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壤肥料学number2ppt课件.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791492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土壤肥料学number2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最新土壤肥料学number2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土壤肥料学number2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土壤肥料学number2ppt课件.ppt(1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第二节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一、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一、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每当春夏山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古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

2、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年),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李冰任蜀郡太守,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对岷水东流的工程。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入成都平原。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入成都平原。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年至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即公元年至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 (热涨冷缩的原理热涨冷缩的原理)

3、),大,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山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宝瓶口” 。 张家界砂岩峰林奇观2.化学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在水和空气(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参与下进行的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氧化作用等的总称,特点是岩石可进一步破碎成胶体状微粒,使原生矿物成分发生改变,产生在地表条件下比较稳定的次生矿物。(1)溶解作用CaCO3+H2O+CO2Ca2+2HCO3-(2)水化作用CaSO4+2H2O CaSO4 2H2O (硬石膏) (石膏)2Fe2

4、O3 + 3H2O 2Fe2O3 3H2O (赤铁矿) (褐铁矿)Fe2O3(赤铁矿)红色2Fe2O3 H2O(赤褐铁矿)浅红棕色Fe2O3 H2O(针铁矿)棕色2Fe2O3 3H2O(褐铁矿) 棕黄色Fe2O3 2H2O(褐铁矿)黄色(3)水解作用-最基本、最重要(4)氧化作用2KalSi3O8 + CO2 + 2H2O H2Al2Si2O8 H2O + 2SiO2 + K2CO3(正长石) (高岭石) (含水二氧化硅) (钾盐)Ca2(PO4) + 2H2O + 2CO2 Ca(H2-PO4)2 + 2CaCO3(磷灰石) (磷酸二氢钙)2FeS2 + 16H2O +7O2 2FeSO4

5、7H2O + 2H2SO4(黄铁矿) (硫酸亚铁)3.生物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特点:植物营养元素在母质表层集中,同时累计了有机质,特点:植物营养元素在母质表层集中,同时累计了有机质,发展了肥力。发展了肥力。(1)根系的挤压;(2)地衣、苔藓保蓄水分,加强化学风化;(3)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分解矿物等。 植物根的机械破坏作用植物根的机械破坏作用 二、土壤母质的形成及我国的主二、土壤母质的形成及我国的主要成土母质要成土母质 (一)母质的形成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

6、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称为成土壤的母体,称为母质母质。联系:联系: 土壤中的矿物质及其初始无机养分(P、K、Ca、Mg等)主要来自于土壤母质。 土壤母质中的原生矿物均来自于岩石。母质与岩石的区别:母质与岩石的区别:母质不单纯是岩石的由大到小,而且产生了原来岩石所没有的新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和矿物组成、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如母质有一定保水性能、吸附性能和产生了新的粘土矿物等。母质与土壤的区别: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土壤具有完整的土壤肥力,其持水力更强,吸附能力更大,养分具有表聚作用,适用于植物生长。区别(二)我国的主要成土母质(二)我国的主要

7、成土母质残积物残积物 坡积物坡积物 洪积物洪积物 河流冲积物河流冲积物 湖积物湖积物 海积物海积物 风积物风积物 冰碛物冰碛物 残积物残积物:未经外力搬运迁移而残留于原地的风未经外力搬运迁移而残留于原地的风化产物,多分布于山地与丘陵顶部较高的部位。化产物,多分布于山地与丘陵顶部较高的部位。紫色页岩残积母质河流冲积物岩石的风化产物,岩石的风化产物,受河流经常性流受河流经常性流水浸蚀、搬运,水浸蚀、搬运,在流速减缓时沉在流速减缓时沉积于河谷地区的积于河谷地区的沉积物。沉积物。洪积扇扇顶洪积扇扇缘由于山区临时性的洪水暴发,洪水夹带岩石碎屑、砂粒等沿由于山区临时性的洪水暴发,洪水夹带岩石碎屑、砂粒等沿

8、山坡下泻至山前平缓地带沉积而成。山坡下泻至山前平缓地带沉积而成。湖积物湖水泛滥沉积而成的沉积物,分布在大湖的周围。湖水泛滥沉积而成的沉积物,分布在大湖的周围。风积物黄土高原经风搬运而堆积的物质经风搬运而堆积的物质黄土状沉积物滨海沉积物为海边的海相沉积物为海边的海相沉积物。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矿物质土粒的组成和特性土壤矿物质土粒的组成和特性一一 矿物土粒的大小分级矿物土粒的大小分级粒粒级与粒级分类级与粒级分类 (一) 粒级的概念 通常根据单粒直径大小及其性通常根据单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将土壤中各种粒

