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山西中医学院.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5014952 上传时间:2022-07-09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课件山西中医学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PPT课件山西中医学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T课件山西中医学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课件山西中医学院.ppt(7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辨证审因确立治法选药、定量、配伍组方原则剂型、用法现存医籍中,最古老的方书现存医籍中,最古老的方书 “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 “伊尹创制汤液伊尹创制汤液”1.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1) 最早提出君、臣、使的概念:最早提出君、臣、使的概念: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2)最早提出方剂的分类)最早提出方剂的分类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大、小、缓、急、奇、偶、重:大、小、缓、急、奇、偶、重(3)最早记载了十三首较为完整的方剂)最早记载了十三首较为完整的方剂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伤伤113113方,方,金金2452

2、45方(共方(共323323首)首)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方书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方书 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方书之祖方书之祖”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 5300首首 千金翼方千金翼方 2000余首余首 2.外台秘要外台秘要 王焘王焘 6000余首余首 “乞力伽丸乞力伽丸”1.千金方千金方 唐,孙思邈唐,孙思邈 1、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北宋北宋 收方收方16834首首 是由国家颁布的第一部方典是由国家颁布的第一部方典 圣济总录圣济总录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 宋代医学之

3、大成宋代医学之大成 4、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宋宋钱乙钱乙 第一部儿科专著第一部儿科专著 5、妇人大全良方妇人大全良方宋宋陈自明陈自明第一部妇科专著第一部妇科专著6.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药方论药方论 金金成无己成无己首次以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和方药配伍关系首次以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和方药配伍关系 开了方论的先河开了方论的先河 7. 张元素张元素开医学争鸣之先声开医学争鸣之先声 提倡制用新方。提倡制用新方。“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用不相能也。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用不相能也。”突破突破“麻桂麻桂”创制创制“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 8、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刘完素寒凉派寒凉派 张从

4、正张从正攻下派攻下派李东垣李东垣补土派补土派朱震亨朱震亨滋阴派滋阴派1.明代明代本草与方剂学共荣本草与方剂学共荣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本草后附大量方剂本草后附大量方剂(本草拾遗本草拾遗唐唐陈藏器陈藏器 开先河)开先河) 、普济方普济方(61739首)首)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大的一部方书,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大的一部方书,标志着古代方书文献整理的高峰。标志着古代方书文献整理的高峰。3、医方考医方考(700首)首) 明,吴昆明,吴昆是历史上较全面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是历史上较全面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 第一部方论专著第一部方论专著2、清代、清代特点:特点:方论专著的涌现方论专著的涌现 由博返约由博返约规范化,适合

5、教学规范化,适合教学方论专著的涌现,使方剂学的发展日趋成熟方论专著的涌现,使方剂学的发展日趋成熟 罗罗 美美古今名医方论古今名医方论 汪汪 昂昂医方集解医方集解 创方剂学的综合分类方法创方剂学的综合分类方法 王子接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绛雪园古方选注 吴谦等吴谦等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删补名医方论 吴仪洛吴仪洛成方切用成方切用 费伯雄费伯雄医方论医方论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清,吴瑭清,吴瑭 阐述了温热病三焦辨证的理论,详析了阐述了温热病三焦辨证的理论,详析了清热养阴等治疗方法,创制了一类独具特色清热养阴等治疗方法,创制了一类独具特色的治疗温病的方剂。的治疗温病的方剂。汤头歌诀汤头歌诀清,汪昂清,

6、汪昂 选录常用方剂选录常用方剂300余首,编成七言歌诀余首,编成七言歌诀200余首,流传较广余首,流传较广医林改错医林改错清,王清任清,王清任医学心悟医学心悟清,程钟龄清,程钟龄明确提出明确提出“八法八法”概念,并对八类处方规律进行了具体地阐概念,并对八类处方规律进行了具体地阐述述并创制了并创制了“以法统方以法统方”之先河之先河方剂与治法关系:方剂与治法关系:1.1.治法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是指导遣药组方的指导原则指导原则2. 方剂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主要手段依法组方依法组方依法遣方依法遣方依法类方依法类方依法释方依法释方“方即是法方即是法” “方从法出方从法出”

7、” 、“依法统依法统方方”例: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例: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脉浮紧脉浮紧 辨证风寒表实证辨证风寒表实证 治则治则“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寒者热之寒者热之”治法辛温解表法治法辛温解表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功用)(功用) 处方麻黄汤处方麻黄汤程钟龄程钟龄医学心悟医学心悟:“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汗法汗法吐法吐法下法下法和法和法补法补法消法消法温法温法清

