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3211-2020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扁桃.pdf

上传人:长青 文档编号:2505678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YT 3211-2020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扁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LYT 3211-2020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扁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YT 3211-2020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扁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YT 3211-2020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扁桃.pdf(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020.20 B 05 LY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 业 行 业 标 准 LY/T 32112020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测试指南 扁桃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DUS)Almond (Prunus dulcis (Mill.) D.A. Webb) 2020 - 03 - 30 发布 2020 - 10 - 01 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 布 LY/T 32112020 1 目 次 前言 . 2 1 范围 . 3 2 规范

2、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DUS 测试技术要求 . 3 4.1 测试材料 . 3 4.2 测试方法 . 3 5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评价 . 5 5.1 特异性 . 5 5.2 一致性 . 5 5.3 稳定性 . 5 6 品种分组 . 6 6.1 品种分组说明 . 6 6.2 分组性状 . 6 7 性状类型 . 6 7.1 性状类型 . 6 7.2 性状表达状态及代码 . 6 7.3 性状表达类型 . 6 7.4 标准品种 . 6 7.5 符号说明 . 7 8 技术问卷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品种性状特征 .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技术问卷 . 17 参

3、考文献 . 20 LY/T XXXXX2019 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新疆喀什地区林管站、新疆林业科学院经济林 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罕、乌云塔娜、朱高浦、王淋、刘慧敏、李芳东、吐拉克孜努尔麦麦提、祖力 甫努尔阿布都克力木、韩宏伟、王慎喜。 LY/T 32112020 3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扁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蔷薇科李属扁桃(Prunus dulc

4、is (Mill.) D.A. Webb;Amygdalus communis L.;Prunus amygdalus L.)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扁桃新品种的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57.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557.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DUS 测试技术要求 4.1 测试材料 4.1.1 品种权申请

5、人按规定的时间、 地点提交符合规定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测试材料。 从非测试地国家或 地区递交的材料,申请人应按照进出境和运输的相关规定提供海关、植物检疫等相关文件。 4.1.2 提交的测试材料应是接穗或至少生长1年的无性繁殖植株。 4.1.3 提交的测试材料数量不得少于8株或至少应满足8株苗木的扩繁。 4.1.4 提交的测试材料应为无病虫害感染、生长正常的植株或接穗。 4.1.5 除审批机构允许或者要求对材料进行处理外, 提交的测试材料不应进行任何影响性状表达的额外 处理。如果已经被处理,品种权申请人应提供处理的详细信息。 4.2 测试方法 4.2.1 测试周期和时间 在符合测试条件的情况下,至少

6、测试2个独立的生长周期。 LY/T XXXXX2019 4 4.2.2 测试地点 待测品种的测试应在审批机构指定的测试基地和实验室中进行。 4.2.3 测试条件 测试应在测试材料相关性状能够完整表达的条件下进行, 所选取的测试材料至少应在测试地点定植 或嫁接2年。 4.2.4 测试设计 4.2.4.1 待测品种应与标准品种和近似品种种植在相同地点和环境条件下,每个品种测试应以5株个体 为基础。 4.2.4.2 如果测试需要提取植株某些部位作为样品时,样品采集不得影响测试植株整个生长周期的观 测。 4.2.4.3 除非特别声明,所有的观测应针对5株植株或取自5株植株的相同部位上的材料进行。 4.

7、2.5 同类性状的测试方法 4.2.5.1 植株(附录A表A.1中性状序号23) 展叶前或秋季休眠后,观察植株的性状。 4.2.5.2 一年生枝(附录A表A.1中性状序号45) 夏季枝条木质化后至落叶前,选取测试植株树冠中上部向阳面当年生枝条(每株测试2个枝条)作 为1年生枝特征的测试材料。 4.2.5.3 叶片(附录A表A.1中性状序号611) 在夏季叶片发育成熟后, 选取测试植株树冠中上部向阳面当年生枝条的中段叶 (每株选择两个枝条, 每个枝条选择2-3片叶)作为叶特征的测试材料。 4.2.5.4 花蕾(附录A表A.1中性状序号1215) 在花即将开放时,选取测试植株树冠中上部向阳面枝条的

