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doc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24354138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古代希腊(前9 世纪前4 世纪中期)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前 3 世纪)古代希腊的农耕经济和航海、殖民活动发达。雅典城5经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济展奠定物质基础。1前 9 8 世纪出现雅典奴隶制城邦国家雏形;前 8 6 世纪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尖锐。世政2前 594 年梭伦改革奠定雅典奴隶制民主的基础; 界治前 5 世纪初的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制;历前 5 世纪中期伯利克利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史1前5 世纪,希腊智者学派以普罗泰戈拉等为代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甚至主张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并据此否定

2、奴隶制,这些观点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最早文萌芽。化2苏格拉底比智者学派更加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知德合一”等观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1. 罗马法的起源。前 6 世纪末共和国初期,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前五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前 3 世纪中期以后,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为普遍适用于罗马 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 法 ” 。 2罗马法的作用:其制定与实施,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奴隶制度,巩固了帝国 的政治经济基础;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重要影

3、响。古代罗马法的发展(前3 世纪公元6 世纪)1. 古代罗马法的发展。公元三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和非公民区别开始消失,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区别 失去意义; 6 世纪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世界2罗马法的内容:历政公民法:基本为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具有 治史法律效力的习惯法。万民法:是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 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罗马法保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多种权利,提倡自由民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和夫权

4、,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得到保证;其核心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隋唐( 6 世纪晚期至前10 世纪中期)宋元( 10 世纪中期至前13 世纪晚期)中世纪的欧洲(约公元7 世纪 3 世纪)(参见选修1 欧洲宗教改革相关部分)经中世纪的欧洲盛行封建庄园经济,以庄园为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有别于中国的小农家庭),在济庄园内进行生产分工,农奴劳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庄园内实行自给自足。世界7 9 世纪, 欧洲主要封建国家如英、法、德等形成。 但天主教在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势力非常强大, 历政罗马教廷通过教阶和教区制度对整个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教权往往是大于世俗王权,11 世纪治史的“卡诺莎之辱”是

5、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文在欧洲的中世纪,基督教神职人员是欧洲唯一的文化阶层,教会垄断了欧洲的学校教育,宗教神 化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宗教机构还控制了欧洲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行天主教的精神专制和独裁。时间14 19 世纪初的世界分期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中国(14 世纪中期 1840 年)中经1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多熟种植制及其品种开发;引进国外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经济作物国济大量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域;施用饼肥;出现农政全书等农学著作。2. 手工业:明晚期炼钢技术仍在世界领先;景德镇成全国瓷都,明清发明五彩瓷和珐琅彩瓷,瓷器大量历外销;苏杭丝织业鼎盛;明朝中后期江南民营手

6、工业出现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缓慢发展。史3商业: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徽商、晋商崛起。 1明朝:明太祖废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确立;明宣宗时内阁获票政拟权。但内阁并非法定中央机构,不能制约皇权反使之加强。治2清朝:康熙时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雍正时设军机处,全 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至顶峰。1思想:王阳明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反封建民主思想代表李贽、黄宗羲等。文2文艺:小说空前繁荣,四大古典小说问世;明传奇兴盛,昆曲一统,汤显祖牡丹亭最为出色;清 化徽、汉合流,京剧形成;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意画最

7、能反映其风貌。3科技:郑和海船和牵星术导航世界领先;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传统科技巨著相继问世。14 16 世纪的欧洲1719 世纪初的欧洲114、15 世纪,意大利半岛的佛罗伦萨等地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向英、法等国发展。经21500 年前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济资本主义萌芽,在西、葡王室的支持下,西欧航海家开辟了通往美洲和印度等地的新航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欧洲宗教改革: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爆发: 1517 年马丁路德揭开序幕。 改革主张:因信称义,简化仪式,圣经权威,君权至上。结果:形成路德新教,世政确定“教随国定”原则。界治扩展:加尔文教;英国国教(清教)。历评价:

8、是欧洲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打史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和教育发展; 加尔文教成早期资产阶革命旗帜。文艺复兴:背景: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精神追求;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文成就: 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 化彼特拉克 歌集;达芬奇蒙娜丽莎 。评价: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打破天主教会精神专制,促进思想解放;促进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新航路开辟使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转移,荷兰成为为 17 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 18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

9、18 世纪晚期、 19 世纪初向法、美扩展。 2荷、英、法加入殖民国家行列,在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 ,标志着君主立宪政体确立;18 世纪英国内阁制形成,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和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218 世纪晚期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颁布 1787 年宪法。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规定美国国家权力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组成,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行使,行政权赋予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司法权集中于联邦法院。并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联邦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形式。1

