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419140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在中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根据自己的习俗,实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深厚的民族独特风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挚友喔! 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壮族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许多,象征富有。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行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较名贵的食品,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仅二、三两。除此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粽子

2、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实行对唱、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藏族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头,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欢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消遣自己,又消遣本地的爱护神。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特别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

3、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特别盛行。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 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头,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但农夫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农夫新年)。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萌动,备耕繁忙,农夫已没有心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美丽的衣服,戴最宝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视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美丽亮,他兴奋,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难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正

4、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喧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人要实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装扮得更加美丽,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用花枝招展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打算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起先。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聚。初一凌晨

5、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祥瑞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肯定要在上午。 白族 白族从除夕起先互拜、赠送礼品。半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早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福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行缺少的活动。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打算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华蜜。 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夜以继日,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尽情歌舞,实行压跳板、拔河等竞赛。正月十五晚上实

6、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覆盖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愿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竞赛、扮装舞会、听书唱歌等嬉戏。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

7、节里身着明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实行叉鱼竞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赫哲族 赫哲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欢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亮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痴迷的消遣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

8、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满族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畲族 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福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粘粘(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古祖图(依据盘瓠传闻绘成的画像),讲解并描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带关摇摆呼喊,男女老少都参与,拜

9、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佤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相互庆贺,特殊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双方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谐。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春节饮食习俗 腊八粥 “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化而来,故“腊”“猎”相通。因为一岁

10、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目前见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化,加之地方特色,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芳香甜蜜,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

11、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起先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饺子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

12、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 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根据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其次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态像-,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有。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华蜜,“年年有余”。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元宵节

13、,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真驾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祥瑞之意。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日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春卷 春卷也-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

14、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致,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相互馈赠。吃春饼的食俗也影响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随成吉思汗征西域时就曾命厨师作春盘,并作诗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本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春饼发展到今日,形制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春节传统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