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本原理课程规划设计详细.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490558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基本原理课程规划设计详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机械基本原理课程规划设计详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基本原理课程规划设计详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基本原理课程规划设计详细.doc(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一、设计题目2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22、工作原理2二、原始数据3三、机构的设计与分析4 1、齿轮机构的设计4 2、凸轮机构的设计10 3、导杆机构的设计16四、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和原理26 1、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26 2、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原理26五、参考文献27六、小结28一、设 计 题 目牛头刨床传动机构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2、工作原理牛头刨床是对工件进行平面切削加工的一种通用机床,其传动部分由电动机经带传动和齿轮传动z0z1、z1、z2,带动曲柄2作等角速回转。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刀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为工作行程;刨头

2、左行时,刨刀不进行切削,称为空回行程,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固结在曲柄O2轴上的凸轮7通过四杆机构8、9、10与棘轮11和棘爪12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二、原 始 数 据设计数据分别见表1、表2、表3.表1 齿轮机构设计数据设计内容齿轮机构设计符号n01d01d02z0z1z1m01m12n2单位r/minmmmmmmmmr/min方案14401003002040103.5860方案144010030016401341064方案14401003001950153.5872表2 凸轮机构设计数据设计内容凸轮机构设计符号LO2O

3、4LO4D020010/r0rr摆杆运动规律单位mmmmmmmm方案15013018452057510708515等加速等减速方案16515015452107010709520余弦加速度方案1601401845215750709018正弦加速度方案15513520452057010759020五次多项式表3 导杆机构设计数据设计内容导杆机构尺度综合和运动分析符号Kn2LO2AHLBC单位r/minmm方案1.46601103200.25LO3B方案1.3964902900.3LO3B方案1.42721154100.36LO3B表4 机构位置分配表位置号 位置组号学生号ABCD11 3 6 8/

4、 102 5 8 10 7/1/ 4 7 8 101 5 7/ 9 1221/ 4 7 8 111 3 6 8/ 112 5 7/ 9 111/ 3 6 8/ 1132 5 7/ 9 121/ 4 7 9 121 3 6 8/ 122 4 7 8 10三、机构的设计与分析1、齿轮机构的设计已知条件设计内容齿 轮 机 构 设 计符号单位方案144010030016401341064设计内容与步骤(1)计算齿轮的齿数由 (11) 得 (2)选择传动类型 :按满足不根切、重迭系数、齿顶圆齿厚、节点位于单齿啮合区4个条件从封闭图中选择变位系数 (12)故采用正传动。 :按满足不根切、重迭系数、齿顶圆齿

5、厚、节点位于单齿啮合区4个条件从封闭图中选择变位系数 (13)故采用负传动。(3)验算不根切最小变位系数 : (14) 不会发生根切 (15) 不会发生根切 : (16) 不会发生根切 (17) 不会发生根切(4)计算中心距变动系数(y)和齿顶高降低系数(y) :由无侧隙啮合方程 (18)得 由表得,则插值: (19) 得 标准中心距为 (110) 实际中心距为 (111) 中心距变动系数为 (112) 齿顶高降低系数为 (113) :由无侧隙啮合方程 (114)得 由表得,则插值 (115) 得 标准中心距为 (116) 实际中心距为 (117) 中心距变动系数为 (118) 齿顶高降低系数

6、为 (119)(5)计算齿轮的几何尺寸 小齿轮(mm)大齿轮(mm)表3-1 :小齿轮(mm)大齿轮(mm)表3-2(6)检验齿顶圆齿厚和重迭系数 : 由渐开线齿廓压力角的定义得: 齿顶圆压力角: (120) (121)小齿轮的齿顶圆齿厚 (122) 大齿轮的齿顶圆齿厚 (123) 重迭系数 (124) 所以,校核满足条件。 :由渐开线齿廓压力角的定义得: 齿顶圆压力角 (125) (126)小齿轮的齿顶圆齿厚 (127)大齿轮的齿顶圆齿厚 (128)重迭系数 (129) 所以,校核满足条件 。 (7)按比例绘出单、双齿对啮合区:选取比例尺 图中粗实线部分为双齿对啮合区,其余为单齿对啮合区。