8、法清法 一、七方说一、七方说二、病证分类法二、病证分类法三、祖方(主方)分类法三、祖方(主方)分类法四、功用(治法)分类法四、功用(治法)分类法五、综合分类法五、综合分类法 素素至至:“大、小、缓、急、奇、偶、重大、小、缓、急、奇、偶、重”(中)(中) 迄今为止,未见迄今为止,未见“七方七方”分类的方书,可见,它仅是分类的方书,可见,它仅是一种组方理论。一种组方理论。 七方的实质上是以病情轻重、病位上下、病势缓急、七方的实质上是以病情轻重、病位上下、病势缓急、病邪的微甚、药性缓急、药味奇偶以及病人体质的强弱为病邪的微甚、药性缓急、药味奇偶以及病人体质的强弱为方剂分类的依据的方剂分类的依据的.

9、. 首见于首见于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后有后有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外台秘要外台秘要 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普济方普济方 张氏医通张氏医通 医方考医方考为明代为明代施沛施沛祖剂祖剂首创。首创。 归纳病机、治法共性类方研究有较好作用归纳病机、治法共性类方研究有较好作用 这种以方剂组成药物为主要依据的分类,往这种以方剂组成药物为主要依据的分类,往往忽视了方剂始见之先后往忽视了方剂始见之先后例:二陈汤为祖方,例:二陈汤为祖方,局方局方(宋)(宋) 温胆汤为附方,温胆汤为附方,千金千金(唐)(唐) 4、按治法(功用)分类、按治法(功用)分类 首见于汪昂的首见于汪昂的医方集解医方集解,既按治法分类,又,既按

10、治法分类,又按病证、病因分类,并兼顾专科特点按病证、病因分类,并兼顾专科特点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救急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救急等等22类。类。 成方切用成方切用 成方便读成方便读 本教材参考汪氏的分类方法本教材参考汪氏的分类方法“增效减毒增效减毒”素素至至:“主病之谓君,主病之谓君, 佐君之谓臣,佐君之谓臣, 应臣之谓使应臣之谓使” 组方基本结构,即组方基本结构,即“君、臣、佐、

11、使君、臣、佐、使”君药:君药: 在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君药:君药:(1)治疗主病或主证;)治疗主病或主证;(2)统帅(支配)其它药物。)统帅(支配)其它药物。桂枝:桂枝: 麻黄汤解表麻黄汤解表 苓桂术甘汤中焦,温阳化气苓桂术甘汤中焦,温阳化气 五苓散下焦五苓散下焦 桃核承气汤温经活血桃核承气汤温经活血臣药: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对麻黄的作用如麻黄汤中桂枝对麻黄的作用麻黄:开腠理,发汗邪气去,正气未和麻黄:开腠理,发汗邪气去,正气未和桂枝:桂枝: 解肌解肌 ,

12、发汗,发汗 邪气去,营卫和邪气去,营卫和(2)治疗兼症:)治疗兼症: 如大青龙汤中石膏(外感风寒兼内热)如大青龙汤中石膏(外感风寒兼内热)佐药:佐药:1. 佐助药佐助药2.佐制药佐制药3.反佐药反佐药加强君臣药的治疗作用加强君臣药的治疗作用 如桂枝汤中的姜枣如桂枝汤中的姜枣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如九味羌活汤中的黄芩、地黄如九味羌活汤中的黄芩、地黄减轻或消除君臣药的毒、烈之性减轻或消除君臣药的毒、烈之性 如生姜半夏如生姜半夏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相反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如阴盛阳脱证,治以

13、白通加猪胆汁汤如阴盛阳脱证,治以白通加猪胆汁汤 使药:使药:引经药和调和药引经药和调和药 1.引经药引经药引导它药达于病所引导它药达于病所2.调和药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如柴胡入肝经,治疗肝经疾病时,可以其为使如柴胡入肝经,治疗肝经疾病时,可以其为使甘草甘草协调药性、延缓药力、保护胃气协调药性、延缓药力、保护胃气麻黄汤麻黄汤 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之主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之主方 病因:外感风寒病因:外感风寒 病机:风寒束表病机:风寒束表(主)(主) 肺气失宣肺气失宣(次)(次) 主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主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

14、舌苔薄白,脉浮紧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治则: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方解:方解:君:麻黄君:麻黄1515发汗散风寒,宣肺平喘发汗散风寒,宣肺平喘臣:桂枝臣:桂枝1010发汗解表,以助君药表散之力发汗解表,以助君药表散之力 调和营卫调和营卫 佐:杏仁佐:杏仁1010味苦降利肺气,以助君药平喘味苦降利肺气,以助君药平喘 散风寒,以散风寒,以助助君臣解表君臣解表使:炙甘草使:炙甘草5 5调和诸药调和诸药 使麻桂发汗不过,使麻桂发汗不过, 兼有兼有佐制佐制之义和胃气,使发汗不伤正之义和胃气,使发汗不伤正一、药味增减变化一、药味增减变化三、剂型更换的变化三、剂型更换的变化二、药量增

