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站设计标准规范.docx

上传人:寂**** 文档编号:24207490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2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伏发电站设计标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光伏发电站设计标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伏发电站设计标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发电站设计标准规范.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1总则1.0.1为了进一步贯彻贯彻国家关于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运用太阳能 资源,优化国家能源构造,建立安全能源供应体系,推广光伏发电技术应用, 规范光伏发电站设计行为,增进光伏发电站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 范。1. 0. 2本规范合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并网光伏发电站和lOOkWp及以上独 立光伏发电站。1. 0. 3并网光伏发电站建设应进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可行性研究。1. 0. 4光伏发电站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关于原则规 定。2术语和符号2. 1术语2. 1. 1 光伏组件 PV module具备封装及内部联结、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

2、出、最小不可分割太阳电池组 合装置。又称太阳电池组件(solar cell module)2. 1. 2 光伏组件串 photovoltaic modules string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备一定直流电输出 电路单元。2. 1. 3 光伏发电单元 photovoltaic (PV) power unit光伏发电站中,以一定数量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汇集,经逆变器 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规定电源。乂称单元发电模 块。2. 1. 4光伏方阵PV array构造而构成直流发电单元。乂称光伏阵列。2. 1. 5 光伏发电系统 photovolta

3、ic (PV) power generation system运用太阳电池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发电系统。2. 1. 6 光伏发电站 photovoltaic (PV) power station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括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 设施在内发电站。2. 1. 7 辐射式连接 radial connection各个光伏发电单元分别用断路器与发电站母线连接。2. 1. 8 T” 接式连接 tapped connection若干个光伏发电单元并联后通过一台断路器与光伏发电站母线连接。2. 1. 9 跟踪系统 tracking system通过支架系统旋

4、转对太阳入射方向进行实时跟踪,从而使光伏方阵受光面 接受尽量多太阳辐照量,以增长发电量系统。2. 1. 10 单轴跟踪系统 single-axis tracking system绕一维轴旋转,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在一维方向尽量垂直于太阳光入射角 跟踪系统。2. 1. 11 双轴跟踪系统 double-axis tracking system绕二维轴旋转,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始终垂直于太阳光入射角跟踪系统。2. 1. 12 集电线路 collector line在分散逆变、集中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将各个光伏组件串输出电能,经 汇流箱汇流至逆变器,并通过逆变器输出端汇集到发电母线直流和交流输电线 路。

5、2. 1. 13 公共连接点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电网中一种以上顾客连接处。2. 1. 14 并网点 point of coupling(POC)对于有升压站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升压站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电站输出汇总点。2. 1. 15 孤岛现象 islanding在电网失压时,光伏发电站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某一某些线路继续供电状 态。2. 1. 16 筹划性孤岛现象 intentional islanding按预先设立控制方略,有筹划地浮现孤岛现象。2. 1. 17 非筹划性孤岛现象 unintentional islanding非

6、筹划、不受控浮现孤岛现象。2. 1. 18 防孤岛 Anti-islanding防止非筹划性孤岛现象发生。2. 1. 19 峰值日照时数 peak sunshine hours一段时间内辐照度积分总量相称于辐照度为lkW/m2光源所持续照射时间, 其单位为小时(h)。2. 1. 20 低电压穿越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当电力系统故障或扰动引起光伏发电站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电压跌 落范畴和时间间隔内,光伏发电站可以保证不脱网持续运营。2. 1. 21光伏发电站年峰值日照时数annual peak sunshine hours of PV station将光伏方阵面上

7、接受到年太阳总辐照量,折算成辐照度lkW/m2下小时数。2. 1. 22 法向直接辐射辐照度 direct normal irradiance (DNI)到达地表与太阳光线垂直表面上太阳辐射强度。2. 1. 23 安装容量 capacity of installation光伏发电站中安装光伏组件标称功率之和,计量单位是峰瓦(Wp)。2. 1. 24 峰瓦 watts peak光伏组件或光伏方阵在原则测试条件下,最大功率点输出功率单位。2. 1. 25 真太阳时 solar time以太阳时角作原则计时系统,真太阳时以日面中心在该地上中天时刻为零 时。2. 2符号2. 2.1能试、功率G储能电池

