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对策的研究-苏畅.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42427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1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城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对策的研究-苏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沈阳城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对策的研究-苏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城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对策的研究-苏畅.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 1210406 编 号 : 类 全曰制研 究生 别 教育硕士 i J 同等学力 知冲乾 管 碩 士 学 位 论 文 題目:沈阳城市髙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对策的研究 所 在 院 系 : 教 育 科 学 学院 专业名称:教育管理 指 导 教 师 : 于 文明 教 授 研 究 生:苏畅 完 成 时 间 : 2006年 8月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中文摘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国家的未 来,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当前,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压力纷至沓来,髙中生心理问题捡出率日益增加, 加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2、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对高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代 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南方、东部以及沿海开放地区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较高,而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以及一些偏远省份则较 差 #沈阳市属于东北部经济较发达省份的一个省会城市,有其特殊性和代表性。 笔者经调査发现,沈阳市各高中校领导、教师、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 性、主要对象、实施主体及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都有较充分的认识,但同 时也发现一些问題,如除教育资湄雄厚的省级重点高中之外,其余大多数高中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的素质、途径及效果 方面还存在较严重缺欠,管理体

3、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 齐,途径单一,教育内容片面,流于形式,水平亟待提高。 笔者经调查研究发现,制约沈阳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如目前尚缺乏科学的目标体系,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学 校领导和教师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 系、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任务、内容、途径、形式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一 些高中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书籍、相关的报刊杂志,缺少必要的教具、 心理仪器、常用的量表、视频材料,等等。 针对沈阳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笔者在参考国内外研究,借鉴 发达国家及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

4、下对策: st of thaaexist tooaany problens, such as schedule* capital, rules and the qua! ity of special izod teachers. Allofthesear0aitingtob0iiiproved. We can also find the factors that prevent psychology education are variousi for exaaplP wearestitl lack of scientific system scientific appraisement. Q

5、uite a few headnasters and teachers pay lss attention to opening psychology education course* in senior _iddl school. They have prejudice on the taskv the contrnt the wasures and the for* of psychology education. Somm senior aiddle schools are even lack of books on psychology oducation, relative new

6、spaper and Mgazines, necessary teaching tools at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om, and also referring to the research of our country and abrosd, the vr iter claim the foi lowing neasurea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advanced countries and areas: (1) Set up a systeai of psychology e

7、ducation, consist of schools. foMilies and society. (2)AI I the staffs eng丨 ged in 丨 H subjects Riake great effort霧 to take part in psychology education activity. 交往过度亲密,误把好感当 早恋 。性障碍己成为高中生最常见、最难启齿的 问题之一。 3、 经受不住挫折,缺乏坚强的意志力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中学生缺乏抵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一些学业非常优秀 的学生在遇到一两次学业上的失败后就变得一蹑不振,对自己失去信心,缺乏自 强自立的精神

8、,这是属于意志品质的缺陷,这种缺陷现在己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 问题前些年在教育界影响很大的 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其实就是意志品质的较 量,中国儿章与日本儿童在意志品质上的差 距,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一次大的讨 论,中国儿童败给了日本儿章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根源在哪里 ?这次讨论引起了 教育界高度重视,使我们看到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但时至今曰,仍有许多家长不 愿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 4、 自我中心,与人合作能力较弱 现在高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思维敏捷,自我意识很强,但与他人合作 的能力却很弱。在学生中经常上演类似的一幕:在同 年级的两个人是好朋友, 不幸的是各自在班里担任班干部,也就成了竞争

9、对手。在一次校学生会竞选中, 一个贏了,因此另一个不服加嫉妒,背后说了很多坏话,并想绝 交,只要是对方 的提议,就坚决反对,这种情况是自我中心意识严重的体现,在竞争中容易过多 的强调自我而忽略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如实验课,我们也常常发现 学生协作能力较差,他们能独立完成很多实验 ,但 旦涉及到要分组配合的实验, 往往完成得较慢且效果较差,有的学生甚至不知在这种合作中自己应当充当怎样 的角色,要么一个人独揽全部过程,要么站在 边无所事事 “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高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題的成因分析 1、 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是学生极为重要