9、径的固相颗粒假定为球形。将土壤中各种粒径的固相颗粒假定为球形。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连续的变量(二)粒级的分类(二)粒级的分类常用的标准有三种:常用的标准有三种: 国际制国际制 2. 2. 卡庆斯基制卡庆斯基制1. 1. 3. 3. 中国制中国制 1、国际制、国际制表15 国际制土粒分级标准 粒级名称粒径(mm)石砾2砂粒粗砂粒粗砂粒细砂粒细砂粒20.20.20.02粉砂粒0.020.002粘粒3小圆砾 31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 10.5 0.50.25 0.250.05粉粒粗粉粒中粉粒细粉粒 0.050.01 0.010.005 0.0050.001粘粒粗粘

10、粒细粘粒胶 粒0.0010.00050.00050.00010.0001简化制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 10.01 0.012. 卡卡庆庆斯斯基基制制在工作中广泛使用的是卡庆斯基简易分级 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砂粒: 粒径在10.01 mm之间的土粒。物理性粘粒:物理性粘粒:粒径0.01 mm的土粒。与我国农民所称的 “沙沙”和和 “ “泥泥”的概念很相似 粒 级 名 称 粒 径(mm)石 砾 31砂 粒粗砂粒细砂粒10.250.250.05粉 粒粗粉粒中粉粒细粉粒0.050.010.010.0050.0050.002粘 粒粗粘粒细粘粒0.0020.0012 2 1 1砂粒砂粒 2-0.02 2-0.

11、05 1-0.05 1-0.05 粉粒粉粒 0.02-0.002 0.05-0.002 0.05-0.001 0.05-0.002 粘粒粘粒 0.002 0.002 0.001 0.002 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砂粒: 1-0.01mm物理性粘粒:物理性粘粒: 0.01mm划分粒级大小的标准不同,但在名称上均可分为哪四个等级?1、石砾。多为岩石碎块。、石砾。多为岩石碎块。 2、砂粒。常以单粒存在。、砂粒。常以单粒存在。3、粉粒:比砂粒的比表面积大,矿质营养较砂、粉粒:比砂粒的比表面积大,矿质营养较砂粒高。粒高。 4、粘粒:多呈片状,常以复粒存在,具很强的、粘粒:多呈片状,常以复粒存在,具很强的粘性

12、、可塑性,但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很粘性、可塑性,但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很强,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强,矿质养分含量丰富。石砾、砂粒、粉粒和粘粒石砾、砂粒、粉粒和粘粒二、粒径对矿物质土粒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的影响二、粒径对矿物质土粒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的影响土壤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分布规律分布规律(1 1)氧(O)和硅(Si)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二种元素铁、铝次之,四者相加共占88.7的重量。在组成地壳的化合物中,以硅酸盐最多。(2 2)在地壳中,植物生长必需要的营养元素含 量很低而且分布很不平衡。(一)矿物组成矿物组成 岩石和母质的种类岩石和母质的种类的不同,风化和成土过程的

13、不同,各种的不同,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不同,各种土壤及其各粒级土粒的矿物组成会有很土壤及其各粒级土粒的矿物组成会有很大的差异。大的差异。 图示 土壤颗粒大小与矿物类型的关系原生矿物最难分化正长石、白云母等硅、铁、铝等氧化物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反映了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分散、富集特性和生物积聚作用。(二)化学组成(二)化学组成 ,也就是说铝、,也就是说铝、铁、钙、镁、钾、磷等质量分数增高。铁、钙、镁、钾、磷等质量分数增高。三、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和质地分类三、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和质地分类 (一)概念(一)概念 机械组成:机械组成:各种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14、或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型 ,一般分为,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三类。 (二)土壤质地分类(二)土壤质地分类 1. 国际制2. 卡庆斯基制3.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根据砂粒根据砂粒(2-0.02(2-0.02毫米毫米) )、粉粒、粉粒(0.02-0.002(0.02-0.002毫米毫米) )和粘粒和粘粒(0.002(45%45%时,时, “粉质粉质” ; 当砂粒含量在当砂粒含量在55%-85%55%-85%时,时, “砂质砂质” , 当砂粒含量当砂粒含量85%85%时,则称时,则

