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132821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课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文档.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 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4.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学习重点: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学习难点: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目标导学一 :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丁卯() 商酌()慎重()颠沛流离()譬如() 自作自受( )朦胧()删去()累赘()拖沓()妥帖(

2、) 诲人不倦 ( ) 2.理解词语。修润: 商酌:朦胧: 累赘:拖沓: 妥帖: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3.填空。(1)张中行是当代知名学者、_家、_家。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_”。(2)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童话集_,白话小说_,长篇小说_等。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散文。目标导学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2.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3.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 段): 。第二部分(第 段)

3、: 。第三部分(第 段): 。第四部分(第 段): 。第五部分(第 段): 。(划分层次方法提示:(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5)注意承上启下的句子。4.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生前的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两种过人品行 、 ,表达了作者对他的 之情,启示我们应以叶圣陶先生为榜样,反思自省,加强道德修养。(提示:文章主题概括方法。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

4、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课堂小结: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作业布置: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第二课时1. 复习前课内容。(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别扭(bi) 譬如(p) 鞠躬尽瘁(j) B.业绩(j) 字帖(ti) 细致恳切(kn)C.恢复(hu) 商酌(zhu) 颠沛流离(pi) D.累赘(zhui) 拖沓(t)

5、 以身作则(z)(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虚 业绩 朦胧 正心修身 B.悔恨 悠久 出板 南腔北调C.儒家 公寓 丁卯 躬行君子 D.微末 天坛 悲哀 学而不厌3. 本文作者是,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出版散文集、等。叶圣陶(1894-1988),名,字,江苏苏州人,著名 家、著名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等著名的短篇小说。2.导学目标一:(1)从文中找出描写叶圣陶语言的句子,根据你找的语言来说说叶圣陶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

6、【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方法提示:(1)认真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2)多留意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一个眼神,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一连串的动作等。(3)在与他周围人物的对比中,或与自身前后变化的对比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比的表现方法是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4)通过文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议论、评价,从侧面更完好、更全面的把握人物的性格。】(2)从文中找出描写叶圣陶先生的其他细节,通过这些细节说说叶圣陶先生还有那些值得学习的方面。明确:(3)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

7、:3.导学目标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明确:(2)说说你对第1自然段中第二句话的理解。明确:(3)“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明确:(4)分析“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句话。明确:(5)“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一句中的“不像”“坚决”体现了什么?明确:(6)“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目标导学三:理

8、解写法,把握形象。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明确:目标导学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文中,为了表明叶老在文风上追求“简洁”,作者举了“了”和“太”两个例子。读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累赘”之语,并进行修改。 【教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互相评判所修改的结果。总结:同学们,学习了本文后,叶老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吗?在平时的学习中,“写话”与“简洁”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叶老先生的主张,把它们落实到写作中。作业布置1.请你采用以小

9、见大的手法描写人物,写一个片段作文。2. 推荐阅读,叶圣陶著童话集稻草人稻草人是叶老创作的童话集,适合七年级学生好学、猎奇的心理需求,同时这个童话隐含了很多道理,值得去阅读品鉴。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3. 通过网络或其他传媒方式了解叶圣陶与张中行的文学作品。素材积累:叶圣陶轶事一则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