10、的生活空间,学生的心理与言行无不与家庭的氛围息息 相关,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学生的偏离心态和行为往往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 人际关系中找到根由。如不少家庭特别是高收入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千方百计 地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却不注意从思想上加强教育,身心上促其磨练:不 少家庭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和目标上表现出过多的功利主义和脱离实际倾向,只 要求孩子学好实用性知识和技能,而不重视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尤其不懂孩子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致使在具体的要求上,有的家长过分苛求,有的迁就放任, 不当的家庭教 育,严重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子女过程中由于教育方式、 教育态度不适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大有人在,如

11、在 棍棒下出成绩 的谬论影 响下,家长打骂孩子的比例不小,造成孩子畸形心理和与父母之间的情感障碍 “ 2、 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学校教育中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与提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师生都 去追求高分数,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教学围绕考试转,題海战术、特别 是分数排队,使学生承受着超出其心理能力的负担与压力,尤其部分教师教育方 法过手简单,对学习成绩不好或违反纪律的学生斥责、挖苦、伤害学生自尊。 3、 青春期成长的特殊性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既要承担心理和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扰, 如性的发育与成熟、生理变化对心理变化的冲击、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 盾、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12、、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勇敢与胆怯的矛盾等,又 要受到自我意识的发展、价值观确立等的冲击 “ 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和缺乏心 理协调与自控能力,又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和阅历,很多心理问題在这一时期显 露和形成,如升学、青春期生长发育使身体变化带来的心理上的困惑等。随着暴 风雨般的心理剧变,带来一系列心理的困惑与不安,使一些学生陷入了苦恼和迷 茫中。 4、现代社会对人素质的高要求及激烈的竞争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信息急剧增加,人们生活在一种高强度、快节 奏、强烈刺激的社会环境中,这一切必然与高中生己有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产 生冲突。有些问题,在成人看来是鸡毛蒜皮,可对他们来说却痛苦不己,无法排

13、 解,难免使他们本来就不稳定的心理出现失衡现象。 美国一位资深的心理医师曾断言: 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变革,人们而临 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 一 直困扰于中国人的生理疾病 3。随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变革,高中生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 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 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对高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所谓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心理学及其支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如教育 学、生理学、社会学和精神医学等 )为基础,以运用心理

14、技术了解教育对象为前 提,以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和运用心理调节技术为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 协助 高中生发展,健全个性,防止心理偏差,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增 强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指导下的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种教育 技术,更是一种教育服务。这种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前途等方面取得 良好的适应,从而完美健全地成长。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 1、高中学生自身发展、和谐成长的实际需要 高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生 活经历与环境教育都对他们的发展产生重要

15、影响。在这一渐进的发展过程中,从 少年不知愁滋味到出现成长的烦恼,许多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心理调整能力较差。 让学生认识并接受自己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增强自我把握能力, 把握自己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提供帮助,帮助学生克服消极 心理、培养健全人格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 *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依照学习活动 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学习科学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使学习潜能得到合理开 发,促进全面发展。从广义学习而言,心理健 康教育对全面发展的各个教育要素都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品德习惯的养成要依据 德育心理

16、学的原理,智力的开发要依据学习心理学的原理,体质的增强要依据体 育心理学的原理,审美能力的提高要依据审美心理学的原理,劳动技能和劳动观 点的教育培养要运用职业心理学的原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学习有着重 要作用。 2、 髙中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发展变化,一方面为人 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对高中生教育的基本自的是为了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 才,应面向社会,培养出能经受社会风吹雨打的参天大树。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 利用社会发展给人的发展所创造的这些有利条件,来调节人的精神生

17、活,如对人 的心理潜能进行开发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也是使人 心理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 3、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1)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通常我们把教育划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中都有心 理和心理 健康教育 “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中学生在升学、就业和人际关系 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困惑和问题,如孤独、恐惧、猜疑、报复、嫉妒、忧郁、 自卑等,这些不良心态,造成心理脆弱、精神分裂乃至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比 例增加。实践证明,这些心理问題不是智育、体育、美育所能解决的,也不是政 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可以完全奏效的

18、,需要我们在德育工作 中增加和充实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新时期德育内容的新拓展 “ 心理健康教育在非 智力因素、个性优化、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交流心理、恋爱心理、择业心理等 方面系统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对创新人格的意义,不仅拓宽了德育内容,丰富了心 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而且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心理基础。 (2)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髙中学生素质发展 有多方面的内容 -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 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点。一个 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