15、称壤砂土壤砂土或或砂土砂土查三角图的要点:查三角图的要点:以粘粒含量为主以粘粒含量为主要标准,要标准,15%25%25%者为粘土组。者为粘土组。当土壤含粉粒当土壤含粉粒45%45%时,时, “粉质粉质” 当砂粒含量在当砂粒含量在55%-85%55%-85%时,时, “砂质砂质” 当砂粒含量当砂粒含量85%85%时,则称时,则称壤砂土壤砂土或或砂土砂土2. 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简制,(简制,1958年)年) 分简制和详制两种,其中简制应用较分简制和详制两种,其中简制应用较广泛。主要是根据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广泛。主要是根据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的相对质量分数并按不同土壤类

16、型粘粒的相对质量分数并按不同土壤类型(列表中五种)将土壤划分为砂土类、(列表中五种)将土壤划分为砂土类、壤土类、粘土类等三类壤土类、粘土类等三类9 9级。级。 表46 卡钦斯基土壤质地基本分类(简制)质地组质地名称不同土壤类型的80607575858540505065653. 我我国国土土壤壤质质地地分分类类 表 19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邓时琴,1985、1996) 颗粒组成(粒径:mm) () 质地组 质地名称 砂粒 (10.05) 粗粉粒(0.050.01) 细粘粒(80 7080 6070 5060 砂粉土 粉 土 20 20 40 壤土 砂壤土 壤 土 20 20 40 60 我国将土

17、壤质地分为砂土sand、壤土loam和粘土clay三大组,每组再细分。 一般常用的质地种类有: 砂土、砂壤土、轻壤土、 中壤土、重壤土、粘土 黏性土壤性土沙性土1 1、砂质土壤主要特性:砂质土壤主要特性: 1-0.05mm砂粒大于50%; 通气透水,但养分少,不保水肥; 易耕,温度变化快; 发小苗不发老苗,适合花生、西瓜等块根、块茎作物。四、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四、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2 2、粘质土壤主要特性:、粘质土壤主要特性: 0.001mm颗粒高于30%,通气透水不良; 保水保肥,养分含量高; 耕性差,发老苗不发小苗,适合于禾谷类作物。3、壤质土壤主要特性: 0.

18、050.01 mm颗粒大于30% 北方称为二合土; 性质介于黏土与砂土之间。 砂土 粘土 水 透水快,蓄水难 透水慢,蓄水力强 肥 养分缺乏,保肥力差,供肥快 养分丰富,保肥力强,供肥慢 气 透气性强 透气性差 热 温差大,属热性土 温差小,属冷性土 耕性 易耕作,但耕作质量差 不易耕作,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 壤土壤土砂粒、粘粒比例较适宜,它的砂粒、粘粒比例较适宜,它的肥力特点肥力特点兼有砂土类土壤和粘土类土壤的优点兼有砂土类土壤和粘土类土壤的优点,即它既有砂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即它既有砂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发小苗等优点,又有粘土对水分、养分发小苗等优点,又有

19、粘土对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长等优点。的保蓄性、肥效稳而长等优点。 上砂下粘上砂下粘:保水保肥,质地好 上粘下砂上粘下砂:漏水漏肥,质地最差 砂粘相间砂粘相间:保水保肥,质地最好 ( (二二) )土壤质地层次土壤质地层次 质地层次性产生的原因质地层次性产生的原因: 自然条件产生的层次性自然条件产生的层次性 最常见的是冲积性母质上发育的土最常见的是冲积性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质地层次性。所谓壤质地层次性。所谓“紧出砂、慢紧出砂、慢出淤,不紧不慢出两合(即壤出淤,不紧不慢出两合(即壤土)土)”。2. 耕作的作用耕作的作用 经常不断地耕作,犁的重压使土壤形经常不断地耕作,犁的重压使土壤形成犁底层,不

