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泥鳅技术.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499748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田养殖泥鳅技术.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稻田养殖泥鳅技术 如何稻田养殖泥鳅四川省水产局技术推广站专家漆乾余介绍,稻田养殖优点甚多:第一是在不破坏稻田原生态系统及不增加使用水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直接提高经济效益。第二是生态效应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泥鳅可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虫害的部分功能,节省农药,减少了粮食污染。泥鳅喜栖息于底层腐裂土质的淤泥表层,除用鳃呼吸外,能用皮肤和肠道呼吸。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喜夜间觅食,以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草嫩叶以及硅藻、蓝藻、绿藻、黄藻和浮游动物等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沉积池底的残饵、粪渣也可作它的食料。人工饲养还可投喂商品饲

2、料,如花生饼、米糠、麸皮、豆饼、蚕蛹粉、螺、蚯蚓、水丝蚓、鱼肉、家禽家畜内脏等。泥鳅个体小,重量轻,贪吃,过饱时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正常呼吸造成胀死。泥鳅是温水性鱼类,在稻田中呈土黄色,其生长水温为15-34度,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度。当水温降到5-6度以下或高于35-36度时,它便潜入泥中10-30厘米泥层进行休眠。稻田建设稻田养殖泥鳅,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2-10亩的稻田,并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纱窗等(入泥30厘米)建设起80厘米高的防逃墙。沿田埂修一20厘米宽的台阶,离田埂顶15厘米。田的四周及中央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深为50厘米。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各1处

3、,管口均用细密铁丝网拦截,排水管平时用水泥封住。鳅种放养鳅鱼最好是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的,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均匀泼洒,进行清整消毒。亩施发酵过的猪粪1000公斤,进水经过滤入田,沟内水深30-40厘米,培肥水体,水的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秧苗返青后,亩放3-5克/尾规格的鳅苗2-2.5万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分钟,消毒后入田。饲养管理一、施肥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浮游生物不断,必须及时、少量、均匀地追施有机肥。每隔10-15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用肥150公斤。另外根据

4、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氢氨,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二、投饵由于田中泥鳅的密度较高,应投喂人工饲料,如豆饼、蚕蛹粉、蝇蛆、蚯蚓、螺、蚌、屠宰场下脚料、米糠、豆渣、菜籽饼、麸皮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7-8月是泥鳅生长的旺季,要求蚕蛹粉达15%、肉骨粉10%、豆饼25%的配比,日投饵2次,投饵率为10%。9-10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米糠等为主,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2%-4%。早春和秋末2%左右。具体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饵后,1-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三、水位控制水位控制极为重要。田面以上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5厘米

5、以上。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四、疾病防治由于泥鳅适宜于水田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没有疾病发生。为防止赤皮病发生,每月用呋喃酮药饵10-20克,配50公斤饲料投喂2-3天,每月每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水稻施农药时间一般在插秧前3-5天,或插秧后5-7天,对秧苗施药预防一次。五、日常管理日巡田2次,检查防逃设施,特别是雨天注意仔细检查漏洞。防止天敌入侵(如水蛇、鸭等),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严禁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已被列为渔业禁用药物)、呋喃丹(已被列为渔业禁用药物)、五氯酚钠(已被列为渔业禁用药物)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捕捞方法一是冲

6、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此法适于水温20度左右,泥鳅爱活动时进行;二是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三是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土裸露处捕捉。泥鳅不同饲养阶段饵料的投喂一、泥鳅的食性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靠5对发达的触须摄食,触须的尖端有能辨别饵料气味的味蕾。泥鳅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喜欢在傍晚或半夜间以及日间安静时觅食,人工训化后可改为白天摄食。摄食高峰期为上午7时-10时和下午4时-6时,夜间10时-12时是另一个摄食高峰期。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泥鳅摄食量也不同,水温在25-27之间时

7、泥鳅的食欲旺盛,此时摄食量为体重的10左右。当水温低于8或高于35时,泥鳅不食也不动,分别进入越冬和越夏阶段。二、不同饲养阶段饵料的投喂1刚孵出的鳅苗的投喂鳅苗孵出第三天,卵黄囊全部消失,进入摄食阶段。此时,应投喂一些代用饵料,如蛋黄、豆浆等。每100万尾鳅苗投喂一个蛋黄,或每100万尾鳅苗投喂100克-150克豆浆(以豆的湿重计算)。另外,可投喂一些浮游生物,如轮虫等,投喂时应使轮虫的密度达到每毫升水体5个以上。刚孵出的鳅苗经过3天-5天即可进入池塘培育。2鳅苗的投喂鳅苗下塘前一个星期,每亩塘面用鸡粪或猪粪150千克-200千克进行发塘。下塘后,每天泼洒3次-4次豆浆(每100平方米水面需干

