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几种主要犯.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5004200 上传时间:2022-07-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几种主要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六章几种主要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几种主要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几种主要犯.ppt(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一)第一节 财产犯罪心理分析 一、财产犯罪概述 财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财产犯罪就是指以非法手段侵占公私财产和牟取经济利益的犯罪行为。 主要包括: 财产犯罪 经济犯罪 金融诈骗罪 盗窃 贪污 非法集资 抢劫 贿赂 金融票据诈骗 诈骗 走私等 保险诈骗犯罪等 敲诈勒索等 (二)财产犯罪的特征 1、财产犯罪暴力化趋势明显 2、作案手段与形式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白领中的财产犯罪突出 4、金融犯罪危害严重二、盗窃犯罪心理 (一)盗窃犯罪的一般特征 1、盗窃犯罪地点的选择 盗窃作案的首选地点多为单位和居民住宅,其次是车船、仓库、码头、商店等。 2、盗窃犯罪的手段

2、主要有撬窃、顺手牵羊、扒窃、内外勾结、闯窃、调包、假冒他人、利用色相等方式。 3、盗窃犯罪的组织方式 盗窃犯罪绝大多数是两人以上结伙犯罪,占55.9%。 (二)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 1、盗窃犯的道德与法制观念 盗窃犯道德观念的核心在于对钱财的追求和自私。 盗窃犯的法制观念的主要缺陷在于对法律的评价态度和法律对其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存在偏差。 2、盗窃犯的犯罪动机 (1)满足物欲的犯罪动机占首位 (2)“虚荣”动机占一定比例 (3)“交往”动机占一定比例 (4)扭曲的嫉妒、报复心态也可成为犯罪的动机 3、盗窃犯的人格特征 盗窃犯的人格特征为: 社会道德人格偏离 以自我为中心 偏执、多疑 心理平衡能力

3、缺乏 易冲动 自控力差 三、诈骗犯罪心理 诈骗犯罪是指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公开以和平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诈骗犯罪的一般特点 1、诈骗犯罪中被害人的特点 2、诈骗犯罪人惯用的手段 (1)假冒身份,利用他人对某些社会角色的崇敬心理,大肆行骗 (2)虚构事实,编造谎言,骗取钱财 (3)伪造证件,以假乱真,大肆行骗 (二)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诈骗犯罪人的犯罪动机贪利 2、诈骗犯罪人的能力特点智力水平相对比较高 3、诈骗犯罪人的人格特征两面性、过高的自我评价、不良的性格特征 (三)诈骗犯罪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心理互动 行骗过程四阶段: 试探阶段 引诱阶段 施骗阶段

4、结束阶段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分析 一、人类的攻击和暴力 攻击是暴力犯罪的基本成分。 (一)攻击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社会心理学家将攻击定义为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伤害他人的行为,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社会关系上的;在有些情况下,攻击也包括对物体的毁坏。 2、分类 Feshbach(1964)根据行为者是否有攻击的目标,或者是否从攻击中获得了某种补偿,将攻击分为敌意性(或表达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两种类型。 敌意性攻击是对愤怒情境的反应,目的在于让被害者遭受痛苦。绝大多数的杀人、强奸和其他意在伤害受害者的暴力犯罪都属于这一类型。 工具性攻击源于竞争或者期望获得他人所拥有的物品或地位的愿望。通常可见于抢劫

5、、入室行窃、盗窃和其他各种白领犯罪中。 (二)攻击理论 1、心理动力学观点 攻击在于释放过高的的攻击能量。 2、习性学观点 劳伦兹认为估计是人类和动物的一种遗传性本能。一个主要目的在于使动物和人类能够保护自己的领地,这个领地使他们有足够的食品、水、活动及繁殖的空间。 仪式化攻击 3、挫折攻击假说 4、社会学习 已有研究显示,下列几种情况最容易让儿童习得攻击行为: (1)有很多机会观察攻击行为 (2)自己的攻击行为得到了强化 (3)经常成为攻击的目标 班杜拉界定了榜样的三种主要类型: 家庭成员 亚文化群体成员 大众传媒提供的象征性榜样 5、攻击的认知模型 认知脚本模型 敌意归因模型 Blackb