20、仅使这层土壤变得紧实,成犁底层,不仅使这层土壤变得紧实,而且土壤质地也发生变化,对水稻土的而且土壤质地也发生变化,对水稻土的作用更加突出。作用更加突出。 ( (三三) )不同质地土壤的改良不同质地土壤的改良 客土法改良客土法改良 人工量大人工量大掺沙掺粘,达到3泥7沙或4泥6沙的壤土质地范围深耕、深翻、人造塥深耕、深翻、人造塥砂砾底的土壤,开辟为水田时,可以移开表土,再铺上一层砂砾底的土壤,开辟为水田时,可以移开表土,再铺上一层黄泥加石灰,打实后使成为人造塥以防止漏水漏肥,然后再黄泥加石灰,打实后使成为人造塥以防止漏水漏肥,然后再将表土覆回。将表土覆回。引洪漫淤法引洪漫淤法 将洪流中所夹带的淤

21、泥或细沙有控制地引入土壤施用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土壤质地主要是继承母质的性质,很难改变。土壤质地主要是继承母质的性质,很难改变。但是,质地不是决定土壤肥力的唯一因素但是,质地不是决定土壤肥力的唯一因素 本章重点:一、重点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矿物,岩石、母质、风化作用、颗粒组成和土壤质地等二、掌握三种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特点三、掌握土壤质地的类型以及与肥力的关系。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 四、掌握矿物质土粒的成分和性质,以及土壤中次生矿物的类型、组成及特性五、理解土壤母质的类型和特点。第二章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第一节第一节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土壤生物土壤是生命的摇篮,生

22、命是土壤的发动机!土壤是生命的摇篮,生命是土壤的发动机!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被忽视的生物王国!被忽视的生物王国!土壤生态系统组分主要土壤生物图式 土壤生物类型的多样性土壤生物类型的多样性土壤生物有土壤生物有: : 多细胞的后生动物多细胞的后生动物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真核细胞的真菌(酵母、霉菌)和藻类真核细胞的真菌(酵母、霉菌)和藻类 原核细胞的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原核细胞的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如病毒)土壤生物土壤生物土壤生物的种类:土壤生物的种类:土壤生物土壤生物微生物动 物植 物 一、土壤微生物的多

23、样性及其功能一、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土壤中微生物土壤中微生物 分布广分布广 数量大数量大 种类多种类多 最活跃最活跃 (一)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及其功能(一)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及其功能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单体数量最多生物多样性最复杂生物量最大 1克土壤可含: 5万个微小动物。 5亿个细菌, 近10万个真菌 100万个放线菌 主要作用主要作用: 调节植物生长的养分循环;调节植物生长的养分循环; 产生并消耗各种气体,影响全球气候产生并消耗各种气体,影响全球气候 的变化;的变化; 分解有机废弃物,分解有机废弃物, 是新物种和基因材料的源

24、和库。是新物种和基因材料的源和库。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危害: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危害: 草原局部溃疡 根部瘿瘤1.1.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1 1)细菌)细菌 土壤中重要的各种细菌生理群:土壤中重要的各种细菌生理群: 纤维分解细菌纤维分解细菌 固氮细菌固氮细菌 硝化细菌硝化细菌 亚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 硫化细菌硫化细菌 氨化细菌氨化细菌 在土壤碳、氮、磷、硫循环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土壤碳、氮、磷、硫循环中担当重要的角色。(2 2)蓝细菌)蓝细菌(3 3)粘细菌)粘细菌(4 4)放线菌)放线菌2.2.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1)真菌)真菌有有170个属,

25、个属,690多个种,多个种,分三个类群分三个类群 A、酵母菌、酵母菌 土壤中很少土壤中很少B、霉菌、霉菌 土壤中最多土壤中最多C、伞菌、伞菌(2)藻类)藻类(3)原生动物)原生动物(4)地衣)地衣3.3.分子生物即非细胞型生物分子生物即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病毒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每一种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每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病毒是一种活细胞内的寄生物,凡有生物病毒是一种活细胞内的寄生物,凡有生物生存之处,都有其相应的病毒存在。生存之处,都有其相应的病毒存在。 病毒在控制杂草及有害昆虫的生物防治方病毒在控制杂草及有害昆虫的生物防治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6、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二、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二、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土居性的多细胞动物:土居性的多细胞动物: 线虫、蠕虫、蚯蚓、蛞蝓、蜗牛、千足虫、蜈蚣、线虫、蠕虫、蚯蚓、蛞蝓、蜗牛、千足虫、蜈蚣、 轮虫、蚂蚁、螨、环节动物、蜘蛛和昆虫轮虫、蚂蚁、螨、环节动物、蜘蛛和昆虫蚯蚓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蚯蚓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结构 活化土壤养分活化土壤养分 形成大量有机质形成大量有机质蚯蚓喜欢潮湿、肥沃、钙蚯蚓喜欢潮湿、肥沃、钙质丰富的土壤质丰富的土壤(一)蚯蚓(一)蚯蚓数量数量大约有大约有200余种。在肥沃的草地土壤中每平方米可余种

