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优秀高中历史教案范文5篇.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460291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优秀高中历史教案范文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优秀高中历史教案范文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优秀高中历史教案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优秀高中历史教案范文5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优秀高中历史教案范文5篇 教案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慧才智和创建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学历史教案大全,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历史教案(一)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驾驭其修建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探讨,分析古代水利设施修建的重要意义,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修建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代表和治黄的措施。 【难点】 相识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

2、智的结晶。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老师播放大禹治水的影视片段,提问学生:视频当中,大禹治理的是哪个地方? 学生回答:黄河。 老师引导:大禹治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后的历朝历代也在为兴修水利工程而努力。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还有哪些?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设施 老师引导: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大禹治水的传闻,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难、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老师展示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的图片,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水利工程呢

3、?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都江堰、芍坡、郑国渠等。 老师出示都江堰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闻名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那它位于哪里?是由谁修建的?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了这项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既利排洪,又利浇灌。飞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调整水量的作用。宝瓶口限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浇灌广袤农田。 中学历史教案(二) 老师接着出示史料,

4、支配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的时间思索: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义呢? 小组代表回答后,老师总结: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2000多年来,都江堰始终发挥着巨大的功效。 (二)黄河的治理 老师引导:除了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外,中国历朝历代也实行了许多措施治理黄河。为何历朝历代如此重视黄河的治理? 学生回答:长期以来,黄河始终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流,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历代统治者比较重视黄河的治理。 老师引导: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带来了严峻的水患灾难,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

5、家王景治理黄河。 老师此时展示王景治河的图片,提问:王景治河的过程是怎样的?有哪些意义? 学生回答:王景实行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详细方针是“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老师过渡:其实,在边疆和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古代劳动人民也充分发挥创建实力,因地制宜,兴建了许多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浇灌工程。 (三)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老师展示坎儿井的工作原理图,引导:在我国西域地区有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浇灌水利工程坎儿井,请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学生回答: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

6、,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水平隧洞导引地下潜流,实现地表浇灌的暗渠工程。 老师补充:中国古代人民建设了各种水利设施,促进了我国农业的进步,是的我国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世界,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并且引导学生相识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 2.作业: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还有许多,请大家去收集相关图片,下节课共享沟通。 四、板书设计 中学历史教案(三)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驾驭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发展的概况以及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理解坊与市、交子、商帮等重要概念;知道商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7、。 【过程与方法】 通过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提高思辨实力,以及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对各代商人发展状况的了解,感受商业发展的辉煌,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古代商业发展和旺盛的重要表现。 【难点】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老师呈现周书中关于农工商业的描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提问:这句话说明白什么?古代中国什么时候起先有商业活动?商人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商业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古代商

8、业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先秦商业 过渡: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大家知道商人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后,老师总结: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贩卖的物品为“商品”,从事交换的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始终持续到今日。 (二)秦汉商业 过渡:秦汉以来,面对商业的发展,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措施?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 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老师总结: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三)隋唐商业 1.商业旺盛的缘由 播放敦煌纪录片关于敦煌莫高窟45窟盛唐时期壁画胡商遇盗图片段,同时展示开元通宝图片,学生思索唐

9、代商业发展的缘由是什么? 学生视察并思索,回答出缘由:社会旺盛、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货币的流通。老师补充材料,出示京杭大运输河的图片,启发学生回顾大运输河开凿的意义。学生联系旧知可回答,大运输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促进了隋唐商业的旺盛。 2.商业旺盛的表现 老师出示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提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体现了唐代的商业交易场所是什么?学生可知是市。老师进一步补充,城内仍有坊、市之分,并受时间限制。政府在市内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同时市中有邸店、柜坊,出现了飞钱。此时邀请同学上台模拟唐代商人贸易现场,理解邸店、柜坊和飞钱的含义。 师生共同总结: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

10、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又称“便换”,是我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 中学历史教案(四) (四)宋元商业 1.宋代商业 老师展示清明上河图图片,提问这幅作品是哪个朝代的?描绘了哪些旺盛的场景? 学生答出:宋代张择端的风俗画,城内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又有专业交易场所。店铺林立,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错落有致。 老师进一步提问,看出宋代商业旺盛的表现是什么?学生自由阅读教材第13页,同时出示交子图片,学生可知一是城市商业的繁华,以开封和临安为例。二是商品种类繁多,各种类型的集市出现。很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起先商品化。三是纸币的发行。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

11、,出现了交子。 2.元代商业 过渡:元代蒙古人折服了欧亚大陆,版图最大,那么元代的商业发展又如何呢? 学生思索后,老师指出,元政治统一后,海陆交通便利,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再度旺盛。重新疏浚大运输河,南北海运畅通,东南沿海交通发达。 接着出示材料提问:材料一中“此城”指哪个城市?材料二中海外贸易的港口在哪里? 学生解读得知,材料一中“此城”为元大都;材料二中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常有百艘以上海船停岸,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四)明清商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找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简要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城镇商业呈旺盛景象,棉花、茶叶、甘蔗、燃料等农副产品

12、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接下来老师支配小组沟通探讨:思索穿越唐宋元等几个历史朝代,看到的商业活动会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分别上台表演。最终老师启发学生思索: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可从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等多方面回答。学生发散思维后,老师总结:盛世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路港口发达,文化旺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学问。 作业:课后请大家为当下“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建言献策,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沟通。 四、板书设计 中学历史教案(五) 儒学、道教

13、与佛教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引领及视频播放,知道三教发展的详细过程。 2.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驾驭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对于儒家的影响影响,熬炼和提高史料分析实力。 3.通过小组探讨,辩证看待三教发展对于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带来的影响,增加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相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民族骄傲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教发展的过程。 【难点】 佛教与道教发展对于儒家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图片,并提问:图片当中的寺庙是什么时期建立的? 学生回答:汉朝时期。 老师引导并提问:由此我们可知,在汉朝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我国。儒家、道教与佛教在汉朝以后有何发展

14、?又有什么影响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提问: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推行“新儒学”有什么影响? 学生结合所学回答:使得儒家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在统治者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学生结合史料及教材,回答: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见“贵儒”和“尊道”。 老师补充:除此以外,儒家与佛教也在汲取其他学派的思想。 (二)发展 老师请学生收看“三教合归儒”的纪录片,并思索:到了隋唐时期,三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儒学家主见“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并汲取佛教与道教的理论。 老师补充:在唐朝,道教和佛教也因为统治者的推崇,有了快速地发展。 老师请学

15、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思索:佛教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什么负面影响?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措施? 学生回答: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许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峻影响到政府利益。因此当时统治者先后四次进行灭佛。 老师补充:在民间也有许多反佛的杰出代表,其中最闻名的是南朝的范缜,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别、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虽然这些反佛的措施使得佛教文化遭遇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三)巩固 老师出示有关韩愈的史料,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探讨: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收到挑战。当时的儒学家们为此实行了怎样的措施?

16、 学生回答之后,老师总结: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领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动身,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学问。 2.作业:课下搜集资料了解儒家思想在隋唐以后的发展状况,下节课沟通共享。 四、板书设计 优秀中学历史教案范文5篇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