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年例文化.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122997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茂名年例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茂名年例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茂名年例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茂名年例文化.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茂名年例文化.精品文档.茂名年例文化年例,是茂名地区的特色节目。据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茂名市志又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实际上,“年例”是扩大到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目。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村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

2、不同。茂名、电白县、化州、信宜、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的湛江吴川、阳春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一次为大年例,就是客人来得最多的。另一次就是小年例,客人来得比较少。 一、茂名年例的渊源 (一)史料记载 按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记载,年例最迟起源于宋代,明朝时期盛行。

3、吴震方所著岭南杂记记载“高州春时,民间建太平醇,多设蔗酒于门,巫者拥神疾趋,以此祈祷,掷玫悬朱符而去”。道光高州府志卷三 风俗“自十二月至於月鄉人儺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光绪化州县志“(正月)初十后,每夜奉神出游,锣鼓喧闻,灯光如昼,放火花,烧炮竹,打秋千,直至夜底方休。自光绪七年后,踵事增毕诸神出游,以三月而毕。将余费于勤光门外沙洲塔厂为宴席之地,略如京都戏院式,张灯演戏,纸醉金迷,国有长春,城真不夜,亦太平之润色也”。 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茂名地区的年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个习俗不仅在今天受到茂名地区的人们喜爱,而且在古代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坊间说法 一说:相传,茂名的“年

4、例”也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过年和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与本地习俗庆祝丰收、祈祷祭祀日子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 一说:它实际上是元宵节、庙会、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一说:年例和冼太夫人有一定的关联。年例活动由粤西冼氏家族祭祀祈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一说:古时候有个瘟神,常常作恶粤西人民,搞的粤西民不聊生。于是,粤西人民自发开展驱瘟逐疫活动,但那个瘟神也十分狡猾,当这个地方驱赶他的时候,他就跑到另一个地方。为此,智慧无穷的粤西人民便采取各地各村有“年例期”的做法,使得瘟疫东

5、家驱完,西家打,无处藏身。我们都知道一个节日的由来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当然年例这个习俗也不例外。这些坊间说法都有起一定的道理,都有着一定的历史事实所支撑。 二、茂名年例的流程 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回原来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会维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也有部分村庄只有一天,分为游照(当天凌晨0.00),摆照(白天),照尾(8.00或者9.00)。 (一)起年例 在年例开始前,各家各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叫做“摆醮”。它是“年例”中最传统的节目,在过去被视为“年例”的重头戏。所谓摆醮,各户选取家中最肥的大阉

6、鸡,去毛去内脏整个泡熟成金黄色,端正地放在托盘里,鸡的头部向上微弯,旁边添上一刀过煮熟了的猪肉和一条鱼,俗称“三牲”,为摆醮的主供品,伴有糖果、三茶五酒和香烛供奉在八仙桌上。摆醮活动多安排在夜间进行,这是延续下来的习惯,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各家各户都居中在一处一起拜神,后是大放鞭炮。 (二)正年例 1.正年例的早上6点放三响雷,菩萨出游巡村,十分热闹:放雷的、抬菩萨轿的、敲锣打鼓吹唢呐的、扛旗扛灯笼打大伞的、抬祭器和纸船、后面还跟着道士和做些小生意的小贩,一队出巡。如果村子很大,队伍就很庞大,上千米不是问题,菩萨就要从早都晚不停地巡,道士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画符咒语,把鬼魅收到一条纸船上,也叫

7、“封船”。 2.就是所谓的“吃年例”了,这也是粤西人过年例的重头戏。宴请客人,这是年例活动中的一外最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为神准备的丰盛的供品,在神的面前大大方方地摆放了一阵以后,又丝毫无损地拿回了家,经过一番深加工,摆到了餐桌上,让客人大鱼大肉大食一餐。年例请客可不像一些人为了求人办事那种宴请具有明确的走人情的目的,年例请客似乎是为请而请;来的客人主人不必熟悉,甚至从没听说:随着亲戚或朋友来了,一概欢迎,甚至多多益善,来客越多摆的台数越多就证明该户人家越兴旺。相反,谁家来的客人少,会感到门庭冷落。这到底为了什么?大概为了庆祝旧一年的顺利和祈求新一年的吉祥,为了一种人气。这显然也是一种遗风。 3.

