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精华).doc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24349114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上)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精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上)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精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上)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精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上)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精华).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高一地理(上)期末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 小题,共 22.0 分)2019 年 11 月 29 日(十一月初四)晚,土星、月亮、金星、木星齐聚天宇,在西南方低空排成一条直线,上演“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四颗明亮的天体如宝石般镶嵌在蔚蓝色的天幕之上,在避开城市光源污染的情况下用肉眼或双筒望远镜即可观赏。据此完成下列题。1.组成“四星连珠”的天体为A.行星和恒星B.恒星和卫星C.行星和行星D.卫星和行星2.该日“四星连珠”现象出现时,月球在天空的形状为A.B.C.D.中华震旦角石多产于我国三峡地区,是距今约 4.5 亿年的一种典型“标准化石”

2、(指能够或可能用以确定其产出地层时代或阐明其生活环境的化石)。据此完成下列题。3.中华震旦角石所在地层形成于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4.中华震旦角石所在地层形成时期是A.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时期B.裸子植物鼎盛时期C.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时期D.重要的成矿时期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地面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下图示意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题。该地一天中太阳辐射强度5.第 1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1 页,共 20 页A.从日出到日落变化不大B.日出后逐渐增强C.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D.日落前达到最大值6.第二天太阳辐射强度明显低于第一天

3、,可能是因为第二天出现A.晴朗天气B.多云天气C.大风天气D.空气污染较轻7.与第二天相比,第一天日最高气温特点及原因是A.高吸收的地面辐射多B.高吸收的太阳辐射多C.低吸收的地面辐射少D.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少下图示意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题。8.与无植被的流域相比,有植被的流域A.洪峰流量提前B.洪峰流量推迟C.洪水期流量大D.枯水季节流量小9.上图说明有植被覆盖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是A.蒸发量不变B.地表径流减少C.下渗量减少D.地下径流减少它山堰是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章溪出口处。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

4、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下图示意它山堰工程。据此完成下列题。第 2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2 页,共 20 页10.推测它山堰御咸蓄淡作用最显著的季节是A.B.C.D.春季夏季秋季冬季11.它山堰的修建能够A.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B.阻挡海水的入侵C.增加下游的输沙量D.增加当地降水量2019 年10 月 1 日(农历九月初三),小明跟着父母到青岛海边赶海玩耍。为了本次出游,小明提前准备好了赶海工具并查阅了潮汐表(见下表)。据此完成下列题。时间涨潮落潮涨潮落潮初一、十六0: 487: 0013: 1219: 24初二、十七1: 367: 4814: 0020: 12初

5、三、十八2: 248: 3614: 4821: 00初四、十九3: 129: 2415: 3621: 48初五、二十4: 0010: 1216: 2422: 36初六、二十一4: 4811: 0017: 1223: 24初七、二十二5: 3611: 4818: 000: 12初八、二十三6: 2412: 3618: 481: 00初九、二十四7: 1213: 2419: 361: 48初十、二十五8: 0014: 1220: 242: 36十一、二十六8: 4815: 0021: 123: 24十二、二十七9: 3615: 4822: 004: 12十三、二十八10: 2416: 3622:

6、485: 00第 3 页,共 20页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3 页,共 20 页十四、二十九11: 1217: 2423: 365: 48十五、三十12: 0018: 120: 246: 3612.该日小明来到海边,观测到海滩范围正逐渐扩大,此时可能是A.4: 00B.9:00C.14: 00D.18: 0013.该日游客去海边赶海的最佳时间段应选择在A.1: 00 3: 00B.6: 00 9: 00C.11:00 15:00D.21: 00 24: 00滑沙是乘坐滑板从沙山顶部自然下滑的一项娱乐活动。下图示意甘肃敦煌市南部鸣沙山地区的新月形沙丘。据此完成下列题。14.据沙丘的形态推测该地的

7、主导风向为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北风15.图中最理想的滑沙路线是A.B.C.D.桂西北石山区几乎都是贫困县,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河池市的大化、百色市的凌云、乐业等县,组成了桂西北贫困带,该地的贫困,主要原因并非人们不够努力,而是峰丛洼地的特性造成的。这里是生态极其脆弱、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喀斯特地貌区,学者称之为“喀斯特贫困”。据此完成下列题。16.“喀斯特贫困”反映当地的地貌特征是山峰坡陡,土层薄岩石裸露地势起伏小洼地平坦,土层厚A.B.C.D.桂西北石山区扶贫攻坚的主要途径是17.第 4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4 页,共 20 页A.异地生态移民B.农业产