19、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 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 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題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 动活泼的发展。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 (3)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需要 心理学家曾把家庭看作是 制造人格的工厂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家庭心理 健康教育,家庭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基本场所,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加 洲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丽西亚 “ 尼伯曼说: 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的基础就 建

20、立在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与主要看护人的关系上。 141高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从现实看,孩子诸多问 题的产生都能从家长那里找到根源。为此,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足够重视,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充分利用家庭的各种环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驮化的教育,使孩 子的心灵 在家庭教育中受到健康的熏陶 当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不止这些,随着此项工作的开展 “ 人们 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和全面 “ 有教育界人士形容说, 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身体不好是 废品,心理不健康则是易碎品 “ 中度或重度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垧中学生的正 常的学习和生活,还容易导致

21、严重的社会问题,自杀就是其中之 “ 根据 WH01990 年的统计资料,中国的自杀率在 15 24岁达到第一髙峰,随后下降, 55岁以后又 直线上升达到顶峰 151最近几年,青少年自 杀事件层出不穷,虽然没有公布中学 生自杀的人数,但从不断增多的新闻报道来看,中学生自杀现象日趋严重。此外, 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 , 20世纪 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 总数的20-30%,到 80年代增至 70%,至今仍居高不下,而且呈低龄化趋向, 90年代 以来,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比 70年代提前了 2-3岁, 15-16岁占 70%, 14岁以下 的犯罪案明显增多。 161这些青少年

22、犯罪多以暴力、抢劫为主,暴力案多数是由于 同学之间的小纠纷而引起的。专家分析,除了各种社会因素外,我们的心理健康 教 育的确存在许多问题,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中学生在遇到各种社会问题时,无 法正确地看待问题或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 三、本研究的意义及要解决的问题 从 1999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到 2002年教 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中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的重视,我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蓬勃开展,方兴未艾,心理健康教 育热正在逐渐升温,但冷静地观察,我们仍能从中发现 一 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极不平

23、衡,南方、东部以及沿海开放地区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较高,而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以及一些偏远省份则较差。在 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方面尚较为薄弱,研究成果数量少,质量不高 7P。 沈阳市 属于东北部经济较发达省份的一个省会城市,有其特殊性和代表性。 对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研究,对高中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他们能面对 竞争,迎接挑战,接受压力、考验,健康成长,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 切任务,也是有待加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地了解沈阳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 题,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提高沈阳市高中心理 健康教育质量提供一 条参考的思路,也为沈阳市教育行政

24、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事实依据,以便促进 沈阳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同时为丰富这方面的理论添砖 加瓦。同时,本研究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师范学校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开 拓了新的教学领域。传统的心理学公共课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增设心 理卫生方面的教学,传授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知 识,使每一位师范生将来也能做一位中学生的心理按摩师,帮助心理不良的中学 生撑起倾斜的精神,纯洁不良的情感,了解自我人格特质,使未来的 教师真正称 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一、 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一)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到目前

25、为止,国内对 心理健康 的认识大多是从世界 卫生组织关于 健康 的定义出发的,现代社会不停地朝前发展,健康的定义也 在不断地被完善和更新。如:辞海对健康的解释是: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 好,功能止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 “ 这一概 念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够完善,忽略了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 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 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ie。就是说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从这一定 义出发,可以概括山不同种说明。一种是两分法 “ 认为健康包括机体和精神两方 面。一种是三分法,认为 健康 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三方而良好状态

26、“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又在健康定义中增加了道德教育的内容。这 样,又出现了四分法,认为一个人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外, 还应加道德健康 “ 这些不同划分,影响对心理健康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 ,但正面的表述是常见的第二 届国际卫生大会 (1946年 )认为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人的 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 简明不列颠百科 全书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 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日本学者松田岩男认为: -所谓心理健 康是指人对内部环

27、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 心理状态还有诸如波孟、板格森等学者也给出了不同表述的定义 m。刘华 山教授认为 :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 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 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 积极的社会功能 12】 “ 总而言之,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国外的表述理论性强, 较抽象,国内的表述较側重实用,但又显得描述太重 =尽管如此,仍能确定较好 的定义是:认识并强调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都视心理健康为 种持续的内 外协调适应的心理状态。 基于对国内外理论的学习,笔者在研究中也有了较为粗浅的认识:心理健康 就是人的

