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doc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24347982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面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全面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全面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面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doc(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我们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由小到大是地月系、 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不包括月球的是河外星系(简称 星系)。考点: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原因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 。我们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光球层。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直接热源,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异

2、常变化叫太阳活动,其中发生在光球层上的黑子 ,色球层上的耀斑是其重要的标志,它们的活动周期约为11 年。它们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会产生磁暴、极光现象,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剧烈时会对气候要素的降水有影响,与某些地区出现的气候异常现象有一定相关性。考点: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3、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其普通性表现之一是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近圆形、共面性、同向性。之二是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按照质量、体积、密度、物质组成等可为 类地行星、 巨行星 、 远日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 和 木星 之间。4、 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是目前所

3、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其外部条件是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独特的自身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呈液态存在,形成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产生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以 氮和氧为主),原因是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 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原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 页,共 30 页考点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1、方向:地球自、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 东 ,北 逆南 顺 。2、速度:自转的角速度15 /h, 两极为 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为1670 千米 /小时,纬度60的地方是赤道处的一半 ;公转的

4、角速度、线速度都是近快远慢。3、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3 小时56 分 4 秒 ,称为一个恒星日,而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 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这也是太阳高度日变化的周期。地球公转一周需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称为一个恒星年。考点: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23 26,叫黄赤交4、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是角。其影响是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考点: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1、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_;昼夜交替的成因地球自转;昼夜长短的成因 _地球公转_。2、昼夜交替产生的意义:使地表温

5、度的日变化幅度不太大,保证生命有机体的活动3、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不同时刻;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 小时。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为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为18 点;昼半球中央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 点,夜半球中央经线为24_点 .5、北京时间 =东 8 区时 =120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表现为昼夜交替、产生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日月 星辰东升西落_。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1、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偏转原因: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偏转规律: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赤道球:向

6、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举例: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宜建港口。考点: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 不偏转;南半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2 页,共 30 页1、四季的更替成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动,季节更替不明显;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气候四季: 3, 4, 5 月春季; 6, 7, 8 月夏季; 9、10、 11 月秋季; 12、 1、2 月冬季。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全球各地6 点日出, 18 点日落;距二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2)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

7、球就(昼夜长短)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反之,另一半球上各地就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反之另一半球就昼变短;622 北半球各地昼 _最长,夜最短,12 22北半球各地昼最短,且距 6 22 越近昼越长 ,距 12 22 越近昼越短。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是纬度越高幅度越大。( 3)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4)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上的甲乙两地,甲地的昼长=乙地的夜长。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晨昏线上为0_,直射点上为90_;昼半球上大于_0,夜半球上小于0 .(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

8、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5、季节变化规律:6 22_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最大,南半球最小。12 22_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最大,北半球最小。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_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7、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地转偏向力、角速度线速度相同。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3 页,共 30 页必修一第二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考点: 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个圈层的主要特点1通过对 _地震波 _的研究,地球内部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9、。2地球内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界面下地震波的变化特点分别是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和_横波消失,纵波速度迅速下降_。3岩石组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 即 _岩石圈,由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组成。4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考点: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5三大类岩石的形成(1) 岩浆岩: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者出露地表,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前者形成 _侵入岩,如花岗岩;后者形成_喷出岩,如玄武岩 。(2) 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等经过外力作用形成。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该类岩石的特征有含有化石 和 有层理构造。(3

10、) 变质岩:高温高压下,原来岩石经过变质 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6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指从岩浆转变为各类岩石,又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_的过程。7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有形成丰富的矿产;雕塑地表形态;实现地区间的物质迁移 _和 _能量交换 _。考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8.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是褶皱和断层,褶皱的基本形态为背斜和向斜。9. 从岩层形态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从地貌上看,一般背斜成岭_,向斜成谷;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_老,两翼岩层较_新 _;向斜中心部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4 页,共

11、 30 页分岩层较新 _,两翼岩层较老 _。10. 背斜成谷的原因: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向斜成山的原因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11. 在断层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盆地_,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_ 块状山地 _,如我国的庐山、泰山、华山等。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常出现温泉。12.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背斜储油、气,向斜储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断层。背斜利于开凿隧道,理由是拱形结构,岩石坚固;内部比较干燥。考点: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3. 写出下列地貌的成因:黄土高原风力沉积;黄土高原千