8、业化C.改善交通条件D.保证水源供应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站位于江西省分宜县境内,是国内外唯一以毛竹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站。下图示意生态站内三种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列题。18.植物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由上层到下层的排列顺序是A.B.C.D.19.森林植被的分层现象说明A.垂直结构越复杂,植物种类越丰富B.树冠越封闭,草本植物生长越旺盛C.自森林顶端到地面,光照越来越强D.自森林顶端到地面,气温明显降低20.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体现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植物的附生关系植物的共生关系植物的竞争关系A.B.C.D.王教授在日记中写到

9、:“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寒冷,气温在零下40o C以下。这个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呢。”据此完成下列题。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21.A.灰化土B.棕壤C.红壤D.砖红壤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较为贫瘠,主要的影响因素是22.第 5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5 页,共 20 页A.气候B.地貌C.生物D.人类活动2019 年 6 月 17 日 22 时 55 分,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 级地震,震后无人机影像图及时传回,可清晰判读出房屋损毁、道路受阻等情况,为救灾工作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据此完成下列题。23.此次地震,可能诱

10、发火山喷发海啸泥石流滑坡疫病蔓延A.B.C.D.24.与卫星遥感技术相比,此次救灾无人机最显著的优势是A.B.探测范围大分辨率高C.获取信息速度快D.受地面条件限制少25.在分析房屋、道路受损情况时,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50.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甘肃省酒泉市利用戈壁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大力发展戈壁农业,带动农户建设高效节水的日光温室大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及酒泉日光

11、温室大棚。第 6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6 页,共 20 页(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酒泉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2)解释酒泉日光温室大棚保温的原理。( 3)当大棚门打开时,绘制大棚内外气流的运动状况。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 年 12 月 17 日,首艘国产航母“山东”号在27.海南省三亚军港正式交付,入南海舰队服役。为了更好的了解南海自然地理特征,某地理兴趣小组搜集了以下资料: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南海面积宽广, 海水较深,第 7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7 页,共 20 页有利于航母日常训练和活动。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8 月海水盐度分布。

12、( 1)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南海盐度偏高,试简述其原因。( 2)与冬季相比,此时甲处海域海水盐度偏 (填高或低),说明判断的理由。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澜沧江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最后注入南海。澜沧江- 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类型多样。下图分别示意澜沧江- 湄公河流域示意图及下游湄公河三角洲卫星影像图。第 8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8 页,共 20 页( 1)描述湄公河三角洲的特点。( 2)简述湄公河上中游修建水库可能给湄公河三角洲带来的影响。( 3)指出三角洲分布的位置,并描述其形成过程。29.阅读图文材料

13、, 完成下列要求。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000 多座高度在40 120 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 “巧克力山”的称谓由此而来。下图示意保和岛巧克力山景观及保和岛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1)指出保和岛的自然植被类型,并说明其生态特征。( 2)简述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 3)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为每年5 月份。结合该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其原因。第 9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9 页,共 20 页答案解析1.【答案】【小题 1】D【小题

14、 2】B【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天体的分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天体的分类。【解答】组成“四星连珠”的天体土星、金星、木星为行星,月亮为卫星,D正确, ABC错误。2. 【分析】本题考查月相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月相相关知识。【解答】该日“四星连珠”现象出现时为11 月 29 日,处于月末, 此时月相为残月,B 符合, ACD错误。3.【答案】【小题 1】B【小题 2】A【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震旦角石所在地层形成年代,考查学生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熟悉地质年代时间顺序是解题的关

15、键。【解答】由材料可知, 中华震旦角石是距今约4.5 亿年的一种典型“标准化石”,古生代约开始于 5.7 亿年前, 结束于2.5 亿年前, 故中华震旦角石所在地层形成于古生代,故 B 正确,ACD错误。故选 B。第 10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10 页,共 20 页2.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震旦角石所在地层形成时期,考查学生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熟悉生物进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解答】古生代约开始于5.7 亿年前,结束于2.5 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

16、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故A正确, 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时期为第三纪末期,故C错误;重要的成矿时期有中元古代成矿期、晚元古代成矿期、晚古生代成矿期和中- 新生代成矿期,故D 错误。故选 A。5.【答案】【小题 1】C【小题 2】 B【小题 3】 A【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平时加强对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记忆。【解答】读图可知,一天中从日出开始到日落之间,太阳辐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在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 C。2. 【分析】本题考查

17、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平时加强对影响太阳辐射因素的理解和记忆。【解答】云量多、大气污染重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太阳辐射强度减小,故 B 正确, D错误;天气晴朗,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太阳辐射强度增强,A 错误;大风天气对太阳辐射强度影响较小, C 错误。故选 B。第 11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11 页,共 20 页3.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平时加强对大气受

18、热过程的理解和记忆。【解答】读图可知, 第一天的最大太阳辐射强度高于第二天,一般太阳辐射强度越大,气温越高;根据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多,故 A 正确, BCD错误。故选 A。8.【答案】【小题 1】B【小题 2】B【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植被的功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解答】根据材料可知,与无植被的流域相比,有植被的流域洪峰流量推迟,洪水期流量小,枯水季节流量大,B 正确, ACD错误。2. 【分析】本题考查植被覆盖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

