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435262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眼看着2022年的中秋节就要到了,大家应当多了解一下关于中秋的相关学问,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2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秋节的来历介绍 中秋节源自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古人经长期视察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改变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周礼记载,我国周朝时就有中秋之夜击鼓赋诗以“迎寒”的活动,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实行“夕月”仪式。春秋战国时,日月神分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化而来。北魏、隋唐

2、以来,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人们为了祈求月神为农业发挥有利作用,或为了庆祝丰收,答谢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视祭月、拜月礼俗,现在北京的月坛公园就是明清中心政府祭月的坛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祭月拜月的同时,又出现了赏月的习俗。晋代文献中已有中秋赏月的记载。 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到了明清,岁季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深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一般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中秋上升为与新年、清明、端午并重的民俗大节,节俗活动丰富多彩。 “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月圆之日,又是亲人团聚、团聚之时。自古以来,团结、团聚、庆丰

3、收,就是中秋节的主题。因此,中秋节又称“团聚节”,由家人团聚、团聚、和谐相处,达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俗 倘如对中秋节的风俗活动探幽溯源,可从先秦时代谈起。 中秋节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习俗有关。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有很大关系,而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说文解字释“秋”为“禾谷熟也”。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人们往往祈祷土地神,前者为“春祈”,后者称“秋报”或“秋社”。八月中旬,正是秋粮收割之际,一年汗水抛撒在土地上,收获在即,因此,家家祭祀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围绕秋报出现了一系列仪式和风俗活动。中秋节另

4、一渊源与我国古代拜月习俗有关。在我国原始宗教中也是多神教,更多者是自然崇拜。“月到中秋格外明”,我国古代就有祭月、拜月之风。在礼记中就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秋分晚上祭月。可见古代已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仪。到汉魏以后,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赏月之风。咏月、赏月的诗赋之作,史册所载连篇累犊。如汉代枚乘有月赋,南梁沈约有咏月诗,朱褒、庚肩吾有舟中望月诗,张正见有薄帷鉴明月诗,此类拜月、赏月之诗,多不胜举。那时这些习俗并不肯定局限于某一日,所以也未能形成中秋节。然而,正是这种拜月赏月风俗给中秋节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5、,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实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肯定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因为夏历的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正中,故称中秋。我国古代人民已经相识到中秋日云稀雾少,秋雨洗尘,此时月光最皎洁、光明,散发着柔软的光线,清辉洒满大地。据晋书袁宏传记载:“谢尚时镇牛清,秋叶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当时已有在秋夜赏月赋诗者。到了唐代,人们中秋赏月约定成俗。 诗人欧阳詹玩月诗序中就认为冬天赏月因繁霜大寒,清冷彻骨,而夏天又多雨,云遮雾蔽,有损月辉,唯有秋天空气清爽,赏月时令,所谓“八月于秋,季

6、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况埃壑不流,太空悠悠,蝉娟徘徊,桂花上浮,升东林,人西楼,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正因如此,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才是赏月、玩月的时令。“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中秋节便成了中国人民特别宠爱的传统节日。由于中秋节的主要内容是赏月、拜月、玩月,所以有俗称中秋节为“月节”或“月夕”。唐代人还将中秋节称为“端正月”,如韩愈和崔舍人咏月诗:“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诗中“端正月”就是指中秋节。 在唐代,中秋赏月之俗已非常盛行,如开元天宝遗事载: “八月十五日夜,(苏颜)于禁中直宿,诸学士备文酒之宴。时长天无云,月色如昼。苏

7、曰:清光可爱,何用灯烛?遂使撤去。”唐逸史云:“罗公远,鄂州人。开元中,中秋夜侍明皇于宫中玩月。”唐诗中也有不少歌咏中秋之夜的诗篇,如司空图的中秋诗云:“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唐人认为,中秋不见月是件很缺憾的事。 月宫的神话传闻本身就具有非常浪漫迷人的色调,因此唐代中秋节拜月、赏月也就充溢了传奇般的动人故事。当然,这些故事仍旧与风流天子唐玄宗、杨贵妃联系在一起。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都要赏月,天上秋光融融,太液池里波光粼粼,桂花飘香,金蝉鸣唱,真是良宵佳节,情意浓浓。然而抬头望月之际,唐玄宗眼看明月西坠,但意兴未尽,于是下令左右在太液池西岸另筑一

8、百尺高台,打算作为来年与贵妃赏月之用,此台称之“赏月台”。然而此台修成不久,适逢“安史之乱”,“赏月台”毁于战乱之中,仅余一台基遗址。唐玄宗中秋赏月最富有传奇色调的就是夜游月宫的传闻了。据龙城录 记载:开元六年,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天师做起法术,三人一起步上云霄,漫游月宫。在玉光玲珑的月亮中,突见一座宫殿飞浮,琼楼玉宇,寒气逼人,湿露沾衣。在一大宫殿前榜书“广寒清虚之府”。宫前有兵卫守门很严,刀枪剑戟,白刃灿然若霜雪耀目。天师与唐太宗及鸿都道士三人皆不能进入,唐玄宗非常缺憾。天师又引唐玄宗跃身到云端烟雾中,透过云端俯瞰长安皇城,见城胭雄伟,殿阁林立。正观望之时,又闻到一股沁人的浓

9、郁芳香飘来,长空下视,万顷一片透亮。仙人、道士,有的乘云,有的架鹤,冉冉飘来,在空中往来嬉戏。过了一会儿,向前一走,又觉翠色冷光相映交射,令人目眩,而且感到雾气逼人,不能再进。这时又见到十余位仙子般漂亮的宫娥,皆衣着皓白,跨乘白莺,长袖冉冉,往来舞笑于广陵大桂树之下;又听到仙乐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疏通音律,听得音律,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正是唐玄宗入迷如痴时,申天师却请归宫。三人犹如旋风一般着陆人间。唐玄宗回忆刚才月中游历,恍若梦中。到了其次天晚上,唐玄宗又请申天师带他月中一游,但天师只是笑而不允。 唐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舞,自己又谱曲编舞,