10、. 思想: 17、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它公开质疑教会和统治者说教,抨击教会权威,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 科学、自由和平等。其核心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 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它被视作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并反对一切外在权威;号召人们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 社会。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和德意 志的康德。 2科技: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为两次工业革命奠基。时间19 世纪初至19 世纪 60 年代的世界分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 1860 年)中经1经济: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势力侵入,东南沿海通商口岸附近自

11、然经济开始瓦解(“织”与“耕” 国济分离);外资工厂始现通商口岸,近代工业在中国出现。历2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史1由于中国的落后和清廷腐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告失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政半封建社会。治2. 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情况下,1851 年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兴起。3. 无产阶级在外商于通商口岸开办的工厂中开始产生。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启迪人文们关注世界、探索救国之路起

12、了积极作用。二人都是新思想的倡导者。化2天朝田亩制度是完整的反封建革命纲领,是太平天国作为农民战争最高峰的主要标志;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欧美(19 世纪初 19 世纪 60 年代)1. 工业革命在英、法、美三国迅速发展,并在19 世纪中期相继完成。棉纺织技术的一系列革新成果和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促进机器普及和生产发展,大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作为这次工业革命经的中心, 1840 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取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工业革命继续向德、奥、济俄、日等国扩展。2. 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

13、资本主义统治基础、改变社会结构的同时,还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在 19 世纪中后期的形成,使以市场为纽带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 工业革命在英、法、美三国迅速发展,并在19 世纪中期相继完成。棉纺织技术的一系列革新成果和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促进机器普及和生产发展,大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作为这次工业革命世政的中心, 1840 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取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工业革命继续向德、奥、界治俄、日等国扩展。历2. 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基础、改变社会结构的同时,还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史市场在 19 世纪中后期的形成,使以市场为纽带的资本主义世界

14、体系初步形成。1. 思想: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2. 科技:电磁学等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蒸汽机等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1859 年达尔文发表 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确立。文3文艺:文学由浪漫主义(法国雨果将其推向顶峰)向现实主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转变; 化美术由新古典主义(法国大卫拿破仑加冕式)、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向现实主义(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发展;浪漫主义音乐兴起(德、奥中心,贝多芬交响乐;意大利歌剧,威尔第茶花女等)。时间19 世纪中晚期至20 世纪早期的世界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民

15、族危机的加深和旧民主革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1861 1894)的高潮( 1895 1912)终结( 1912 1919)中1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1经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1经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原因:辛国经后,列强侵入内地,中国瓦解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设亥革命扫除部分障碍;民族资产阶级、海外历济被 卷 入 资 本主 义 世 界 市厂限制、奖励实业,民族资本华侨竞相投资机器工业;群众性反帝斗争推史场; 19 世纪 60、70 年代主义初步发展。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在外资、洋务企业刺激、 诱导下,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进程中,中国民族资本 主 义 在 东

16、 南沿 海 产 生 。2社会生活: 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轮 船、铁路,四通八达的电 报网形成, 近代报刊产生。1.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太平天国失败,清政府开始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 为挽救内忧外患的危机, 19 世纪 60 90 年代, 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兴政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治创建新式海军和举办新式教育、留学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等。运动没有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但却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等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强调以儒家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 运的根本,主张采用西方 国家的近代

17、科学技术,仿文效其教育等具体措施来挽化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2. 同时, 知识分子中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 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等。主张变革政治制度, 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工商业等。2社会生活:维新派倡导、临 时 政 府 颁布法 令 推进 断发 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中山装受欢迎;辛亥革命前近代铁路网格局奠定,汽车传入上海,航空业开始;19C末,电话传入、电影业起步1 1895 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使半殖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中国战败,1901 年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2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

18、划,但 落后性使其难免失败;孙中山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 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资产阶级 革命纲领,进行反清武装起义, 1912 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为袁世 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没 有改变。1. 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 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 精神,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 20C 初,以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将革命纲领阐发为 “民族(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三大主义。是比较完整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既未明确提出反帝,也无彻底的土

19、地纲领,注定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略,有客观有利条件。表现:纺织、面粉发展较快,涌现张謇等著名实业家。2社会生活:改阳历,采用先生、同志等称呼,城市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但农村传统风俗依旧;公路修筑技术传入。1列强与北洋军阀公开勾结,近代中国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合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斗争连遭挫败, 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3随着民族工业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思想觉悟和斗争水平不断提高,这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1

20、. 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2. 对运动的评价。进步性: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还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决定否定的片面性。时间19 世纪中晚期至20 世纪早期的世界分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兴起(19 世纪 70 年代 1918 年)世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工业革命界经为其积累了先后的资本;自然科学的新发展(特别是电磁学成果)为其奠定科学基础。历济2成果:电的广泛运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等电气产品涌现);内史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煤气、汽油。柴油机,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汽车);化学工业(燃料、化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