8、的容撬(kWh);%上网发电最(kWh;Et标淮条件下的辐照度(常数= lkV/n?iHa水平面太阳能总齟照暈(kWh/m8?Faz组件安装容SCkWp)5Pa平均电负荷容量(kW);Q光伏阵列倾斜面年总辐照&(kWh/nf )。2. 2. 2 电压5光伏发电站并网点的电网标称电压(kV);Vdfronx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Vmppimax逆变器MPPT电压最大值(V);Vmppcm.o逆变器MPPT电压最小值(V4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V” 光伏电池组件的工作电压(V)。2. 2.3温度、时间D最长无白朋期间用电时数Ch);Tp光伏阵列倾斜面年峰値日照时数h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

9、极限低温一光伏纽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高湿(弋人224无址纲系数F储能电池放电效率的修正系数(通常取1-05)?K综合效率系数;K、包抵逆变益等交流回路的损耗率C通常为0. 708); 人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温度系数:K: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数;N光伏组件的串联数(N取螯);U储能电池的放电深度(取0. 50. B)o12.5结构系数C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限窗R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设计值;S荷载败应(和地謨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讣值$ h車要性系数;加承载力抗靈调整系埶yG一永久荷载分项系数;沧风荷載分项系数;7, 温度作用分项系数;ys雪荷载的分项系数:/Eh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Sg

10、k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iS.K温度作用标准值效应;0K风荷载效应标准值;5jc雪荷载效应标准值;S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效应.吸温度作用组合值系数W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风荷栽的组合值系数。3基本规定3. 0.1光伏发电站设计应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 送条件等因素,并应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合用、环保、美观、便于安装和维护 规定。3. 0. 2光伏发电站设计在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步,应优先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3. 0. 3大、中型光伏发电站内宜装设太阳能辐射现场观测装置。3. 0.4光伏发电站系统配备应保证输出电力电能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原 则规定。3. 0. 5接

11、人公用电网光伏发电站应安装经本地质量技术监管机构承认电能 计量装置,并经校验合格后投入使用。3. 0. 6建筑物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不得减少相邻建筑物日照原则。3. 0. 7在既有建筑物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必要进行建筑物构造和电气安 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构造及电气安全性规定。3. 0. 8光伏发电站设计时应对站址及其周边区域工程地质状况进行勘探和 调查,查明站址地形地貌特性、构造和磴要地层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 条件等。3. 0.9光伏发电站中所有设备和部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原则规定,重 要设备应通过国家批准认证机构产品认证。4站址选取4. 0. 1光伏发电站站址选取应依照国家可再生能源

12、中长期发展规划、地区 自然条件、太阳能资源、交通运送、接人电网、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其她设施 等因素全面考虑;在选址工作中,应从全局出发,对的解决与相邻农业、林 业、牧业、渔业、工矿公司、都市规划、国防设施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关系。4. 0.2光伏发电站选址时,应结合电网构造、电力负荷、交通、运送、环 保规定,出线走廊、地质、地震、地形、水文、气象、占地拆迁、施工以及周 边工矿公司对电站影响等条件,拟订初步方案,通过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和经济 效益分析,提出论证和评价。当有各种候选站址时,应提出推荐站址排序。4. 0. 3光伏发电站防洪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不同规划容量,光伏发电站防洪级别和防洪原则

13、应符合表4. 0.3规 定。对于站内地面低于上述高水位区域,应有防洪办法。防排洪办法宜在首期 工程中按规划容量统一规划,分期实行。表4.0.3光伏发电站的肪洪尊级和防洪标准防注尊级规划容量(MW)防谀标准(BT现朋)I5002=100年遇的离水()他U30-500P5O毎一遡的廷水CSP位0130R3O年一遇的髙水(制位2位于海滨光伏发电站设立防洪堤(或防浪堤)时,其堤顶标高应根据本 规范表4.0.3中防洪原则(重现期)规定,应按照重现期为50年波列合讣频率 1 %浪爬高加上0. 5m安全超高拟定。3位于江、河、湖旁光伏发电站设立防洪堤时,其堤顶标高应按本规范表4. 0.3中防洪原则(重现期)