27、。在肥沃的草地土壤中每平方米可达达500条。在一般耕地中,每平方米有条。在一般耕地中,每平方米有30-300条。条。土壤蚯蚓等动物正在交配的蚯蚓土壤生物屎克郎推粪球屎克郎推粪球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概念:概念: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一一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有机质的来源l微生物微生物l动物来源动物来源 l植物来源植物来源l工农业副产品工农业副产品自然条件下 动植物残体 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其残体 耕

28、作条件下 施有机肥作物根茬废水废渣微生物制品 有机农药 二二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 一般含量在一般含量在0-5%0-5%之间。之间。 泥炭土可高达泥炭土可高达20%20%或或30%30%以上以上 漠境土和砂质土壤不足漠境土和砂质土壤不足0.5%0.5% 4 极丰富 34 丰富 13 中等 0.11.0% 缺乏 0.6 极缺乏 耕层含有机质20有机土壤 20矿质土壤 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 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的损失量 土壤有机碳的平衡非特殊性有机质非特殊性有机质:未分解和半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 腐殖质 非腐殖物质 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质

29、三、有机质的组成三、有机质的组成非特殊性有机质的组成和性质:非特殊性有机质的组成和性质: 1、单糖和有机酸;2、多糖类: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等。3、蛋白质;4、木质素;5、单宁、脂肪、蜡质、树脂 6、灰分物质 即植物体经过灼烧后残留的无机物,主要元素有Ca、Mg、K、Na、S、P、Fe等。 非腐殖物质是指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非腐殖物质是指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结构已知的有机化合物。约占腐殖质结构已知的有机化合物。约占腐殖质2030。主要有:碳水化合物、氨基糖、。主要有:碳水化合物、氨基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蜡质、木质素、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蜡质、木质素、树脂、核酸、有机酸等。树脂、核酸、

30、有机酸等。 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约占腐殖质子有机化合物。约占腐殖质6080。矿化过程:矿化过程:复杂 简单简单 复杂四四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一)矿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一)矿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腐殖化过程:腐殖化过程:矿化作用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Mineralization)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R(C,

31、4H,养分)+ 2O2 CO2 + 2H2O + 能量+养分 酶氧化 成分简单的可溶物质: 单糖、双糖、氨基酸、有机酸 较复杂的物质: 半纤维素、果胶、脂肪、蛋白质复杂的物质: 纤维素、木质素、蜡质腐殖化过程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Humification)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表2-5 中国不同地区耕地土壤中有机物质的腐殖化系数东北地区华北地区江南地区华南地区作物秸杆作物根绿肥厩肥范围平均范围平均范围平均范围平均0.26-0.650.42 (9)0.30-0.960.60 (5)0.16-0.430.28(14)0.28-0.

32、720.46(11)0.17-0.370.26(33)0.19-0.580.40(14)0.13-0.370.21(46)0.28-0.530.40(21)0.15-0.280.21(53)0.31-0.510.40(54)0.16-0.370.24(33)0.30-0.630.40(38)0.19-0.430.34(18)0.32-0.510.38(14)0.16-0.330.23(31)0.20-0.520.31(8)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在温度较高、湿度适中、通气良好时,矿化在温度较高、湿度适中、通气良好时,矿化过程快,养分释放快。如过快,养分会损失,过程快,养

33、分释放快。如过快,养分会损失,且腐殖质形成过少,对养地不利且腐殖质形成过少,对养地不利 温度低、湿度大、通气不良,以嫌气性微温度低、湿度大、通气不良,以嫌气性微生物活动为主,养分释放少,腐殖化过程快。生物活动为主,养分释放少,腐殖化过程快。 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是有机质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是有机质转化的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的。化的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的。(二)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二)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1、有机质的组成与状态 (内因)2、土壤的环境条件 (外因)1.有机质的组成与状态 (内因) 物理状态物理状态 化学组成:化学组成: 有机残体的碳氮比 新鲜程度 破碎程度 紧实程度 (1