7、图2 : 选取比例尺 图中粗实线部分为双齿对啮合区,其余为单齿对啮合区。 图32、凸轮机构的设计已知条件设计内容凸 轮 设 计符号摆杆运动规律单位mmmmmmmm方案15013018452057510708515等加速等减速设计内容与步骤(1)计算各分点的角位移值 推程运动阶段 摆杆按等加速运动规律上摆() (21) 其中,取为一个分度值,则()07.51522.53037.5()00.361.443.245.769摆杆按等减速运动规律上摆() (22) 其中,取为一个分度值,则()37.54552.56067.575()9122414.7616.5617.6418回程运动阶段摆杆按等加速运动

8、规律下摆() (23) 其中,取为一个分度值,则()05101520253035()1817.81617.26516.34715.06113.40811.3889摆杆按等减速运动规律下摆() (24) 其中,取为一个分度值,则()3540455055606570()96.6124.5922.9391.6530.7350.1840(2)选取,由作出凸轮的基圆,以凸轮轴心为圆心,以为半径作一圆,摆杆的回转轴心在反转过程中依次所占据的位置即在此圆上,如图所示。(3)用反转法作图绘制凸轮的理论轮廓与实际轮廓,如图所示。(4)由定性分析可知,最大压力角出现在远休止阶段,如图所示。 从图中量得,而摆动推杆

9、,所以 故压力角满足力学条件,符合设计要求。(5)用解析法计算凸轮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计算值与图解法的相应点的值进行比较,并计算误差。摆杆的初始位置角 (25)滚子中心处D点的直角坐标为 (26) 计算理论轮廓 推程阶段: 点4:, 从图中量得, 误差: 点8:, 从图中量得,误差: 回程阶段:点17:, 从图中量得,误差: 点23:, 从图中量得, 误差: 计算实际轮廓 推程阶段: 点4:, 因为凸轮的工作线为内等距线,所以 从图中量得,误差: 点8:, 因为凸轮的工作线为内等距线,所以 从图中量得,误差: 回程阶段: 点17:, 因为凸轮的工作线为内等距线,所以 从图中量得,误差: 点23

10、:, 因为凸轮的工作线为内等距线,所以 从图中量得,误差: 3、导杆机构的设计已知条件设计内容导 杆 机 构 尺 度 综 合 和 运 动 分 析符号KH单位mm方案1.4660110320(1)确定导杆和机架的长度由 (1)得 由得 由对称性可知: (2)确定滑枕导路的位置根据传力最有利条件可知,在B和B位置处的传动角应相等,由此可知滑枕导路应位于处。(3)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画机构运动简图 根据前面求得的六杆机构各杆尺寸, 选取比例尺,在1号图纸上画出机构位置图,并按所分配的5个曲柄位置画出机构的5个相应位置。其中一个位置用粗实线画出,其它4个位置则用虚线画出。作图时,曲柄位置图的作法(图4)

11、为:取1和8/为工作行程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1/和7/为切削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其余2、3、412等,是由位置1起沿曲柄转向即2方向将曲柄圆周作12等分的位置。用图解法求解速度加速度 曲柄的角速度为 曲柄位于2位置时 第一个点: 大小 : ? ? 方向 : 取.做速度矢量图.由速度影像法得 大小 : ? ?方向 : /DE 继续做速度矢量图 大小 : ? ?方向 : 取.做加速度矢量图.由加速度影像法得:大小 : ? ?方向 : 继续做加速度矢量图. 曲柄位于5位置时:第二个点: 大小 : ? ? 方向 : 取.做速度矢量图.由速度影像法得 大小 : ? ?方向 : /DE 继

12、续做速度矢量图 大小 : ? ?方向 : 取.做加速度矢量图.由加速度影像法得:大小 : ? ?方向 : 继续做加速度矢量图. 曲柄位于位置时:第三个点: 大小 : ? ? 方向 : 取.做速度矢量图.由速度影像法得 大小 : ? ?方向 : /DE 继续做速度矢量图 大小 : ? ?方向 : 取.做加速度矢量图.由加速度影像法得:大小 : ? ?方向 : 继续做加速度矢量图. 曲柄位于8位置时:第四个点: 大小 : ? ? 方向 : 取.做速度矢量图.由速度影像法得 大小 : ? ?方向 : /DE 继续做速度矢量图 大小 : ? ?方向 : 取.做加速度矢量图.由加速度影像法得:大小 :