14、规定,加0.5m安全超高拟定;当受风、浪、潮影 响较大时,尚应再加重现期为50年浪爬高。4在以内涝为主地区建站并设立防洪堤时,其堤顶标高应按50年一遇设计 内涝水位加0.5m安全超高拟定;难以拟定期,可采用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加 0.5m安全超高拟定。如有排涝设施时,则应按设计内涝水位加0.5m安全超高 拟定。5对位于山区光伏发电站,应设防山洪和排山洪办法,防排设施应按频率为2%山洪设计。6当站区不设防洪堤时,站区设备基本顶标高和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不应 低于本规范表4.0.3中防洪原则(重现期)或50年一遇最高内涝水位规定。4. 0. 4地面光伏发电站站址宜选取在地势平坦地区或北高南低坡度地区。

15、坡屋面光伏发电站建筑重要朝向宜为南或接近南向,宜避开周边障碍物对光伏 组件遮挡。4. 0. 5选取站址时,应避开空气经常受悬浮物严重污染地区。4.0.6选取站址时,应避开危岩、泥石流、岩溶发育、滑坡地段一和发震 断裂地带等地质灾害易发区。4. 0. 7当站址选取在采空区及其影响范畴内时,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综合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限度,提出建设站址适当性评价意见,并应采用 相应防范办法。4. 0. 8光伏发电站宜建在地震烈度为9度及如下地区。在地震烈度为9度 以上地区建站时,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4. 0. 9光伏发电站站址应避让重点保护文化遗迹,不应设在有开采价值露 天矿藏或地下浅层矿

16、区上。站址地下深层压有文物、矿藏时,除应获得文物、矿藏关于部门批准文献 外,还应对站址在文物和矿藏开挖后安全性进行评估。4. 0. 10光伏发电站站址选取应运用非可耕地和劣地,不应破坏原有水系, 做好植被保护,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并应节约用地,减少房屋拆迁和人口迁 移。4. 0. 11光伏发电站站址选取应考虑电站达到规划容量时接入电力系统出线 走廊。4. 0. 12条件适当时,可在风电场内建设光伏发电站。5太阳能资源分析5. 1普通规定5. 1. 1光伏发电站设汁应对站址所在地区域太阳能资源基本状况进行分 析,并对有关地理条件和气候特性进行适应性分析。5. 1. 2当对光伏发电站进行太阳能总辐射

17、量及其变化趋势等太阳能资源分 析时,应选取站址所在地附近有太阳辐射长期观测记录气象站作为参照气象 站。5. 1. 3当运用现场观测数据进行太阳能资源分析时,现场观测数据应持 续,且不应少于一年。5. 1.4大型光伏发电站建设前期宜先在站址所在地设立太阳辐射现场观测 站,现场观测记录周期不应少于一种完全年。5. 2参照气象站基本条件和数据采集5. 2. 1参照气象站应具备持续以上太阳辐射长期观测记录。5. 2. 2参照气象站所在地与光伏发电站站址所在地气候特性、地理特性应 基本一致。. 2. 3参照气象站辐射观测资料与光伏发电站站址现场太阳辐射观测装置 同期辐射观测资料应具备较好有关性。5. 2

18、. 4参照气象站采集信息应涉及下列内容:1气象站长期观测记录所釆用原则、辐射仪器型号、安装位置、高程、周 边环境状况,以及建站以来站址迁移、辐射设备维护记录、周边环境变动等基 本状况和时间。2近来持续以上逐年各月总辐射量、直接辐射量、散射辐射量、日照时数 观测记录,且与站址现场观测站同期至少一种完全年逐小时观测记录。3近来持续逐年各月最大辐照度平均值。4近30年来近年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昼间最高气 温、昼间最低气温。5近30年来近年平均风速、近年极大风速及发生时间、主导风向,近年最 大冻土深度和积雪厚度,近年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6近30年来持续阴雨天数、雷暴日数、冰雹次数

19、、沙尘暴次数、强风次数 等灾害性天气状况。5. 3太阳辐射现场观测站基本规定5. 3. 1在光伏发电站站址处宜设立太阳能辐射现场观测站,观测内容应涉 及总辐射量、直射辐射量、散射辐射量、最大辐照度、气温、湿度、风速、风 向等实测时间序列数据,且应按照现行行业原则地面气象观测规范QX/T 55 规定进行安装和实时观测记录。5. 3. 2对于按最佳固定倾角布置光伏方阵大型光伏发电站,宜增设在设计 拟定最佳固定倾角面上日照辐射观测项目。5. 3. 3对于有斜单轴或平单轴跟踪装置大型光伏发电站,宜增设在设计拟 定斜单轴或平单轴跟踪受光面上日照辐射观测项目。5. 3.4对于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站,应增设法向