10、这便是历出名的霓裳羽衣舞曲。关于唐玄宗中秋游月宫的传闻不一,像漱石闲谈记载,中秋夜道士罗公远掷杖化为银桥,请唐玄宗游月宫,见广寒宫群仙歌舞,问是何曲,群仙答是霓裳羽衣,唐玄宗记其歌舞,回人间教习歌女。而集异记又云是道士叶法善与唐太宗同游月宫,在云端路过潞州城上,俯视城郭悄然,而且色如昼,叶法善请唐玄宗吹玉笛,并抓金钱撒向城中。过了十余天,潞州官吏进奏,中秋夜有天乐临城,并降金钱。这些传闻自然不行信,假如稍加推敲就会发觉这是道家编造出来的。 如前所述,我们知道隋唐之际佛、道、儒三家斗争激烈,唐太宗曾下诏道士在僧尼之上,扬道抑佛,尊太上老君李聃为祖。唐高宗又给老子上尊号为“太上玄元皇帝”。武则天时

11、一度扬佛抑道,但为时不久,唐中宗、唐玄宗又抑佛扬道。唐玄宗不但认老子为祖宗,而且在玄元皇帝下又封“四大真人”: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灵真人”。 对叶法善、罗公远之流的道士们坚信不疑,一时间道士们甚嚣尘上,得意忘形,于是编造出这一经不起推敲的神话。尽管这些神话是编造出来的,但是,也反映出唐玄宗时宫廷的确非常崇尚中秋赏月的风俗活动。所以这些编造的神话无不与中秋节有关系。再者唐玄宗御制霓裳羽衣舞曲也确有其事,它是唐代的宫廷歌舞之一。然而,唐玄宗从广寒宫偷学来的这支乐舞,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华蜜,却像后庭花一样给这位沉溺于声色的皇帝带来的是国破家亡的安史

12、之乱。因此历代诗人无不对此予以尖刻辛辣的讽刺。如杜牧过华清宫所道:“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白居易长恨歌中也写道:“渔阳辈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而唐代诗人李约过华清宫诗更就此曲干脆指出: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扰有树长生。 此诗把安史之乱的祸因干脆归罪于霓裳羽衣舞曲,未免夸大其词了。但是,唐玄宗晚年好游乐,溺于声色,疏于朝政,导致安史之乱的确是事实,历史已有公论,故不多述。 正如唐代诗人曹松中秋对月诗云:“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中秋月圆照九州,宫中唐玄宗俄而修赏月台,俄而神游月宫,而民间则无此财力修赏月台,也无道士相助闲逛月宫,但是民

13、间拜月赏月的风俗活动却要丰富多了。有的诗人文友,三五相聚,登楼赏月赋诗抒怀;有的找寻江河湖水,静坐一叶扁舟,以观皎洁月辉,俯视粼粼水波,银光月影,兴味盎然;有的则人寺观道院清净之地,或直上高峰赏月,万里寥廓江天如水,月光似淡淡的水墨画屏,更别有一番情趣。有一年中秋节,宰相武元衡召集诗友柳工绰、张正一、徐放、崔备、王良会等人同登锦楼赏月,良宵美景使人心旷神怡,柳公绰诗中描绘当时景物写道:“此夜年年月,偏宜此地逢。近看江水浅,遥辨雪山重。万井金风肃,千林玉露浓。”登上锦楼,在一轮清冷的月光下,江水也变得明澈清浅,远望重重山峦,如覆霜雪,一片银白。金风萧萧,林木露水斑斑,闪烁银辉。此情此景,怎不使诗

14、人诗意大发,吟风啸月?因此崔备在奉和武相公锦楼玩月诗中写道:“清景同千里,寒光尽一年。竟天多雁过,通夕少人眠。”唐宪宗元和元年(805年),大诗人白居易辞去中书省校书郎职务,与元微之打算应制举,退居于唐长安华阳观,累月足不出户,揣摩当代政治利弊,打算策问。可是,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却肯定要在华阳观招友玩月并赋诗:“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之事,被贬为江州(今九江市)司马。他在中秋夜谧浦沙头的谧亭望月赋诗云: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淦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

15、南见月几回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尽管月光同往年相像,只因时异境迁,贬滴江州,回想起在京都曲江流饮,杏园赏月,他便感到无限惆怅伤感。 中秋节的赏月习俗 1、在古代,由于北京,广东和江浙这三个地方相隔比较远,而且各地的信息沟通比较不便,导致三地过中秋节的习俗都有比较大的不一样,但是现在虽然三地的距离没有,但是信息沟通比较发达,各地过节的时候都是取长补短,目的就让家人更加快乐,所以三个地方过节的系习俗都变得差不多。团聚和快乐始终是他们的核心。 2、三地赏月时候,都喜爱登楼吃东西。广东人比较喜爱一般登楼看月,一边吃东西庆祝,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有这么一段:“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

16、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全部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簇新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喧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支配家宴,团聚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3、三地赏月的时候都喜爱选择人多喧闹的地方,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是人月两团聚的好日子,赏月必不行少。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北京人喜爱一边看电视里面的中秋节目,一边赏月,北京人也喜爱到街上去趁喧闹,选择一个能全家人聚在一起,又能和其他人同乐的地方。 4、三地赏月的时候都喜爱选择有寓意的食物。例如苹果寓意平安,月饼寓意人月团聚。江浙人赏月时候主要以吃东西为主,一边看着月亮,一边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是主角,让家人人月团聚。 2022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