34、1)、物理状态)、物理状态 2.化学组成:化学组成:单糖、蛋白质等易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较难降解。而木质素,蜡质等很难分解。如:降解时,阔叶比针叶快;叶片比残根快,豆科比禾本科快。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C/N)对其分解速)对其分解速度影响很大。度影响很大。 以以2525或或3030:1 1较为合适。较为合适。C/NC/N降至大约降至大约2525:1 1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中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中 的有效氮,相反由于有机质较完全的分解而释放矿的有效氮,相反由于有机质较完全的分解而释放矿质态氮,质态氮, C/NC/N太高的有机质,则很难分解。太高的有机质,则很

35、难分解。(3)、有机残体的碳氮比C/N比*2 2、土壤的环境条件、土壤的环境条件 (外因)(外因)主要是制约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有机质的转化。主要是制约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有机质的转化。 湿度与通气状况湿度与通气状况:在田间持水量的:在田间持水量的60%60%最好。最好。 温度温度:20203030度。度。 土壤土壤pHpH:细菌最适:细菌最适PH 6.5PH 6.5 7.57.5,放线菌中性到为碱,放线菌中性到为碱性,真菌酸性到中性条件。性,真菌酸性到中性条件。 土壤特性,重金属、盐分等土壤特性,重金属、盐分等:由于土壤中的粘粒的:由于土壤中的粘粒的吸附可减弱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对于粘

36、重土壤,吸附可减弱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对于粘重土壤,有机质不易分解。有机质不易分解。1.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图 1-2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1.砂土及砂壤土 2. 砂壤 3. 壤土 4.砂壤 5.砂粘壤 6. 粘壤 7. 粉粘壤 8.粘土 9.壤粘土 10.粉粘土 11.粘土 12.重粘土 1、含碳化合物:单糖、双糖、葡萄糖、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单糖的分解:在有氧条件下彻底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形成有机酸类的中间产物,并产生还原性的甲烷及氢气等。纤维素的分解:首先分解为单糖,然后进一步分解。2、含氮有机质(氨基酸、蛋白质)的分解: 主要是蛋白质的分解,

37、包括4个过程:(1)水解过程:蛋白质在水解酶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的氨基酸。(2)氨化作用:在氨化细菌作用下,有机态氮变成无机态氮即氨或铵的过程。(3)硝化作用:有氧条件下,氨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进一步氧化为硝酸。(4)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还原态氮如氨、NO、N2O、N2等。3、有机态P的分解: 含磷的有机物(如核蛋白、卵磷脂)在磷细菌的作用下,经过水解过程形成磷酸(H3PO4)。在嫌气条件下,许多微生物引起磷酸还原,产生亚磷酸或次磷酸。在有机质丰富时,进一步还原为磷化氢。4、含S有机物的转化 与有机含氮化合物的转化过程相似。含S有机物(如胱氨

38、酸)在腐解作用下产生的硫化氢,在通气良好时,在硫细菌作用下氧化形成硫酸。硫酸在不良通气条件下发生反硫化作用,形成硫化氢,对植物产生毒害。(二)腐殖化过程(二)腐殖化过程1、概念、概念 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2、腐殖质形成过程还不十分清楚,但大体包括2个阶段第一阶段:产生腐殖质分子的各个组成成分。如多元酚、氨基酸、多肽等有机物质。第二阶段:由多元酚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腐殖质单体分子。 腐殖质本身不是一种单一的化合物,而是由多种化合物形成的聚缩物,其主体为腐殖酸及其盐,占腐殖质的8590,称为腐殖物质。其余为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较简单的化合物(即非腐殖物质),因与腐殖酸紧密结合难以分离,故与腐殖酸合称为腐殖质。实际上腐殖酸是一种真正的腐殖质,它是一种多官能团含氮的芳香族结构的酸性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富里酸(黄腐酸)、胡敏酸(褐腐酸)和胡敏素(黑腐素)。腐殖酸的化学稳定性很强,在温带条件下,褐腐酸的平均存留时间为7803000年。 3、土壤腐殖质的物质组成腐殖质是一类组成和结构都很复杂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要研究土壤腐殖酸的性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先把土壤中未分解或部分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分离掉,然后用酸和碱处理,得到富里酸(黄腐酸)、胡敏酸(褐腐酸)和胡敏素(黑腐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