20、直接辐射辐照度(DI)观测项 目。5. 3. 5现场实时观测数据宜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信道直接传送。5.4太阳辐射观测数据验证与分析5.4. 1对太阳辐射观测数据应进行完整性检查,观测数据应符合下列规 定:1观测数据实时观测时间顺序应与预期时间顺序相似。2按某时间顺序实时记录观测数据量应与预期记录数据量相等。5. 4. 2对太阳辐射观测数据应根据日天文辐射量等进行合理性检查,观测 数据应符合下列规定:1总辐射最大辐照度不大于2kW/m22散射辐射数值不大于总辐射数值。3日总辐射量不大于也许日总辐射量,也许日总辐射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 规定。5. 4. 3太阳辐射观测数据经完整性和合理性检査后,其

21、中不合理和缺测数 据应进行修正,并补充完整。其她可供参照同期记录数据通过度析解决后,可 弥补无效或缺测数据,形成完整长序列观测数据。5.4. 4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资源分析宜涉及下列内容:1长时间序列年总辐射量变化和各月总辐射量年际变化。2以上年总辐射量平均值和月总辐射量平均值。3近来三年内持续12个月各月辐射量日变化及各月典型日辐射量小时变 化。4总辐射最大辐照度。5.4.5当光伏方阵采用固定倾角、斜单轴、平单轴、斜面垂直单轴或双轴 跟踪布置时,应根据电站使用年限内平均年总辐射量预测值进行固定倾角、斜 单轴、平单轴、斜面垂直单轴或双轴跟踪受光面上平均年总辐射量预测。6光伏发电系统6. 1普通规定

22、6.1.1大、中型地面光伏发电站发电系统宜采用多级汇流、分散逆变、集 中并网系统;分散逆变后宜就地升压,升压后集电线路回路数及电压级别应经 技术经济比较后拟定。6.1.2光伏发电系统中,同一种逆变器接入光伏组件串电压、方阵朝向、 安装倾角宜一致。6. 1. 3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侧设计电压应高于光伏组件串在本地昼间极端气 温下最大开路电压,系统中所采用设备和材料最高容许电压应不低于该设计电 压。6. 1.4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配备容量应与光伏方阵安装容量相匹配,逆 变器容许最大直流输人功率应不不大于其相应光伏方阵实际最大直流输出功 率。6. 1. 5光伏组件串最大功率工作电压变化范畴应在逆变器最大

23、功率跟踪电 压范畴内。6. 1. 6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应依照负载所需电能和本地日照条件来 拟定。6. 1. 7光伏方阵设计应便于光伏组件表面清洗,当站址所在地大气环境较 差、组件表面污染较严重且乂无自洁能力时,应设立清洗系统或配备清洗设 备。6. 2光伏发电系统分类6. 2. 1光伏发电系统按与否接入公共电网可分为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和独立 光伏发电系统。6. 2. 2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按接人并网点不同可分为顾客侧光伏发电系统和 电网侧光伏发电系统。6. 2. 3光伏发电系统按安装容量可分为下列三种系统:1小型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不大于或等于lMWp.2中型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不不大于lM

24、Wp和不大于或等于30MWp.3大型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不不大于30MWp.6. 2. 4光伏发电系统按与否与建筑结合可分为与建筑结合光伏发电系统和 地面光伏发电系统。6. 3重要设备选取6. 3. 1光伏组件可分为晶体硅光伏组件、薄膜光伏组件和聚光光伏组件三 种类型。6. 3.2光伏组件应依照类型、峰值功率、转换效率、温度系数、组件尺寸 和重量、功率辐照度特性等技术条件进行选取。6. 3. 3光伏组件应按太阳辐照度、工作温度等使用环境条件进行性能参数 校验。6. 3. 4光伏组件类型应按下列条件选取:1根据太阳辐射量、气候特性、场地面积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拟定。2太阳辐射量较高、直射分量

25、较大地区宜选用晶体硅光伏组件或聚光光伏 组件。3太阳辐射量较低、散射分量较大、环境温度较高地区宜选用薄膜光伏组 件。4在与建筑相结合光伏发电系统中,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选用与建筑构 造相协调光伏组件。建材型光伏组件,应符合相应建筑材料或构件技术规定。6. 3. 5用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性能应符合接人公用电网有关技术规 定规定,并具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持续可调功能。用于大、中型光伏发电站 逆变器还应具备低电压穿越功能。6. 3.6逆变器应按型式、容量、相数、频率、冷却方式、功率因数、过载 能力、温升、效率、输人输出电压、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保护和监测功 能、通信接口、防护级别等技术条