8、花蕾(每个植株选择2个花蕾)作为花特 征的测试材料。 4.2.5.5 花(附录A表A.1中性状序号1621) 进入盛花期,选取测试植株树冠中上部向阳面枝条的花(每个植株选择2朵花)作为花特征的测试 材料。 4.2.5.6 果实(附录A表A.1中性状序号2227) 果实停止膨大至成熟开裂之前,选取测试植株向阳面树冠中上部结果枝(每个植株选择2个果实) 作为果实特征的测试材料。 4.2.5.7 内果皮(附录A表A.1中性状序号2840) 果实自然开裂后,选取测试植株向阳面树冠中上部结果枝(每个植株选择2个果实)作为内果皮特 征的测试材料。 4.2.5.8 果仁(附录A表A.1中性状序号4143)

9、LY/T 32112020 5 选取测试植株向阳面树冠中上部结果枝(每个植株选择2个果实)作为果仁特征的测试材料,待风 干后观测。 4.2.6 个别性状特征的测试方法 4.2.6.1植株:生长势(附录A表A.1中序号1) 在休眠期,观测植株株高、冠径和新梢生长量,结合树龄综合评价。 4.2.6.2初花期(附录A表A.1中序号44) 全树5%花朵开放时,记录为初花期。 4.2.6.3展叶和开花相对时序(附录A表A.1中序号45) 进入初花期,选取测试植株树冠中上部向阳面枝条(每个植株选择2个枝条)作为展叶和开花相对 时序的测试材料。 4.2.6.4果实收获期(附录A表A.1中序号46) 全树75

10、% 以上果实成熟时,记录为果实收获期。 4.2.7 附加测试 必要时,可选用表A.1中的性状或本指南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试。 5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评价 5.1 特异性 如果性状的差异满足差异恒定和差异显著,视为具有特异性。 5.1.1 差异恒定 如果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间差异非常清楚, 只需要一个生长周期的测试。 在某些情况下因环境因 素的影响,使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间差异不清楚时则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生长周期的测试。 5.1.2 差异显著 质量性状的特异性评价: 测试品种与相似品种只要有一个性状有差异, 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数量性状的特异性评价: 测试品种与相似品种至少有两

11、个不连续代码的差异, 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 特异性。 假质量性状的特异性评价: 测试品种与相似品种至少有一个性状有明显差异, 或者一个性状的两个 不连续代码的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5.2 一致性 一致性判断采用异型株法。根据1%群体标准和95%可靠性概率,5株观测植株中不允许有异型株。 5.3 稳定性 LY/T XXXXX2019 6 5.3.1 申请品种在测试中符合一致性要求,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5.3.2 特殊情况或存在疑问时,需要通过再测试一个生长周期,或者由申请人提供新的测试材料,测试 其是否与先前提供的测试材料表达出相同的特征。 6 品种分组 6.1 品种分组说明 依

12、据分组性状确定待测品种的分组情况,并选择近似品种,使其包含在特异性的种植测试中。 6.2 分组性状 6.2.1 植株:花芽分布(详见表A.1中性状特征序号3)。 6.2.2 果实:大小(详见表A.1中性状特征序号22)。 6.2.3 内果皮:抗挤压程度(详见表A.1中性状特征序号40)。 6.2.4 初花期(详见表A.1中性状特征序号44)。 6.2.5果实收获期(详见表A.1中性状特征序号46)。 7 性状类型 7.1 性状类型 7.1.1 星号性状见表 A.1 中被标注(*)的性状:是指新品种审查时作为协调统一特征描述而采用的 重要的品种特征,进行 DUS 测试时必须对所有“星号性状”进行

13、测试。 7.1.2 加号性状见表 A.1 中被标注(+)的性状特征:是指对附录 A 中进行图解说明的性状(见 A.2: 性状特征图解) 。 7.2 性状表达状态及代码 附录 A 中性状特征描述已经明确给出每个性状表达状态的标准定义,为便于对性状表达状态进行 描述并分析比较,每个表达状态都有一个对应的数字代码。 7.3 性状表达类型 GB/T 19557.1 已经提供特征的表达类型: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的名词解释。 7.4 标准品种 用于准确、形象地演示某一特征(特别是数量性状)表达状态的品种。 LY/T 32112020 7 7.5 符号说明 附录A表A.1中出现的符号说明如下: (