8、吃完年例后就有余兴节目“睇年例”又称睇大戏。传统上,年例最大的目的就是敬神,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了表演给神看的,以讨得神的欢喜,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年例尾 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烧纸船。最好玩的是“送鬼”。一个道士先是一边在街上走一边念咒语之类的,然后拿来纸船,大喝一声:“请上船!”就意味着附近的鬼怪都挤上了这条纸船。紧接着,道士身后的吹喇叭的“呼啦”一声地吹响了喇叭,那道士似乎被吓着了一般,捧着那“船”,打着趔趄,惊惶地往河边跑去。到了河边,那道士就把这“船”往河里一扔,点着纸船,鬼怪就被烧死随“船”给漂走了。这便意味着这年这里的人们将不会受鬼怪的骚扰。直到

9、送菩萨回庙,年例也就此结束。 三、茂名年例的文化活动 年例是广东茂名、湛江吴川地区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粤西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跳花棚、飘色、舞春牛、舞龙、舞狮、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 (一)睇大戏 其中尤以粤剧最为受欢迎。粤剧本地俗称“大戏”,是各地年例日必备的表演节目。一般在年例日前后连演数天,观者络绎不绝。此外,醒狮班前来舞狮助兴,也是年例日的必备项目。而做年例,多数

10、是为庆祝生活水平的提高,祝福好日子长久,显示城乡的喜庆与社会的和谐。“年例”期间,广东、广西有近百个粤剧团活跃于粤西地区各村庄演出。此外,当地独特的文艺表演形式化州的“跳花棚”,高州的木偶戏等都齐齐出动,轮流在各镇表演;一些艺术界的大腕明星也会到这个地方助兴。在粤西地区,传统粤剧依然是农民最喜爱的一种文艺节目,特别是每年年例,有时一个村就有二三台大戏一起做,农民看大戏比城里人看流行歌星演唱会还要热闹。村民做“年例”,除保留一部分传统节目外,粤剧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到年例期,每村每镇都搭起戏台,张灯结彩,各类粤剧团活跃于各乡镇演出。有些乡镇的年例还请来省级一流的剧团演出,甚至一些“大佬倌”也被特

11、邀前来助兴。台上鼓乐喧天,演员唱得声情并茂,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二)鬼仔戏 木偶戏,俗称“鬼仔戏”,是茂名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新编的茂名市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戏曲”这节如此记载:“茂名地区的木偶戏,按木偶形体和操作技术的不同,分杖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和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俗称“鬼仔戏”,南朝元嘉三年(426年),杖头木偶从中州传入化州。元朝,传到茂名、信宜、电白等地。”由此可见,木偶戏在茂名地区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其独特古朴的唱腔,精湛的表演使许多观众流连忘返。演出时,艺人坐在幕后戏箱上,一手操纵木偶,一手敲打击乐,一边动作一边伴唱,角色唱造吹

12、打均由演出者一人全面操纵,艺人要使出浑身解数,两手一面操纵木偶,一边击鼓鸣金,还模仿利用各人物不同声调去说唱,“鬼戏”的唱腔已形成“木偶腔”独成一派,均采用山歌曲调演变而成,曲词采用七字句或十字句的韵文组合成句。如传统戏中用山歌唱:“的人讲我好夸张,三斗米饭未吃胀,阿嫂叫我帮起屋,用对禾桶去担浆.”还有些艺人可随编随唱,这就是俗话说的“爆肚戏”。据说,有一个小班的艺人在年例(元宵节)演出时,忙乱中出错了“傀头”,观众大声狂叫:“喂喂,出错傀头罗!”怎知,这艺人急中生智即时唱出:“你话出错傀头就出过,应出花旦怎知出着喽罗。”!即时逗得观众们大笑不止。 (三)飘色 信宜镇隆、吴川黄坡的飘色是民间艺