19、握植被覆盖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解答】有植被覆盖会导致,蒸发量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下渗量增多,地下径流增多,B 正确,ACD错误。10. 【答案】【小题 1】D【小题 2】B第 12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12 页,共 20 页【解析】 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的径流特点,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影响信息。【解答】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它山堰修建的首要功能是阻咸,该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径流量小,受海潮影响大,最能发挥阻咸蓄淡功能的时间是冬季,D 正确,其他季节径流量大

20、,对海水的顶托作用大,海水不易倒灌,ABC错误。故选 D。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它山堰的修建作用,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影响信息。【解答】据材料可知,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可见修它山堰的主要目的是阻挡海水的入侵,B 对;筑堰不利于水体之间的交换,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A 错;筑堰使河流流速降低,减少下游的输沙量,C 错;筑堰对当地降水量影响不大,D 错。故选 B。12. 【答案】【小题 1】B【小题 2】C【解析】1. 【分析】本题考查10 月 1 日小明来到海边时刻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表格信息及运用所学知

21、识解答问题能力。准确读取表格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由材料信息可知, 该日小明来到海边,观测到海滩范围正逐渐扩大,说明此时正在落潮。由表格信息知,此日,2;24 开始涨潮, 8:36 开始落潮; 14:48 又开始涨潮, 21: 00 开始落潮。结合选项信息可得,该日小明来到海边的时刻最有可能为9:00 ,B 正确; 4:00 和 18: 00 正是涨潮时段,AD错误;而14: 00 落潮已接近完全落潮,海滩范围不会继续扩大, C 错误。第 13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13 页,共 20 页故选 B。2. 【分析】本题考查该日游客去海边赶海的最佳时间段选择,旨在考查学生获取

22、、解读表格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出街大问题能力。掌握赶海时机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间赶海一般选择退潮时,退潮时因为海水向大海的方向退却,比较安全,另外涨潮初期时段也有1 2 小时赶海的时间。从表格信息可得,该日退潮有两个时刻,一是8:36,另一个时刻为21:00 。相比而言,在白天赶海,能看看大海的辽阔,四周的风光。边观光边会看到脚下的海水慢慢退去,还可以一直跟着逐渐退却的海水做你喜欢的事。综上分析,该日游客去海边赶海的最佳时间段应选择在11:00 15: 00,故 C 正确,ABD错误。故选 C。14. 【答案】【小题 1】B【小题 2】B【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该地的主导风向判断,旨

23、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据沙丘的形态推测该地的主导风向。【解答】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结合图中的指向标,沙丘的缓坡在西南方向,故该地主导风向为偏西风, B 正确, ACD错误。故选 B。2. 【分析】本题考查图中最理想的滑沙路线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滑沙是乘坐滑板从沙山顶部自然下滑的一项娱乐活动。【解答】滑沙是乘坐滑板从沙山顶部自然下滑的一项娱乐活动,图中路线是陡坡,可以乘坐滑板从沙山顶部自然下滑,故B 正确, ACD错误。第 14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14 页,共

24、 20 页故选 B。16. 【答案】【小题 1】A【小题 2】A【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喀斯特贫困”反映当地的地貌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解答】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导致岩石裸露, 地表崎岖不平,山峰坡陡,表土流水,土层薄,对,错;当地地势起伏大,错。综上,A 对,BCD错。故选 A。2. 【分析】本题考查桂西北石山区扶贫攻坚的主要途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解答】据材料可知,桂西北石山区是生

25、态极其脆弱、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喀斯特地貌区,人地矛盾加剧,可以通过异地生态移民,减轻当地生态环境压力,有利于扶贫攻坚,A 对;该地生态及其脆弱,不适宜农业产业化,B 错;改善交通条件、保证水源供应等不是桂西北石山区扶贫攻坚的主要途径,CD错。故选 A。18. 【答案】【小题 1】D【小题 2】 A【小题 3】 D【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由上层到下层的排列顺序,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植被的垂直分层。【解答】第 15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15 页,共 20 页据图可知,是乔木,比较高大,植株的高度高

26、于,植物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高矮不一, 错落有致, 故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由上层到下层的排列顺序是,D对,ABC错。故选 D。2. 【分析】本题考查森林植被的分层现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森林植被的分层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解答】植物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森林植被的分层现象表明垂直结构越复杂, 植物种类越丰富,A 对;树冠越封闭,光照条件不好,草本植物生长条件较差,B 错;自森林顶端到地面,光照越来越差,C 错;自森林顶端到地面,气温明显升高,D错。故选 A。3. 【分析】本题考查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的体现,旨在考查