14、*):星号性状,见7.1.1 (+):加号性状,见 7.1.2 QL:质量性状, 见7.3 QN:数量性状,见7.3 PQ:假质量性状,见7.3 MG:针对一组植株或植株部位进行单次测量得到单个记录; MS:针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部位分别进行测量得到多个记录; VG:针对一组植株或植株部位进行单次目测得到单个记录; VS:针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部位分别进行目测得到多个记录。 8 技术问卷 申请测试者,除递交植物材料外还应按附录B填写并提交“技术问卷”。 LY/T XXXXX2019 8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品种性状特征 A.1 性状特征表 见表A.1。 表 A.1 序号及序

15、号及 性质性质 测试方法测试方法 性状性状 性状描述性状描述 标准品种标准品种 代码代码 中文名中文名 学名学名 1 (*) QN VG 植株:生长势 弱 中 强 托诺 Tuono 3 5 7 浓帕烈 Nonpareil 纸皮 Zhipi 2 (*) (+) PQ VG 图A.1 植株: 主枝姿态 直立 半开展 开展 半下垂 1 2 3 4 3 PQ VG 植株: 花芽分布 短果枝为主 短果枝和一年生枝 一年生枝为主 寒丰 浓帕烈 Hanfeng Nonpareil 1 2 3 4 QN MS/VG 一年生枝: 枝条 粗度 细 中 粗 双果 浓帕烈 米森 Shuangguo Nonpareil

16、 Mission 3 5 7 5 (*) PQ VG 一年生枝: 花青 甙着色 弱 中 强 纸皮 浓帕烈 米森 Zhipi Nonpareil Mission 1 2 3 6 (*) QN MS/MG 叶片:长度 短 中 长 晚丰 纸皮 Wanfeng Zhipi 3 5 7 7 (*) QN MS/MG 叶片:宽度 窄 中 宽 晚丰 Wanfeng 3 5 7 8 (*) QN MS 叶片:长/宽 小 中 大 晚丰 Wanfeng 3 5 7 9 (*) QN VG 叶片: 绿色程度 浅 中 深 浓帕烈 纸皮 Nonpareil Zhipi 3 5 7 LY/T 32112020 9 10

17、(*) QN VG 叶片: 叶缘锯齿 不明显 中等 明显 麻克 晚丰 纸皮 Make Wanfeng Zhipi 3 5 7 11 (*) QN MS/MG 叶片: 叶柄长度 短 中 长 浓帕烈 Nonpareil 3 5 7 12 (*) (+) PQ VG 图 A.2 花蕾:形状 三角形 卵形 圆形 1 2 3 13 PQ VG 花蕾: 顶部颜色 白 粉 红 纸皮 鹰嘴 双薄 Zhipi Yingzui Shuangbo 1 2 3 14 (*) PQ VG 花蕾: 萼片颜色 绿色 褐色 红色 1 2 3 15 QN VG 花蕾: 萼片绒毛 无或很少 少 中 强 很强 晚丰 1 2 3 4

18、 5 16 (*) QN MS/VG 花:直径 小 中 大 浓帕烈 Nonpareil 3 5 7 17 (*) (+) PQ VG 图 A.3 花瓣:形状 卵形 椭圆形 圆形 倒卵形 窄倒卵形 1 2 3 4 5 18 (*) PQ VG 花瓣: 内侧颜色 白 浅粉 中粉 深粉 纸皮 Zhipi 1 2 3 4 鹰嘴 Yingzui 克西 Kexi 双薄 Shuangbo 19 (+) QN VG 图 A.4 花瓣: 褶皱程度 无或很弱 弱 中 强 很强 1 2 3 4 5 20 (*) (+) QN VG 图 A.5 雄蕊: 花丝花青 甙显色程度 无或很弱 中 强 1 2 3 LY/T X