6、urn研究显示,成人的持续违法反映了他们试图控制那些他们认为是敌意的和威胁性的社会环境。 终身持续型犯罪人所精心预演的认知脚本,其目的是要控制通常是以一种敌意的方式他们认为是敌意的社会环境。 (三)环境因素 1、人口密度 Calhoun的老鼠实验 Freedman的相关研究并未发现人口密度和暴力犯罪之间存在关系 2、攻击和周围环境的温度 高温和暴力犯罪之间存在强相关 3、大众传媒的影响 4、被害者引发的攻击行为 行为升级 二、暴力犯罪概述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暴力犯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手段或者暴力相威胁,侵害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破坏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以至

7、这些权益受到威胁的行为。 以侵害客体为标准,可将暴力犯罪划分为: 危害国家安全的暴力犯罪 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 侵害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暴力犯罪 侵犯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的暴力犯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暴力犯罪 (二)暴力犯罪的特征 1、杀人、抢劫、强奸、伤害等仍然是暴力犯罪的主要类型,是我国刑事犯罪中严厉打击的对象 2、新的暴力犯罪形式不断出现 3、团伙犯罪增多 4、暴力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居多,且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5、暴力犯罪日趋智能化 (三)暴力犯罪人的一般特征 1、暴力犯罪人的生物学特征 年龄特征 性别特征 激素水平 2、暴力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易走极端的报复心理 (2)畸形的

8、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3)扭曲的“社交”需求 (4)不满现实的逆反心理 (5)较强的自卑心理 三、杀人犯罪心理 (一)杀人犯罪的一般特征 1、时间和地点 2、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 (二)杀人犯的心理特征 1、杀人犯罪的动机 因报复而杀人:南平案(屠杀型杀人犯) 因谋财而害命 人际冲突导致杀人 因掩盖罪行和逃避打击而杀人 因心理变态导致杀人:犯罪嫌疑人没有明显的杀人动机,与被害人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变态杀人者的杀人目标通常是特定的一类人。如河南平舆黄勇案 2、杀人犯的人格特征 国内有学者对杀人犯的气质进行了测定,得出如下结论: 粘液质的人在杀人犯罪中所占比例最高。 胆汁质的人居第二位。 四、抢

9、劫犯罪心理 (一)抢劫犯罪的一般特征 抢劫犯罪是指当场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使人不敢反抗、无法反抗或无力反抗,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的犯罪行为。 1、抢劫犯罪人的年龄:25岁以下占80%左右 2、抢劫犯罪的时间和地点 3、抢劫犯罪的手段与方法 4、抢劫犯罪中的被害人 (二)抢劫犯罪人的类型 职业抢劫犯 投机抢劫犯 毒瘾抢劫犯 酗酒抢劫犯 (三)抢劫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犯罪意识 2、犯罪动机 3、犯罪者的人格特征第三节 性犯罪心理分析 一、性犯罪概述 (一)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广义的观点:性犯罪是指一切受法律、道德、风尚、习惯及其他社会行为规范所禁止、谴责和惩罚的性行为。 性犯罪类型: 强奸罪

10、 奸淫幼女罪 其他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和扰乱公共秩序罪。 (二)性犯罪人的一般特点 1、性犯罪人的重复犯罪 2、性犯罪人的智力较低 3、性犯罪人多为未婚青少年 4、性犯罪人的心理类型 二、强奸犯罪心理 强奸具有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的双重性质。 1、时间和地点 2、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 (二)强奸犯罪的心理分析 霍尔 形成强奸行为的四因素模式 1、生理上的兴奋 2、认知评估 3、情感失控 4、人格问题 (三)强奸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强奸犯罪人的犯罪动机 性欲动机 攻击动机 权力欲动机 发泄怨恨 报复心理 寻求刺激 满足变态心理 2、强奸犯的人格特点 认知能力低下 情感扭曲 挫折耐受力低 人际关系不好,人际沟通尤其是与异性沟通的技能差 (四)强奸犯罪中被害人问题的有关研究 1、被害人的心理弱点 2、强奸犯罪对被害人的心理危害 第一阶段为“急性期” 第二阶段为“重组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