26、件进行选取。6. 3.7逆变器应按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地震烈度、污秽级别 等使用环境条件进行校验。6. 3.8湿热带、工业污秽严重和沿海滩涂地区使用逆变器,应考虑潮湿、 污秽及盐雾影响。6. 3.9海拔高度在m及以上高原地区使用逆变器,应选用高原型(G)产品 或采用降容使用办法。6. 3. 10汇流箱应根据型式、绝缘水平、电压、温升、防护级别、输人输出 回路数、输人输出额定电流等技术条件进行选取。6. 3.11汇流箱应按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污秽级别、地震烈度 等使用环境条件进行性能参数校验。6. 3. 12汇流箱应具备下列保护功能:1应设立防雷保护装置。2汇流箱输人回路宜具

27、备防逆流及过流保护;对于多级汇流光伏发电系 统,如果前级已有防逆流保护,则后级可不做防逆流保护。3汇流箱输出回路应具备隔离保护办法。4宜设立监测装置。6. 3. 13室外汇流箱应有防腐、防锈、防暴晒等办法,汇流箱箱体防护级别 不低于IP54。6. 4光伏方阵6. 4. 1光伏方阵可分为固定式和跟踪式两类,选取何种方式应依照安装容 量、安装场地面积和特点、负荷类别和运营管理方式,山技术经济比较拟定。6. 4. 2光伏方阵中,同一光伏组件串中各光伏组件电性能参数宜保持一 致,光伏组件串串联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V.xn + G-2S)XK.J(2)I 口治林刃4 “式中匚K.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温度系

28、数K;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数:N光伏组件的串联数(N取粮)|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低温(它卄r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高温(匸);叭g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人电压(V);逆变器MPPT电压最大?Paz组件安装容量(kWp”K综合效率系数。综合效率系数K包括:光伏组件类型修正系数、光伏方阵的倾角、方位角修正系数、光 伏发电系统可用率、光照利用率、逆变器效率、集电 线路损耗、升压变压器损耗、光伏组件表面污柴修正 系数、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6. 7跟踪系统6. 7. 1跟踪系统可分为单轴跟踪系统和双轴跟踪系统。6. 7. 2跟踪系统控制方式可分为积极控制方式、被动控制方式和复合控制 方式

29、。6. 7. 3跟踪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跟踪系统支架应依照不同地区特点采用相应防护办法。2跟踪系统宜有通讯端口。3在跟踪系统运营过程中,光伏方阵组件串最下端与地面距离不适当不大 于 300mm.6. 7.4跟踪系统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1跟踪系统选型应结合安装地点环境状况、气候特性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拟定。2水平单轴跟踪系统宜安装在低纬度地区。3倾斜单轴和斜面垂直单轴跟踪系统宜安装在中、高纬度地区。4双轴跟踪系统宜安装在中、高纬度地区。5容易对传感器产生污染地区不适当选用被动控制方式跟踪系统。6宜具备在紧急状态下通过远程控制将跟踪系统角度调节至受风最小位置 功能。6. 7. 5跟踪系统

30、跟踪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轴跟踪系统跟踪精度不应低于5。2双轴跟踪系统跟踪精度不应低于2 o3线聚焦跟踪系统跟踪精度不应低于1。4点聚焦跟踪系统跟踪精度不应低于0.5。6. 8光伏支架6. 8.1光伏支架应结合工程实际选用材料、设计构造方案和构造办法,保 证支架构造在运送、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满足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规定,并符合 抗震、抗风和防腐等规定。6. 8. 2光伏支架材料宜采用钢材,材质选用和支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标 钢构造设计规范GB 50017规定。6. 8. 3支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构造和构件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 强度,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构造和构件变形。6. 8. 4按承载能

31、力极限状态设计构造构件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或 偶尔组合。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应按下式验算:升SWR6. 8,4)式中:九重要性系数。光伏支架的设计使用年限宜为25年, 安全等级为三级,重要性系数不小于095,在抗喪设 计中,不考虑重要性系数;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R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设计值。在抗空设计时,应除以承 载力抗軽调整系数7孵,丫 RE按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 抗農设计规范DGB 50191的规定取值。6. 8. 5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讣构造构件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原则组合。 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应按下式验算: , s C(6.& 5式中: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扌c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