19、XXXX2019 10 21 (*) QN VG 柱头: 相对花药 位置 低 等高 高 1 2 3 22 (*) QN VG 果实:大小 很小 小 中 大 很大 小软壳 浓帕烈 纸皮 Xiaoruanke Nonpareil Zhipi 1 3 5 7 9 23 (*) QN VG 果实:绒毛 疏 中 密 纸皮 Zhipi 1 2 3 24 QN VG 果实: 表面光滑 度 弱 中 强 纸皮 Zhipi 3 5 7 25 (*) (+) PQ VG 图 A.6 果实:形状(沿 腹缝线观) 卵形 长卵形 阔卵形 椭圆形 长椭圆形 圆形 倒卵形 1 2 3 4 5 6 7 26 (+) PQ VG

20、 图 A.7 果实:形状(沿 侧面观测) 圆形 卵形 偏卵形 椭圆形 半月形 1 2 3 4 5 27 (*) (+) PQ VG 图 A.8 果实: 先端形状 锐角 近直角 钝角 圆 微凹或平 1 2 3 4 5 28 (*) QN MS/VG 内果皮:长度 短 中 长 双软 鹰嘴 双果 Shuangruan Yingzui Shuangguo 3 5 7 29 (*) QN MS/VG 内果皮:宽度 窄 中 宽 小软壳 浓帕烈 晋扁 4 号 Xiaoruanke Wanfeng Jinbian4hao 3 5 7 30 (*) QN MS/VG 内果皮:长/宽 小 中 大 双软 浓帕烈 双

21、果 Shuangruan Nonpareil Shuangguo 3 5 7 LY/T 32112020 11 31 PQ VG 内果皮: 表面颜 色 白 淡黄 黄 双软 浓帕烈 晚丰 Shuangruan Nonpareil Wanfeng 1 2 3 32 (+) PQ VG 图 A.9 内果皮: 表面纹 理 小孔 大孔 孔和沟 沟状 岛状 1 2 3 4 5 33 (+) QN VG 图 A.10 内果皮: 孔密度 小 中 大 1 2 3 34 (*) (+) QN VG 图 A.11 内果皮: 核棱发 育 弱 中 强 克西 双软 浓帕烈 kexi Shuangruan Nonparei

22、l 1 2 3 35 (*) (+) PQ VG 图 A.12 内果皮:形状 (腹缝线观) 圆形 阔披针形 披针形 长披针形 椭圆形 长椭圆形 1 2 3 4 5 6 36 (+) PQ VG 图 A.13 内果皮:形状 (侧面观) 卵形 卵状半月形 半月形 偏半月形 圆形 椭圆形 偏椭圆形 1 2 3 4 5 6 7 37 (+) PQ VG 图 A.14 内果皮: 先端角 度(侧面观) 锐角 近直角 钝角 3 5 7 38 (*) QN MS/VG 内果皮:厚度 薄 中 厚 纸皮 晚丰 晋扁 4 号 Zhipi Wanfeng Jinbian4hao 1 3 5 39 (+) QN VG

23、图 A.15 内果皮: 中部离 层 弱 中 强 1 2 3 40 (*) QN VG 内果皮: 抗挤压 程度 无或很弱 弱 中 强 很强 纸皮 双软 晚丰 晋扁 3 号 石头 Zhipi Shuangruan Wanfeng Jinbian3hao Shitou 1 2 3 4 5 LY/T XXXXX2019 12 41 (*) QN MS/VG 果仁:大小 很小 小 中 大 很大 1 3 5 7 9 布特 Butte 浓帕烈 Nonpareil 晋扁 4 号 Jinbian4hao 42 (*) QN VG 果仁: 褐色程度 浅 中 深 纸皮 Zhipi 1 2 3 43 (*) QN V

24、G 果仁: 表面皱纹 弱 中 强 纸皮 zhipi 3 5 7 44 (*) QN MS/VG 初花期 很早 早 中 晚 很晚 纸皮 鹰嘴 布特 浓帕烈 鲁比 Zhipi Yingzui Buttle Nonpareil Ruby 1 3 5 7 9 45 (*) QN VG 展叶和开花相 对时序 先展叶 展叶和开花同时 先开花 1 2 3 46 (*) QN VG 果实收获期 很早 早 中 晚 很晚 纸皮 鹰嘴 浓帕烈 晚丰 布特 Zhipi Yingzui Nonpareil Wanfeng Butte 1 3 5 7 9 A.2 A.2 性状特征表性状特征表图解图解 A.2.1 表 A.