12、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流水侵蚀;沙滩海浪沉积;喀斯特地貌流水化学溶蚀_;峡谷 _ 流水侵蚀 _;三角洲流水沉积;角峰冰川侵蚀;瀑布流水侵蚀_;高纬峡湾 _冰川侵蚀;沙丘(垄)风力沉积_ ;戈壁风力侵蚀;沙尘暴_风力搬运、 _;冲积扇_流水沉积 _; V 型谷 流水侵蚀 _;U 型谷冰川侵蚀;北美五大湖 冰川侵蚀 。14. 冲积扇一般分布于_山口;三角洲一般分布于河口。15. 河流上游以侵蚀_作用为主,河流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16. 在河湾处,凸岸 堆积(堆积或者侵蚀) ,凹岸 _侵蚀 (堆积或者侵蚀) ,修筑港口应选择河湾的 凹 岸。17.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_。一般来说,以

13、内力作用为主导。18.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_热 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_;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能,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_。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5 页,共 30 页大气圈、天气与气候考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是低层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 特点,大气中的水汽和主要吸收太阳辐射CO2中波长较短的紫外 线;臭氧主要吸

14、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故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光区。3、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故太阳辐射为 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4、地面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CO2 吸收,大气增温同时也向外放出 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5、深秋寒潮来临,郊区的菜农燃烧秸杆是为增强大气逆辐射,霜冻多出现在深秋至早春晴朗的夜晚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6、新疆瓜果特别甜、青藏高原的青稞高产为考点: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1、大气

15、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成因是地表受热不均,其过程是_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 运动,这一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空气的水平 运动风,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 海陆风、 山谷风、 城市风等。2、在近地面空气受热,气流 上升,近地面形成低 气压,一般出现 阴雨 _天气;近地面空气受冷,气流 下沉,形成高气压,一般出现 晴朗 _天气。同一水平面上(不管近地面还是高空) ,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 气压,且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方向是 _相反的。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动力 )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_垂直于 等压线 ,且由 高压指向低压_,

16、决定风力的大小;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_风向 ,(北 _右 南_左 )只改变 风向 _。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既改变风向 ,也改变风力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_垂直于等压线_。在高空,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_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还受到摩擦 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是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6 页,共 30 页斜交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成180夹角。考点: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大气环流产生的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根本原因

17、是冷热不均。A 、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地球不自转,全球性大气环流就是赤道 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其成因是地表受热不均,它就是一个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即热力环流。该环流过程中形成了1 个 赤道低气压带和2 个极地高气压带,成因都属于热力原因。B 、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地球是在不停自转的,那么全球性大气环流的成因是 地表受热不均和 地转偏向力,表现为南、北半球的三圈环流;该环流又形成了2 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 2个 副热带 高气压带,成因是动力原因;同时形成了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和高纬极地东风带。全球近地面共有7 个气压带和6 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

18、季南移。C、事实上,地表是不均匀的, 北 _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大陆上气温高,形成热低压,而冬季,大陆气温低,形成冷高压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呈现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其中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蒙古高压最为强盛,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大,故其气压带基本成带状。2、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成因是 位于最大的

19、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夏季吹东南 季风,来自夏威夷高压(气压中心),气候特征高温多雨;冬季吹西北季风,来自蒙古高压(气压中心) ,带来极地大陆气团,气候特征寒冷干燥;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_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如南亚、 东南亚及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该季风的成因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气候特征高温多雨;冬季吹东北季风。受南亚季风的影响,北印度洋洋流形成季风洋流,流动规律是冬逆夏顺。对农业生产来说,季风气候最有利的是 _雨热同期,最不利的是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率大,解