13、术的瑰宝,已有近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华夏悠久历史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戏剧人物,通过生动人物的表演,反映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风俗、情趣和审美观,表现了粤西地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研究镇隆古城将是研究粤西地区文化、风俗的一种极好方式。 飘色是广东民间一种流动舞台上的戏剧造型艺术。通常由两三个小孩在板上扮演神话故事或历史传奇中的人物及场面,由四个人抬着缓慢行进,同时还有八音锣鼓队奏乐伴随,供人观赏。廿载繁华梦第二回:“先定下佛山五福、吉祥两家的头号仪仗,文马二十顶,飘色十馀座,鼓乐马务大小十馀副。” (四)“跳花棚”。 表演者穿着古代服装,戴着怪异面具,手持斧头、镰刀、锄头等

14、道具,在锣鼓号角伴奏下,边唱边舞,抒发“驱邪除恶,物阜民安”的喜悦心情。每到“跳花棚”表演日子,吸引了四邻八乡村民扶老携幼前来争睹为快,盛况空前,成为粤西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化州“跳花棚”,当地人俗称跳棚舞,于明朝万历年间从福建传入,经不断的改良及提炼,与当地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古朴浓郁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舞蹈,数百年经久不衰,一直流传至今。“跳花棚”用竹子稻草在田头村边搭起草棚,挂上大红灯笼及鲜花,演员少则十多人多至百人,饰以“七十二贤”及各种花草。跳棚舞有固定的演唱台本,分为接神、安座、开棚门、小孩儿、秀才、后生唱歌、锄田等十八场,大多以农事耕作、男女爱情、生活情趣为主题,祈求来年生活太平

15、、丰调雨顺、五谷丰登。 “秋光好,跳棚舞,庆丰收,邪恶无。”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化州“跳棚舞”进入全盛时期的写照。每逢秋收之后的农闲季节,化州官桥中火嶂一带处处搭起草棚,锣鼓一响,号角一吹,村民纷纷穿上艳丽的古装、戴上面具“跳花棚”,大众同乐庆丰收,盛极一时。 (五)八音 八音是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最古老乐种之一,属民间音乐。八音至少早在宋代就出现。因使用8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演出时由两人也有多人抬着一架彩绸、花串、球穗、图案等装饰的锣鼓亭,按打击乐、管弦乐的顺序,边行边演奏,曲调高昂洪亮,

16、演奏时周而复始,旋律欢快,气氛热烈而流畅。其乐曲因场合不同而异。茂名地区的群众喜欢在欢庆的节日请八音锣鼓助庆,八音锣鼓奏起,整个村庄完全沉浸在喜庆欢乐的气氛中。做年例游神,自然少不了八音锣鼓,它那欢快激昂的节奏振奋人心,使整个游神队伍气势磅礴,让人对神肃然起敬。游神时它一般跟在神的后面,它那“咚咚”声源远远便可入耳,很多人根据锣鼓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到自家摆醮的时候了。锣鼓声大了,证明游神的队伍快到了,人们就赶紧把桌子搬出去,摆起供品,等着神的到来。每一年的年例,人们用锣鼓迎来了神,又用锣鼓把神送走,“咚咚”的锣鼓声足以让神“感受”到人们对它的尊敬。 广东茂名八音的资料,该资料写着:“八音,一种

17、吹打乐组合,由8人组成,有吹、击、弦乐器。有固定的曲谱和曲牌,根据婚丧、祭祀或庆典要求选用。演奏时有规定的服饰,一般穿艳丽袍褂礼服,抬锣鼓亭,按打击乐、管弦乐的顺序,边行边演奏,八音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盛行于茂名信宜镇隆地区,其中以德乔的最盛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授曾重登广东省高州府茂名县正堂,曾重登辞官返乡时把八音也带回家乡福建省德化。 (六)菩萨巡游 “菩萨巡游”也叫“游神”,迎神的气氛越来越浓,可以看到,可以听到,也可以闻到。忽然,一阵罗鼓响起,人们的表情立刻敬畏起来,目光投向一个方向:菩萨正向他们冉冉走来。神是威武地坐在轿里,被仪仗队送着的。自然有鸣罗开道,有鼓乐齐鸣,有旌旗