32、所规定的变形限值。6. 8.6在抗震设防地区,支架应进行抗震验算。6. 8. 7支架荷载和荷载效应汁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荷载、雪荷载和温度荷载应按现行国标建筑构造荷载规范GB 50009中25年一遇荷载数值取值。地面和楼顶支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取1. 3。建 筑物立面安装支架风荷载拟定应符合现行国标建筑构造荷载规范GB 50009 规定。2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s= 7gSgk !人仇Swk +孰叭+ /彭StK (6.&7-1) 式中:S-荷戟效应组會的设计值;X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Sgk永久荷裁效应标准值;S.K风荷载效应标准值j5, 雪荷载效应标淮值;SK

33、温度作用标准值效应;风荷载、雪荷载和温度作用的分项系数取1.4; 申业、w风荷栽、雪荷载和温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力计算时,无地震作用荷载组合值系数应符合表6. 8. 7-1规定。表6. 8. 7-1无地震作用组合荷载组合值系数荷载组合永久荷载、风荷载和温度作用1.00. 6永久荷载、雪荷载和温度作用1.00. 6永久荷载、温度作用和风荷载0.61.0永久荷载、温度作用和雪荷载0. 61.04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应按下式讣算:S = ySgk + EhSEhK + 人SSsK + X PSw(6- 8. 7-2)式中荷载效应和地筱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ya水平地麗作用分项系

34、数;SEhK水平地艇作用标准值效应;Ww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取06;W温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应取0益5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位移讣算采用各荷载分项系数均应取10;承载 力计算时,有地震作用组合荷载分项系数应符合表6. 8. 7-2规定。表6&7-2有地震作用组合荷载分项系数荷载组合/G/Ehyw/t永久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1.21.3永久荷载、水平地震作用、风荷载及温度作用1.21.31.41.4注:1YG:当永久荷载效应对构造承载力有利时,应取1.0;2表中“一”号表达组合中不考虑该项荷载或作用效应。6支架设汁时,应对施工检修荷载进行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检修荷载宜取lk乂也可按

35、实际荷载取用并作用于支架最不利位S:2) 进行支架构件承载力验算时,荷载组合应取永久荷载和施工检修荷载,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 2,施工或检修荷载分项系数取1.4;3)进行支架构件位移验算时,荷载组合应取永久荷载和施工检修荷载,分 项系数均应取l.Oo6. 8. 8钢支架及构件变形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荷载取原则值或在地震作用下,支架柱顶位移不应不不大于柱高l/60o2受弯构件挠度容许值不应超过表6. 8. 8规定。表6.&8受弯构件的挠度容许值受弯构件挠度容许值主梁L/25O次梁无边框光伏组件L/250其他L/200注:L为受弯构件跨度。对悬臂梁,L为悬伸长度2倍。6. 8. 9钢支架构造应符

36、合下列规定:1用于次梁板厚不适当不大于1. 5mm,用于主梁和柱板卑不适当不大于 2.5mm,当有可靠根据时板厚可取2mm。2受压和受拉构件长细比限值应符合表6. 8. 9规定。表6. 8.9受压和受拉构件的长细比限值构件类别容许长细比受压构件主要承重构件180其他构件、支撑等220受拉构件主要构件350柱间支撑300其他支撐400注:对承受静荷载构造,可仅计算受拉构件在竖向平面内长细比。6. 8. 10支架防腐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架在构造上应便于检查和清刷。2钢支架防腐宜采用热镀浸锌,镀锌层平均厚度不应不大于55 u mo3当铝合金材料与除不锈钢以外其她金属材料或与酸、碱性非金属材料接 触、

37、紧固时,宜采用隔离办法。4铝合金支架应进行表面防腐解决,可采用阳极氧化解决办法,阳极氧化 膜最小厚度应符合表6. 8. 10规定。6. 9聚光光伏系统6. 9. 1聚光光伏系统应涉及聚光系统和跟踪系统。6. 9. 2线聚焦聚光宜采用单轴跟踪系统,点聚焦聚光应采用双轴跟踪系 统。6. 9. 3聚光光伏系统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水平单轴跟踪系统线聚焦聚光光伏系统宜安装在低纬度且直射光分 量较大地区。2采用倾斜单轴跟踪系统线聚焦聚光光伏系统宜安装在中、高纬度且直射 光分量较大地区。3点聚焦聚光光伏系统宜安装在直射光分量较大地区。6. 9.4用于光伏发电站聚光光伏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组件应通过