28、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始终保持着一种平衡的状态 ,人既要获得 和确保白 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要完成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 这个概念的主 要特征在于:第一,这种观点揭示出心理健康的根源:第二,这种观点明确了心 理健康的一般表现和最高表现,即由自我满足到自我实现 “ 心理健康是一个包含有多种特征的复合概念,要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 康,仅从某一方面看是不够的 “ 为了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先有一个公 认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 “ 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 尽相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 人,应该是一个

29、能够自我实现其 潜在人生价值的人,应该是一个充分挖掘他的个人潜力对社会有充分贡献的人。 他和密特尔曼提出了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 2)能充 分了解自己,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 (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 4)不脱离周围 现实环境; (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 (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 ( 7)能保持良 好的人际关系; ( 8)能适度地宣泄和控制情绪; (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 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 需要 |3。美国杰何达 (M.Jahoda)认为应该从 6个方面建立心理健康的

30、标准:( 1) 对自己的态度; ( 2)成长、发展或自我实现的方式及程度: 主要心理机能的整 合程度: 自主性或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程度; ( 5)对现实知觉的适当性: ( 6) 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台湾黄坚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 4项标准是: ( 1)乐于工作; ( 2)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 ( 3)对自身具有适当了解;( 4和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 “ 台湾柯永河认为 良好习惯多,不良习惯少的心态,谓之健康,不良习惯多,良 好习惯少的心态,谓之不健康。 不同的文化背景, 对心理健康标准会有不同的认识。 林崇德教授认为 : 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 动做出积极反映的

31、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 根据多年的研究,他提出 10条标 准 * (1)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2)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 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敗: ( 3)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型特征、人格、智力、能 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和认同; ( 4)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 行为;( 5)调节白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 不适应性,能做出及时的反馈、修习、选择、变革和调整 (6完善白我,能不断 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 7)发展自我,具各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充分

32、发展白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 格; ( 8)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 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9)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 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 ( 10)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 的基本需求 沃建中教授提出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五项标准 15:第一,有与自己年龄 特征相吻合的自我意识水平和智能水平,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缺点, 有自尊心、上进心和自信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爱学会学;第二,情 感健康,情绪比较稳定,比较开朗活泼,经常保持偷快,遇事比较冷静,处事比

33、 较严谨,同情老弱病残,憎恨坏人坏事,常向往美好未来;第三,与自己年龄阶 段特征相符合的自制力,不是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注意力比较集中,活动性的 兴奋和抑制处于正常 状态;第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 中心和自私自利,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友好交往,与人为善,有一定的独立性、 自主性,不依赖别人,不嫉妒别人,也不固执己见;不屈以别人,不嫉妒别人, 也不固执己见;第五,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较好地适应变化了的人际关系 和心理环境,接受新的东西,能够承受曰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幸。 对于之所以出现如此之多的心理健康标准的原因,刘华山教授曾经做过以下 分析 :一是由于人们确立心理健康标准

34、的依据不同 “ 有人把学者们确定心理健康 标准的依据做了归类。即: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 配作为标准;以社会规范作为衡 量标准;以生活适应、心理成熟发展、个人主观经验等作为标准。二是人们对心 理健康标准把握的尺度宽严不同。如马斯洛提出的是 精英标准 ,而在精神科 医师的眼中,凡无心理症状的人都被视为心理健康的人。三是人们在描述心理健 康的人的行为特征时涉及到的品质范围与关注的重点不同,有人强调枳极自我概 念重要,有的强调良好习惯重要,有的重视生活适应状况,有的关注人的自我潜 能实现的程度。 因此,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标准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 1)心理不健康 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不能等同: ( 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绝对的界 限;( 3)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 4)心理健 康标准只是一种理想的尺度 “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能发现完全符合这些标准的 高中生并不多,但它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籍以努力的方向,具体判断学生心理健康 水平时,应因人、因事、因时做具体分析。 纵观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的分析,笔者较认同林崇德教授 的观点,这是一个要求较高的标准,社会进步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心理 健康的标准也应相应的提高,而且使人们认识到在心理健康方面还需更多的努 力。 信息 社会,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关系异常复杂,要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