15、减变化二、药量增减变化一、药味增减变化一、药味增减变化1.君药的加减变化,必然导致原方主治、功用的改变君药的加减变化,必然导致原方主治、功用的改变 例:例:增入君药增入君药 桂枝汤桂枝为君桂枝汤桂枝为君 外感风寒表虚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加葛根葛根为君桂枝加葛根葛根为君 外感风寒表虚,项背几几外感风寒表虚,项背几几减去君药减去君药麻杏甘石汤麻、石共为君麻杏甘石汤麻、石共为君 风热壅肺之喘证风热壅肺之喘证三拗汤麻黄为君三拗汤麻黄为君 风寒伤肺之感冒风寒伤肺之感冒 一、药味增减变化一、药味增减变化2.臣药的加减变化:配伍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臣药的加减变化:配伍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原主治证及功效某

16、种程度的变化。致原主治证及功效某种程度的变化。例:例:减去臣药减去臣药 麻黄汤桂枝为臣,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桂枝为臣,外感风寒表实证 三拗汤去桂枝,外感风寒伤肺,鼻塞声重三拗汤去桂枝,外感风寒伤肺,鼻塞声重 增入臣药增入臣药 麻黄汤桂枝为臣,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桂枝为臣,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加术汤桂枝、白术均为臣,麻黄加术汤桂枝、白术均为臣, 外感风寒湿之痹证外感风寒湿之痹证一、药味增减变化一、药味增减变化3.3.佐药的加减变化:佐药的加减变化: 不改变原方的主治证与功效的主要方面不改变原方的主治证与功效的主要方面 例:理中丸:主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等例:理中丸:主治中焦虚寒,脘腹疼

17、痛,喜温喜按等 加入佐药:加入佐药: 悸者,加茯苓二两,主治水气,水饮凌心悸者,加茯苓二两,主治水气,水饮凌心 减去佐药,亦加佐药:减去佐药,亦加佐药: 吐多者,去白术,加生姜以止呕吐多者,去白术,加生姜以止呕二二.药量的增减变化药量的增减变化(1)药量的改变,并没有引起君臣配伍关系的变化,)药量的改变,并没有引起君臣配伍关系的变化,故主治证与功用基本不变或仅有某种程度的变化。故主治证与功用基本不变或仅有某种程度的变化。二二.药量的增减变化药量的增减变化(2)由于药量的改变,引起君臣配伍关系的变化,故)由于药量的改变,引起君臣配伍关系的变化,故主治证与功用亦随之而变。主治证与功用亦随之而变。三

18、三.剂型更换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此种变化,是指组成药物及其用量、配伍关系不变,而只此种变化,是指组成药物及其用量、配伍关系不变,而只是根据病情需要更换剂型,从而改变其治疗作用。是根据病情需要更换剂型,从而改变其治疗作用。 这三种变化往往是合并使用的,不可拘泥其一这三种变化往往是合并使用的,不可拘泥其一一、汤剂一、汤剂“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汤剂的特点:制作简单,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便于随证加减。故适用于病证较重,病情不稳定者。二、散剂二、散剂“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散剂的特点是: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和携带。三、丸剂三、丸剂“

19、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 特点:吸收较慢,药性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携带和服用。 四、膏剂四、膏剂五、丹剂五、丹剂1、煎药容器:、煎药容器:“银为上,磁次之银为上,磁次之” 通用有盖的砂锅通用有盖的砂锅 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 :洁净为宜洁净为宜,水量浸过药面水量浸过药面1寸左右寸左右.3、煎药火候、煎药火候 武火武火急火煎急火煎(解表药,芳香药)(解表药,芳香药) 文火文火慢火煎慢火煎 (补益药和有毒的药)补益药和有毒的药)4、煎药方法、煎药方法 服药时间:服药时间:病在上焦,食后服病在上焦,食后服病在下焦,食前服病在下焦,食前服补益药与泻下药,空腹服补益药与泻下药,空腹服安神药,临卧服安神药,临卧服对胃肠有刺激的,食后服对胃肠有刺激的,食后服 古方药量考:古方药量考: 晋代以前:晋代以前:10黍黍1铢铢 6铢铢1分分 4分分1两两 16两两1斤斤 斛、斗、升(斛、斗、升(6两)、合两)、合 汉代:汉代:1两两1钱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