18、招展于是事先连好的爆竹震耳欲聋地响起,报告人们的无限喜悦和尊敬;成捆的纸香火光闪闪地燃起,表达着人们对神的无限慷慨和虔诚;浓烈的烟雾遮天敝日地腾起,衬托着神的慈目笑颜。唯有那些由鸡领衔的供品一动不动,静待神的唇温。菩萨被抬着绕供桌绕了三周以后,停了下来,尽情接受人们的祭,于是一些人(多是老年人、妇女和凑热闹的孩子)开始俯下身来,不住地叩头、祷告 (七)舞狮 作为一种盛大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它在粤西地区有着广泛的作用。其中,在年例中,它用于在村口迎接巡游过来的“神明”,当看到菩萨过来了,就开始舞狮。它也会到每家每户门前舞狮祝福。 四、对茂名年例的评价 一、积极方面: (1)宗族认同乡土情结。

19、年例作为一项自古因循的民间风俗,他表现的更多的是优秀的传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随着变革开放的深化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村民与外部世界接触层面的加强。人们每年回到乡村过年例,并不仅是为了拜神等迷信活动。更主要的是年例已成为他们心中的一种寄托。而且年例也算是一次重要的社交活动,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畅聊,轻松自在,既加强了双方认识的感情又能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大了交友的范围。对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强群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可以营造安定、祥和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大作用。 (2)保护地方民间艺术。茂名具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如高州市有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偶戏,电白的舞麒麟、高脚

20、狮,化州的跳花棚、十八学士,信宜的跳春牛、镇隆飘色等等,这些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民间艺术在平时很少有表现的机会,但是年例能让这些民间艺术有表现的机会,给了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使的这些民间艺术得以流传下来并得以继续发展。 (3)发展乡村文化。农村文化阵地你不去占领他,那么腐朽,落后,色情,颓废的文化会大行肆虐,所以我们应该用优秀的文艺节目去占领它。“春班”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主要以民族英雄、爱国主义和历史题材为主,积极向上的民族歌舞和流行歌曲,健康高雅的艺术.茂名“春班”活动被文化部作为典型推广全国,获得中国十大演出盛事特别奖。 (4)、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年例不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征,而

21、且具有物质文化方面的特征。做年例的人需要大量的食材、水果、饮料、帮工、艺术表演者.吃年例的人需要买礼品、打车.茂名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经济”,纷纷开设年例购物一条街,菜市场、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饼干、酒水销售大大增加,某个村庄做年例的时候,在村口会临时形成一个小墟,叫卖声此起彼伏。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茂名“年例”的商品销售额,约占全年农村市场销售的四份之一。 二、消极方面: (1)封建迷信活动。年例活动中常有一些迷信色彩,如接神仪式结束后道士会烧灵符,村民就会把灰烬拿回家融到水里给孩子喝,这样就能防止生病。还有的是把道士施过法的灵符拿回家贴这样就能保佑家族,还有.如果过于沉迷于

22、鬼神的力量将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阻碍作用。 (2)攀比风气造成资源浪费。年例有这样一种说法“一年挣钱年例花”。做一次年例花费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并不少见,普通人家做年例也要打肿脸来充胖子,就像今年邻居家因为年例前办喜事、丧事花费了很多,过年也花费了不少,但到了年例的时候他们仍坚持要做年例,就算借钱也不能空一年不做。现在很多大老板之间的攀比现象特别厉害,都是以豪车、贡品、昂贵地的食材等相比较。还有一些花费大量的钱财去购买烟花,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茂名年例是粤西地区的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年例中的迷信活动,政府应该加以引导,年例中的迷信色彩就会逐渐消退,最后只是作为一个仪式性的行为保存下来。这样既保护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对于年例习俗中好的方面,我们要继续传承发扬下去,要积极促进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形成茂名的特色文化品牌;开发以“年例”为主题特色的旅游经济,这样既环保且保留了茂名地区及周边的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年例作为茂名文化的一个亮点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时期更应该将其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