劳动力指向型企业和房地产业 A B C D 解析:第 15 题,东部经济地带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是三个经济地带中最严 重的,其所付出的不同类型资源环境代价中环境污染的比重最大,因此图中点最大比例 对应的乙坐标轴为东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生态问题 比较突出,其所付出的不同类型资源环境代价中生态退化的比重最大,因此图中点最大 比例对应的甲坐标轴为西部经济地带。第 16 题,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加工制造业在产业结 构中的比重较大,所付出的

33、资源环境代价以环境污染为主;中部经济地带的资源密集型产 业比重大,资源消耗比例高;西部经济地带的农牧业比重大,生态退化比例高。第 17 题, 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闭 所有该类企业是不可行的,需通过设备的改造和更新来节能减排,综合治理。 答案:15.C 16.B 17.D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 ,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 “北大荒”变成粮仓, “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 “南大荒”变成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 国“三大荒”示意图(图中黑点表示荒地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表格。(每格限填一项) 比较项目

34、甲“_”乙“_”丙“_” 所在地 区的地 形类型 低山丘陵 所在地 区的气 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 发展种 植业的 限制性 因素 热量 大规模生 产带来的 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 (2)“西大荒”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简述其 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与地相比,地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在气候方面的优势有哪些? 解析:(1)“南大荒”位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不利于进行大规 模农业生产,地势起伏较大,夏季多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北大荒”位于东北地区, 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纬度较高导致热量不足,过度开发造成宜农荒地减少、湿地减少、

35、生物多样性减少。 “西大荒”位于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灌溉水源不足,加上人 们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荒漠化不断扩大。(2)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 水源、土壤等,新疆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为地形平坦开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 溉水源等。(3)答题的关键是两地在气候方面的差异,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热量等。 答案:(1) 比较项目甲“南大荒”乙“北大荒”丙“西大荒” 所在地区的 地形类型 低山丘陵平原盆地 所在地区的 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发展种植业的 限制性因素 地形热量 水源 (或降水) 大规模生产带 来的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土地 荒漠化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3)受云贵高原阻挡,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冬季热量充足;距海洋远,不易受台风影响; 高原地形,光照充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