38、国家有关认证机构产品认证,并具备良好散热性能。2具备有效防护办法,应能保证设备在本地极端环境下安全、长效运营。3用于低倍聚光跟踪系统,其跟踪精度不应低于10,用于高倍聚光跟踪 系统,其跟踪精度不应低于0.5。7站区布置7. 1站区总平面布置7.1.1光伏发电站站区总平面应依照发电站生产、施工和生活需要,结合 站址及其附近地区自然条件和建设规划进行布置,应对站区供排水设施、交通 运送、出线走廊等进行研究,立足近期,远近结合,统筹规划。7.1.2光伏发电站站区总平面布置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通过优化,控制 全站生产用地、生活区用地和施丄用地面积;用地范畴应依照建设和施工需要 按规划容量拟定,宜分期、

39、分批征用和租用。7. 1. 3光伏发电站站区总平面设计应涉及下列内容:1光伏方阵。2升压站(或开关站)。3站内集电线路。4就地逆变升压站。5站内道路。6其她防护功能设施(防洪、防雷、防火)。7. 1. 4光伏发电站站区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交通运送以便。2协调好站内与站外、生产与生活、生产与施工之间关系。3与城乡或工业区规划相协调。4以便施工,有利扩建。5合理运用地形、地质条件。6减少场地土石方工程量。7减少工程造价,减少运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7. 1. 5光伏发电站站区总平面布置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内建筑物应结合日照方位进行布置,合理紧凑;辅助、附属建筑和行 政管理建筑宜采用联合布

40、置。2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规划,运用空闲场地植树种草,绿地率应满足本地 规划部门绿化规定。3升压站(或开关站)及站内建筑物选址应依照光伏方阵布置、接人系统 方案、地形、地质、交通、生产、生活和安全等要素拟定。4站内集电线路布置应依照光伏方阵布置、升压站(或开关站)位置及单 回集电线路输送距离、输送容量、安全距离等拟定。5站内道路应能满足设备运送、安装和运营维护规定,并保存可进行大修 与吊装作业面。7.1.6大、中型地面光伏发电站站区可设两个出人口,其位置应使站内外 联系以便。站区重要出人口处主干道行车某些宽度宜与相衔接进站道路一致, 宜采用6m;次干道(环行道路)宽度宜采用4m。通向建筑物出人口

41、处人行引道 宽度宜与门宽相适应。7. 1. 7地面光伏发电站重要进站道路应与通向城乡既有公路连接,其连接 宜短捷且以便行车,宜避免与铁路线交义。应依照生产、生活和消防需要,在 站区内各建筑物之间设立行车道路、消防车通道和人行道。站内重要道路可釆 用泥结碎石路面、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7.1.8光伏发电站站区竖向布置,应依照生产规定、工程地质、水文气象 条件、场地标高等因素拟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不设大堤或围堤站区,升压站(或开关站)区域室外地坪设计标高应 高于设计高水位0. 5mo2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及道路等标高拟定,应满足生产使用以便。地上、 地下设施中基本、管线,管架、管沟、隧道及地下

42、室等标高和布置,应统一安 排,合理交叉,维修、扩建便利,排水畅通。3应减少工程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基本解决和场地平整费用,使填方量和 挖方量接近平衡。在填、挖方量无法达到平衡时,应贯彻取土或弃土地点。4站区场地最小坡度及坡向以能较快排除地面水为原则,应与建筑物、道 路及场地雨水害井、雨水口设立相适应,并按本地降雨量和场地土质条件等因 素拟定。5地处山坡地区光伏发电站竖向布置,应在满足工艺规定前提下,合理运 用地形,节约土石方量并保证边坡稳定。7.1.9站区场地排水系统应依照地形、工程地质、地下水位等因素进行设 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场地排水系统应按规划容量进行设计,并使每期工程排水畅通。2室外沟道高于设计地坪标高时,应有过水办法,或在沟道两侧设排水设 施。3对建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光伏发电站,在站区边界处应有防止山洪流入站 区设施。7.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