8、黄豆05千克-075千克),以培育轮虫、水蚤等供泥鳅食用。3鳅种的投喂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鳅苗长到2厘米左右,进入鳅种培育阶段。除应在投喂时增加天然饵料外,还要开始投喂人工饵料,如鱼粉、蚕蛹、猪血、麦麸、豆腐渣、黄豆饼、孑孓幼虫等。投喂时应将麦麸、豆饼、小杂鱼(需绞碎)、血粉等加入少量面粉混合,制成颗粒饵料,其中动物性成分与植物性成分之比为5:3。开始时可煮熟搅拌,随着泥鳅生长,可逐渐改成生拌。随着水温升高,应适时增加投喂量。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泥鳅体长可达4厘米-5厘米,此时可转入成鳅培育阶段。4成鳅的投喂饲养成鳅的饵料来源比较广泛。动物性饵料有蚯蚓、蝇蛆、螺肉、动物内脏、蚕蛹粉、血粉等

9、;植物性饵料有米糠、麦麸、豆渣、饼粕、黄豆粉、玉米粉、熟山芋、蔬菜茎叶等。成鳅喜食植物性饵料,投喂时动物性饵料与植物性饵料应控制在2:3。投喂时应定点、定时、定量。稻田养殖的泥鳅的捕捞方法稻田养殖的泥鳅,一般在水稻即将黄熟之时捕捞,也可在水稻收割后进行。捕捞方法一般有以下五种:1、网捕法:在稻谷收割之前,先用三角网设置在稻田排水口,然后排放田水,泥鳅随水而下时被捕获。此法一次难以捕尽,可重新灌水,反复捕捉。2、排干田水捕捉法:在深秋稻谷收割之后,把田中鱼沟、鱼溜疏通,将田水排干,使泥鳅随水流入沟、溜之中,先用抄网抄捕,然后用铁丝制成的网具连淤泥一并捞起,除掉淤泥,留下泥鳅。天气炎热时可在早晚进

10、行。田中泥土内捕剩的部分泥鳅,长江以南地区可留在田中越冬,次年再养;长江以北地区要设法捕尽,可采用翻耕、用水翻挖或结合犁田进行捕捉。3、香饵诱捕法:在稻谷收割前后均可进行。于晴天傍晚时将田水慢慢放干,待第二天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入坑溜中,使泥鳅集中到鱼坑(溜),然后将预先炒制好的香饵放入广口麻袋,沉入鱼坑(详见池塘捕捞中的食饵诱捕法)诱捕。此方法在57月期间以白天下袋较好,若在8月以后则应在傍晚下袋,第二天日出前取出效果较好。放袋前一天停食,可提高捕捞效果。如无麻袋,可用旧草席剪成长60厘米、宽30厘米,将炒香的米糠、蚕蛹粉与泥土混合做成面团放入草席内,中间放些树枝卷起,并将草席两端扎紧,使草席

11、稍稍隆起。然后放置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铺放些杂草等,泥鳅会到草席内觅食。4、笼捕法:是采用须笼或鳝笼捕捞(具体内容见工具捕捞法)。5、药物驱捕法:通常使用的药物为茶粕(亦称茶枯、茶饼,是榨油后的残存物,存放时间不超过2年),每亩稻田用量56公斤。将药物烘烧35分钟后取出,趁热捣成粉末,再用清水浸泡透(手抓成团,松手散开),35小时后方可使用。将稻田的水放浅至3厘米左右,然后在田的四角设置鱼巢(鱼巢用淤泥堆集而成,巢面堆成斜坡形,由低到高逐渐高出水面310厘米),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一般为脚盆大小,面积0.51平方米。面积大的稻田中央也应设置鱼巢。施药宜在傍晚进行。除鱼巢巢面不施药

12、外,稻田各处须均匀地泼洒药液。施药后至捕捉前不能注水、排水,也不宜在田中走动。泥鳅一般会在茶粕的作用下纷纷钻进泥堆鱼巢。施药后的第二天清晨,用田泥围一圈拦鱼巢,将鱼巢围圈中的水排干,即可挖巢捕捉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直接上市,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鳅继续留田养殖。若留田养殖需注入5厘米左右深的新水,有条件的可移至他处暂养,7天左右待田中药性消失后,再转入稻田中饲养。此法简便易行,捕捞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且无污染(须控制用药量)。在水温1025时,起捕率可达90以上,并且可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但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是用茶粕配制的药液要随配随用;其次是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药一定要均匀地全