20、决的措施是_修建水利工程 _。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表现为:夏季,副高的强弱和位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7 页,共 30 页置对我国夏季降水及雨带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5 月,副高势力开始增强,其西部的偏南气流与北方南下冷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和雨带常位于华南 。夏初(6月)副高西伸北进,形成江淮 地区直到日本南部的达一个月之久的梅雨天气,又叫_江淮准静止 _锋 ,,成因是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_。盛夏(78 月),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此时,江淮地区形成伏旱 天气);9月,副高南撤,10月退出我国大陆。副高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一般来说,

21、副高势力强(夏季风强)我国出现南旱北涝 现象,反之弱的话,则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现象。故我国能采取的应付措施是修建水利工程 。另一方面,锋面雨带的移动决定了我国南方雨季早,汛期长,北方反之。考点: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1、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 锋面系统 、 气旋和反气旋 。2、 根据锋面两侧气团的运动状况可将锋面分为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冷锋过境前受_暖 _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 _高 ,气压 低 ;过境时天气是阴天 _、 _刮风 、 下雨、 _降温 _ ,锋后天气转晴,气温 _降低 ,气压 _升高 。快行冷锋形成的特殊天气有寒潮 、 _沙

22、尘暴 和北方夏季的 暴雨 。3、暖锋过境前受_冷 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 _低 ,气压 高 ;过境时天气是连续性降水,锋后天气转晴,气温 _升高 _,气压 _降低 。4、暖气团势均力敌准静止锋有春末夏初(6月)江淮地区的江淮准静止锋,成因是 _冷_,形成的天气是_梅雨 _。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其中昆明始终处于 暖气团一侧,温暖如春,而贵阳位于冷 气团一侧,阴雨冷湿,天无三日晴,(喀斯特地貌:地无 _三里平 )。5、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压 状况的描述。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6、 从气压状况看是低压 ,水平方向气流运动是辐合 ,北半球右偏成逆时针 ,南半球左偏成顺时

23、针方向的空气漩涡;从气流状况看是,其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故其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强烈发展形成有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的 台风 。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判别1、气候要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8 页,共 30 页2、气候形成因素中最根本的是太阳辐射;具有双重性质的是大气环流;局部小范围影响的主要是下垫面(地面状况),人类活动也对气候有较大的影响,如修建水库、 植树造林、 围湖造田。3、 气候类型的类别三步骤:一是根据最热月均温出现在北7 月或1 月来判别该地分别位于半球或南 半球。二是以“_温 _”定“带”,最冷月均温大于等于15,为热 带,有4 种气候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

24、 热带季风。最冷月均温大于世界于0 15为亚热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两种类型。最冷月均温小于0为温 带,有 温带大陆性和温带季风气候,而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特殊,其最冷月均温大于 0,而最热月均温一般小于20 ,且各月降水均匀,故其气候类型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成因是受盛行西风控制,一般分布在40 60 的大陆西岸,西欧最典型,分布最广。三是以“ _雨 ”定“ _型”:热带中全年降水多且较为均匀的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成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分布规律是南北纬10之间;全年降水稀少的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炎热干燥,成因是受副高或者信风带控制,分布规律是南北纬 2

25、0 30的大陆中西部;干湿两季明显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但后者降水更多且集中。亚热带气候中夏季高温多雨(成因东南季风的影响)或者说雨热同期的是季风气候。而夏季 炎热干燥(成因副高控制)即雨热不同期的是地中海气候,其冬季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 ,成因是受西风带控制,分布规律是南北纬 30 40的大陆西岸。温带气候中,夏季高温多雨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少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气候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成因是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影响大。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有地中海气候(副高和_西风带 _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

26、第 9 页,共 30 页水圈和水循环考点:知道水循环的概念;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 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按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 ,将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_、 _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其中对人类最重要的是海陆间循环,它的环节包括_ 蒸发 _、水汽输送、_ 降水 _、地表径流 _、下渗 _、地下径流_(按顺序) ,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表示夏季风或台风的环节是_水气输送 _。参与水量最多的是_海上内循环循环,对陆地水起到补充、更新的是海陆间循环和_陆上内循环。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和_陆上内 _循环,塔里木河和青岛湖