25、1 性状表中序号 2 性状( 植株:主枝姿态)图解见图 A.1 1 2 3 4 直立 半开展 开展 半下垂 图 A.1 植株:主枝姿态 A.2.2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12 性状(花蕾:形状)图解见图 A.2 LY/T 32112020 13 1 三角形 2 卵形 3 圆形 图 A.2 花蕾:形状 A.2.3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17 性状(花瓣:形状)图解见图 A.3 最宽处位置 长 大 于 宽 中部以下 中部 中部以上 1 卵形 2 椭圆形 4 5 倒卵形 窄倒卵形 长 与 宽 近 等 长 3 圆形 图 A.3 花瓣:形状 A.2.4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19 性状(花瓣

26、:褶皱程度)图解见图 A.4 1 无或很弱 2 弱 3 中 4 强 5 很强 图 A.4 花瓣:褶皱程度 A.2.5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20 性状(雄蕊:花丝花青甙显色程度)图解见图 A.5 LY/T XXXXX2019 14 1 无或很弱 2 中 3 强 图 A.5 雄蕊:花丝显色程度 A.2.6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25 性状果实:形状(沿腹缝线观)图解见图 A.6 最宽处位置 长 大 于 宽 中部以下 中部 中部以上 1 2 卵形 长卵形 4 5 椭圆形 长椭圆形 7 倒卵形 长 与 宽 近 等 长 3 阔卵形 6 圆形 图 A.6 果实:形状(沿腹缝线观测) A.2.7

27、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26 性状果实:形状(沿侧面观测)图解见图 A.7 1 圆形 2 卵形 3 偏卵形 4 椭圆形 5 半月形 图 A.7 果实:形状(沿侧面观测) A.2.8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27 性状(果实:先端形状)图解见图 A.8 LY/T 32112020 15 1 锐角 2 近直角 3 钝角 4 圆 5 微凹或平 图 A.8 果实:先端形状 A.2.9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32 性状(内果皮:表面纹理)图解见图 A.9 1 小孔 2 大孔 3 孔和沟 4 沟状 5 岛状 图 A.9 内果皮:表面纹理 A.2.10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33 性状(内果皮:

28、孔密度)图解见图 A.10 1 小 2 中 3 大 图 A.10 内果皮:孔密度 A.2.11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34 性状(内果皮:核棱发育)图解见图 A.11 1 2 3 弱 中 强 图 A.11 内果皮:核棱发育 LY/T XXXXX2019 16 A.2.12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35 性状内果皮:形状(腹缝线观)图解见图 A.12 1 圆形 2 阔披针形 3 披针形 4 长披针形 5 椭圆形 6 长椭圆形 图 A.12 内果皮:形状(腹缝线观) A.2.13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36 性状内果皮:形状(侧面观)图解见图 A.13 卵形 卵状半月形 半月形 偏半月形

29、 圆形 椭圆形 偏椭圆形 1 2 3 4 5 6 7 图 A.13 内果皮:形状(侧面观) A.2.14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37 性状(内果皮:先端角度)图解见图 A.14 1 锐角 2 近直角 3 钝角 图 A.14 内果皮:先端形状(侧面观) A.2.15 表 A.1 性状表中序号 39 性状(内果皮:中部离层)图解见图 A.15 1 弱 2 中 3 强 图 A.15 内果皮:中部离层 LY/T 32112020 1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技术问卷 编号(申请者不必填写) 1. 申请注册的品种名称(请注明中文名和学名) : 育种者原始编号: 2.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共同

30、申请人: 地 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3. 品种起源: 品种发现者: 发现日期: 育种者: 育种时间: 杂交选育:(母本) (父本) 实生选育:(母本) 其它育种途径: 选育种过程摘要: 4. 主要性状(第 1 栏括弧中的数字为附录 A.1 中性状序号,请在相符合的性状代码后的 中划) 4.1(1) 植株:生长势 3 弱 5 中 7 强 4.2(2) 植株:主枝姿态 1 直立 2 半开张 3 开张 4 下垂 4.3(3) 植株:花芽分布 1 短果枝为主 2 短果枝和一年生枝 3 一年生枝为主 4.4(5) 一年生枝: 花青甙着 色 1 弱 2 中 3 强 4.5(6) 叶