27、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强度。【解答】高大的乔木需要大量的阳光用以蒸腾和光合,稍矮的灌木需要的少些,小草更少,苔藓甚至需要阴暗的环境。这种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生存条件,也能促使它们通过食物特化来减少生态位的重叠,故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体现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植物的竞争关系,对;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体现不出植物的附生关系、植物的共生关系,错。综上,D对, ABC错。故选 D。21. 【答案】【小题 1】C【小题 2】A【

28、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第 16页,共 20 页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6 页,共 20 页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江南丘陵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土壤是红壤。【解答】王教授家乡是江南丘陵,江南丘陵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土壤是红壤,C正确, ABD错误。故选 C。2. 【分析】本题考查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较为贫瘠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土壤的形成因素。【解答】我国东北平原纬度高,气温低,土壤有机质高,王

29、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较为贫瘠,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温高,有机质易于分解,故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较为贫瘠,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气候,A 正确, BCD错误。故选 A。23. 【答案】【小题 1】C【小题 2】 A【小题 3】 D【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地震可能诱发的灾害,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地震可能诱发的灾害。【解答】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宜宾长宁县,为山区,易诱发泥石流、滑坡,死亡动物会导致疫病蔓延, C 正确,该地区无火山,处于内陆地区,无海啸灾害,ABD错误。2. 【分析】本题考查救灾无人机最显著的优势,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0、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救灾无人机最显著的优势。【解答】相比于卫星遥感技术,救灾无人机探测范围更小,受地面条件限制大,获取信息速度慢,第 17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17 页,共 20 页但是分辨率更高,能更加清晰的探测该地区的环境状况,A 正确, BCD错误。3. 【分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解答】在分析房屋、道路受损情况时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D 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遥感技术主要用来获取图像信息,不能分析损失,ABC错误。26. 【答案】(

31、1)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2)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温室大棚,使棚内温度升高,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散失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大棚中。( 3)【解析】( 1)本题考查酒泉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是解题的关键。由“我国局部地区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可得,酒泉年太阳日照时数介于3000 3200 小时,晴天多;又由图示经纬度信息可知,酒泉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全年降水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32、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2)本题考查日光温室大棚能够保温的原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可借鉴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进行分析。日光温室大棚上覆盖的塑料薄膜相当于地球大气,白天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温室大棚,使棚内温度升高,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散失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大棚中。( 3)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第 18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18 页,共 20 页识解答问题能力。掌握大棚内外温度差异是解题的关键。由于大棚的保温作用,使得大棚内的

33、温度高于大棚外的气温。故当大棚们打开时,大棚内外就形成热力环流。具体地气流运动情况为,大棚内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上升,大棚外温度低,空气下沉,近地面气流由大棚外流进棚内,上空空气由棚内流出棚外,从而形成环流,具体如下图所示27. 【答案】( 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海水温度高;距陆地远,受河流影响小,盐度高。( 2)偏低。此时为夏季,陆地降水量多,河流入海径流量大,甲海域受地表径流的稀释,盐度偏低。【解析】 本题考查海水盐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区域气候、河流影响等方面分析。( 1)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南海纬度低,气温高,海

34、水温度高蒸发旺盛;距陆地远,受河流影响小,稀释作用弱,盐度高。( 2)甲处位于珠江入海口,与冬季相比,夏季海水盐度偏低。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陆地降水量多,河流入海径流量大,甲海域受地表径流的稀释,盐度偏低。28. 【答案】( 1)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水网密集,土壤肥沃。( 2)上游修建水库,下游水量减少,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减小。( 3)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或出湖口,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或入湖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平原。【解析】( 1)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获取信息的能

35、力。掌握三角洲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由材料分析可知,湄公河三角洲的特点是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水网密集,土壤肥沃。( 2)本题考查湄公河上中游修建水库可能给湄公河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外力作用及地貌形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湄公河上游第 19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19 页,共 20 页修建水库,下游水量减少,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减小。( 3)本题考查三角洲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由材料分析可知,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或出湖口, 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如果河流

36、入海处或入湖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 (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平原。29. 【答案】( 1)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颈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2)山丘为坚硬的石灰岩,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 3)该地位于北半球,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季节变化明显,5 月份气温高,燕发旺盛,降水少,草堆干枯,适宜观赏。【解析】( 1)本题考查保和岛的自然植被类型及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正确分析材料信息是解题关键。据图示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该地终年高温多雨,植被类型应为热带雨林,受气候影响,该类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但由于

37、岛上1000 多座高度在40 120 米的石灰岩小山丘,故常见颈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2)本题考查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正确分析材料信息是解题关键。据材料,山丘为坚硬的石灰岩,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故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 3)本题考查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为每年5 月份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据材料信息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是解题关键。保和岛在菲律宾中部,位于北半球,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季节变化明显,5 月份气温高,燕发旺盛,降水少,草堆干枯,适宜观赏。第 20 页,共 20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资料第 20 页,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