27、参与了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意义:_维护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_ 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改造地表形态; _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联系四大圈层_。水资源短缺的类型有_资源型缺水 _和 _水质性缺水 _。2、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可分为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_、 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 _、 _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_。其中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 雨水补给 _。我国绝大多数河流以 雨水 _补给为主,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春季由于积雪融水补给_形成春汛,夏秋由于雨水补给_ 形成夏汛(主汛) ;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为 冰雪融水补给_,河流流量随气温_的季节变化而变化。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稳

28、定可靠的补给水源是 _地下水补给。黄河下游终年是河水补给地下水。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补给的条件是: 坡度缓 _、_植被覆盖好 _、_降水强度小,历时长_。3、我国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分别是 夏秋多,冬春少;_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分别是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_植树造林 _。考点: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0 页,共 30 页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_大气运动 _,洋流按成因分为 风海流 、密度流 _、 _补偿流 _。洋流按性质分为_暖流 _和 _寒流 _,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

29、度的是_暖流 _;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是 寒流 _。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凸向 一致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 _相反)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以 副热带 _海区为中心的中低纬大洋环流,北顺_南逆 ,东_寒 西 _暖 ;以 _副极地 _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北_逆 _南无,东 _暖 _西_寒 _;南纬 _40_度附近海区,在 盛行西风 _吹拂下,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按性质分为_寒流 流,按成因分为_风海 _流;北印度洋的 季风 _洋流,夏 _顺 _冬_逆。3、洋流可以促进 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 ,调节 全球热量平衡_。暖流对沿岸气候有 _增温增湿 _作用,如 _北大西洋暖流_对西欧的

30、 _温带海洋性 _气候形成,以及对俄罗斯的不冻港 摩尔曼斯克 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寒流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_作用,如秘鲁_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的荒漠环境,_西澳大利亚 _寒流与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环境。加拿大的 _纽芬兰 渔场是由 _墨西哥湾暖流 和 _拉布拉多寒流 交汇,日本的_北海道 _渔场是由 日本暖流 和 千岛寒流 _交汇。而秘鲁渔场是由由于盛行_上升补偿流 形成。4、 海轮顺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和时间,例如郑和下西洋,选择_ 冬 季出发。寒暖流相遇处,会形成 海雾 ,对航海不利。洋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_净化速度_,但是扩大了 污染范围 。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1 页,共 30

31、 页第三单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要素是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通过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 、 生物循环等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 迁移和 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 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表现为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地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地域的变化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其他区域 。2、地球圈层之间相互作用是通过圈层之间的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来实现的。

32、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有巨大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光合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CO2 ,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 ,从水圈中吸收水 ,即把无机物合成 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变为 化学能,释放O2 。4、生物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表现为改造了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还加快岩石的风化,促成土壤形成。考点: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5、地表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的纬度 位置和 海陆 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的植被 和 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占有一定得宽度,构成了自然带。 植被 是自然环境的一面

33、镜子,故自然带常常以植被类型命名。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前者又包括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7、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又称为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成因是太阳辐射随纬度 发生变化。该地域分异规律中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行,沿经线 方向更替,在低纬 和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2 页,共 30 页高纬较明显。8、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又称为经度 地带性,以水分 为基础,表现为平行于经线方向延伸,垂直于经线方向更替,即南北 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在中纬度 明显。例如,我国沿北纬40 度,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依次表现为温带落叶阔

34、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 温带荒漠带。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和热量为基础,在山区,从山麓 到 山顶 ,热量和降水随着海拔增加而发生变化。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 和相对高度有关,通常纬度越低 、山体海拔越高 ,自然带越丰富。10、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状况的地域组合,但有时会出现非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因素主要有洋流、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的荒漠向北一直延伸到3 S 附近,成因是安第斯山脉和 _秘鲁寒流 的影响。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和澳大利亚东北部为热带雨林候,成因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和_暖流增温增湿 。沿陇海线看到的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5、规律,沿京广线看到的自然带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受景观。_地形 _影响形成热带草原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3 页,共 30 页必修一第四单元考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 生存与发展的意义1、自然资源按循环更新和利用分为_可再生资源 _非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有分布的不均衡性、相互联系性、数量有限性、利用发展性。2、人类文明发展过程可分为采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阶段;各阶段土地资源的数量 和 质量 对人类影响是不同的,第一阶段注重土地的质量,第二阶段注重土地的数量,第三阶段土地用途多样化,例如判断非农用地的土地