13、田泼洒(鱼巢除外);此外鱼巢巢面必须高于水面,并且不能再有高出水面的草、泥堆物。此法捕鳅时间最好在收割水稻之后,且稻田中无集鱼坑、溜的;若稻田中有集鱼坑、溜,则可不在集鱼坑、溜中施药,并用木板将坑、溜围住,以防泥鳅进入。泥鳅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一、赤皮病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防治方法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分钟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著。二、曲骨病病鳅背骨弯曲,因孵化时水温异常

14、及缺乏维生素所致。防治方法孵化时保持适温,防止水温急剧变化,投喂混合饲料。三、水霉病由于水温较低或冬季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防治方法发现此病,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10分钟,也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5分钟3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四、寄生虫病泥鳅种苗阶段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防治方法发病鱼池可按1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制成的合剂全池泼洒。五、气泡病鳅苗阶段,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易导致气泡病。病鳅肠中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防治方法

15、发病重池,可用浓度为1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或加入新鲜水体。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六、敌害生物泥鳅的主要敌害生物有蛙类、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防治方法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2.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3.发现鸟类,及时驱赶。泥鳅苗和科学养殖和病害防治场地选择泥鳅苗种的养殖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水源充足,进、排方便,能自灌自排更好;水质清新,无污染;培育地的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池塘建造苗种池的面积以50100

16、 平方米为宜,池塘四周应高出水面40 厘米,池埂坡度6070 度,池深80100 厘米。池壁应夯实,并用50 50 厘米的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 厘米左右。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鱼溜,面积约为池底的5%,比池底深3035 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砌成。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要高出水面20 厘米,排水口要设在鱼溜的底部,并用PVC 管接上,以便调节水位。防逃设施养殖池的周围要用网片、钙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在进、排水口用120 目密眼网布包裹,以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野杂鱼卵(鱼苗)进入池塘。清池蓄水泥鳅苗放养前 10 天,要清整池塘,查

17、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 厘米后,每10 平方米用1 公斤石灰化桨后全池泼洒,消毒。清塘3 天后,加水至30 厘米深,施基肥。施肥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施入鸡粪3 公斤或猪、牛、人粪5 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 克、磷肥1 克。苗种投放在苗种投放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的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的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池前作“缓苗”处理,即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待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泥鳅苗的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5002000 尾。调节水质泥鳅苗种下池后,应根据

18、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方法是应采取少量多次,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需控制在3050 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 厘米左右;同时要注意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2 次,以保持池塘水质“肥、活、嫩、爽”。科学投饵投饵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当水温在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渐退,超过30或低于 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一般来说,泥鳅体长小于2 厘米时,每20 万尾苗种用1 公斤黄豆磨成15 公斤豆桨,每天早、晚各投喂1 次;规格达到2 厘米后,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 次。当泥鳅养至体长3 厘米时,要

19、进行筛选分池,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6080 尾为好,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在投饵时,还要注意勤打扫、清洗饲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并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病害防治泥鳅苗种阶段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是: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它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气泡病,病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发病时,要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 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由短杆菌感染所致的赤鳍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可用1 毫克公斤漂白粉全池泼洒。由车轮虫引起的病害,病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增多,可用0.7 毫升公斤的硫酸

20、铜和硫酸亚铁(5:2 )合剂全池泼洒。防害防逃加强巡池,每天早、中、晚各巡池1 次,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塘,防止敌害入侵及泥鳅逃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快速培育泥鳅苗种的方法一、苗种投放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每平方米15002000尾。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尾。在苗种投放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再把苗种缓缓放出。二、

21、饲养管理1、前期培育阶段(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苗种用1公斤黄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投喂。2、后期培育阶段。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以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三、日常管理1、调节水质。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

22、、嫩、爽”,以黄绿色为佳。2、巡塘。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定期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饲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4、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及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注重于治,内外用药相结合的原则。泥鳅苗种阶段常见的病害有:1、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多引起。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2、车轮虫病。症状为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

23、面打转,体表黏液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用0.7毫升/公斤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3、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期。反季节养殖泥鳅的五点注意事项我镇农民在塑料大硼水泥池中,实行反季节养殖泥鳅,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期间销售价格高时上市,差价在3-5元,效益相当可观。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建池条件。依各自庭院而定,水泥池面积以100-150平方米为宜。养鳅池建成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皆可,并有进排水口,池深