31、片:长度 3 短 5 中 7 长 4.6(7) 叶片:宽度 3 窄 5 中 7 宽 4.7(8) 叶片:长/宽 3 小 5 中 7 大 4.8(9) 叶片:绿色程度 3 浅 5 中 7 深 4.9(10) 叶片:叶缘锯齿 3 不明显 5 中等 7 明显 4.10(11) 叶片:叶柄长度 3 短 5 中 7 长 LY/T XXXXX2019 18 4.11(12) 花蕾:形状 1 三角形 2 卵形 3 圆形 4.12(14) 花蕾:萼片颜色 1 绿色 2 褐色 3 红色 4.13(16) 花:直径 3 小 5 中 7 大 4.14(17) 花瓣:形状 1 卵形 2 椭圆形 3 圆形 4 倒卵形

32、5 窄倒卵形 4.15(18) 花瓣:内侧颜色 1 白 2 浅粉 3 中粉 4 深粉 4.16(20) 雄蕊: 花丝花青甙显 色程度 1 无或很弱 2 中 3 强 4.17(21) 柱头: 相对花药位置 1 低 2 等高 3 高 4.18(22) 果实:大小 1 很小 3 小 5 中 7 大 9 很大 4.19(23) 果实:绒毛 1 疏 2 中 3 密 4.20(25) 果实:形状(沿腹缝 线观) 1 卵形 2 长卵形 3 阔卵形 4 椭圆形 5 长椭圆形 6 圆形 7 倒卵形 4.21(27) 果实:先端形状 1 锐角 2 近直角 3 钝角 4 圆 5 微凹或平 4.22(28) 内果皮:

33、长度 3 短 5 中 7 长 4.23(29) 内果皮:宽度 3 窄 5 中 7 宽 4.24(30) 内果皮:长/宽 3 小 5 中 7 大 4.25(34) 内果皮:核棱发育 1 弱 2 中 3 强 4.26(35) 内果皮:形状(腹缝 线观) 1 圆形 2 阔披针形 3 披针形 4 长披针形 5 椭圆 形 6 长椭圆形 4.27(38) 内果皮:厚度 1 薄 3 中 5 厚 4.28(40) 内果皮: 抗挤压程度 1 无或很弱 2 弱 3 中 4 强 5 很强 4.29(41) 果仁:大小 1 很小 3 小 5 中 7 大 9 很大 4.30(42) 果仁:褐色程度 1 浅 2 中 3

34、深 4.31(43) 果仁:表面皱纹 1 弱 3 中 5 强 4.32(44) 初花期 1 很早 3 早 5 中 7 晚 9 很晚 4.33(45) 展叶和开花相对时 序 1 先展叶 2 展叶和开花同时 3 先开花 4.34(46) 果实收获期 1 很早 3 早 5 中 7 晚 9 很晚 5. 近似品种比较信息 与该品种近似的品种名称: 与近似品种的典型差异: 6. 品种性状综述(按照附录 A.1 性状表的内容详细描述) LY/T 32112020 19 7. 附加信息(能够区分品种的性状等) 7.1 抗逆性和适应性(抗旱、抗寒、耐涝、抗盐碱、抗病虫害等特性) : 7.2 繁殖要点: 7.3

35、栽培管理要点: 7.4 其它信息: 8. 测试要求(该品种测试所需特殊条件等) 9 有助于辨别申请品种的其他信息 *上述表格各条款与留空格不足时可另付 A4 纸补充说明。 申请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LY/T XXXXX2019 20 参 考 文 献 1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关于测试指南制定的相关文件: TGP/5 Experience and Cooperation in DUS Testing TGP/6 Arrangements for DUS Testing TGP/7 Development of Test Guidelines TGP/8 Trial Design and

36、Techniques Used in The Examination of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TGP/9 Examining Distinctness TGP/10 Examining Uniformity TGP/11 Examining Stability TGP/14 Glossary of Technical, Botanical and Statistical Terms Used in UPOV Documents TG/56/4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Prunus dulcis (Mill.) D.A.Webb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38 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9-13. 3 田建保.中国扁桃.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4-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环境保护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