36、质量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 来衡量。、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强调的是适度开发。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_公众参与 _。4、水能发电的主要特点是清洁、 廉价、 可再生,我国的水能居世界_第一 ,(我国的水资源居世界_第六)。考点: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 _发生的,对人类_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其类型主要有 地质 灾害和 _气象 _灾害,前者常见的有_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后者常见的有_台风、暴雨、洪涝、寒潮、干旱2 洪灾成因: 1.自然因素_等。( 1)气候因素:暴雨范围广、历时长和强度大,往往引发特大洪水,气候异常会加剧洪涝

37、灾害。(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3)水文因素:河流流域面积大则汇水面积广;河道弯曲,则其流水通畅程度低,排水速 度慢;与河流相通的湖泊少,则调节洪水功能低,这些均会造成流域的排水速度低于汇水 速度,使第八溃决形成洪灾。2.人为因素( 1)破坏流域内植被( 2)大规模围湖造田( 3)占用分洪区 3. 危害( 1)造成人员伤亡,有时会引起疾病爆发( 2)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3)造成水、电力、交通、通讯、能源等供应中断,经济、生活秩序混乱4.措施防治工程措施有_修建水库、疏浚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堤坝、修建分洪滞洪场所等;非工程措施 _植树造林、加强监测进行预报预

38、警、_加强管理实行法治、加强宣传、提高防灾减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4 页,共 30 页灾意识、社会保险、国际合作等。3、华北春旱自然原因有_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大风日数多_;人为原因有 _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大_。长江流域伏旱成因是 副热带高气压控制_。西北干旱成因是_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 _。4、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副热带(热量带)洋面上的_低气压气旋_等。防御措施主要加强台风灾害主要有_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_监测 _,利用 _气象卫星 _对台风探测( _遥感 _技术的应用。 )5、 寒潮是由 _快行冷锋 _(天气系统)形成的,发生时间主

39、要是_冬半年 _,使农作物受冻害严重的是 _秋季 _和 _春季。天气特点是大范围_冻害 _,并伴有雨、雪、大风等现象。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强_监测、预报 。6、 地震是 岩石圈的天然震动_。世界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_和 _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_。7、 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地形 气候 强降水或冰雪融水汇集_起伏大,坡陡谷深_ 岩石 _大量松散的碎屑物质_植被 _覆盖少,地面缺少保护_山区面积广,地形起伏大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较广:地形气候 _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是 _植被破坏严重 _。8、 火山可能引发_地震 ,从而引发滑坡、泥石流;同时可能出现 了地质灾害的_关联性 特点。9、 地质灾害

40、的防御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加强监测进行预报预警、加强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社会保险、国际合作等。_瘟疫 _、火灾等。这体现_加强管理实行法治、考点: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_毁林、 _大量燃烧化石燃料_。主要对策 _植树造林 _减少 _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途径 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 、开发利用新能源_、 国际合作 _)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培养新的_农作物品种 _,调整 _农业结构 _,加固 _海堤 _。)2、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是康威胁。_ 生态系统的调整_、海平面上升、灾害事件增加、对人类健全球变暖,干湿状况变化表现为北半球

41、中高纬大部分地区降水_变多 _;干旱半干旱地区因 蒸发变强 _而 _更加干旱 _;温带草原退化成_沙漠;温带耕作区退化成 草原 区;热带气旋的频率_和 _强度 _明显增加。低纬度农作物长农作物。)_减产。(高纬度 _光合作用增强,适应生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5 页,共 30 页4、地质史上冰期出现时,冰川从山)推进。_高 _纬度向_低纬度,从 高山 向 _平原 (平原、高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6 页,共 30 页必修二考点: 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一、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1 人口增长各阶段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的下降开始的。生产力的发展,人口长阶段的转变是从死亡率2人口增长阶段( 1)第一阶段即原始低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特征: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 低速增长状态 。出现时间:农业社会。分布:世界上极少数原始部落。(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