24、1.2-1.5米,距池底30厘米处设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施,池水深0.8-1米。放鳅前,事先放入20厘米厚的肥泥,在放养前10-15天对鳅池进行清整消毒。7天后,加水20-30厘米,每平方米放入畜禽粪肥0.3-0.5千克,然后加水至40-50厘米。数天后当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15-25厘米时放养。二、温室安装。按蔬菜大棚搭设方法搭建,有单层或双层结构,材料可选用竹竿,有条件者可用钢筋结构,另外需备适当稻草席或帘,冬季覆盖在塑料大棚保温。三、放养泥鳅。泥鳅放养前通常采用3%-5%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防止水霉病,消除体表寄生虫。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5千克左右,随放养量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

25、加深至0.8-1米(有条件者可保持池内有微流水,效果更佳)。泥鳅入池时,还要防止温差过大,以免造成泥鳅感冒而引起死亡。四、饲养管理。泥鳅为杂食性,天然饵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投喂时注意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投饲应做到四定。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不投。在饲养中,应注意施肥,每隔4-5天向鳅池泼洒粪肥1次,每平方米50-100克,保持水体透明度15-25厘米,并及时换水,鳅池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30厘米(若池内有微流水条件者,无须常换水,但要防止水质恶化)。晒水池要经常蓄满自来水,以便水源充足。五、大棚管理。按照农技要求,参照蔬菜大棚管理要点进行

26、。泥鳅三代虫病症状和防治1、症状。三代虫寄生于泥鳅体表和鳃。流行于5-6月份。对鳅种危害大。 2、防治。用浓度为2010-6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5-20分钟,浓度为1010-6则浸洗30-50分钟。根据水温、体质情况选用以上不同浓度。泥鳅打印病的症状和防治1、症状。病泥鳅身体上病灶浮肿,呈椭圆或圆形,红色患部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7-9月为主要流行季节。 2、防治。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10-6。泥鳅健康养殖的条件优质的水产品来源于良好的环境,无公害商品鳅产地环境的优化选择是健康养鳅生产的前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包括无公害水产品渔业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及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

27、等。泥鳅健康养殖所需的环境要在一定范围内应无污染源(包括污水、粉尘、有害气体等)。一、水体环境一定的水体环境是泥鳅赖依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源、池塘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商品鳅的产量和质量。1.水源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供给。泥鳅主养池放养密度相对较高,又必须有足量的饵料鱼供应,排泄物比常规鱼塘要高得多,池水溶解氧往往较低,水质容易恶化,易导致池泥鳅严重浮头,如无法及时加注溶氧量高的新水,易造成水质恶化,对泥鳅生长产生影响,严重时还易造成泥鳅发病或引起池鱼大量死亡。水源以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量较高,水质良好,适宜于泥鳅生长。使用井水时,可先将井水抽至一蓄水池中,让其自

28、然曝气和升温,通过理化处理后也可作为水源。水源水质的各项指标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中淡水养殖水源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最大限度地满足泥鳅对水质的需求,使鳅鱼在相对优越、安全的条件下快速育肥长成。2.养殖用水水质要求pH值为78.5,溶解氧量在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应大于5毫克/升,其余时间不低于4毫克/升,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为89.25142.8毫克/升,有机耗氧量在30毫克/升以下,氨氮0.1毫摩尔/升,硫化氢不允许存在。二、土壤环境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砂质壤土和黏土次之,沙土最差。壤土透气性好,黏土容易板结、通气性差,沙土渗水性大,不易保水且容易崩塌。养殖

29、池的底质应无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底质有毒有害物质最高含量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中的规定,底质应无异色、异臭,结构自然。泥鳅养殖的注意事项一、池塘四周防逃网安装完以后,须在防逃网外排泄口处另制一个专门防止网外逃逸的小防逃网。二、放苗前养殖池须泼洒应激药物,以提高种苗的成活率;放苗后,一定要泼洒消毒药物。三、泥鳅投放后,前期少量投喂,过一段时间后再大量投喂。最高不超过泥鳅体重总量的5%。在阴雨天、大雾天应停喂或少喂。四、在养殖期间,必须定量、定时地给泥鳅予以消毒,一般710天消毒一次。在消毒前一天,养殖池排水10厘米,注入新水15厘米。消毒药投放以后12天不要排水。五、养殖期间定期混喂泥鳅抗病中成药、多维多矿等;每天定时检查苗种生长状况,看皮表是否健康,如发现病鳅,及时治疗。六、来台风、暴雨时要及时查看养殖池里水量多少,及时排掉,防止溃堤。七、每天定时查看水质,如水质变坏应立即排放、换置新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