13、? ?方向 : 继续做加速度矢量图. 曲柄位于10位置时:第五个点: 大小 : ? ? 方向 : 取.做速度矢量图.由速度影像法得 大小 : ? ?方向 : /DE 继续做速度矢量图 大小 : ? ?方向 : 取.做加速度矢量图.由加速度影像法得:大小 : ? ?方向 : 继续做加速度矢量图. 作导杆机构运动线图位移线图位置11234567转角()026.97306090120150180位移(mm)01619.463125188248299位置78891011121转角()185210213.7240270300330360位移(mm)304319.6320301224.8109.623.2

14、0 速度线图位置11234567转角()026.97306090120150180速度(mm/s)0388404652.8756765.6656444.8位置78891011121转角()185210213.7240270300330360速度(mm/s)328720-588-1252.5-1296-6520 加速度线图位置11234567转角()026.97306090120150180加速度()6104403238202100675-540-1350-3480位置78891011121转角()185210213.7240270300330360加速度()-3800-6060-6560-86

15、00-6300504088906104三、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和原理1、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为了切制齿数 而不发生根切的齿轮,可减小及加大。但减小,将使重合度减小,增大将使功率损耗增加,且要采用非标准刀具。故尽量不采用这些方法,而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变位修正法。 所谓变位修正法,就是用改变刀具与轮坯的相对位置,使刀具的齿顶线不超过N1点,来避免根切现象的加工方法。这样加工出来的、 及 仍为标准值,而 的齿轮就称为变位齿轮。其刀具的移距 称为径向变位量。其中称为径向变位系数或变位系。当时,称为正变位,所加工的齿轮称为正变位齿轮;当时,称为负变位,所加工的齿轮称为负变位齿轮。2、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原理当

16、根据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和结构条件选定了其机构的型式、基本尺寸、推杆的运动规律和凸轮的转向之后,就可以进行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了。凸轮廓线设计的方法:作图法和解析法无论是采用作图法还是解析法设计凸轮廓线,所依据的基本原理都是反转法原理。在设计凸轮廓线时,可假设凸轮静止不动,而其推杆相对凸轮作反转运动,同时又在其导轨内作预期运动,作出推杆在这种复合运动中的一系列位置,则其尖顶的轨迹就是所要求的凸轮廓线。这就是凸轮廓线设计方法的反转法原理。五、参考文献【1】 孙桓 陈作模 葛文杰(主编)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 邹慧君(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3】张

17、卫国 饶芳(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篇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9【4】张永安(主编 编著)徐锦康 王超英(编著)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0【5】赵明岩(著) 陈秀宁(审)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8【6】王为 汪建晓(主编)吴昌林(主审)机械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7】廖念钊 古莹菴 莫雨松 李硕根 杨兴骏(编著)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6【8】马永林 何元庚 汤茜茜(朴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9】郭红星 宋敏 庞军(主编)主审机械设计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10】宋昭祥(主编)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业出版199

18、810【11】张定华(主编)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陆金贵(主编)凸轮制造技术机械工业出版1996【13】张策 (主编)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2004【14】黄纯颖(主编)工程设计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15】吴宗泽(主编)高等机械零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六、 小 结经过几天不断的努力,身体有些疲惫,但看到劳动后的硕果,心中又有几分喜悦。总而言之,感触良多,收获颇丰。通过认真思考和总结,机械设计存在以下一般性问题:机械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细致的工作过程,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程序,设计过程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产品规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技

19、术设计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机械设计过程是一个从抽象概念到具体产品的演化过程,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的设计信息,直到完成整个产品设计;设计过程是一个逐步求精和细化的过程,设计初期,我们对设计对象的结构关系和参数表达往往是模糊的,许多细节在一开始不是很清楚,随着设计过程的深入,这些关系才逐渐清楚起来;机械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各个设计阶段并非简单的按顺序进行,为了改进设计结果,经常需要在各步骤之间反复、交叉进行,指导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获得这份拥有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通过默契的配合,精细的分工,精诚的合作,不断的拼搏,共同完成了这一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在这里,特别要感谢一下刘老师。经过她的精心指导,我们多了几分激情,少了几分麻烦,多了几分灵感,少了几分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